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書法,非一般的霸氣!

2021-01-09 騰訊網

蜜多時,

1103年3月24日,民族英雄嶽飛出生。嶽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賞析:嶽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

嶽飛書法《還我河山》

雖出身軍伍,但嶽飛文武雙全,能詩善詞,書法以行、草為主,傳世書跡,有《書謝眺詩》、《前後出師表》、《還我河山》等。

嶽飛書法《書謝眺詩》

《前後出師表》行氣十足,一氣呵成,字裡行間透露著雄渾與霸氣,典型的宋代寫意書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

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

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

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

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

帝簡拔以遺陛下: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

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

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

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使

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

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

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

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

相關焦點

  • 嶽飛的草書你見過嗎?氣勢豪邁,飽含英雄氣息
    還好,隨著真相的慢慢揭開,嶽飛的忠臣孝子,勇武堅毅的形象,開始成為了民間對他認知的主流,民族英雄的光環,一直將他籠罩著。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位民族英雄、愛國將領,卻並不知道他還是一位功力超絕的書法大家。諸位都知道,書法界裡一直流傳著「字如其人」的說法,即「觀其字便能知其人」,也就是從一個人的書法中,就能看出此人的人品如何。
  • 跪著的秦檜書法水平遠勝站著的嶽飛?字如其人是千古謊言
    嶽飛的書法成就還是很高的,肆意灑脫,大氣磅礴,欣賞嶽飛的書法,感覺像是和他一起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豪情萬丈。 但是有專家認為,嶽飛雖然是民族英雄,而秦檜卻是千古奸臣,兩人在人品上自然不用多說,但是嶽飛和秦檜的書法水平根本不是同一個級別的,沒有什麼可比性,嶽飛的書法雖然也不賴,但也就是普普通通的境界
  •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高宗對著嶽飛靈位說的這句話,究竟有何...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這裡,朕的天下也在這裡。」儘管這是一個影視劇情,可它也暴露了宋高宗處死嶽飛的真正原因。 宋高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殺你嶽飛不是自己不明白抗金的意義,可朕的天下也在這裡,你把「二聖」迎回來後,我怎麼辦?很多人認為嶽飛之所以被殺,是他對政治極度不敏感,現在皇帝都已經是趙構了,還想著把徽欽二帝迎回來。
  • 他受萬人尊崇,書法遍布400多處嶽廟,寫出豪邁激昂的氣勢
    此外,嶽飛還是當時很重要的書法家,尤其是他的草書,與其人、其詩詞一樣,大氣、飛揚、雄渾、放達。有這樣一首詩,是形容嶽飛書法的:東坡姿致平原勢,壯志豪情筆底傾。文採風流餘事耳,將軍一字擊幹城。嶽飛《後出師表》拓片局部這首詩的前第一句,寫出了嶽飛書法的來歷:取法於蘇軾書法的姿態,兼有顏真卿的體式;第二句寫出了嶽飛書法的特點,那就是充滿豪情。最關鍵的是最後一句,「將軍一字擊幹城」,幹指盾牌,幹城即代表戰場。
  • 嶽飛之死,是動了他的奶酪
    嶽飛,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嶽飛,他一心洗刷靖康之恥,揚宋國威,本想直搗黃龍府,迎「二聖」回朝。可就在嶽家軍在抗金戰場上取得勝利,準備趁勝追擊時,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想要與金人和解,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字牌」催令嶽飛班師回朝。這一回朝,嶽飛就攤上了官司,收押大理寺,因為莫須有的罪名了卻了壯士一生。
  • 書法家用0.5的中性筆,寫出了毛筆書法的感覺,不一般
    這些用0.5的中性筆寫出來的書法作品,寫出了毛筆的感覺,不一般。書法雖然是中國的傳統藝術,但是隨著這門藝術的發展,各個方面其實也都在發生著或多或少的變化,比如說書寫姿勢、執筆姿勢、書寫工具等等。與此同時,當代的毛筆很多還加入了塑料,這在古代是沒有的,在明代之前,書法家一般用狼毫筆,明清以後蓄水量更大、價格也更加實惠的羊毫筆才開始被廣泛使用。書寫的姿勢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初是拿在手上寫,因為當時的主要書寫材料是竹簡或者木篇,可以直接用手拿著寫,後來有了紙和桌子,文人才開始伏案書寫。明清以後,有了高桌子,書法家又開始站著書寫,也出現了大尺幅的書法作品。
  • 民國大咖陳果夫書法真跡再現,筆墨如椽,古拙剛勁,書體霸氣奪目
    說起民國的書法大家,那真的是如雨後春筍,諸多傑出的書法大家,催綻了中國書法的花朵。即使書法業餘者,他們的書法水準拿出來和當下比較,也能佔有一地,博得一彩。這就說明了,一定的文化氛圍會影響整個社會環境的狀況。
  • 軍魂,軍旅書法之魂
