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音樂劇《貓》:一隻「貓」的五種解讀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演員們正在緊張排練。

中文版《貓》演出現場。

  截至2012年12月23日,音樂劇《貓》中文版總票房超過7000萬元。接過中文版《媽媽咪呀!》的接力棒,中文版《貓》繼續為國內音樂劇市場加溫。

  連鎖反應還在持續,有的已超出市場之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隻「貓」已經成為值得解讀的文化事態。

  解讀一:市場開拓

  種棵大樹好乘涼

  參與中文版《貓》演出的演員,有不少是幾年前國內音樂劇還沒興起時被迫出國發展的中國演員。說到回來參加演出,他們最看重的是新興的市場。他們願意和製作方亞洲聯創一起做這件有意義的事:為中國市場種下音樂劇這棵大樹,今後讓更多熱愛音樂劇的中國演員找到舞臺。

  對於製作方來說,在中國發展音樂劇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眼光。先期來到中國市場的兩部音樂劇是千挑萬選的好樹苗。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董事長張宇的話說,演藝業門類中,最適合產業化發展的就是音樂劇,因為它便於複製、適合多場演出。畢竟,有了規模化才談得上產業化。而《媽媽咪呀!》和《貓》都擁有多個外文版本,已經在全球市場經受住了規模化、複製式發展的考驗。

  解讀二:版權引進

  向上遊努力

  音樂劇《媽媽咪呀!》、《貓》中文版製作人田元把音樂劇的產業鏈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像過去那樣單純的引進西方經典劇目是從中下遊做起,而通過版權引進位作中文版,則是一次從上遊做起的努力。

  好的方面是,現在全世界都很重視中國市場。為了開拓這個市場,版權方給的價格都較低,從成本核算看比引進原劇更經濟。

  不過,成本並不是製作中文版的主要考慮因素,更多的是為了培育音樂劇的中國力量。對觀眾來說,中文版更容易拉近距離;對演員和製作團隊來說,世界頂尖團隊手把手教是最快的提高方式。中文版製作最堅持的一點就是中文環境、中國人製作。外國來一個團隊,中方往往派出幾倍的人員,同一崗位多名替補。學習結束後,後期運營由中方全權負責。田元說,中文版音樂劇今天的發展離不開10多年的探索實踐,從單純引進國外劇目到製作中文版,再到原創劇目誕生,是音樂劇發展的必由之路。

  解讀三:團隊合作

  多一點黃金組合

  亞洲聯創成立於2010年,由3家公司共同投資: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和韓國CJ集團。

  其中,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是老合作夥伴。早在2005年就和上海雜技團一起投資成立公司,推出了雜技劇《ERA——時空之旅》。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演出場次最多、累計票房最高的雜技劇。去年起,兩家又攜手地方,推出時空之旅地方版,開始探索複製式擴張模式。韓國CJ集團演出事業部部長李性勳表示,韓方願意參加這個項目,主要是因為和對外文化集團曾經有過合作關係。而且CJ集團本身曾排過韓版的《媽媽咪呀!》,對中國市場也非常有信心。

  強強聯手的黃金組合,是亞洲聯創接連創出佳績的重要原因。對投資方來說,蛋糕做大了自然大家都受益。

  解讀四:「走出去」

  國際市場在身邊

  表現形式是引進,但中文版《媽媽咪呀!》和《貓》都被認為是「走出去」的典型案例。看似有點矛盾,但對張宇來說關鍵是理念不同。雖然是在家門口,但學習的是國際先進經驗,等交完了學費能獨立製作的時候,做出的產品自然帶有國際化的基因。從這個意義上看,完全可以把這一階段的引進行為視作是「走出去」的預備期。

  多年關注中外文化貿易,使張宇不自覺地考慮「走出去」的問題。雖說看上去繞了個彎,道理卻還是那個道理。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整體水平尚比較低。現階段還處於學習提高階段,要想像歐美那樣以版權貿易為主,「走出去」成為國民經濟重要力量,還需要艱苦的學習和消化過程。換個角度說,包括文化在內的整個國際市場正在東移,越來越多一流企業把目光轉向華語市場,家門口的演練,其實已經身處國際之中,確實算得上為進軍國外市場所做的預演了。

  解讀五:亦教亦樂

  思想娛樂兩不誤

  和《媽媽咪呀!》相比,《貓》更強調思想性。中文版《貓》的出現,讓更多觀眾發現音樂劇原來不僅是嘻嘻哈哈、唱唱跳跳,也可以寓教於樂,或者說亦教亦樂。

  看一場《貓》,可以總結出不少通過輕鬆的方式表達嚴肅思想的方法。但對國內文化產業從業者來說,理念層面的影響更甚於技術層面的意義。既然《貓》這樣面向大眾市場的作品完全可以把思想與娛樂結合起來,那麼,我們本土的文化產品當然也可以做到。

  更有意味的是,與一些論者對中國觀眾素質的看法不同,李性勳認為就音樂劇來說,中國觀眾比韓國觀眾接受面更廣。在韓國,觀看音樂劇的多以20歲到30歲的未婚女性為主,集中的觀眾分布導致市場成長空間不足和多類型作品發展的局限。而在中國,音樂劇觀眾分布較均衡。《媽媽咪呀!》和《貓》都擁有大量家庭和中年觀眾,這使他對中國音樂劇市場的發展潛力更有信心。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張翔)

