李賀所寫的詩歌,究竟是熱愛還是憎恨?是讚揚還是諷刺?

2020-11-29 honey青的美食分享

本文由作者世界之大人潮洶湧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李賀所寫的詩歌,很大一部分是具有雙重含義的。它的表面現象與內在真相,不但兩不一致,性質各異,而且互不相容,正反對立。究竟是熱愛還是憎恨?是擁護還是非議?是讚揚還是諷刺?是歌頌還是咒?…使人讀後如陷迷宮,深感困惑。李賀之所以要這樣寫詩,是因他有苦衷存在,不得不然,容後究明。李賀為了預防人們只看表面現象,不去深鑽內在真相,特地採用了一個攔路絆腳辦法——在這類詩歌的句子組織和詞語運用上,故意設置障礙,使只從表面看問題的讀者,無法讀通。既感不合情理,未能自圓其說,又覺似是而非,意趨不明,成了無的放矢、語無倫次、凌亂不堪、眉目不清的蕪雜文字。

這正是李賀希望讀者能從疑難莫釋當中,儘可能去觸及和尋思內在真相的用心所在然而,這也正是後人紛紛認為怪誕不經、百讀不通,不得不深感頭痛,責怪少理的根本原因。我們如果揭開了它的表面掩蓋,看到了它的內在真相,這類詩歌卻都是簡單易懂、形象鮮明、現實生動、感情憤激的驚人詩作。從而所謂適相顛倒的愛憎色彩,截然相反的是非分辨,也就根本不存在了。茲舉李賀《相勸酒》篇為例,原文如下:

羲和騁六轡,晝夕不曾閒。彈烏崦嵫竹,抶馬蟠桃鞭。蓐收既斷翠柳,青帝又造紅蘭。堯舜至今萬萬歲,數子將為傾蓋間。青錢白璧買無端,丈夫快意方為歡。臛蠵臛熊何足雲?會須鍾飲北海箕踞南山。歌淫淫,管愔愔,橫波好送雕題金。人之得意且如此,何用強知元化心?相勸酒,終無輟。伏願陛下鴻名終不歇,子孫綿如石上葛。來長安,車駢駢,中有梁冀舊宅,石崇故園。

一、疑問

清王琦在《李長吉歌詩匯解》內,除對「萬歲」「臛熊」「雕題」,有些較為枝節性的誤解外,還對「伏願陛下」作注說:「惟願者天子聖明,國祚久遠,天下得享太平無事之福,使我輩快意歡飲終無止矣。王琦的這幾句話,顯然認為本詩的感情色彩,屬於讚揚歌頌的類型一面。筆者覺得這是從表面假象看問題,單就原詩末尾兩句來說,也是無法通釋過去,碰到了牆壁的因為既然是對天子進行良好祝願,就不能用結局悲慘不堪的梁冀、石崇來作結語這究竟是在祝福還是在咒禍?使人不能無疑。

二、真相

「羲和(日御)」四句,表現日光每天運行,不曾休歇。晚上這象徵日光的三足烏被西方竹製的彈弓從西方崦嵫山擊落下去,早上卻用東方生長的蟠桃樹枝策動馬足又從東方躍了起來。「蓐收(神名)」四句,表現秋天凋了翠柳,春天又發紅蘭。人間從堯舜到現在,即使是有萬萬年,在羲和、蓐收、青帝這些永恆存在、運行不息的神人看來,也不過像路上相遇談話的片刻而已。因為他們循環運行的客觀存在,要比萬萬歲悠久得難以言喻了。這起首八句,寫每日每年光陰的不斷流逝,為引起下文作個根據和前導。同時借「堯舜至今萬萬歲,數子將為傾蓋間」這個「雙關含混」句子,表現人間帝王豈是什麼真的萬歲萬萬歲。細數他的(數讀shu,詞;子為指代詞,猶言你)生命,不過是很短暫就要消滅的,從而著意諷刺了下面主文所要描畫的那位具有這種特殊身份的對象。這當然與讚頌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三、分辨