    在蔚為大觀的中華傳統藝術門類當中,軍旅書法獨樹一幟,被譽為「書壇重鎮」。三年來,由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和中國書協聯合舉辦的「鑑古開今」書法作品展覽,集結全軍書法創作主力,以不同藝術風格展現正大雄強的軍旅書風,逐步成為當代軍事文藝重要品牌,其在主題意蘊、創作導向和價值實現等諸多層面的探索,為新時代的軍旅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啟示。
  • 嶽飛究竟是不是民族英雄?從廣義看:不是民族英雄,而狹義上:是
    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同時也是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在歷史上稱之為「民族英雄」。嶽飛率領的「嶽家軍」與外來侵略鬥爭,相信這是大家所了解到的,但是,關於嶽飛他究竟是不是民族英雄,就引發了許多的議論。
  • 趙構為何對嶽飛從愛到恨?嶽飛或嶽家軍的最嚴重缺陷是什麼?
    我們熟知的「精忠嶽飛」這四個字曾得到趙構親自書寫,並送給嶽飛,甚至於趙構曾安排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兵馬五萬餘人聽命於嶽飛,雖然後來反悔了,但也曾親口說過:「聽飛號令,如朕親行」。嶽飛在趙構的關照下,還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者,這算是君臣相得了吧?
  • 惜嶽飛(原創)
    嶽飛(1103年生),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的故事:嶽飛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金兵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嶽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終生遵奉的信條。
  • 四字書法作品 你喜歡的漂亮書法來了
    為營造一個高雅的藝術文化氛圍,體現出主人的欣賞品味和綜合素養,很多的家庭、企業、高檔酒店、茶館內都會懸掛一些四字書法作品,或提升文化修養,或彰顯個人情懷,或提升室內檔次等等,接下來咱們就一起欣賞當代書法家書寫的——霸氣四字書法作品。
  • 嶽飛被害後,金國為何沒有趁機南下?
    也就是說趙構認為嶽飛對自已不忠,食君之祿,衣食即為父母。嶽飛手握兵權,才幹非凡,然政治立場卻與趙構每每不合。在立太子,迎二帝的立場給自身埋下殺機。迎二帝口號,實際上就等於公開告訴趙構與天下人,我要把你趙構弄下臺。沒有秦檜,嶽飛也要死。趙構把罵名推給秦檜,他不過揣摩聖意而已。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隱忍,其不可制,果大才而亦誅。
  • 嶽飛死後,有人建議餓死嶽飛子孫,秦檜破口大罵:狗彘不如
    嶽飛是南宋中興四大將之首,也是四個人之中最年輕有為的名將,嶽飛是普通百姓身世,天然生成神力,熟讀兵書,箭法如神,武藝高強,一路高升。三十多歲嶽飛就官至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指揮千軍萬馬,升官速度之快,簡直是一步登天相同。
  • 嶽飛被殺害後,有人曾想餓死嶽飛一家人,秦檜破口大罵:豬狗不如
    ——赫爾巴特 嶽飛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讓人惋惜痛恨的一位愛國將領,在北宋遭到金人入侵,國家即將滅亡的時候,嶽飛與無數愛國人士站了出來,保衛宋朝江山不被金人的鐵蹄踏碎。 根據歷史學家的統計,嶽飛一生一共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鬥126場,而且是勝多敗少,常勝將軍的名後對他來說實至名歸。嶽飛在世的時候一直想要攻破金人的老巢,想要迎回二聖。
  • 為啥把嶽飛移出教科書,還說他不是「民族英雄」?你看他把誰打了
    當年,嶽母在嶽飛的背上刺下了四個字,然後嶽飛就開展了一番大的事業,使他成了民族英雄,成了南宋的驕傲,刺下的是哪四個字呢?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精忠報國。為啥刺下這四個字,嶽飛就努力了呢?一,說明在背上刺字是很疼的,嶽飛記住了這份疼痛感;二,說明嶽飛很愛他的母親,母親將心中希望刺在了嶽飛背上,嶽飛就努力奮鬥,完成了嶽母心中所願;三,當然是最重要的,嶽飛此人本身就懷有大志向,心懷國家天下,所以才能真正精忠報國。為何,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今天,我們要把嶽飛移出教科書呢?為何,嶽飛就不是「民族英雄」了呢?這當中發生了什麼?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生,你看他把誰給打了?
  • 大宋可以亡,嶽飛必須死?為什麼嶽飛一個大忠臣會被賜死?
    嶽飛,現在人提起來,都會第一時間豎起大拇指:一代忠臣,神將,可惜了,被秦檜害死了。相信很多人都會不解吧?為何一個怎麼看都是大忠臣的將領,屢屢打勝仗,搶回土地一大片,為何會被「莫須有」這種罪狀給害死?其實,嶽飛的死是必須的,最主要原因有好幾點。
  • 嶽飛屈死「風波亭」,真的是因為愚忠報國嗎?
    一喜歡嶽飛的人,大概都讀過清代學者畢沅《續資治通鑑》中關於嶽飛的文章。嶽飛是個極其孝順的人,家中沒有姬妾。當時南宋的將領,大多妻妾成群,嶽飛只有一個妻子,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同為名將的吳玠一向都敬服嶽飛,想要與他交好,便送了一位美女給嶽飛。結果嶽飛卻說:「現在主上日夜操勞,我們做大將的,還沒有到享受安樂的時候」。拒絕了吳玠的美意。
  • 嶽飛是犯了哪些錯誤導致失去朝廷信任且遭遇風波亭之冤?
    前言:從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講,嶽飛的所作所為都屬於「精忠報國」,沒有任何過錯;但是,從封建皇權的角度來說,國事就是家事、公權被等同於皇家私權,任何侵犯皇權的行為都屬於大不敬,輕者貶謫、重則刑罰甚至處死。嶽飛死於權力之爭和殘酷的政治絞殺,非個人所能掌控。
  • 張海書法:用筆多是平動,少見頓挫使轉,是書法呆板的主要原因
    但事實上,張海書法雖然名氣大價格高,但是書法水準卻是一般般,以筆者所觀,甚至連一般般的水平也達不到,他的書法顯得比較呆板。不僅僅是筆者這麼認為,筆者身邊的一些愛好書法清談的朋友們,也是不太看高張海的書法,認為他的隸書書法已經與傳統碑質隸書脫了鉤,缺少書法文化氣質涵養,變化成了另一種形態的美術字而已。縱觀張海書法的作品,應該是寫「隸書」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