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藏羚羊的產房正遭遇危機

2020-10-03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陳甫 盧善龍 趙佳禕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我國貧瘠而遼闊的青藏高原等地,生存著被譽為雪域精靈的藏羚羊,它們矯健的身姿為這片遼闊的土地增加了無限生機。對於藏羚羊來說,位於可可西裡保護區北部的卓乃湖非常重要,因為卓乃湖是藏羚羊們的大產房

每年的5月到6月,生活在青海三江源保護區、西藏羌塘保護區和新疆阿爾金山保護區的上萬隻藏羚羊遷徙300多公裡,前往卓乃湖產仔,結束產仔後的藏羚羊又會攜幼仔陸續回到原棲息地,這場持續四個多月的新生之旅是藏羚羊能夠生生不息的根本。

△在可可西裡卓乃湖區域拍攝的一隻藏羚羊幼仔 圖片來源:新華視界 張龍、薛玉斌攝

然而,近年來氣候的變化對青藏高原的影響日益顯著,卓乃湖也經歷著變化,而這些又會對藏羚羊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卓乃湖的氣候劇變

2011年9月15日,由於連續2個月的降雨,卓乃湖的水面快速上升,以至於在湖東岸發生了潰決,潰決導致大量湖水外溢,溢出的洪水在高原面上衝出一道深寬的洪溝,流進了庫賽湖。

△圖1 上圖為青藏高原地圖

下圖是卓乃湖保護站的位置,紅色的線是藏羚羊的遷移路線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持續的降雨,決口處不斷擴大,卓乃湖失去了一部分儲水功能。為了及時了解卓乃湖狀況,保證藏羚羊的順利遷徙,科研人員利用Landsat TM5遙感影像對水邊界進行提取。結果發現,卓乃湖的湖水面積從2011年1月24日的267 km2縮小到2011年11月8日的164 km2,面積縮減了近一半。這樣一來,藏羚羊其中一個重要的產羔區與湖水邊緣的距離增加了3.6公裡(圖2)。

△圖2 FS0是潰決洪水衝刷形成的河堤;FS1和FS3是近岸區域;FS2和FS4是風蝕嚴重的後退區域;FS5是裸露且平坦的原始湖床

照片拍攝於2018年6月27日的實地調查中

一方面,卓乃湖面積縮減,給來此地產羔的藏羚羊抵達湖邊帶來了困難,另一方面,退水湖床在風蝕作用下,形成了區域內一處新的沙塵源區。

2011年12月21日,卓乃湖岸發生了第一次洪災後的沙塵暴,沙塵幾乎覆蓋了整個卓乃湖地區,還擴散到了鹽湖的東部地區。據MODIS(MODIS是美國宇航局研製大型空間遙感儀器)的每日遙感數據,從2011年到2020年,每年11月至3月的沙塵暴天數累積達到了285天(圖3),而在該事件發生之前,該地區是沒有沙塵暴記錄的。

△圖3 2011年至2020年沙塵暴發生天數(黃色標識的是發生沙塵暴的日期)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平均每年發生約32次沙塵暴,對於生態環境脆弱的可可西裡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圖4)。多年衛星遙感影像監測結果表明,卓乃湖岸形成的沙塵暴最大影響邊界範圍約為10,000 km ²(圖4中的紅色虛線包圍區域),影響較大區域(圖4中紅色實線包圍和黃色點填充區域)和嚴重影響區(圖4中紅色實線包圍和紅色點填充區域)的面積分別為422 km²和134 km²。

沙塵暴席捲了卓乃湖,也對藏羚羊的生存造成了威脅。

△圖4 卓乃湖風沙影響區域 S0是沉積在原始湖岸附近的風沙,S1和S2是被風沙覆蓋的草地

照片拍攝於2018年6月27日的實地調查中

沙塵暴可能會威脅藏羚羊的生存

沙塵暴天氣下,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其正常生活都無法保證,更不用說產羔了。根據保護區巡山人員的估計,自2016年以來,受沙塵暴影響嚴重的南部區域(圖2中的 E區),來這裡產羔的藏羚羊的數量下降了30%左右。

