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烏鴉原來是神鳥!
烏鴉在咱們南召叫老鴰,在咱們家鄉這塊地方,不知何時,烏鴉變成「喪門神」,變成不吉祥、給人帶來災厄的惡鳥了。小時候,每逢烏鴉鳴叫著從頭頂飛過,大人們總教我們往地上狠狠吐三口唾沫,以去除烏鴉從頭頂飛過的晦氣。並教我們唱兒歌罵烏鴉:「嘎嘎。嘠你媽,你媽死到槐樹下。燒火棍,抬你媽;木鍁板兒,埋你媽……」
遇到有人起房蓋屋,剛好喜鵲在附近的樹梢上鳴叫,明明聽著它的鳴叫聲像喊著:「塌塌塌塌……」,人們便欣喜地說;「麻尾鵲來報喜了!」(南召方言:把「喜鵲」叫做「麻尾鵲」)。如果是烏鴉鳴叫著經過,明明聽著它的鳴叫聲像喊著:「好哇——好哇——」,人們卻恨得咬牙切齒,如果手邊有鳥銃,肯定一炮把它崩下來。
實際上在古代,人們認為烏鴉是神鳥,是有靈性的。下面咱們看看書上對烏鴉的定義——
烏鴉(學名:Corvus sp.):是雀形目鴉科鴉屬中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為雀形目中體形最大的鳥類,體長50釐米左右。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故名。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長喙,有的具鮮明的白色頸圈,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鼻孔距前額約為嘴長的1/3,鼻須硬直,達到嘴的中部。
說烏鴉是靈鳥,不得不說說咱們南召和臨縣魯山。魯山是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已申報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 牛郎織女傳說中的「鵲橋」正與魯山和南召之間的三鴉古道相吻合。《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烏鵲即烏鴉和喜鵲,古時均為吉祥鳥。烏鵲搭橋,上應天河,下應魯山地理,是古人據當地牛郎織女現象而生發的傑作,也印證了魯山牛郎織女故事原生地古與今的想像與實際巧合的合情合理性。
烏鴉和喜鵲同時為牛郎和織女搭橋,怎麼烏鴉就成了惡鳥了?
同時發生在三鴉路的烏鴉為漢皇劉秀引路的故事,也足以證明烏鴉是神鳥。
三鴉路,原來叫三埡路。在魯山與南召之間,有一南北走向的斷裂大峽谷,即「魯陽關」,號稱長城百關之首,自古是車馬古道,此古道即「三鴉路」,此關隘南起分水嶺南麓南召雲陽鎮,北到分水嶺北麓,是古代重要的車馬通道。中流魯陽關水(簡稱關水,今名鴨河)。當地稱:「南召到魯山,七十二道腳不幹」。三鴉路史稱「川陝古道」、「川陝驛道」,古代從四川及湖廣通往洛陽、陝西一帶。現存的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魯陽關樓石刻門匾上刻有「古鴉路」三個大字,題注有「北通晉秦,南連楚蜀」,正說明了三鴉路的重要作用。
《太平寰宇記》:「三鴉路,在縣西南,七十裡接鄧州南陽縣界。」清嘉慶《魯山縣誌》:「今三鴉路自南陽府北六十裡之故向城(皇路店),又北有石山(萬重山)路,即三鴉之第一;府北七十裡分水嶺而北(小店關山),即三鴉之第二;由故向城而北,又八十裡,有魯陽關(分水嶺),入魯山縣界,即三鴉之第三。」
三鴉路十分險要。《水經注》雲「魯陽關,左右連山插漢,秀木幹雲」;《明嘉靖南陽府志》雲魯陽關「兩山壁立,中有流水,蓋魯山南去之關」,又稱三鴉路之第三鴉口;《南召縣誌》云:魯陽關前名武城,又名武延城、平高城,魯僖公引蔡穆公會楚成王於此。《淮南子》魯陽公與韓戰酣,日暮揮戈,日返三舍。即此地也。晉太和二年,荊州刺史桓豁攻宛,拔之,燕將趙盤退保魯陽,豁追擒之。太元三年,苻堅遣兵分道寇襄陽,使其將石越等率精騎出魯陽關。關控據要險,自昔為必爭之地矣。
三鴉路關塞十分艱險,歷代詩篇都有反映。晉代張協有詩:「朝登魯陽關,峽路峭且深。流澗萬餘丈,圍木數千尋。咆虎響窮山,鳴鶴聒空林。」唐代李白有詩記載:「胡風依代馬,雪擁魯陽關。」清代御史蔣機《魯陽道中》也寫到:「歷涉迷津七十渡,馬蹄頻濯障泥空」,均說明了此處的險要難行。
在這險關古道之中,劉秀差點葬身於此,不是靈鴉引路,何來東漢將近200年的錦繡社稷?
三埡路改名三鴉路,因「神鴉銜環救劉秀」的故事所致。西漢末年,漢光武帝劉秀在南陽起兵反莽,被王莽追殺,劉秀順三埡路向北奔逃,至第一埡百重山前迷路,正不知所措,忽見一隻烏鴉從埡口飛來,叼起劉秀頭上的佩環疾飛而去。劉秀為追佩環,緊追烏鴉不放,方入埡口脫險;如此一直追至第二埡、第三埡,烏鴉依次將佩環下轉,另一隻烏鴉繼續為劉秀銜環引路,方才使他順利通過三埡路,到達汝洛、河北平原,最後成就東漢大業。劉秀登基後為感激神鴉引路之恩,遂令將「三埡路」改成了「三鴉路」。
無獨有偶。烏鴉引路的故事在當代也還存在。中新網2012年9月8日電: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蹟,76歲的國外老婦人桃樂絲在失蹤2個星期之後,竟然幸運的被2位警察在溪谷裡發現,而且據說還是有烏鴉引路,讓他們順利找到人。生還婦人妹夫說:「她是非常堅強的一個人,一定有『人』看守著她。」
烏鴉在道教是吉祥鳥,相傳太子(真武)上武當山修煉時,有黑虎開山,烏鴉引路。太子在山上修煉時,有烏鴉報曉,黑虎護衛。太子得道成神後,封烏鴉為「神兵,據說往日善男善女朝武當,把烏鴉當作「報憂不報喜」的「靈鴉」。
在古代許多典籍中,都用「金烏」代指太陽,如「金烏西墜,玉兔東升。」這也充分說明古人是把烏鴉按神鳥對待的。
所以,作者在這裡給烏鴉正正名,烏鴉只是渾身玄黑,不好看, 無華彩的羽毛;嗓門大一點而已,並非惡鳥!
來源:A愛南召網
編輯/秦 楚
責編/沈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