本詩的結構組織,可分三段:「羲和」八句表現光陰飛逝,兼刺唐憲宗李純不是什麼真的萬萬歲;「青錢」十句暴露李純的罪惡生活;相勸」八句論斷李純的後果下場。始終對準李純進行諷刺詛咒,根本沒有寫什麼我輩飲酒,更與讚揚歌頌無關。不難想像:李賀有哪位友人可以傲踞終南山頭,過著這樣豪奢無比的生活?我們如果把它揭掉去了,再看本詩內在真相,那種對李純進行諷刺詛咒的冷眼激情,倒是簡單易懂、形象鮮明、現實生動感情憤激的。這正是李賀詩歌創作規律的一種體現,他身處李純威力壓制之下,要寫這種諷刺詛咒李純的詩歌,不採用這種特殊手法,是不行的。因此,李賀在這裡,是有他不得不然的苦衷的。

古今評議李賀詩風的人,總以怪誕不經、晦澀難懂標新立異、搜奇獵豔為大遺憾。這實際是對李賀詩歌這種雙重含義的創作手法未及理解所致。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是有連帶關係的,在一定的環境裡、一定的條件下,使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不是沒有內在原因的。可否容許筆者不大恰當地說:魯迅反語諷刺投槍匕首的雜文,是適應魯迅處境、魯迅思想的戰鬥需要的。李賀五光十色、怪誕不經的詩歌,是適應李賀處境、李賀感情的發洩需要的。這與標新立異、搜奇獵豔,是根本不能混為一談的。看來本詩題目就是一個反語諷刺:

不是在相勸酒,而是在揭罪過,咒滅絕。

應當說,本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裡的「陛下」一詞,沒有可能被誤解曲解為李純以外的任何已死帝王,換句話說,它無異指名道姓地在說李純,它比《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篇內的「十千歲」還要露骨得多。即使慣作迴避的王琦,也無法曲解到這個上面來。這對李賀詩歌思想性的發掘,是個減少分歧的重大根據。有了諷刺詛咒李純的本篇,再看其他深刻譏刺李純的篇章,就可不致感到過分驚詫,而能實事求是地進行客觀究明。其實,李賀充其量不過是個只有思想牢騷沒有反抗行動的落拓書生,他並不是什麼黃巢一類的人物。他只能在暗中偷偷地進行啞謎式的諷刺詛咒,並不敢明目張胆地直接有所發洩。他的這類詩歌,都在表面上施有一層煙幕,原因就在這裡。魯迅曾在《豪語的折扣》一文裡,諷刺李賀說:「想學刺客,到底並沒有去。」這是一針見了血的。

至於李賀為什麼會對李純不滿並且會到如此激烈程度的?他敢於為其他詩人之所不敢為的具體因素在哪裡?中唐末年的藩鎮、宦官戰爭、兵役、稅制、農戶災禍背景更是怎樣的?即使李賀《外集》,也不見有。足見這一客觀存在,絕對沒有穿鑿出來的可能。事實上,李賀的「用禍祝福」「用死祝壽」,已經無比明確地說明了詩案所有一切的道理。我們只有正視現實,找出他創作上的特殊因素,才能興奮愉快地揭穿他的啞謎謎底。王琦並非真的全不理解,他由於身處封建社會之內,離開了封建宣教的要求,即使注釋得再正確、再真實,也是要遭到焚禁、遇到不測的。所以,他也正自存有不得已的苦衷的。我們今天時代先進,社會進步,立場觀點,兩不相同,自應實事求是地剖析疑難,究明真相。不讓世界最珍貴的文學遺產枉遭埋沒!不讓我國最可愛的後代讀者永無休止地深陷困惑!

