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小學生作文入門太難?
其實,那是沒找到好的媒介和方法,不信咱們來看看,用這本繪本做媒介,引領孩子講故事,第一能讓孩子學會抓住細節生動描述;第二,如果再進一步讓孩子掌握這個小技巧,就能夠讓作文出彩。
繪本共讀(圖片來自網絡)
記:二年級上學期,恰逢兒子班學過了《狼和小羊》的課文,於是,在課外共讀活動中,我決定帶孩子一起讀這本《狼餓的時候》。如果你和我一樣,同樣是關注孩子成長的家長,不妨和孩子試試這樣的方式,慢慢的會發現,孩子不僅僅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寫作,而且想像力也會得到充分的保護。
繪本《狼餓的時候》
活動性質:班級課外讀書活動
讀書內容:《狼餓的時候》
輔助拓展:《三隻小豬》(大衛·威斯納 著)
共讀範圍:二年級小朋友
一、熱身互動
1、互動:親愛的小朋友又到了看繪本的時間啦。我知道你們這周學了《狼和小羊》這篇課文。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來簡單的複述一下這個故事?
狼和小羊的故事
2、小結:在這個故事裡,狼想吃小羊,於是,它找了好多的藉口。雖然每一個藉口都不成立,最後狼還是吃了小羊。
這個故事的結局真是讓人感覺很遺憾和不舒服。
不如今天,我們換個感覺,來看一本關於狼的不一樣的繪本,這本繪本裡的故事,也恰恰是狼餓了,不過這次,看完故事我估計大家就不會那麼不舒服了,搞不好還要笑破肚皮呢!
● 狼餓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兒呢?● 這次他要吃什麼?● 吃到了沒有?● 最後,狼是不是還是餓著肚子呢?
好,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這個繪本故事。
二、精讀繪本《狼餓的時候》
具體故事詳見我的另一篇文章:《想知道如何在笑聲中讓孩子閱讀嗎?看看「一波三折」的幽默效果,讓孩子愛上這樣的閱讀》
故事提要:
這個故事裡的狼叫長鼻子埃德蒙,一個星期天,他突然覺得很餓,於是決定進城,享受一頓兔子大餐。可是,作為一隻有講究的狼,他的目標是一隻住在大樓第五層的迷你兔。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住在城市,就意味著會有鄰居。在去五樓的電梯裡,長鼻子埃德蒙不斷地遇到鄰居,他的工具也總是被他們借走,為此,他在家和城市之間來來回回好多次。終於到了五樓,沒有遇到任何鄰居,兔子家的門上貼著一張便條紙,上面寫著:我在頂樓。最後,這隻狼能和他的祖先一樣順利吃到兔子大餐嗎?他還會遇到什麼突發狀況呢?這是一個充滿驚喜和意外的故事。沒有什麼對小白兔的警告,也沒有害人害己的大壞狼,只有一個接一個的笑料,一個衝突和解的溫馨童話。
討論:
1、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故事?喜歡的話,說說比較喜歡這本書的什麼?(不喜歡的話,哪些地方讓你不喜歡)
2、這個故事經歷了多長時間呢?
3、狼要吃兔子。在吃兔子的過程中拿了五個工具,最後都沒吃成兔子,直接吃,到了頂樓,卻被兔子邀請參加了他們的聚會,之後,狼搬到了城市,並且最終不再孤單。也終於不餓了。它吃什麼了呢?(吃素)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種寫故事的小訣竅,叫一波三折。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狼吃兔子,我如果直接給大家講「狼去城裡吃兔子,結果到了城市發現兔子他們在頂樓聚會,兔子邀請他一起參加,從此以後狼搬進了城裡,和兔子還有一隻狐狸小姐住在了一棟樓裡。」這樣聽起來故事還這麼有趣嗎?
一波三折啊,經常用來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這兒的「三」是指三次嗎?我們看最直接的就是狼想吃兔子。結果他又想吃自由的城裡的兔子。又因為工具發生了5次意外,而最後到了頂樓又經歷了最大的意想不到。所以「三」在這兒不是指就是3次,而是表示「有那麼幾次。」
所以這兒介紹的「一波三折」的作用,就是先不告訴大家結果,然後,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敘述2-3個小意外,最後再說一個有意思的結果。
比如說:有人想要一個東西,想了很久,也找了很久,最後終於找到了。(問:這個時候的感覺是什麼呢?太棒了!)
但當他已經快要拿到的時候,卻發現有人先他一步拿到了。(問:這時候的感覺又是怎樣的呢?生答:啊!好傷心、好失望……)
在他以為得不到了,非常失望的時候,那個人卻把東西讓給了他……(問:現在感覺如何?答:太好了。鬆了一口氣。太曲折了,不過最後好像更加高興一些……)
咱們學的《狼和小羊》的課文裡面有沒有「一波三折」呢?
1、狼想吃羊。
2、說弄髒水源。
3、小羊合理反駁後,狼說小羊的家人罵過狼。
4、最後狼吃掉小羊。
雖然這個故事的結局讓人傷心,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波折,這個故事會不會就沒有最後這個讓人傷心、氣憤的感受了呢?
如果前面的感受依然不夠深刻,咱們就再來看一個關於狼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另外一位大師大衛·威斯納的繪本《三隻小豬》。
讀繪本之前,我想大家都聽過這個《三隻小豬》:
三隻小豬離開媽媽,分別用稻草、木頭、磚蓋了房子,大灰狼吹壞了草屋子,木頭屋子,兩隻小豬逃到了老三的磚房子裡,最後狼吹不倒房子,他想從煙囪裡跳進去,結果被小豬燒開的水燙死了。
不過在大衛·威斯納故事裡,三隻小豬卻沒有任何一隻小豬受到了傷害,不僅僅沒受傷,還有了一番不一樣的奇遇,到底是什麼樣的奇遇呢?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故事:
三、拓展閱讀:
泛讀大衛·威斯納的繪本《三隻小豬》,不可思議的想像力加上「一波三折」會讓故事更加有趣。
故事提要:
大衛·威斯納借《三隻小豬》的經典故事,完全顛覆故事的發展與可能。三隻小豬一樣是小豬三兄弟,一樣蓋自己的小房子,大灰狼還是來敲門。但是這次大灰狼不是從煙囪掉進滾燙的鍋裡,而是把三隻小豬吹出故事了。故事外是安全的嗎?三隻小豬怎樣躲過可惡的大灰狼呢?這次,大衛·威斯納要讓你知道:原來,故事也可以這樣講。
四、孩子們的改寫:
既然我們課堂上學的《狼和小羊》的故事,結局讓人不舒服,那麼我們何不給這個故事換一個結局呢?
1、小朋友可以充分發揮想像,改一個你喜歡的結局。(初級作業)
2、也可以用上「一波三折」的小技巧,讓你的故事更加精彩。(進階作業)
慶霖作品
慶霖作品:然後,小羊拼命往前跑,只聽到「嗷……」原來狼掉進了獵人的陷阱裡。
偉博作品慶霖的續寫讓無助的小羊逃跑自救,追逐的羊掉進狼的陷阱。或許這是羊和獵人的一齣戲哦。
小妍作品
評:看來人脈很重要啊,小羊和虎大哥做朋友,還怕其他動物欺負嗎?
同同作品1
同同作品2
同同作品3
評:試著用「一波三折」來寫這個精彩的故事。如果能夠再把狼的狀態描述更好了。
文/晨光微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