相關焦點

  • 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濟南
    《貓》中文版登陸泉城濟南。楊曉衛 攝    10月31日,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泉城濟南。圖為當日演出劇照。 楊曉衛 攝    10月31日,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登陸泉城濟南。圖為當日演出劇照。
  • 中文版音樂劇《貓》北京站演出即將開始
    音樂劇《貓》中文版將於12月21日起在北京世紀劇院上演,該劇是亞洲聯創繼去年《媽媽咪呀!》中文版之後推出的第二部漢化音樂劇,8月起已在上海和廣州等城市演出百餘場,獲得47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收入。12月17日,演出方在京介紹了該劇中的中國元素,還披露為北京站演出量身打造的「北京味」場景和臺詞。
  • 音樂劇《貓》中文版巡演上海開啟
    一年一度的傑裡科舞會,貓族領袖將選出一隻貓登上貓族的天堂,並且獲得重生!決定將在黎明之前作出,貓們在舞會上歌唱舞蹈,講述貓族裡那些風雲人物的前世今生。黎明降臨,誰會是那隻獲得新生的貓呢?  這是一場持續了31年的狂歡Party,這一站在上海。
  • 中文版音樂劇《貓》在「垃圾」裡「回憶」快樂
    中文版音樂劇《貓》在「垃圾」裡「回憶」快樂   11月23日登陸廣州大劇院  本報駐上海 (記者 陳慶輝 文/圖)前日,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首演禮在上海大劇院隆重舉行。當天,紅毯迎來了林依輪、金星、李湘等名人。
  • 中文版音樂劇《貓》將首演 英方導演盛讚演員
    問世31年的世界經典音樂劇《貓》,後天在上海大劇院將撩起中文版世界首演大幕。截至上周五,該劇在大寧劇院預演時,票房已突破1200萬元,打破了去年中文版《媽媽咪呀》正式首演前的票房記錄。  這邊廂,完全由中國演員駕馭的《貓》將駐場大劇院近兩個月;那一邊,由註冊在滬的同一家公司上海亞洲聯創所打造的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則在全國展開第二輪巡演。
  • 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首次揭秘幕後
    正在手工將一種玻璃絲編織到服裝上近日,音樂劇《貓》中文版的演員們正在上海緊鑼密鼓的進行魔鬼式訓練。另一邊,位於北京的造型製作工作也已經全面啟動。音樂劇《貓》的造型被譽為世界仿生造型設計中的經典範本,也是《貓》粉關注的一大亮點。30遍漂染、5遍染色、特殊蒸製、完全手工共56道工序,全部手工打造從人變貓的神奇裝備。肥嘟嘟的加菲貓、光溜溜的暹羅貓,音樂劇《貓》中每一隻貓的形象都能和現實中的貓一一對應,臉上有寫實的彩繪圖案,頭上粘貼了毛髮和耳朵,再加上仿真的緊身服裝,貓的形象栩栩如生,觀眾們仿佛置身真正的貓的世界當中。
  • 音樂劇《貓》中文版首演 小偷貓大展中國功夫
    12月23日,音樂劇《貓》中文版在世紀劇院舉行首演,吸引了李湘、黃渤等明星以及眾多觀眾到場,相比之前兩度來京的英文版,中文版《貓》演員不時秀出的中國功夫,非常出彩。  中文版《貓》的演員出場都是從觀眾群裡鑽出來,臺上臺下沒有界限,貓兒們唱著唱著就跑到觀眾席上了。
  • 【期待】日本四季劇團經典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開啟在即
    《想變成人的貓》在北京松雷排練廳舉行彩排探班活動,該劇將於6月23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7月登陸上海開啟全國巡演。(圖片由《想變成人的貓》中文版劇團提供)  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改編自美國兒童文學家勞埃德·亞歷山大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隻憧憬著人類生活的貓咪萊奧尼(Lionel),在主人的魔法下如願變成人,並與所在小鎮的鎮民相處、相知,嘗到了人間之愛的故事。
  • 音樂劇《貓》簡介
    音樂劇《貓》簡介 2012-02-16 17:33:47   來源: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編輯: 餘葉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昨晚首演 上海話賣萌喵星人有才
    中文版試水成功後,昨晚,由亞洲聯創公司出品的第二部經典音樂劇中文版《貓》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貓》的舞臺由1500個道具組成,堪稱音樂劇中道具最多。儘管大家都對這個「華麗垃圾堆」有所耳聞,但真正坐在劇場裡才能感受到那種破敗卻又充滿神秘的氣氛。
