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駕駛汽車追逐摩託車致人傷亡,是意外過失還是故意傷害

2021-01-08 螃蟹侃法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大家好,我是螃蟹。

一、基本案情及審理情況

2010年9月16日21時許,被告人李某超來到化州市上街垌「某大排檔」,與勞某發生感情糾紛,勞某便叫被害人李某明過來幫忙。於是,被害人李某土、李某成、李某明、陳某治等人來到「某大排檔」,李某明、李某土等人與李某超發生爭執。

2010年9月17日凌晨3時許,李某超駕駛一輛小汽車撞向李某明後逃跑,但李某明躲開而沒有受到碰撞。李某明、周某彪及另一人駕駛、乘坐小汽車,李某土、李某成、陳某治駕駛乘坐摩託車追趕李某超。追趕過程中,李某超打電話叫來其朋友「大屌」、「老胡」、「亞輝」等五名男子,欲報復李某明等人。

在化州市河東「某KTV」路段,被告人李某超及「大屌」、「老胡」駕駛、乘坐小汽車與「亞輝」駕駛的一輛麵包車開始追趕李某明等人。在化州市河東東堤路「某酒店」附近路段,截停並打砸李某明駕駛的小汽車,打傷李某明的頭部和手部,後李某明強行駕車逃離,李某超等人繼續駕車追趕,導致李某明駕駛的小汽車在化州市沿江東路北京橋頭失控撞向橋底石墩,李某明、周某彪及另一人棄車逃跑,然後到化州市公安局河東派出所報警。

在化州市上街東榕樹灣附近路段,被告人李某超、「大屌」、「老胡」駕駛、乘坐小汽車發現被害人李某土、李某成、陳某治正駕駛、乘坐一輛摩託車往橘城中路方向駛去,李某超等人便駕駛、乘坐小汽車追趕李某土、李某成、陳某治駕駛、乘坐的摩託車。追趕過程中,「老胡」拿著一根木棍伸出車窗,朝著李某土等人揮舞,並大喊:「停車!」李某超也伸出車窗外,朝著李某土等人揮舞,並大喊:「停車!」

當追趕到化州市供電局化州營業廳對面路段時,李某超等人駕駛、乘坐的小汽車將李某土、李某成、陳某治等人所駕駛、乘坐的摩託車逼上人行道,導致該摩託車正面直接撞上路邊的路燈柱,造成李某土當場死亡,李某成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陳某治受傷送醫院搶救。

經法醫鑑定,被害人李某土是因胸部受到高速震蕩致使左側血氣胸、呼吸循環衰竭死亡;被害人李某成系因嚴重顱腦損傷合併失血性休剋死亡;被害人陳某治所受損傷程度屬輕微傷。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李某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造成二人死亡、二人輕微傷的嚴重後果,其行為已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之規定,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向茂名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辯護人辯稱:被告人李某超的行為應定性為過失致人死亡。理由是:被告人李某超主觀上沒有傷害的故意,客觀上沒有傷害的行為。被害人李某土、李某成的死亡結果與被告人李某超追逐行為之間並無關係。

茂名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超夥同他人駕駛小汽車追逐、逼近駕駛及乘坐二輪摩託車的三名被害人李康土、李國成、陳建治,小汽車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摩託車處於明顯的劣勢地位,此種狀態對摩託車司機、乘客人身安全構成高度危險,

被告人李某超等人放任摩託車司機、乘客因此受到傷害甚至死亡危害結果的發生,導致二人死亡,危害後果極其嚴重,被告人李某超的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存在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其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其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應當依法判處刑罰。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李某超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罪名成立。被害人駕駛、乘坐二輪摩託車與小汽車互相追逐,對危害結果的發生也有明顯過錯,犯罪行為人李某超等人對於危害結果的罪責相應減少。

雖然,並非被告人李某超直接駕駛小汽車,但是,被告人李某超夥同他人駕駛小汽車追逐被害人駕駛、乘坐的摩託車是事前有合謀的,追逐時間也並非瞬間,所以,其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的罪責與直接駕駛小汽車的同夥相比,雖程度稍輕,但差別不至於達到從犯與主犯的區別。

被告人李某超應當對其參與的全部犯罪承擔刑事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四條第二款之規定,作出判決:被告人李某超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李某超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原判定罪準確,量刑適當。予以維持。

二、主要問題

關於本案定性,有兩個關鍵問題:

第一,被告人夥同他人駕駛小汽車追逐、逼近駕駛及乘坐二輪摩託車的三名被害人的行為,與被害人傷亡的結果之間,有無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

第二,被告人的行為過程中的罪過形式是故意還是過失?

