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8000光年的黑洞在不停地噴射等離子體,就像一個旋轉的陀螺!

2020-12-05 知新了了

一個距離地球近8000光年黑洞,因其奇特的、搖擺不定的性質引起了天文學家們的注意。

科學家們發現,這個被稱為「V404天鵝座」的黑洞正在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噴射著高速等離子云。

當然,與其他黑洞系統一樣,V404也在吸收附近恆星的氣體。

雖然人們知道黑洞會吐出物質,但研究人員這次觀察到V404黑洞的噴流,會連續、快速地噴射出等離子體。

科學家把這種奇怪的現象比作「旋轉的陀螺擺動」,因為它在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內就快速旋轉起來。

科學家們認為,旋轉的噴流是由恆星物質所形成的吸積盤與黑洞之間的錯位造成的。強烈的輻射導致吸積盤的內部「膨脹成一個甜甜圈形狀的結構」,導致它像陀螺一樣旋轉。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教授米勒-瓊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我見過的最不尋常的黑洞系統之一。

教授描述道,就像許多黑洞一樣,它以附近的恆星為食,將氣體從恆星中抽離,形成一個物質盤,環繞著黑洞,在重力作用下向黑洞螺旋運動。天鵝座V404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認為物質盤和黑洞沒有對齊。

這似乎導致了物質盤的內部像一個旋轉的陀螺一樣搖擺,並在改變方向時向不同方向噴射。當黑洞系統繼續旋轉時,它拖曳著空間和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引力。

圖中是天鵝座不斷變化的方位

據稱,科學家首次發現天鵝座是在1989年,當時它釋放了大量噴射物和輻射。他們將該系統定位在天鵝座,離地球約7800光年。

2015年,天鵝座又經歷了一次持續兩周的明亮爆發,這也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

他們繼續用非常長的基線陣列(一個射電望遠鏡網絡)觀察這個系統,但他們只能以模糊的方式捕捉到噴射活動。

科學家們表示,這些噴射流的變化非常之快,在拍攝的圖像中,我們只能看到模糊的東西。這就好比試圖用一秒的快門速度去拍攝瀑布。

為了更清楚地看到這一現象,他們最終拍攝了103張獨立的照片,並將它們拼接在一起製成了一部電影。

科學家希望他們的發現能幫助人類理解宇宙中的其他「極端事件」。

目前觀測到的現象表明,只要黑洞的旋轉和掉入的物質之間出現偏差,當黑洞開始快速進食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這也可能包括宇宙中一系列其他明亮、爆炸性的事件,比如超大質量的黑洞很快地進食,或者當黑洞撕碎一顆恆星時的潮汐破壞事件。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 「知新了了」!謝謝

