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深秋,臨近初冬,氣溫越來越低,隨著氣溫的下降,雜魚鬧窩的現象開始變少。等到了寒冬臘月之際,小魚幾乎不鬧,鯽魚也變得難釣,當浮漂一動不動,甚至會懷念為何沒有小魚鬧一鬧,無聊的要命。雜魚伴隨著野釣過程,很是讓人抓狂,嚴重時餌料不能到底,根本就無法下鉤。釣友選擇出公認的幾種很煩的雜魚,看看如何避免這些小魚鬧窩。
一、白條
白條是中上層魚類,成群結隊進食,氣溫越高越是喜歡在水面活動,對落入水中的任何東西都會「群起而攻之」。不過白條腥味不重,油炸以後絕對是一盤優質下酒菜,所以很多釣友還專門拉白條。應對白條鬧窩主要方法就是增加餌料,使用比重大的餌料,增加餌團重量,減少霧化,讓餌料快速穿過中上層,這樣就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餌料不到底的尷尬情況。如果釣點不是太淺,白條往往是不會追到水底的。白條的高發季節是夏季,天氣的炎熱本來就讓人不舒適,白條鬧窩就會讓釣魚人更加抓狂。
白條的垂釣方法叫做,串鉤手竿都極為簡單。傳統釣可以使用七星漂搭配單鉤釣浮,餌料可以使用蜘蛛絲、泡沫、棉花等等,使用假餌效果就蠻好。臺釣的話使用飛鉛釣水皮的方法來耍白條,效果也是不錯的。或者串鉤,釣白條的串鉤又叫做七星鉤,魚鉤上有螢光小珠子,在水中運動的話白條就會追求。不需要使用鉛墜,而是搭配一個食盒,邊耍邊打窩,耍白條的效率非常高。白條的釣法多,也說明了這種雜魚其實很多人喜歡釣。
二、鰟鮍
鰟鮍又叫牛屎鯽,體寬扁平,是釣魚人最為抓狂的一種雜魚。鰟鮍的種類其實很多,大小差異巨大。有的種類能有巴掌大小,有的個頭很小,比如五彩鰟鮍,魚嘴小,很小的鉤子都難釣到。遇上鰟鮍鬧窩,幾乎沒有太好的方法,比較有效的方法還是增加餌料比重,但是這種小魚會追到水底。鰟鮍然人抓狂的地方在於魚嘴太小,很難釣到,會一直鬧夠,而且極為耐低溫,在冬季也鬧。
三、棒花魚、蝦虎魚
棒花魚的俗稱比較多,各地叫法不同,但是基本包含趴地虎、呆子等幾個關鍵詞。棒花魚肉滾滾的,能夠長到15釐米以上,其實是味道異常鮮美的一種小魚,比白條還要好吃。這種雜魚生活在水底,是口下位的魚種,喜歡進食葷餌。如果使用面餌,這種雜魚鬧窩情況不會太嚴重,只要使用蚯蚓或者紅蟲,這種小魚是絕對會鬧鉤的。棒花魚的特點是喜歡咬住餌料,浮漂表現是黑漂後不上升,跟蝦子螃蟹鬧窩很類似。調整到鉛墜躺底,比較容易釣到這種魚。
相對於棒花魚,蝦虎魚才是真的讓釣魚人厭煩,蝦虎魚跟棒花魚有點類似,也是頭很大的一種小魚,但是個頭太小,多數品種都沒有小手指長。蝦虎魚是魚類中最大的一科,品種最多,當然淡水中品種少,但是海水中品種多的要命。常見的蝦虎魚就是黃幼和子陵兩類,需要說明的是在很多清澈溪流中有不少極為好看的品種,是原生魚愛好者最喜歡飼養的觀賞魚。
四、麥穗魚
麥穗魚是中層魚類,也是雜魚中比較煩的一種,個頭小,嘴巴小,成群進食,漂相亂七八糟但是很難被釣到。麥穗魚比較神奇,幹了很多年的坑,有水以後很快就有這種小魚,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所以在我老家又叫「草生子」。遇上麥穗鬧窩,並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只能釣鈍一些,讓雜魚的漂相不顯示,防止釣魚人「暴躁」,眼不見心不煩。麥穗味道不錯,釣的多也是美味一盤。
最好釣的還是白條,最好吃的是棒花魚。洗乾淨後擠掉出內臟,掛加蛋麵糊油炸,絕對是美味啊。敬請關注收藏點讚,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支持原創,請幫忙點下文中廣告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