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埃及的地誌與尼羅河之間的奇特關係

2021-01-09 婉兒說史

引言

狄奧多羅斯的著作第一章因為長度的關係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內容是整部書的 序文、埃及人的記載當中提到世界的創造和宇宙的形成,然後他敘述神明在埃及興建城市,運用神的稱呼為這些城市命名,首先出現的人類以及最早的生活方式,膜拜不朽的神 明和廟宇的建造,接著是埃及的地誌以及與尼羅河極其奇特的關係。

歷史學家和哲學家對它定期漲水的成因發表意見,而每位作者都受到了駁斥。 在這一部分我們討論的主題, 按照下面敘述的程序,要從埃及首先出現的那些國王開始,敘述他們個人的行為,直到阿 瑪西斯王為止,接著我們用摘要的方式,描繪埃及最古老的 生活方式。他們提到埃及人生活在最早的時代,食物的來源是穀類的種子,以及那些生長在沼澤 當中的植物,可以獲得它們的莖或塊根;他們對每種植物的各個部分都加以嘗試,最早為 他們食用並且受到喜愛的,是一種名叫Agrostis 的穀物,不僅味道特別香甜而且能給身 體供應足夠的養分。

他們提到這些植物會吸引牛群,讓它們的體重很快增加。當地土著基 於這種事實,會將這種植物的用途謹記在心,一直到今天,當他們前去膜拜神明的時候, 手裡還會拿著它的種子,向神明祈禱能夠多多收穫。他們相信人類是從溼地和沼澤創始的 生物,推斷的基礎在於光滑的皮膚和柔軟的體質,看來是需要潮溼而非乾燥的飲食。其 次,他們說埃及人可以靠吃魚為生,因為河流對這方面的供應非常豐盛,特別是洪水開始 消退以及乾旱來臨之前 。他們也吃放牧動物的肉,用它們的皮作為衣物,住宅通常用蘆葦搭建。

這種習慣的痕跡仍舊保存在埃及的牧人當中,據說直到現在他們還住在茅屋裡面,因為可以供應極其豐富的材料。 埃及人在這種方式之下生活很長的時期,最後轉變到食用地上生長的穀物,其中包括 用蓮藕製成的麵包在內,這種發現有人歸功於伊希斯 ,還有人認為是最早的國王之一梅納斯。不過,祭司根據口耳相傳的故事說,赫爾墨斯是各門知識和工藝的創造者,然而他們的國王所發現的事物,卻與生存的需要息息相關;這也是早期的王權出自神授的理由所在,不是在位的統治者可以將它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授予賜福民眾最大和最多的人;可能是居民想要以這種方式,激勵他們的國王要盡心盡力為大眾謀取福利。

或者他們真正接受聖書當中可以達成這種效果的記載。他們之中有些人提到這部分的歷史,開始是神明和英雄統治埃及,整個時間略少於一 萬八千年,統治的神明當中最後一位是伊希斯的兒子荷魯斯;他們認為凡人成為國王直到 奧林匹亞180會期,這期間大約有五千年;當我們前往埃及遊歷的時候,在位的國王是託勒密,他取的名字是「新降世的狄俄尼索斯」 。這個時期絕大部分是 受本土國王的統治,而外來的衣索比亞人、波斯人和馬其頓人,他們的在位只是部分時段。四位衣索比亞人擁有王座,沒有延續下去,出現了中斷的間隙,整個來說不到三 十六年;波斯人在他們的國王康貝西斯徵服這片國土以後。

統治的時間大約有一百三十五年,包括部分埃及人的叛亂時期,他們的起義行動源於無法忍受暴虐的統治,以及外來者對本土的神明缺乏尊重。馬其頓人和他們的王朝統治延續二百七十六年之久。其餘時間所有的國王都是當地的土著,其中四百七十位是男士,五位是婦女。 從最早的時期開始,負責的祭司會記錄所有統治者的言行,同時會將他們的聖書傳給 接替職務的人。他們為每一位前期的國王豎立雕像,在刻出的畫像旁邊用文字描述他的生平事跡,不過,這對我們的寫作而言是一個費時又沉重的任務,看來大部分的數據不僅沒有用處而且毫無必要。因此,對於值得放在歷史之中的重要事項,我們應該給予簡單的記載。