相關焦點

  • 老魚跳波瘦蛟舞,李賀詩歌奇怪而又華麗的描寫,留下千古驚豔
    提起李賀這個唐代詩人,大家第一時間就想起一個詞:「英年早逝。」27歲就去世的李賀,假如多活一些年頭,一定可以產生更多經典唐詩。話說回來,若不是坎坷遭遇,若不是鬱悶在心,若不是悲憤難言,李賀的詩歌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成就。正因為李賀的詩是嘔心瀝血而寫成,融合了李賀的身世與人生之感,才會有那種獨特而迷人的魅力。
  • 大漠沙場的壯觀,嚮往邊塞的豪邁氣概,李賀抒發得淋漓盡致
    《詩詞大會》為目前最有影響力之一的文化電視綜藝,不論是節目上的學霸文人聚集,還是各大路子來的評委老師,他們口中提到的都是上下五千年來流淌著的詩歌血脈,如果要小編來選的話,會挑印象最為深刻的李賀一派的邊塞詩。
  • 李賀寫「甲光向日金鱗開」,王安石提出質疑,後人:宋老頭不知詩
    不得不說,王安石此次是真的踢到了鐵板,因為李賀的這首詩太經典,後人無數後人盛讚此詩。這首詩名為《雁門太守行》,是李賀唯一入選初中課本的一首詩,色彩濃烈,堪稱「千古絕唱」。這是李賀的代表作,關於這首詩還有個小故事。
  • 罵人的最高境界是誇人,杜甫的這首「諷刺」詩,被多少人用來誇人
    唐朝是個包容的朝代,也使得詩歌在此間大放異彩,唐代可以說是詩歌的盛世。像王楊盧駱、七絕聖手王昌齡、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維等文學史上著名的文人,也大多集中在唐代。上面所列舉的這些文人,也都寫過很多諷刺朝政、抨擊時局的詩詞,且都成為了經典,讓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了史冊之上。
  • 女鬼、鬼火、泣鬼神——李賀的「鬼氣」,完美展現在這3首詩中
    李賀素有「詩鬼」之稱,此非貶抑之辭,實因其作品之中,不乏言鬼、言鬼域者。誠如明代餘揚評唐詩時所言:「以杜甫為聖,李白為仙,李賀為鬼。」由此可見,「鬼」是李賀詩歌的主要特質之一,其詩中屢有鬼母、鬼女、鬼怪和幽冥境界之意象,成為其特有的風格——「李賀詩風幽昏如鬼」固為眾所認同。
  • 文學漫談:中晚唐詩歌流派與晚唐五代詞風
    他們除寫自己的寥落、阻隔、理想幻滅、年華蹉跎等種種棖觸外,還將心思留連於女性世界,寫女性的「心曲」。李賀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致酒行》)、「勞勞一寸心,燈花照魚目」(《題歸夢》),以及《夢天》、《天上謠》、《蘇小小墓》等,都是或寫自己的「迷魂」,或狀女子的「心曲」。
  • 《你好,對方辯友》憎惡與熱愛是否會毀掉我們,你們清楚嗎?
    辯論讓我們去思考,讓我們懂得了去探索,在今天,小編要講的則是「我們終究會毀於我們所熱愛與憎惡的」這樣一個辯題。讓文學院這個團隊又引起了不一樣的思考,對方辨友是藝術學院。對於這樣一個辯題。大家又是怎樣的看法呢?我們究竟是毀於我們所熱愛的還是所憎恨的?這是一個疑問,對於這樣的一個疑問,文學院與藝術學院又是怎樣的辯解的呢?
  • 「廢話體詩歌」火了,浙江小夥獨創詩歌讓人讀了就發笑,後來如何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讀過的詩歌,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一些現代詩,都會對韻律用詞等十分考究。也正因為對詩歌形式內容的要求這麼嚴格,才有了如今我們這麼多流傳至今的經典詩歌。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了杭州大學的電視編導專業,即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對於文字的熱愛,畢業後的他創辦了果皮網,繼續把自己的興趣當做事業發展下去。鄭功宇對於詩歌也是很熱愛的,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詩歌不應該是華麗辭藻的堆砌,也不應該被框架束縛著或者流於形式,應該根據新時代的發展對詩歌進行創新。
  • 看李賀如何「秀恩愛」,妾食猩猩唇
    那麼,大詩人李賀是怎麼秀恩愛的呢?在他的詩詞中,對於愛情是否有著不一樣的描述?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大堤曲李賀(唐代)妾家住橫塘,紅紗滿桂香。青雲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璫。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 李賀簡介 唐代詩人李賀介紹
    李賀是唐代的著名詩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李賀簡介  李賀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被後人稱為「詩鬼」。李賀,字長吉,漢族,河南福昌人,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代表作有《雁門太守行》、《馬詩》、《夢天》等。  李賀作品  1、《南園十三首·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 李賀這首詩像恐怖片,產生了幻覺,陰森恐怖!