這種情況下,藏羚羊只能改變自己的活動區域,空間統計數據顯示,藏羚羊的活動範圍由湖的南岸向東部遷移,被衛星跟蹤監測的藏羚羊活動範圍的最西端、平均活動中心和最東端分別向東偏移了6km、12km和11 km(圖5),活動範圍從429 km²減少至357 km²,這些都使得藏羚羊生存環境惡化,飲水也變得困難。

△圖5 藏羚羊活動範圍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從衛星遙感植被覆蓋情況來看,區域的沙塵暴對藏羚羊產羔和活動區的植被生長也造成了嚴重影響。為了讓觀測結果更直觀,研究人員一般會採用NDVI(植被覆蓋度指數)來描述植被覆蓋情況,NDVI越高,植被越茂盛。

結果顯示,2000年至2010年之間,在風沙嚴重影響區,影響較大區域和整個盆地(圖 3)的NDVI都顯著增加,而在2011年至2015年,這3個區域的NDVI均呈下降趨勢,其中風沙嚴重影響區的NDVI急劇減少。2015-2019年期間經過短暫增加後,三個地區的NDVI再次下降(圖 6)。2012年嚴重影響區域與影響較大區域NDVI曲線的交點以及2017年影響嚴重區域與整個盆地NDVI曲線的交點表明,受沙塵暴影響,嚴重影響區域的NDVI持續減少。風沙嚴重影響區域的NDVI已經由增長轉變為開始下降。這意味著,在沙塵暴影響下,區域的植被覆蓋率開始降低,這一點使得藏羚羊的處境雪上加霜。

△圖6 2000年至2019年之間,沙塵暴嚴重影響區域、影響較大區域和整個盆地的植被生長變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除了會對藏羚羊以及植被產生影響外,上百次的沙塵暴也持續影響著卓乃湖的水量。冬季,沙塵暴將沙子從河岸吹積到湖泊冰面上,春季湖冰融化時,冰面上的沙子沉入湖底,這將加速湖水的排出(圖7)。隨著這一過程的持續發生,排出的湖水將進入下遊的湖泊,從而引發新的水安全問題。

△圖7 2018年1月11日和2018年2月12日沙塵覆蓋的湖冰(紅色輪廓)

圖片來源:Landsat 8衛星圖像

1985年,一場強烈的暴風雪曾經將藏羚羊放牧的大片土地掩埋在雪中,使得藏羚羊被迫在積雪中尋找食物,在這個過程中,大量藏羚羊因營養不良而死亡。

卓乃湖是藏羚羊的三大繁殖區之一,相比1985年的暴風雪,持續不斷的沙塵暴給這個脆弱的種群帶來的威脅可能更大。雖然目前從青藏公路上監測的前往卓乃湖流域產羔的藏羚羊數量未見明顯的變化,但未來是否會發生轉折性的變化,有待持續的觀測和研究。

這次事件只是氣候變化背景下自然環境退化的一個小小的縮影。隨著全球氣候的加劇變化,各種極端氣候發生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尋找減少此類事件影響的方法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生態脆弱地區。

身為自然資源的受益者,人類需要注意到生態環境的變化,同時也有責任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適度的幹預,以應對氣候變化導致的環境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生存。

參考文獻:

本文主要內容來自新近發表於ECOPHERE的論文「Cascading implications of a single climate change event for fragile ecosystem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相關焦點

