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晚吉祥物「康康」一經面世便遭遇如潮惡評,被斥為「紅綠燈」。而這種水平明顯不達標的公司能夠在市場立足,並接到央視的「活兒」,恰是當下動漫產業的尷尬所在。
騰訊文化 李巖
最近幾天,朋友圈被一隻紅配綠的猴子刷屏了。圓頭、紅眼,半邊臉綠半邊臉黃,配上純紅的軀幹和黃綠胳膊黃綠腿,再加上點睛之筆——兩坨渾圓沉甸甸的大耳垂,讓任何一個審美正常的人都不禁由衷感嘆:這是什麼鬼?!
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
這隻猴子的本名叫「康康」,是2016年央視春晚的吉祥物,一經推出得到了眾口一詞的差評。在「康康」刷屏之際,另一位卡通人物也蓄勢待發,它就是「功夫熊貓」阿寶。由美國好萊塢班底製作的《功夫熊貓》系列動畫電影第三部,即將在國內上映。一頭是咱們自己做出來卻令人尷尬的紅綠猴,另一頭是美國人做出來卻贏得中國人喜愛的功夫熊貓。這一褒一貶之間,尷尬了誰,又丟了誰的人呢?
一、挺好的原畫 一3D化就成「紅綠燈」了
春晚吉祥物「康康」之所以招致惡評,除了公眾對央視和春晚沉積的惡感之外,更重要的是造型和配色的突兀。身體部分的純紅+純綠+純黃搭配,讓網友嘲笑為「紅綠燈」。那這個造型的鍋應該誰來背呢?
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原畫。大多數動漫人物都要先有個紙上原型,這次康康的原型來頭不小,執筆者是國內美術界的大腕、奧運福娃的設計者韓美林。我們先來看看原作:
韓美林原畫
乍一看好像跟3D效果圖差不多,但仔細看會發現有點區別。首先原畫是一張頭部圖,沒有軀幹、腿腳和尾巴;其次原畫很細膩,毛髮都根根可見,不是3D圖那種渾圓的效果;最後,十分為人詬病的耳垂部分,韓美林原畫是空心的兩個環,3D圖中則是沉甸甸的兩個球。而且從這張原畫看,那兩個所謂的耳垂更可能是兩隻憨態可掬的手,畢竟如果真是耳垂,那跟耳朵的比例也太不相稱了。結果到了3D版,就楞給做成耳垂了。
公允地講,韓美林的原畫還是把猴子表現得很可愛的,至少與難看不沾邊。所以在康康面世並遭遇批評後,韓美林方面馬上發聲:「到目前為止,我只設計了一個猴子頭的正面圖,別的我都沒有參與,3D設計方案從來沒有看到過。」
上述聲明中,韓老師明確了自己的工作:只設計了頭部,其他地方沒碰。可見韓老師對3D圖的缺陷與網友的看法一致:軀幹往下的大紅vs大綠太糊弄事了……
春晚吉祥物風波體現了目前我國動漫行業的尷尬:技術不過關。挺好的原畫,一做成3D效果圖就不禁讓人汗顏,從設計到技術再到審美幾乎一無是處,也難怪網友調侃其為「紅綠燈」。
二、國產雷人動漫:不缺錢 缺心
事實上,我國動漫說到化神奇為腐朽的能力,真稱得上出神入化。比如下邊這個:
動畫片《雷鋒的故事》截圖
2010年6月,動畫片《雷鋒的故事》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該片耗資2100萬元,共製作30集,每集15分鐘,平均每分鐘成本高達47000元,是當時電視臺動畫片中罕見的大製作。按說這類大製作應該產出優秀的作品,而片中的畫面與製作水準卻把觀眾嚇壞了,準確地說是雷倒了。
三維動畫是個專業的事,小編不懂不好評論,直觀講,《雷鋒的故事》跟十年前的遊戲CS(反恐精英)相比,都能看出明顯的差距,很像上個世紀的質感。本片改編自《雷鋒日記》等相關資料,劇本等前期工作花不了什麼錢。這樣一部耗資巨大(但不知道花在哪兒了),畫面簡陋的片子又得以被央視引進並播出。更詭異的是,這部明顯面向少年兒童,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卻選在午夜12點首播,少兒臺在這個時間基本是沒有收視率的!種種不合理交織在一起,很難讓人不對這部片的吐槽。
豆瓣網《雷鋒的故事》評分頁,可見9%評最高分,89.9%評最低分
在影視愛好者扎堆的豆瓣,本片評分達到了駭人聽聞的2.7分(滿分10分,《小時代》四部曲平均4.7分),近九成評分為2分(最低2分,沒有0分)。奇怪的是,有9%的人打了滿分10分,這部分人是「水軍」?或者眼光與眾不同?