    李賀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在唐代,除李白外,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就要屬李賀了。他被譽為詩鬼,如果要從詩人裡選一位寫詩寫得最恐怖的,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李賀。李賀有一首詩,讀完之後細細想來,真像是一部恐怖片。
  •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楊慎說王安石不懂詩妄評李賀
    前言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的問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分為哪四個部分,怎麼理解?《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樂府古題,南朝以及唐朝不少著名的詩人寫過《雁門太守行》。其中李賀的這一篇是名聲最大的作品。這首詩在古人眼裡,還是有些爭議的,例如王安石就是認為,既然黑雲壓城,哪裡來的日光呢?
  •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
    唐代「四大女詩人」都寫過哪些膾炙人口的詩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也是封建社會歷史上經濟、文化、政治迅速發展時期。所以在國家形勢一片大好的前提下,唐詩在當時社會也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唐朝就是「詩歌國度」,唐詩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對我國文化和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可謂是字字經典,讀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那李賀除了鬼詩之外,還寫過一系列的馬詩,一共是有二十三首,每一首都寫得極為優美,也非常的深刻,譬如他的這首《馬詩二十三首·其五》,便是這二十三首中,最為經典的一首馬詩,可謂是字字經典,高超的表現手法,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 關羽究竟用的是刀還是矛?一文看懂「青龍偃月刀」是怎麼演變的
    關羽究竟用的是刀還是矛?對此小說和真實歷史有不同的看法和研究。可以確認的是《三國演義》中關羽肯定用的是用青龍偃月刀,這一點只要在小說中尋找相關佐證即可。小說中的線索青龍偃月刀是小說《三國演義》的產物,開篇第一回中就已經做了相當清楚的介紹: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
  • 當詩歌牽手音樂,點燃的激情之火,更讓人目眩神迷,如痴如醉
    詩歌的流光溢彩自不待言,音樂的悠揚繽紛也有目共睹。當詩歌牽手音樂,點燃的激情之火,更讓人目眩神迷,如痴如醉。音樂是最為抽象的藝術形式,看不見、摸不著,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稍縱即逝,也留不住。它是一種特殊的人類語言,有語法、有結構,也是一種詩。音樂家演奏的音響之詩,也只有懂詩的人才能深入體會,細緻描摹。
  • 不一樣的詩佛,一首悲壯激昂的出塞作,寫盡了邊關戰士的熱血
    當軍人在我們現在是一個和平年代,為祖國奉獻犧牲的莫過於去守邊塞的這一些軍人了,而且在古詩詞當中,有不少描繪邊塞題材的詩人,例如李白,杜甫,李賀這一些詩人我們都十分的熟悉的。 而且,李賀的「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更是讓小編在學生時期就對其所描繪的邊塞生活,迸發了無數的嚮往以及無數的將領們為保衛國家所做出的犧牲的豪邁之情了。
  • 散逸評球:諷刺文閱讀教學(原有關梅西離隊諷刺文章分析)
    像我這樣的自媒體,算是懂球帝裡數量最多的自媒體了:粉絲基數少,寫文章也只是出於對足球的熱愛,通過撰寫懂球號上的文章,也並未獲得任何利潤——甚至唯一的2塊打賞還是我自己打賞的。我不知道我會出於什麼原因去蹭熱度,我也不知道我會什麼要去挨罵去寫你們眼中挑起爭議蹭熱度的文章。我寫的所有文章,包括充滿爭議的文章,都是想與大家分享我內心的想法——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去論壇裡挨罵。)
  • 其中鬼才寫了哪些鬼詩?
    因此,縱使在李賀進士及第慘遭排擠的情況下,韓愈還是力挺他做了三年的奉禮郎。在高中新課標必背篇目72篇裡,詩詞句的第19篇就是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之所以李賀此篇入編高中新課標,是因為詩人想像力特別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