  • 北極熊生存現狀:氣候變化構成致命威脅
    隨著氣候變化,北極海冰的逐漸消退對北極熊構成致命的威脅。近來年,北極熊數量正呈下滑趨勢。2008年,全球北極熊數量為2萬到2.5萬之間。由於氣候變化等原因,北極熊數量正呈下滑趨勢。
  • 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伊犁鼠兔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他們和國際組織一道,與藏羚羊盜獵分子周旋,揭穿了不法分子編造的「牧民收集換毛脫落的羚羊絨編製成『沙圖什』披肩」的謊言,其曝光的「一條『沙圖什』披肩需要殺害3隻藏羚羊」真相,讓國際社會禁止「沙圖什」披肩交易。  高原生態保護已經卓有成效,原來沒有雪豹的區域出現了雪豹,藏羚羊、野驢等生物的數量也在回升。
  • 藏羚羊生存面臨三重威脅
    」課題組,在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調查時發現,目前世界瀕危物種藏羚羊的生存正面臨三重威脅。  「藏羚羊生物學特性與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研究」課題,由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林業局和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實施,去年11月在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正式啟動。  記者從青海省科技廳了解到,課題組在調查中發現,可可西裡地區藏羚羊及其它野生動物的種群生存正面臨三方面的嚴重威脅。首先是屢禁不止的瘋狂盜獵。
  • 現場目睹藏羚羊大遷徙
    藏羚羊大遷徙的集結地是卓乃湖、可可西裡湖和太陽湖一帶。這是一次迎接新生命的遷徙之旅,它們之所以歷經艱辛趕往這裡,就是要在這裡產下自己的孩子,所以,有人把這個地方稱為藏羚羊的天然大「產房」,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藏羚羊的搖籃。
  • 可可西裡:多方守護藏羚羊安全回遷
    新華社西寧8月15日電(記者薛玉斌)徘徊10多分鐘後,80餘只藏羚羊跟著頭羊陸續從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下快速穿過……這是青海「生態之窗」遠程網絡視頻觀測系統13日在可可西裡觀測到的畫面。從7月底開始,在可可西裡「藏羚羊產房」卓乃湖區域結束產仔的藏羚羊攜幼仔陸續回到原棲息地。可可西裡藏羚羊目前進入回遷高峰期。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統計,截至13日,通過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回遷的藏羚羊數量為3900餘只。
  • 可可西裡:多方守護藏羚羊安全回遷
    從7月底開始,在可可西裡「藏羚羊產房」卓乃湖區域結束產仔的藏羚羊攜幼仔陸續回到原棲息地。可可西裡藏羚羊目前進入回遷高峰期。來自青海三江源、新疆阿爾金山、西藏羌塘等地的藏羚羊來到位於青海省可可西裡腹地、被譽為「藏羚羊大產房」的卓乃湖區域產仔。
  • 生性膽怯的藏羚羊,遇到危險卻敢與狼叫板
    近在新疆的兔子湖地區有2萬多隻藏羚羊在這裡產仔。每年的6、7月份藏羚羊都會聚集到這裡,而今年的數量特別多。是因為今年新疆很多地區氣候乾燥,多地水源減少。而兔子湖地區四周都是雪山,水源充足,海拔還不到5000米,所以很多藏羚羊都會優先選擇在兔子湖產仔。
  • 澳洲山火再燒下去,會釀成氣候危機?分析:搞反了,我國也需警惕
    然而,當局警告稱,預計本周晚些時候氣溫將再次上升,到周六,整個維多利亞東部和新南威爾斯州的叢林大火情況仍然可能非此不妙,甚至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斯州發生的火災可能會合併在一起,從而形成更大規模的火情在澳大利亞遭遇罕見的山火災害之時,也有的網友擔心,這樣的山火會不會對全球的氣候造成影響?會不會醞釀深刻的氣候危機?
  • 可可西裡藏羚羊進入回遷高峰期
    「截至8月8日大約有2100隻雌性藏羚羊攜幼仔陸續通過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副站長尕瑪英培介紹,目前仍有大批藏羚羊在青藏公路旁等待時機「過公路」。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溝谷中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藏羚羊,多數成年藏羚羊都帶著新生的小藏羚羊。原來,隨著近些年科考工作的不斷深入,藏羚羊的一些習性和行為也逐漸被科學家們發現和解讀。這一次,科考隊藉助無人機,首次拍攝到了一百多隻公藏羚羊扎堆下水洗澡的場景。科考隊的專家說,藏羚羊這種泡在水裡的洗澡行為,實際上是在降溫和清除寄生蟲。夏季,高原上晝夜溫差大,雖然在夜間的時候藏羚羊厚厚的皮毛可以禦寒,但是到了中午就會很熱,所以藏羚羊會泡在水裡降溫。