相關焦點

  • 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史無前例的黑洞射流圖像
    如今,了解這些黑洞射流及其形成方式對天體物理學家而言至關重要,而研究黑洞射流的一種流行方法是長基線幹涉法(VLBI)。長基線幹涉法(VLBI)是一種將世界各地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結果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創建更大的望遠鏡,從而提高其分辨遠距離天體的整體解析度。
  • 星系霍姆伯格15A中到底有多少個超大質量黑洞?
    距地球約7.6億光年的是星系團Abell 85,這是一個由約500個星系組成的強大集合,它們彼此繞行。它的中心是巨大的橢圓星系霍姆伯格(Holmberg)15A,據估計,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0萬億倍,是銀河系的數十倍。所有大星系的心中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倍。
  • 如何提取黑洞的能量?
    視界附近的等離子體即將被旋轉黑洞吞噬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曾預言,旋轉黑洞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能量源。在過去的50年裡,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釋放這種能量的方法。
  • 我們可以利用黑洞中的能量嗎?
    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傑出預言是,旋轉的黑洞有大量可利用的能量。在過去的50年中,科學家們試圖探索出釋放這種力量的方法。諾貝爾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提出了一種理論,即粒子崩解可能會從黑洞中吸收能量。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可以通過量子機械發射來釋放能量。羅傑·布蘭福德(Roger Blandford)和羅曼·扎納克(Roman Znajek)建議將電磁轉矩作為能量提取的主要手段。
  • 430萬倍太陽質量,直徑4400萬公裡,2.6萬光年外黑洞終於現身!
    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是天鵝座的X-1,這是1964年的一次火箭彈道飛行觀測時被發現,也是從地球觀測最強的X射線源之一,這個位於6,070光年外的主星體是一顆超巨星變星,有一個看不見的天體互相環繞公轉,距離約為0.2天文單位。
  •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SDSS J0849 + 1114,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三個黑洞聚首的情況,在宇宙中比較罕見,距離地球大約10億光年。
  • 距地10億光年,3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碰撞,場景十分罕見
    說起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便是「黑洞」,在現代廣義相對論中,黑洞作為宇宙中的一種已知天體,密度和引力非常強大,即使是沒有任何質量的光,在接近黑洞的時候,也會被黑洞給吸引,沒有辦法從黑洞中逃脫。
  • 10億光年外,3個超大質量黑洞即將合併,天文學家正密切關注
    即使是已經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也只是顯示了黑洞周圍一個被稱為「事件視界」的可觀測照片,而真正的黑洞,由於連光線都無法逃離,因此,人類實際上迄今仍然沒有更好的方法一睹黑洞的真實面目。不過,就算是我們永遠也無法一睹黑洞的「芳容」,但是通過對其華麗的風採的研究,仍然可以了解許多關於黑洞的信息。最近,科學家就首次拍攝到了3個即將發生碰撞的黑洞,它們距離我們比較遙遠,足有10億光年!
  • 黑暗之心:銀河系中心黑洞即將爆發
    它可以在最高能的X射線波段上細緻地觀測天空,這類輻射正是位於黑洞邊緣的灼熱氣體會發射出來的。2012年,NuSTAR探測到了來自人馬A*的X射線爆發。這可能源自於繞著黑洞轉動的氣體內部貫穿的磁場:隨著磁場纏繞得越來越緊,它們可能會突然「短路」,像太陽耀斑那樣產生一道耀眼的閃光。又或者,磁場可能從氣體盤中旋轉著完全脫離出來,產生一道狹窄的能量噴流。
  • 擊穿銀河系的「子彈」現身 有可能是「流浪黑洞」
    ­  原標題:擊穿銀河系的超音速「子彈」現身極有可能是「流浪黑洞」­  科技日報東京1月18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位於銀河系圓盤部位、距太陽約1萬光年的超新星殘骸W44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分子雲中有一團與超新星殘骸的膨脹運動大為不同的小型超高速氣體成分,直徑約2光年,速度約每秒120公裡,被稱為「子彈」,以與銀河系自轉相反的方向和速度運行
  • 哈勃捕捉黑洞「影子光束」,有人在太空打哈欠?
    巨大的陰影從星系IC5063的中心延伸到幾萬光年以外的太空,好像有什麼東西擋住了那裡的光線,看起來就像是有人在太空中打哈欠。圖:這個黑洞周圍的塵埃物質環可能正將其陰影投射到太空中 我們可能見過類似的情景,比如太陽在地平線下發出亮光,而雲層和山脈阻擋了它的部分光線
  • 黑洞與太陽相遇,竟然這麼嚴重
    介紹:黑洞將如何進入太陽系?只有一個兆分可以被黑洞吞噬掉。影響我們的是星際黑洞,它距離太陽系大約1光年,將引起太陽系內外行星軌道的變化,直接穿過太陽系將使情況惡化。由於地心引力大,像木星這樣的巨星也不免被吞噬。小貼士:地底不理想…所進入的黑洞只能被從行星上吸收物質所發出的光所看見。黑洞進入太陽系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性必須加以定義。
  • 迷你世界:教你製作兩種指尖陀螺,24小時不停旋轉,超好玩!
    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用簡單的道具製作兩種指尖陀螺吧,可以24小時不停的旋轉,看起來超好玩!相信很多玩家都玩過指尖陀螺,稍微用力,陀螺就會長時間的轉動,而今天我們教學的第一個陀螺,轉動方式很獨特,它不會圍著一個轉軸方塊轉動,而是分別在八個轉軸方塊一起轉動!所以我們在地上敲出一塊3*3的空地,放滿轉軸方塊後,留出最中間的位置!
  • 新周刊:是的,我們就是「陀螺青年」
    「陀螺青年」們的第二戰略是定投文 | 閆敏(騰訊金融科技副總裁、騰訊理財平臺負責人)導語:持之以恆的投資戰略,一如青年對於未來的篤定與堅守。什麼是「陀螺青年」?眾人筆下的陀螺青年,在奔向客戶的路途裡,在工作加班的日日夜夜裡,在夢想與現實的距離裡,馬不停蹄,滿目焦慮。
  • 黑洞與太陽相遇,地球會發生什麼?
    實際上,黑洞吞噬地球的機率估計為萬億分之一。 宇宙中的黑洞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在星系中心旋轉的超大質量黑洞。數十億年內,除非銀河系與另一個像仙女座星系相撞,這些並不會對我們構成任何威脅。
  • 我們看見了黑洞,然後呢?
    首張黑洞照片,圖源:EHT collaborationGreene:照片中心的黑暗處就是黑洞。黑洞邊緣處的光圈是繞著黑洞旋轉的高溫氣體所發散出的光形成的。在高溫氣體越過邊界墜入黑洞之前,它發射出能不停旋轉並最終觸及地球的光芒。我們在照片上看到的黑洞距離我們5300萬光年,在一個代號為M-87的星系中。
  • 走進「中國陀螺之鄉」,了解陀螺王的旋轉人生!
    鞭揚三尺響啪聲,地上陀螺炫閃鳴。翁嫗體強得鍛鍊,身心健壯可長生。近日,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出品的系列微紀錄視頻《黔視今聲》為觀眾帶來《陀螺王的旋轉人生》。視頻中的主人翁他叫謝友明,是一名公務員,卻有一個大家想不到的身份,——「陀螺王」。大家跟著陀螺王一起走進陀螺的世界,了解這位陀螺王的旋轉人生!
  • 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黑洞裡面藏著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去年,天文學家發布了一組黑洞照片,這也是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室女座M87星系中,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這項發現在科學界可謂是不同凡響,科學家們運用先進的攝影技術,通過模擬超大口徑望遠鏡,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清晰可見。
  • 小時候玩的陀螺 玩進大學課堂了
    ▲發光的陀螺▲陀螺課程交流▲學員帶來的超大陀螺▲迷你陀螺一個陀螺,鞭子一抽,它便不停地旋轉。兒時的玩具,如今玩出了新花樣。上周末,首屆《中華陀螺》體育課程培訓在西南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十多所大學的體育老師在這裡進行陀螺課程的系統培訓。
  • 旋轉在夢境與現實間!——FEGVE斐戈定心2手捻陀螺賞玩
    今天貌似是諾蘭經典《盜夢空間》重映的日子,想起十年前觀看影片時,結尾那仍在旋轉不停的陀螺依舊意猶未盡,究竟是重歸夢境還是回到現實?開放式的結局讓人思索良久。其實兩者有時很難界定,自古就有莊周夢蝶、南柯一夢的典故。而到了現代,類似的文學、影視、動漫,乃至遊戲作品更是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