接替神明統治埃及的首位國王 ,按照祭司的記載是梅納斯,他教導人民膜拜神明和 奉獻犧牲,供應自己餐桌和臥榻以及使用精美的寢具,倡導奢侈和過度浪費的生活方式。因為這樣的緣故,在經過很多代以後,智者波考瑞斯的父親特尼法克蘇斯成為國王,發起徵服阿拉伯人的戰役,由於進入的國度是荒蕪的沙 漠,所有的供應品極其短缺,據說他在行軍途中忙得整日沒空進餐,還以平民身份在普通 人家接受簡陋的飲食,他對這種難得的經驗非常欣賞,從此捨棄紙醉金迷的享受,詛咒第 一位教導人民過奢華生活的國王;他非常在意這方面的改變給人民在飲食和起居的習慣上 帶來的重大影響。他將詛咒之詞用象形文字刻在底比斯的宙斯神廟,所以在後續的年代, 梅納斯的名聲和受到民眾愛戴的程度,已經遠不如從前,完全基於這樣的緣故。

據說這位 國王的後裔子孫,接替王權多達五十二位,毫無間斷的繼承有一千零四十年之久,在他們 統治期間沒有發生任何事故,完全失去記載的價值。布西瑞斯成為國王,輪到他的子孫獲得繼承的權力,算起來只有八代,這 個世系最後一位沿用頭一代國王的名字,他建立的城市,埃及人稱之為偉大的戴奧斯波裡斯 ,希臘人卻將它叫作底比斯。這個城市的周長有一百四十斯塔德,到處 是宏偉的建築、華麗的寺廟和每一位國王奉獻的紀念碑,同時還讓一般市民構建四層甚或 五層樓高的住宅;總之,它成為最繁華興旺的城市,不僅在埃及,就是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

我們從閱讀的數據得知,不僅是提到的國王,就是後來為數眾多的統治者,全都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的發展上面,世上從無一座城市有這樣多作為裝飾之用的紀念物, 諸如奉獻的許願祭品,是用金銀和象牙製成的,無論是數量還是體積都前所未見;還有許多巨大的雕像,以及用單一石塊製成的高聳的方形尖碑。所建的四座神廟當中最古老的一座 ,無論是外形的美觀程度還是面積的大小,都讓人嘆為觀止,它的周長有十三斯塔德,高度達到四十五肘尺,廟牆的厚度就有二十四英尺。為了保持富麗堂皇的氣象,圍牆 之內的還願祭品全都經過裝點和修飾,花費的龐大和製作的精美,看起來真是不可思議。

神廟的建築物留下的斷垣殘壁還能倖存到現在,所有的金銀和值錢的象牙精品及罕見寶石,康貝西斯舉火焚燒埃及的神廟 的同時,全被波斯人當成戰利品攜走。據說波斯人將這些財富轉移到亞洲,加上得自埃及的工匠,他們才能在帕西波裡斯 、蘇薩和遍及米地亞各地,修建宏偉而又華麗的宮殿。 那個時期埃及的財富是何等的巨大,經歷縱兵洗劫和金庫焚燒以後,僅僅從剩餘當中聚積極少部分,黃金的價值就超過三百泰倫,白銀更高達兩千三百泰倫。

據說城市還有早期國王和繼承人極其雄偉的陵墓,讓後人看了徒生羨慕之心,要想超越它們的規模已經沒有機會。 當前的祭司從記載當中已經發現四十七座國王的墳墓,至拉古斯之子託勒密以降的時代,據說只有十五座還能保持完整,我們遊歷埃及是在奧林匹亞180 會期,其中大部分都已遭到摧毀。不僅當地的祭司從他們的記錄當中提 及這些事實,就是拉古斯之子託勒密在位時期,來到底比斯或是撰寫埃及歷史的希臘人, 都會同意這些說法,其中有一位是赫卡提烏斯 。

