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年代,各色風流人物輪番登場書寫歷史,留下多少盪氣迴腸的不朽篇章。當時生逢亂世,軍閥混戰,雖然億萬生民民不聊生,卻不妨礙那些聞名遐邇的才子佳人遊戲人生。其中頗有一些奇人,雖一生籍籍無名,卻留下了有趣的詩篇。作者以解說老子《道德經》為主,今日說此人,便是老莊哲學箇中高手。
民國四公子,又稱京城四少、民國四大美男,即張伯駒、張學良、溥侗、袁克文。這四人,張伯駒一代才子,張學良、袁克文軍閥二代,溥侗是末代皇帝表哥。除張伯駒之外,其餘三人均是憑藉父輩蔭庇的酒色之徒,原本碌碌不足道也。然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時運一到,天人感應,酒色之輩偶作一詩,竟也能切中天機。今天講:誰知民國詩歌的巔峰之作,竟出自花花公子之手,其中飽含老莊意境,讀罷令人回味無窮。
袁克文是袁世凱次子,天生聰慧、過目不忘。也許早已看透世情,他一輩子好酒放縱、夜夜笙歌,全然不把功名放在眼中。袁大頭卻受到「虎禪師」楊度鼓動,不自量力非要當皇帝。袁克文當即作詩反對。這兩首詩,是民國詩歌的巔峰之作,飽含老莊之學、為人之道,且背後暗藏歷史大事件,用辭精巧、意境悠遠,啟迪智慧、發人深思,因此傳唱至今。
其一:乍著吳棉強自勝,古臺荒檻一憑陵。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魔崖夢欲騰。偶向遠林聞怨笛,獨臨靈室轉明燈。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其二:小院西風向曉晴,囂囂恩怨未分明。南回孤雁掩寒月,東去驕風動九城。駒隙去留爭一瞬,蛩聲吹夢欲三更。山泉繞屋知深淺,微念滄波感不平。
詩歌解析:
其一:
「乍著吳棉強自勝,古臺荒檻一憑陵。」剛穿上秋裝,稍微暖和了一點兒,在宮中憑欄遠眺。比喻袁世凱借著南方革命成功之力,剛剛稍有起色,就想任意妄為。希望袁在故宮憑欄遠眺時,能夠想一想歷代帝王身後的悽涼,不要追逐虛幻的功名。
「波飛太液心無住,雲起魔崖夢欲騰。」太液是清涼之水,太液生波,就是心態失衡、內心如沸。暗諷袁著了魔才想稱帝。
「偶向遠林聞怨笛,獨臨靈室轉明燈。」看著外界輿論譁然、民怨沸騰,詩人回到室內,一人向隅,心念轉動不停,不知到底怎樣才能規勸父兄。
「劇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自古高處不勝寒,無冕之王是真王。何必爭強好勝,為圖一時虛名,鬧得舉世皆敵、八方震動?
其二:
「小院西風向晚晴,囂囂恩怨未分明。」民國初立,天下尚未歸心。晚晴,暗示袁年齡不小,半生成果,千萬珍惜,不要毀於一旦。
「南回孤雁掩寒月,東去驕風動九城。」南方革命勢力、日本驕橫野心,才是最大威脅。規勸袁不要主次不分。
「駒隙去留爭一瞬,蛩聲吹夢欲三更。」駒隙,白駒過隙;蛩聲,秋蟲鳴叫。夜已深,人已老;人生苦短,好夢易逝,何不珍惜?
「山泉繞屋知深淺,微念滄波感不平。」人,應當知道自己的深淺。可惜父兄被功利吸引,失去冷靜;所作所為,令人不安。
袁克文半生揮霍,晚年悽涼落魄。生逢亂世而不能建功立業,於國於家毫無寸進之心;縱然天生奇才,書畫雙絕,卻也不足掛齒。其人早已湮沒在歷史塵埃之中,唯獨這兩首詩短短112字,竟寫盡了人生在世的種種奧妙、無窮玄機,深合「知機知退,居安思危」的老莊之學。如能靜心讀誦,必能對生活事業有所助益。
中國5千年智慧頂級思辨:老子3句話,教做1種人,看透善惡不迷茫
老莊:睿智老人、瀟灑青年與得道高僧的對白,讀罷忍不住一聲長嘆
老子5000言:從道家「四大」,談人生目的價值所在,悟透福運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