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遵守社會公德蔚然成風

2020-12-05 中國文明網

讓遵守社會公德蔚然成風

發表時間:2014-11-03   來源:日照文明網

  上周末,筆者去老城區辦事。在乘坐公交車時發現,公交車還沒停穩,一些市民就一窩蜂向公交車車門跑,車門很快就被圍得水洩不通。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社會公德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準則,是維護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行為規範。社會公德貌似小節,卻關係到社會全面進步,關係到物質文明建設的質量和品位,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用社會公德來要求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安定,促進社會進步,而社會公德一旦受到破壞,必然導致人們的行為有失風範、社會混亂,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老百姓。 
  講社會道德必須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同樣的道理,只要我們人人都多一點公德意識,多一些文明舉動,我們的社會肯定也會更加和諧、進步!我們應該而且也可以自覺做到:走在馬路上,遵守交通規則;乘坐公共運輸時,主動給老弱病殘幼讓座;丟垃圾時,要多走幾步,準確將垃圾入箱並分類……我們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只有大家都去維護公共秩序、公共環境,才能維護我們每個人的利益。 
  道德環境對人的道德行為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強制或抑制作用。當一種道德環境形成後,往往就會產生一種相應的道德氛圍,並對周圍的人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迫使人們不得不儘快消除自己的道德近況與道德環境不相適應的矛盾,從而對主體道德素質的養成和發展方向產生一種無形的強制作用。因此,一種好的社會公德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 
  而良好的社會環境的形成,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對於典型的文明事跡或人物,政府應該大力宣傳,弘揚優良的傳統美德,傳遞積極、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要加大處罰力度,讓文明形成力量更深入人心。德國對於不文明行為的罰款是明碼標價的,比如亂扔舊冰箱罰300馬克;亂扔廢輪胎最高可罰1000馬克等。 
  人不僅是自然的,更是社會的,任何人沒有品德便無以自立。我們只有不斷養成社會公德意識,自覺摒棄不良文明習慣,讓遵守社會公德蔚然成風,文明做人、文明行事,才能成為改變社會風貌的強大力量。(林虎)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268578&encoding=UTF-8&data=ACKdogAAAAcAAADzAAAAAQAh6K6p6YG15a6I56S-5Lya5YWs5b636JSa54S25oiQ6aOOAAAAAAAAAAAAAAAuMCwCFG4Z4f-WtEWgElyf8JnSfrhUBh5UAhRmAw7_F-ajojkKK9FGwlRXyKmgK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268578&encoding=UTF-8&data=ACKdogAAAAcAAADzAAAAAQAh6K6p6YG15a6I56S-5Lya5YWs5b636JSa54S25oiQ6aOOAAAAAAAAAAAAAAAvMC0CFQCMu3VJulEq2YZX-FXEGHbBC8ENEQIUd0xpRU--_2DhfJp_Yo3gV7L6PJE.&siteid=7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從小遵守社會公德
    遵守社會公德在一些人眼裡變得不值得重視,甚至會認為講公德吃虧;自私自利的行為變得不臭,甚至認為是當今社會做人的行為準則。社會上產生這種胡塗觀念的人不少,也影響了兒童青少年。  我們一起思考一下這個問題。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社會公德要求來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安定,促進社會進步。一旦社會公德被破壞,必然導致人們行為失範、社會混亂,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老百姓。
  • 遵守社會公德市民文明旅遊意識增強
    原標題:遵守社會公德市民文明旅遊意識增強 在我市開展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一月一主題」整治活動中,市文化和旅遊局以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文明行為為突破口,通過開展文明旅遊宣傳、教育、勸導、整治等舉措,切實解決了當前文化旅遊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
  • 光澤鎮嶺社區開展「遵守社會公德 做文明好市民」活動
    為了大力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和個人文明禮儀,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參與宣傳、教育、踐行文明禮儀的濃厚氛圍,11月8日,光澤縣鎮嶺社區開展「遵守社會公德 做文明好市民」社區課堂活動。本次活動圍繞家庭禮儀、行路禮儀、乘車禮儀、聚會禮儀、餐飲禮儀、吸菸禮儀、服務禮儀和個人儀容儀表等方面進行講解,引導廣大居民從個人基本行為習慣抓起,在遵守公德、待人接物、工作生活、公務交往等方面,自覺克服不良言行舉止,養成講究文明禮儀的良好習慣,保持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文明氣度。
  • 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難道我們的教訓還不夠嗎?
    一般大家都遵守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在排隊,卻偏偏有一個六十歲左右的大媽立刻擠到了第一個人身旁插隊,讓人很無語!後面又來了一個大媽又擠在了我前面,我只好趕緊退向後面保持距離。買完藥出了門診大樓,迎面而來一對老夫妻,老大爺規規矩矩戴著口罩,老奶奶把口罩拉到下巴頜下,露出口鼻,在激動不已的說話,並輔之以手舞足蹈。
  • 別以為是小事,不遵守社會公德,將被人詛咒的體無完膚
    在此想說的是:1.社會是個大家庭,遵守社會公德、美德和基本價值觀,是對每個公民的起碼要求,這是一條底線,也是紅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社會豈不亂糟糟的毫無秩序,一團亂麻。
  • 開發區六小開展「遵守社會公德,爭做文明小學生」系列德育課程
    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遵守社會公德是我們擁有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證。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更是祖國的希望,只有努力鍛造自己的靈魂,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第六小學在實施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踐活動中,圍繞社會公德開展了系列活動,使同學們增強公德意識,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真行文明事,爭做文明人。 節日之中見公德,德育教育潤童心《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指出:「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蘊藏著寶貴的道德教育資源」。