相關焦點

  • 非洲 埃及 開羅 尼羅河丈量儀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它兩岸豐厚的沃土讓埃及一代又一代的子民得以耕作得以豐衣足食。不過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對河岸人民的生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使災情減至最低,並預測洪水泛濫的面積和來年的收成,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岸邊安置了巨大的、可以測量河水漲退的測量儀。
  • 地圖看世界;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
    啊,尼羅河,我讚美你, 你從大地湧流出來, 養活著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減少, 人們就停止了呼吸。——古埃及人。埃及是尼羅河送給世界的禮物!埃及96%國土面積為沙漠,西邊是撒哈拉沙漠,東邊是阿拉伯沙漠,只有一條尼羅河從南到北穿過。
  • 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其實古埃及成也尼羅河,敗也尼羅河
    如果要用一句話描繪埃及,最經典的莫過於「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據說它出自古希臘旅行家赫克特斯(Hecataeus)之口,並通過希羅多德的「剽竊」而廣為人知。這句話說得十分中肯,毫無溢美之詞。尼羅河就是如此重要,她不僅僅是古埃及文明的母親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全部,甚至可以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古埃及。
  • 尼羅河化身「哈皮神」,推動了埃及古老科學和神秘藝術的不斷發展
    世界四大古文明無一不與河流有關,古埃及文明就誕生於尼羅河流域,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影響很大,因為它不僅提供了古埃及的人們的生活資源,還給他們的文化和藝術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尼羅河化身「哈皮神」成為古埃及人心中的信仰因為尼羅河是埃及文明的源頭,埃及人對它非常崇拜和嚮往。在埃及就有一個神叫做哈皮,就是人格化的尼羅河神。
  • 尼羅河巡遊,走進神秘的北非埃及
    而埃及,這個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的神秘國度,沙哈拉沙漠就佔據了95%的土地面積,歷史和神話在這裡滋生,現世和傳奇在這裡融合。穿梭在古埃及眾神廟與金字塔之間,仿佛穿越了千年。終究理解了三毛所說的「遠方是你這一生現在最渴望的東西」,也滿足了年少時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願望。
  • 美麗埃及 穿越時空的尼羅河之旅(組圖)
    阿布•辛貝:太陽神的祈禱  在公元前8世紀,努比亞國王沙巴卡開始向埃及宣戰。沒多久,黑法老沙巴卡徵服了整個埃及,疆土從喀土穆(Khartoum,今蘇丹共和國首都)一直向北延伸到亞歷山大港,並在孟菲斯(今埃及開羅附近)建立了一個新王朝。這個努比亞人的第25個王朝統治了埃及一個多世紀,並建造了一系列金字塔和神廟。  然而,阿布•辛貝神廟(Abu Sunbel Temple)的建造者不是黑法老,而是那位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 尼羅河畔的時空穿越——埃及遊記
    埃及——人類歷史的一個奇蹟之國。空間上,它坐擁尼羅河的浩渺煙波,挾地中海、紅海的旖旎風光;時間上,雄偉的金字塔矗立在廣袤的沙漠中,連接著六千年的時空。在這個神秘的國度裡,駕車隨處遊走,則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它優美的風姿和令人震撼的歷史遺蹟。千塔之城:開羅行程:開羅市內遊。參觀獅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陽船博物館和埃及國家博物館。
  • 從埃及亞斯文大壩到埃塞復興大壩:半個世紀的尼羅河水之爭
    尼羅河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流經東非至北非的數十個國家,是貫穿沿岸各國水力和電力的生命線。埃塞復興大壩從開建以來,飽受沿岸國家爭議。灌溉與用水及其依賴尼羅河的埃及與蘇丹擔心這座新建的大壩會截斷下遊水源。尼羅河流域 來源:標準地圖服務系統網站今年1月10日,埃及、衣索比亞與蘇丹就復興大壩問題的新一輪談判再次破裂。
  • 尼羅河的贈禮,帶你揭開古埃及的神秘面紗
    江山如此多嬌,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在這山河之間。有這樣一個國家,它與古巴比倫、古印度還有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它地處非洲的東北方向橫跨亞非兩州,北臨地中海,東臨紅海,南臨努比亞,尼羅河縱橫貫穿於其全境,它發源於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和發源於蘇丹的青尼羅河匯聚而成,由於在每年的七月到十一月之間尼羅河泛濫;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植質的泥沙順流而下形成了極其肥沃的黑土地所以他們的人民自稱自己為「凱麥特」翻譯成今意就是黑土地的意思,古希臘的有名的歷史學家稱他們為
  • 埃及,亞斯文高壩裡有二萬隻尼羅河鱷魚