三、評析

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需要訴諸經驗法則。雖然被告人所在的行駛中的小汽車與被害人所在的行駛中的摩託車沒有發生碰撞,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該摩託車受到該小汽車追逐、逼近,這對該摩託車駕駛者、乘坐者均構成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小汽車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摩託車處於明顯的劣勢地位,此種狀態對摩託車司機、乘客人身安全構成高度危險,實際危害結果的發生乃是必然,有此必然性則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係成立。法諺云:法律不外乎人情。此一證也。

下面分析上述第二個問題。

其一,本案中,案發當晚,被告人等人與被害人等人之間,有駕駛、乘坐機動車互相追逐的行為,被告人等人駕駛、乘坐小汽車追逐、逼近被害人等人駕駛、乘坐的摩託車,導致被害人等人傷亡的事實發生時間較後,被告人等人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受到互相追逐的行為的情緒化刺激,被告人等人所在的小汽車與被害人等人所在的摩託車沒有發生直接碰撞,應當判斷被告人等人沒有直接追求被害人等人傷亡的故意。故其罪過形式並非直接故意。

其二,如上所述,被告人等人的行為造成的此種狀態對摩託車司機、乘客人身安全構成高度危險,實際危害結果的發生乃是必然。根據普通人的普通經驗,即可認識。被告人已成年,心智健全,應當判斷其已經認識此種高度危險。此種高度危險,並非被告人等人正常駕駛、乘坐小汽車所形成,而是被告人等人故意追逐、逼近被害人所在行駛中的摩託車而形成。如果系前者,應當判斷是過失,一般交通肇事即屬此種情形。但是,本案追逐、逼近是被告人等人故意作為,明顯是放任摩託車司機、乘客因此受到傷害甚至死亡危害結果的發生,其罪過形式乃是間接故意。

本案故意傷害並非常見的拳打腳踢、刀砍槍擊之類的故意傷害,乍一看來似有爭議,被告人及辯護人似有漏洞可鑽,其實,對於這種案件,只要堅持刑法學犯罪構成的基本理論,條分縷析,結合經驗法則,一步一步地準確判斷,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作出正確的判決。