  • 【世界海洋日】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大多數海洋物種會遷徙,逃離赤道附近的熱水域,並跟隨適應的水溫移動。海洋生物想從氣候變化中倖存就要遊得更快?氣候變化是「操縱」海洋生物遷徙?溫度升高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帶來哪些影響?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
  • 可可西裡藏羚羊大規模遷徙產仔結束
    ,回遷藏羚羊數量持續增加。來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地的藏羚羊,每年5月至7月陸續遷徙到被稱為「藏羚羊產房」的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位於可可西裡地區的青藏公路3001、3002公裡處是藏羚羊遷徙的重要通道。據統計,2020年通過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回遷的藏羚羊有5952隻,較2019年增加1092隻,較2018年增加1430隻。據可可西裡管理處分析,可可西裡腹地今年降雨量增加,牧草長勢較好,使得藏羚羊幼仔成活率略有增加,進而提高了回遷藏羚羊數量。
  • 青藏高原藏羚羊達20萬隻左右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獲悉,可可西裡藏羚羊已陸續返回原棲息地,大規模遷徙產仔於近期結束,回遷藏羚羊數量持續增加。每年5月至7月陸續遷徙到被稱為「藏羚羊產房」的可可西裡卓乃湖產仔
  • 從出生起就在廝殺中度過的藏羚羊,雖然性情膽怯,卻敢與狼叫板
    最近在新疆的兔子湖地區有2萬多隻藏羚羊在這裡產仔。每年的6、7月份藏羚羊都會聚集到這裡,而今年的數量特別多。是因為今年新疆很多地區氣候乾燥,多地水源減少。而兔子湖地區四周都是雪山,水源充足,海拔還不到5000米,所以很多藏羚羊都會優先選擇在兔子湖產仔。
  • 卓乃湖及藏羚羊
    採訪中,秋培扎西給我們分享了他手機裡記錄的萬隻藏羚羊集群遷徙的震撼場景,還有跟隨而至的狼、狐狸等天敵,其情其景和非洲大草原成群角馬遷徙景象相似。「這就是自然法則,我們雖然也很焦急,但不能人為幹涉。狼群圍獵藏羚羊,最糟糕的就是導致許多母羊在拼命逃跑時流產或早產,顯然,狼群圍獵是造成藏羚羊產羔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守護藏羚羊十幾年的求培扎西感慨道。
  • 氣候變化正在殺死空中的鳥類
    另一種可能性是,在氣候危機加劇的情況下,鳥類可能難以適應西南地區近來異常乾燥的高溫。 這些條件可能不利於候鳥賴以覓食的昆蟲種群,研究表明,這些昆蟲已導致鳥類種群減少。康奈爾鳥類學實驗室的科學家表示:「今年,2020年8月是美國西部地區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可以肯定的是,煙霧可能是直接原因,但炎熱和乾燥也是原因之一!」
  • 青海官員為保護藏羚羊與盜獵分子搏鬥犧牲(圖)
    恰好此時治多縣成立西部工作委員會以開發可可西裡,縣委副書記傑桑·索南達傑兼任西部工委書記,正招聘工作人員。扎多去找他的老師和同鄉索南達傑。   扎多等3人來到縣委見索南達傑。這位38歲的新任縣委副書記對3位年輕教師非常客氣,儘管他們曾是他的門生。「請坐、請坐。」他熱情地招呼。   「我們想跟你走。」扎多說。   「為什麼呢?你們有那麼好的工作。」
  • 還對氣候變化無動於衷?
    因此,視頻中的考拉尖叫聲,很可能意味著它當時正遭受著巨大的壓力或痛苦。多爾蒂給考拉澆水 | KETKnbc剛救到考拉的時候,考拉身上的毛都燒著了,多爾蒂不停地往考拉的身體澆水,然後給它裹上毯子,抱到安全的地方。之後,這隻嚴重燒傷的考拉被送到了考拉醫院。
  • 資料:藏羚羊生存警報未解除
    海拔平均在5000米以上,氣候寒冷,人跡罕至,因此成為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的樂園。進入羌塘自然保護區,三輛越野車在遼闊的高原上顯得特別渺小。在這裡,讓人感受最深的是靜謐,除了風聲,聽得最清楚的就是你自己的喘息聲。在羌塘高原奔行了整整一個上午,隊員們不斷下車觀望,但除了展現在眼前的草地、湖泊和雪山以外,行進路線周圍兩公裡內沒有發現任何野生動物。
  • 為什麼母藏羚羊世世代代都把「異地嬰兒」留在身邊
    作家顧嶽在《生靈密碼》中描述的藏羚羊遷徙的畫面,現在正在可可西裡的腹地上演。不久前,被譽為世界三大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的藏羚羊的遷徙之旅又開始了。成群的雌性藏羚羊必須去可可西裡腹地的「大產房」——卓乃虎藏羚羊聚集區集體分娩。藏羚羊遷徙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只有雌性藏羚羊遷徙產仔?綿羊如何應對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