    不過亞斯文高壩的受益者是現代埃及人,而不是法老或者某統治者。據說高壩峻工後,亞斯文以北的尼羅河裡已經不再有鱷魚出沒,但高壩裡卻有超過二萬隻鱷魚,想徵服亞斯文高壩的傢伙,還是趁早打消這個主意。◆清晨的尼羅河 幾千年來,古埃及和努比亞以第一瀑布為界,埃及一側土地優良肥沃,努比亞一側崎嶇坎坷,土地多不宜耕種。人們通常將第一二瀑布間稱下努比亞,第二六瀑布間稱上努比亞,即庫施王國。
  • 尼羅河上的漁業新星:中國八成進口小龍蝦來自埃及
    原標題:尼羅河上的漁業新星本報駐埃及記者 劉 慧寂靜的河面上,埃及漁民阿卜達伊使出渾身力氣拉起蝦網,空中濺起豆大的水珠,映著朝陽閃爍。這些野生小龍蝦來自尼羅河。之前在埃及民眾眼中,小龍蝦並沒有什麼經濟價值,其大量繁殖還會帶來不少困擾。埃及漁業局副局長納比拉·內格迪說,尼羅河裡盛產羅非魚,這是當地漁民捕撈的主要魚種之一。小龍蝦以羅非魚魚苗為食,導致羅非魚產量大幅降低。除此之外,小龍蝦還時常破壞兩岸漁民的漁網。
  • 方寸之間遊覽埃及,你了解的埃及不應該只有金字塔
    埃及是位於尼羅河流域的一個神秘的國家,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與兩河流域文明有一定程度的交流,不過在在希臘與羅馬人的統治下,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逐漸沒落,後來被阿拉伯文化所取代。二戰後,埃及於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國,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
  • 尼羅河畔,穿越千年,只為探秘文明古國的埃及!
    尼羅河畔,高大雄偉的金字塔,魔影籠罩的古老神廟,英姿勃勃的少年法老,妖豔性感的女祭司,陰森恐怖的木乃伊,劇毒致命的眼鏡蛇,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神,穿越千年只為探究,這神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古埃及印象尼羅河所孕育出最早的文明可追溯至西元前三千一百年(3100BC )左右。
  • 埃及尼羅河西岸發現30具木乃伊,有大人和孩子,完好無損
    說起埃及木乃伊,你是不是想到電影《木乃伊》?雖然電影是虛構,但現實生活中木乃伊卻是真實存在的。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9日,埃及盧克索,考古學家在當地尼羅河西岸發現了30具保存完好的古代木棺,裡面裝有成人和兒童的木乃伊。圖為現場吸引了無數的圍觀者。
  • 世界史:埃及居住的利比亞人
    引言我們對於出現在天上的奇特現象,竟然在這個地區可以看到,不能略而不提,就此跳 過。根據我們的記載,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之處,要與大熊星座有關,會在航海者當中引 起很大的困擾。上述事件經過驗證,現在適合對靠近埃及邊界居住的利比亞人進行討論。無論是塞倫 的周邊、敘蒂斯還是內陸,這些區域居住的利比亞人分為四個部族;他們所稱的納薩摩尼斯人住在南邊的部分,奧斯契薩伊人在西部,瑪馬瑞狄伊人佔有埃及和塞倫之間一個狹長的地帶,一直向著海岸延伸,馬凱伊人是人數最多的部族,住在敘蒂斯周邊地區。
  • 世界史:古埃及宗教
    直到埃及文明史終結,也未形成更高程度的一神教。由於早期人類生存鬥爭時普遍感到軟弱無力,對自然現象缺乏了解,因此他們把與自己關係密切的某些物品、某些動植物、某種自然現象神聖化,認為它們具有靈性與超人的力量,向它們祈求佑護與幫助。例如古代埃及人崇拜的神祇有交叉放在匣子裡的弓箭、某種木製的雕刻、某種牙齒或聖石等今人難以捉摸的東西。它們認為這些物品是神的象徵或某個神的用具。
  • 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將恢復復興大壩談判
    據阿拉伯衛星電視臺報導,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將恢復對尼羅河上的納赫達水壩的啟用和運營的談判,由於三個國家之間的外交緊張局勢,談判停滯了一個月。 AP Photo / Elias Asmare埃及和蘇丹指責衣索比亞違背水電站建設協議歐洲聯盟周六呼籲各方恢復談判,並就水壩的啟用達成共同協議。阿拉伯衛星電視臺說:「埃及的外交部長和水資源與灌溉部長將參加談判,談判被中斷了一個月。」
  • 尼羅河之外:古埃及與西方古典世界
    原標題:尼羅河風光(馬賽克壁畫)   尼羅河風光(馬賽克壁畫)   西方藝術起源於埃及文明,埃及藝術是世界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此前鮮有大型展覽或出版物致力於挖掘埃及與西方古典世界在近2500年間沉沉浮浮的複雜關係。
  • 世界史:古埃及人與早期歷史線索
    古埃及人與早期歷史線索埃及的名稱來自古希臘的《荷馬史詩》。詩中稱北非這片地區為Aígyptos(發音為「埃及普託斯」),現代西文埃及一詞便由此衍生而來。古埃及人稱自己的國家為「庫馬特」(Km.t,意即黑色的土地),與周邊黃色沙漠相對照。
  • 對尋找食物的飢餓生物的記錄,講述尼羅河文明的起源
    梁啓超在1900年寫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指出:「地球上的文明古國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今天主要說的是,尼羅河文明的起源,古埃及文明。尼羅河就相當於中國的黃河。這眾所周知。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6670公裡。之前讀過一本書。記得上面說:「人類的歷史就是對尋找食物的飢餓生物的一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