  • 社會公德的內涵
    我理解,國家的現代化不僅體現為物質文明的硬實力,更體現在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方面的軟實力上。而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社會公德來保障。  生:嗯,看來社會公德關係到人民生活幸福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呢,怪不得一直是網上的熱搜詞呢!那老師您能詳細講講社會公德的內涵嗎?
  • 社會公德培育從何入手
    這種消極性的、不作為式的公德是從狹義角度理解的社會公德,是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每一個在公共領域活動的公民都應遵守的規則。只有建立起系統性的公共生活法律制度體系,公民才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合理預期,按照相關法律、規則來處理公共領域中的交往,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遵守公共領域規則將逐漸內化為人們習慣性的行為方式。例如,實行「醉駕入刑」以來,酒後駕車的人數陡然下降,長此以往,「開車不飲酒、飲酒不開車」逐漸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社會公益組織等社會團體重在引導公民踐行良好社會公德。
  • 家長有義務教孩子遵守社會公德
    家長有義務教孩子遵守社會公德   家長帶孩子出去,就有義務照管好孩子,遵守社會公德。應當告訴孩子:這些東西不是我們家的,或者我們沒有付錢購買的就不能使用,不是想要就可以要的。控制不了欲望,行為就無法管理。  邱駟曾治療過一個小孩,家裡是開店的,吃東西就不花錢。長到12歲後,小孩就到親戚家拿錢,上千元也敢拿。這個小孩被別人像小偷一樣防備,沒有朋友。他以為自己的行為叫拿而不叫偷。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社會公德
    ——習近平   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習近平   【提出觀點】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基本的社會關係秩序,是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起碼道德規範。
  • 初中政治知識點歸納之寬容與社會公德
    9.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的人群有哪些?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如何對待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的人群?①平等對待他們②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③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0.怎樣做到尊重他人?
  • 被曝光了才知錯,畏懼監督更應該遵守公德
    網際網路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特別是4G信號普及、5G時代正在到來的今天,任何人使用手機隨手一拍,都能很方便地將視頻上傳到網際網路上,當然除了記錄生活中的難忘瞬間、展示自的己才藝等,很多視頻也成為揭露社會上的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為的利器。
  • 社會公德與促進社會和諧
    社會公德與促進社會和諧 發表時間:2011-11-16   來源:安徽日報導德觀是價值觀的內容之一,社會公德體現的是人們在公共領域的道德觀和道德行為方式。近來,大家對社會公德缺失問題深為關切,種種不文明、缺公德的事情,導致人們之間的信任感、親近感、安全感下降。針對「小悅悅事件」,廣東省正在開展「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倡導見義勇為精神」大討論,抨擊和譴責見死不救、人心冷漠的可恥行為,大力弘揚見義勇為、扶助弱者的社會風尚,託舉向善的力量。
  • 社會公德要靠「官」德導航
    貪官們敗壞的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形象,更敗壞了社會風氣,希望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公務員作風建設,讓官有官德,民有民德,樹立起良好的社會風氣。——濟南市民趙先生  省人大代表、山東農業大學副校長 張憲省社會公德應納入公務員考核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均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更應模範遵守。
  • 社會公德是如何「管」出來的?
    (上接第一版)「外國人經常問我,為什麼德國人如此遵守社會秩序。」德國柏林博愛與市民社會研究所科學聯席主任艾克哈德普利勒打趣地表示,「父母教育子女、老師教育學生時,都把遵守紀律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一個父親嚴格的言傳身教,一定能培養兒子的公德心。而整個德國社會的公德心,正是由眾多這樣的『父親』培養出來的。」
  • 2014考研政治考前點睛: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範一、社會公德的含義和基本特徵1.社會公德的含義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 常熟創新誠信建設:遵守社會公德等納入廉潔誠信積分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誠信建設制度化是創建的重要內容之一,常熟市從2013年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誠信常熟網」、社會法人信用基礎資料庫等平臺建設,建立了重點部門、重點領域「紅黑名單」報送機制,有力推動了全市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
  • 專業要求、職業道德、社會公德與記者職業活動【2】
    下篇 近年來,記者從事本職工作時違背社會公德之事時有發生。當事人往往以職業的特殊要求為由罔顧社會公德,將專業要求放在高於社會公德的位置上,這是不恰當的,當是又一誤識。那麼,專業要求與職業道德、社會公德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就此進行探討。
  • 弘揚社會公德 爭做和諧文明人
    本次道德講堂以「弘揚社會公德,爭做和諧文明人」為主題,市中心血站、市國土局等單位代表也參加了此次活動。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外部標誌。中共龍巖市委文明辦創建科科長鍾小平應邀為此次道德講堂作了題為《公德心的培育與踐行》的講座。鍾科長通過圖片解說一系列現實社會中人們在公眾場所的各種不文明行為,總結出了背離公德心的「七不」表現。鍾科長認為,培育與踐行「公德心」要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講座最後,鍾科長引用名人名言鼓勵大家爭做和諧文明人,讓現場聽眾受益良多。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說說「公德」與「私德」
    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缺乏公德的現象依然存在,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濫吃動物、破壞環境、損壞公物、大聲喧譁、不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在一些國家裡,有人專門用漢字作遵守公共秩序之類的提示,實在讓我們汗顏。  一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社會歷史根源在於,我們傳統的社會形態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社會,而不是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