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雷鋒的故事》頁面,部分給最高分的網友所寫的評論
大量的滿分都是這樣在嘲諷和擠兌中給出的。能把雷鋒的故事這樣擁有廣大群眾基礎的黃金IP做成這個樣子,也不容易。
三、國家給錢給地給政策 遮羞靠「熊大熊二喜羊羊」
以上是一個很典型的國產動漫境況的例子。錢的方面是絕對不差的,自2004年國家大力扶持動漫產業以來,全國各省市都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各地標準大致如下:在地級市以上播出的二維動畫獎勵500元/分鐘,三維1000元/分鐘,上限為100萬元;在中央臺播出的,則在此基礎上翻倍,上限為200萬元。
這只是動漫扶持計劃在電視臺上的一個展示,實際上的扶持力度遠不止這些。截止到2014年,全國已建成數十家動漫產業園,家家投資數以億級。其中位於廣州番禺區的華創動漫產業園更以80億元人民幣的總投資,1118畝的總佔地面積位居全國之首。
在扶持動漫產業上,國家可謂要錢給錢,要地給地,要政策給政策,而結出的碩果委實不多。不僅如此,因為補助力度大,很多人便打起了補助的主意。上一節所述《雷鋒的故事》選在午夜12點這個明顯沒有孩子會看的時間段播出,實際上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其實質就是騙補助。
據《成都商報》報導,央視少兒頻道曾有一個常設頻道叫《動漫星空》,每周一到周五23點-次日凌晨1點準時播出,專門播放國產動畫片。這樣一個工作日午夜的節目,收視率可想而知。按說這是個沒人願意要的時間段,但這個欄目在一段時間內卻成為各家動漫公司爭奪的寶地,沒有一定資源還搶不到,原因就在於上文說的高額補貼。
《動漫星空》製片人劉傳治曾表示,該欄目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各地的補貼政策而設置的。在該欄目播出的動畫片是一種「贈予」形式,即動畫製作方同意該片在央視免費播出。白送的事還願意幹,說明動漫公司靠補助就能活得很好了。
在央視播出的三維動畫片,政府補助約在2000-3000元/分鐘,上限200萬。至於《雷鋒的故事》高達2100萬的投資,47000元/分鐘的製作成本如何掙回成本,就不得而知了。
《熊出沒》裡的熊大、熊二、光頭強
說了這麼多,有沒有好的榜樣可資借鑑呢?還是有的,我國運營得最好的國產動畫IP,要算《熊出沒》和《喜羊羊與灰太狼》了。您可能會說就是電視裡老播的那個特弱智特傻缺的熊大熊二光頭強,和拿著平底鍋拍啊拍的喜羊羊灰太狼?是的,他們已經是運營得最好的國產動畫,能夠達到常年更新,每年產出一部票房過億的動畫電影,圖書、玩具、電子設備等衍生產品線豐富完整的水平。稱它倆是國產動漫最後的遮羞布都不為過。
四、《功夫熊貓》《大聖歸來》的啟示:講好故事 摒棄補貼
說到動畫大國,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美國和日本,《變形金剛》、《聰明的一休》是一代人兒時的記憶。但你知道,哪個國家是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嗎?