來源:茂名市中級人民法院

【喜歡的朋友,麻煩點讚、評論、轉發】

【關注@螃蟹侃法,我會用儘量樸實的語言,為你科普法律】

#以案釋法#

相關焦點

  • 故意傷害致死與過失致人死亡的區別
    【分歧】  該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張某用腳踹被害人王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並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其行為已經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張某沒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其採取腳踹行為是排除妨害,因為疏忽大意的過失而致被害人死亡,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 【海紅說法】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與過失致人死亡的區分
    【海紅說法】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與過失致人死亡的區分 2020-10-26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起案件是故意傷害還是過失致人死亡?
    應當預見其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後果,但因疏忽大意未能預見,最終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其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及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過失和過於自信過失。
  • 瀋陽刑事律師諮詢: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和過失傷害致人死亡如何區分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和過失傷害致人死亡的區別故意傷害致死以具有傷害的故意為前提,而過失致人死亡行為中則沒有傷害他人身體的故意。區分二者的關鍵在於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傷害的故意。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傷害的故意應綜合全案考察主客觀方面因素,分析行為人是否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傷害他人還是只出於一般毆打的意圖而過失或意外地致人死亡。二者量刑標準《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起刑為十年,適用死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刑法專家:故意傷害、過失致人死亡難成立
    東方網1月9日消息:針對林森浩辯護人提出的「故意傷害罪」「過失致人死亡罪」的說法,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刑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刑法學教授劉憲權做了細緻分析,並表示這兩種說法都難以成立。  「其實,『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與『過失致人死亡』這兩個觀點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行為人對死亡結果都是過失的,也即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否定態度。」劉憲權說,在故意犯罪中,直接故意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肯定態度,間接故意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態度。「只有過失犯罪,行為人從內心來說,是希望這種結果不要發生的,也即危害結果的發生實際上違背了行為人的意願。」
  • 「滴滴司機」躲檢查撞人,故意傷害?過失致傷?故意殺人?
    3日,崔某在北京海澱法院因涉嫌故意傷害罪受審,崔某本人表示認罪,但其辯護人認為,崔某應屬過失致人重傷罪,於先生則提出,崔某是故意殺人罪。公訴機關認為,崔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辯護律師:過失犯罪崔某對指控的事實和罪名均無異議。其辯護人卻提出,崔某是過失犯罪,應該是過失致人重傷罪。受害人:故意殺人「我認為是故意殺人罪。」參加庭審的於先生提出,自己當時在現場,聽到執法人員說「前面的車撞人了」,讓周圍人幫忙攔下,自己本著市民的義務,上前攔車,結果,崔某駕車把自己撞倒。
  • 如何區分故意傷害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
    第二種意見是被告人劉美榮構成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首先,被告人劉美榮主觀上具備故意傷害的故意。從被告人所用工具、打擊部位、打擊力度、打擊頻率上看,被告人是用剪刀這種足以致人受傷甚至死亡的銳器多次對被害人進行打擊,且傷口已達到致人受傷的地步。故被告人主觀上存在傷害的故意。其次,被告人不構成正當防衛,也不存在防衛過當。
  • 孩子死於親娘之手,是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還是過失致人死亡?
    孩子死於親娘之手,是故意傷害、故意殺人,還是過失致人死亡?今天給大家講這個故事,發生在山東,山東有一個王女士,王女士在家裡相當的跋扈,她有一個6歲的孩子也有一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老公。女孩就這樣子被自己的娘一棍子給打死了,這個案件後來送到法院以後,法院認為她構成故意傷害罪,從輕判處有期徒刑10年,這個消息一公布出來,很多人都議論紛紛,有人說她娘就是故意殺人,還有人說她是過失致人死亡。
  • 故意殺人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有什麼區別
    故意傷害罪(致死)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分要點過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傷害罪(致死)的區分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但在具體案件中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兩罪在客觀上均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危害後果,主觀上行為人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均為過失。
  • 李心草溺亡案公布!過失致人死亡,法院這樣判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訴請中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經濟損失予以支持。法院綜合考慮羅秉乾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及認罪悔罪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決。相關知識點一、過失致人死亡罪1.至少要求行為人對死亡結果有預見若只能證明對重傷結果具有預見性,則成立過失致人重傷罪,死亡結果屬於意外事件。
  • 對於人身傷害類案件,故意傷害還是過失傷人該如何界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人身傷害類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經常會主張自己是過失傷人,從而得到從輕處罰。那麼,是其一經主張即可成立嗎?故意傷害還是過失傷人又該如何界定呢?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
  • 本案應定故意傷害罪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 ?
    第一種意見認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應。其理由是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而放任這一危害後果的發生,是間接故意,被告人構成故意傷害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其理由是被告人既無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更無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其行為致被害人死亡,從主觀方面講完全是一種過失(包括過於自信和疏忽大意),行為人排斥、反對結果發生,發生的結果是出乎其意料、違背其意願的,被告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 本案是過失致人重傷罪與故意傷害罪?
    汪亮在面對汪明付的現實危險時,此時是近似於防衛狀態中,主觀上沒有傷害汪明餘的故意,而且汪亮拿磚頭砸的對象是汪明付,而不是汪明餘,對汪明餘的重傷,不是汪亮所期待的結果,不是故意行為的內容,所以對最終造成汪明餘重傷,只是一種過失行為,應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定被告人汪亮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並致人重傷,其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
  • 汽車司機在執行工作任務時將人壓死,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
    事故發生後,經鑑定,劉楠楠所駕駛的車輛剎車失靈,公安機關在審訊時說劉楠楠與油某有過節,說是故意犯罪。劉楠楠的丈夫諮詢張哥。張哥根據劉楠楠丈夫的敘述,做了如下解答: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規定: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 僱員重大過失肇事致人死亡 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張某某受山東某物流公司僱傭駕駛一輛大型貨車沿G106線自北往南方向行駛,當行駛至平江縣梅仙鎮團山村地段超車時,張某某駕駛車輛往右打方向避讓過程中與被超車輛由李某某駕駛的兩輪摩託車(後載朱某某)相撞,造成朱某某當場死亡、李某某受傷及兩車不同程度受損的交通事故。
  • 冀州區人民法院以案說法:飼養動物致人損害承擔全責
    冀州區人民法院以案說法:飼養動物致人損害承擔全責 2020-12-0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失致人輕傷、故意致人輕傷要負刑事責任嗎?法律這樣規定!
    生活中發生小摩擦的情況時有發生,人們在衝動的時候往往也容易給別人造成傷害,有些造成嚴重後果的,不但影響他人的健康和生活,也會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言語,堅持自律。但若是不小心致人輕傷,過失致人輕傷,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呢?
  • 張某故意傷害案——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分
    根據現場監控錄像等證據可知,案發當時酒吧內人員極為密集,屬於人擠人的狀態,任何具有正常認知能力的人都可以認識到,向如此密集人群內的某人頭部投擲玻璃杯之類的具有一定重量的堅硬易碎物品,具有極大危險性。該玻璃杯可能擊中鄭某,也可能擊中鄭某旁邊的人員,一旦擊中他人,即有可能給被擊中者造成傷害。
  • 故意傷害罪與
    □王煒  武謙  談案 王某是某中學學生,5月19日晚自習期間,他因瑣事與李某在教室裡發生爭執。李某用書砸王某,王某順手抓起一塊木板反擊李某,木板打在牆上反彈後將坐在李某後一排正在做作業的同學張某砸傷,致使張某重傷。  7月11日,王某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 「見死不救」鏟車司機因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刑拘,是否涉嫌間接故意...
    目前,戚某某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也就是說,目前,警方認定視頻中的鏟車司機戚某某涉嫌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而不是一些網友認為的故意殺人罪。那麼,過失致人死亡罪是什麼樣的罪?它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