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22日訊 半個月前,市民施先生在艮園社區的新房裝修接近尾聲,他卻驚訝地發現,新房窗簷下多了三隻馬蜂窩。施先生沒有捅掉馬蜂窩,卻希望能和馬蜂做一對好鄰居,和平共處。但是,安裝保籠的師傅害怕馬蜂不敢上門工作,這讓施先生很鬱悶:如何才能兩全其美呢?
築窩前馬蜂曾來「考察」過
記者聯繫到施先生。
施先生領我們進了他的新家。我們尾隨著他進入一個房間,眼前頓時出現了一個大馬蜂窩。
「這是最大的一個,旁邊還有兩個呢。」施先生指著馬蜂窩笑著說。
隨後,記者在隔壁兩間房裡,果然看到了兩個馬蜂窩。其中一個已初成型,一層薄薄的外殼裡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很多規則的六邊形。
「7月2日,我來看裝修進度的時候,第一次發現了它們。當時三個蜂窩都還差不多只有拳頭大小。過了幾天來看,就發現其中一個變大了很多。到現在竟然變成這麼大了。」記者目測了一下,最大的那個馬蜂窩差不多有25釐米長, 20釐米寬。
「前段時間,粉刷牆壁時候,我就發現有馬蜂來屋裡轉悠了。當時還以為是牆壁上塗料的香味吸引了馬蜂呢,現在看來,它們是來看風水的先遣隊呢。看來,我們這個房子的風水不錯,很適合居住啊。」
「現在房價貴了,房子不容易買。大概馬蜂的住房也比以前緊張了,所以它先佔下幾個地方,再對一個窩集中施工,另外的兩個窩它們是為以後的子孫在早早打算呢。」
馬蜂開了個「側門」找涼快
施先生發現,這個馬蜂窩不是垂直下來,而是到了中間部分後便往外延長的。「它們很聰明的,知道如果垂直下來做窩的話就會碰著窗戶了。」
「馬蜂不是見人就攻擊的,只要你不主動攻擊它們,它們也不會來攻擊你的。」
我們在地板上發現了幾隻死掉的馬蜂,「那是它們受不了這高溫天氣,所以中暑熱死了。它們熱到暈暈乎乎了才不小心會闖進房間來的,一般它們不會飛進來。」
細心的施先生還發現,以前馬蜂們都是從蜂巢的外邊進進出出的,現在朝窗戶裡側的蜂窩上部多了一個小口子。「氣溫那麼高,它們也吃不消了,通過這個側門進出比較涼快。」施先生說。
愛觀察馬蜂的一家人
在一旁的施先生的鄰居吳大爺說:「我們一直在想馬蜂是怎麼築巢的呢,這麼小的馬蜂要做這麼大一個窩真的很神奇。」
施先生說,太太也仔細觀察過馬蜂築巢的過程。她提出馬蜂是用屁股上的蜂針來做窩的,而不是施先生和吳大爺所認為的用嘴巴像燕子一樣銜來材料做窩的。吳大爺說,他後來看了看,的確是這樣的,還是施太太觀察得仔細。
施先生的孩子每次來新家也都要馬上去看看馬蜂窩,小傢伙對馬蜂一點也不害怕,還仰著頭「一隻,兩隻,三隻……」地數馬蜂。
保籠裝還是不裝
可是,最近施先生遇到了一個難題。
為了孩子的安全,他想在窗戶上安裝保安籠。可是,請來的裝修師傅一看那麼大的馬蜂窩連窗戶的尺寸都不敢量了。聽施先生說「馬蜂不會主動攻擊人」,他們才勉強量好了尺寸。可是,他們說要是不處理掉馬蜂窩,他們是不敢來安裝保籠的。
施先生很為難,一方面他真的很想一直和馬蜂做鄰居,另一方面,安全也很重要,保籠非裝不可。
「這麼小的馬蜂要做這麼大一個窩實在太不容易了,就這麼一下把它捅了,我實在是不忍心。我們在裝修房子,馬蜂也是在安家,都是一樣的。」
施先生說,最近天氣很熱,裝修師傅也不願意來,就再拖幾天吧,同時也希望能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專家:最好處理掉馬蜂窩
浙江大學蜜蜂研究專家胡福良教授告訴記者,近幾年,馬蜂在居民區築巢的事件頻頻發生,說明我們周邊的環境有所改善,這是令人欣慰的。胡教授肯定了施先生愛護馬蜂的這一行為,現在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正逐步增強。
不過,馬蜂始終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昆蟲,它的毒性是一般蜜蜂的五倍。
因此,胡教授建議施先生還是應該及早處理掉馬蜂窩,以免日後對家人和鄰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