揭曉答案:2010年之前是日本,之後則是——中國。在《雷鋒的故事》播出的2010年,全國製作完成的國產電視動畫片共385部、220530分鐘,正式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畫生產大國。
這個世界第一的代價是動漫產業的盲目無序。據業內人士估算,每分鐘成本3000元以內,很難製作出品質上佳的動畫作品。但因為補貼等政策,促使很多公司把成本一降再降,然後白送甚至倒貼送給電視臺播,只為掙那筆補貼金。有這樣異常低成本的產品在市場中,自然會衝擊精良的產品,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道理。而國產動畫頻頻曝出的抄襲日美動畫的新聞,也多半是為掙補貼而儘量省成本所致。
上圖右側為國產動畫片《汽車人總動員》,左側為原版《賽車總動員》,真是抄到不忍直視。
慢慢的,用心做動畫但成本高昂的公司逐漸退出,水準低下但成本也低下的公司逐漸佔領市場,並且大量推出粗製濫造的動畫片,這成了近十年來動漫市場的常態,也造成了公眾對國產動畫水平差的觀感。這樣的公司如今在國內仍有很多,一不留神就會碰到,效果參考文本開頭的春晚吉祥物「康康」。每每見到這種動漫形象,都讓人倍覺尷尬。
而本周五,也就是1月29日,一部動畫電影的上映可能會把這種尷尬進一步加深,它就是《功夫熊貓》。眾所周知,這是一部由美國班底打造的動畫片,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領會和古樸意境的再現,基本完爆所有國產動畫。作為中國人,看到這樣的動畫片,在歡樂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一下:「我們怎麼做不出來?」。
《功夫熊貓》
好在,我們有了新的遮羞布。2015年動畫界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大聖歸來》的橫空出世。這部幾次立項又幾次因為經費等問題擱淺的動畫電影,歷時八年終於登上大銀幕。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很多人自覺充當該片的「水軍」,並自稱「自來水」。最終影片在事先不被看好(如果看好也不會用八年時間找錢、製作)的情況下賺了9.56億元票房。
有關《大聖歸來》成功的分析,網上有很多了,其實不外乎兩點:1.講好故事;2.堅持走市場化的路子。故事取材於《西遊記》這個中國第一IP,情節不複雜,但貴在簡單完整。為把本片做好,導演團隊堅持高投入。最終成本沒有透露過,據估算應該不低於一千萬美金,也就是每分鐘成本不低於75萬元,這是任何補貼都沒辦法比擬的,必須通過院線放映的市場化操作才可能收回成本。事實證明,堅持市場化,沒有顧及補貼,最終促成了本片的成功。
《大聖歸來》
而全好萊塢班底的《功夫熊貓》,成本更是十倍於《大聖歸來》,達到了上億美元。其中《功夫熊貓2》以1.5億美元的成本,賺回了6.65億美元的票房。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良性循環,這才有了如今我們即將看到的《功夫熊貓3》。
《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的成功,《大聖歸來》的異軍突起,以及每年超過400億的全國票房成績,都可以給動漫產業一個利好信號:幹這個,有前途。而春晚吉祥物「康康」這種反面例子,則可以給有關部門提個醒:花那麼多錢補貼那麼多年,留在市場上的人,水平就是這樣。
結語:
前幾年由於各界都不看好《大聖歸來》,使得它難以從各項扶持計劃中獲得資助,因此光籌錢就籌了很多年。而在本片大獲成功後,迅速進入了文化部扶持動漫計劃的名單中。希望在這樣優秀的國產動畫激勵下,業界能夠從「劣幣驅逐良幣」過渡到「能者多得」模式。只有技術紮實又認真做事的人佔領行業主流,才能真正避免「紅綠燈猴」這種尷尬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