  • 中國銀聯攜手招商銀行支持音樂劇《貓》中文版巡演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9日訊(記者 王信川)世界經典音樂劇《貓》中文版招募探班暨上海開票新聞發布會今天在滬舉行。作為支持此次巡演的重要舉措,中國銀聯聯合招商銀行共同推出購票折扣、刷卡贈票、互動贈禮等優惠活動,讓廣大音樂劇愛好者在欣賞藝術盛宴之餘,享受精彩的用卡體驗。
  • 著名音樂劇《貓》演員鼓浪嶼上玩「快閃」(圖)
    《貓》中文版今年首場演出將於今年8月23日在廈門上演。圖為《貓》中文版演員在廈門「音樂島」鼓浪嶼街頭宣傳造勢,頑皮「叼走」民眾的手包,讓遊客又驚又喜。 陳悅 攝    知名音樂劇《貓》中文版今年首場演出將於今年8月23日在廈門上演。 陳悅 攝   中新網廈門8月4日電 (記者 陳悅) 4日下午3時,在「音樂島」鼓浪嶼的遊客中心外,兩隻「貓」突然出現在遊客面前。
  • 音樂劇《貓》 男版「萬人迷」——「搖滾貓」
    《貓》被譽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自1981年在倫敦上演,在全球26個國家的300多個城市盛演不衰昨日記者從《貓》中文版主辦方處了解到,此次坐鎮的導演兼舞蹈總監喬安,已與《貓》共舞35年,「她對每隻『貓』的每一個眼神都了如指掌,她已親自參與製作14個語言版本《貓》,要求貓從精神氣韻到外形外貌都最貼近原版。」   音樂劇《貓》從貓的視角講述了傑裡科貓們的月夜聚會,每年在這個聚會上,貓族的領袖將會選出一隻貓,讓它升上九重天,獲得重生。
  • 經典賞析:音樂劇《貓》
    《貓》從1982年--2000年,共上映7485場,本是在倫敦西區及紐約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直到2006年被音樂劇《歌劇魅影》追平並打破這一紀錄。最後,在公演前幾天,導演南終於想到了"回憶"這個詞,把這首歌用於一隻叫格裡澤貝拉的雌貓上,她離開傑裡科貓族到外面去闖蕩,歷盡艱險,最後回憶起在家族中的幸福生活,渴望回歸家族,唱出了這首動人的歌。通過這一構思,導演才完成了這部音樂劇的組織工作,把一個個的片斷串聯成了一個整體,該劇於1982年10月7日首演於紐約百老匯的冬園劇院。《貓》作為歌舞劇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號。
  • 眾星不畏嚴寒捧場《貓》 黃渤稱應鼓勵音樂劇發展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 張中江) 12月23日晚,音樂劇《貓》中文版北京首演禮在世紀劇院舉行。黃渤、郭濤、李湘、阿朵、呂頌賢等眾多明星不畏嚴寒,到現場觀劇。
  • 2018音樂劇《貓》中國巡演排期 原版音樂劇貓在哪些城市演出
    全國11個城市,12站演出,157場原版音樂劇《貓》的巡演,是聚橙網對於音樂劇市場蓬勃發展的信心體現。原版音樂劇貓在哪些城市演出2018音樂劇《貓》中國巡演暫定城市:蘇州、濟南、大連、鄭州。《貓》演出後,也創造了歷史,1996年,《貓》成為了當時西區演出最久的音樂劇。1997年到2006年之間,《貓》保持著百老匯音樂劇演出最久的歷史記錄。迄今為止,音樂劇《貓》已經被翻譯成15種語言,《貓》的腳印已經遍布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8100萬人次的觀眾觀看了這部音樂劇。
  • 世界經典原版音樂劇《貓》經典再現 金曲「回憶」唱響申城
    6月8日,由聚橙網、聚橙音樂劇主辦的世界經典原版音樂劇《貓》2018中國巡演上海站媒體見面會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舉辦!此次原版音樂劇《貓》巡演率高規格和倫敦西區駐場豪華陣容而至,闊別十餘載,終於再度回到上海與觀眾見面。
  • 音樂劇《拜訪大森林》演員招募 魅力貓劉楊亮相
    繼世界知名音樂劇《媽媽咪呀!》《貓》等引進中國之後,由美國「概念音樂劇之父」史蒂芬-桑德海姆打造的百老匯名劇《拜訪大森林》的中文版也在三年多的精心籌備下,在近期啟動了中國版的製作計劃。日前,新繹文化旗下的新繹劇社在北京解放軍歌劇院舉行了第二次現場演員招募活動。
  • 本土音樂劇的野望:中文版《媽媽咪呀!》為誰而生?
    劇目中,22首音樂全部來自於ABBA樂隊,是經典的點唱機式音樂劇。自1999年在倫敦愛德華王子劇院首演,音樂劇《媽媽咪呀!》在全球440多個城市巡演,改編成16種語言,觀看人數超過6000萬。「它是水滴石穿打磨出來的一顆圓潤的鵝卵石。
  • 中文版《貓》駐演廣州 34隻貓只會「搶」戲
    自從中文版《貓》駐演廣州的消息傳出之後,廣州的音樂劇迷們就對此事倍加關注。之前劇組曾徵集代表廣州的舊物,欲在廣州的舞臺上搭建出一個具有廣州特色的「貓窩」。據悉,演出當天,「老廣」有希望在舞臺上看到「獅頭」、「蒸籠」等嶺南特色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