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鯨打破深潛紀錄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喙鯨打破深潛紀錄

  一項新研究發現,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打破了自己保持的潛水紀錄,同時也打破了象海豹創造的海洋動物的潛水紀錄。這種鮮為人知的雪茄菸形的劍吻鯨科動物,足跡遍布北部溫帶海洋至熱帶海域,一直被認為是海洋中的潛水健將——它能潛到1888米深的海底,並能在水下堅持長達95分鐘時間。該研究通過衛星追蹤了美國南加州海岸的8隻柯氏喙鯨(如圖所示),發現它們的潛力遠不止於此。(雄性柯氏喙鯨有獠牙,背部的疤痕是和其他雄打鬥造成的。)一隻柯氏喙鯨能潛入2992米深的海底,打破了南方象海豹創造的2388米深的潛水紀錄。

  研究中的另一隻柯氏喙鯨潛入海底長達2小時17分鐘。和象海豹及擅長深潛的抹香鯨不同(它們在完成一次潛水後,需要浮出海面一段時間),在完成上一次潛水不到2分鐘的時間,柯氏喙鯨再一次潛入海底。研究人員將該發現在線發表於近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柯氏喙鯨每天約深潛7次以尋找魷魚和魚類,在夜晚,柯氏喙鯨會花更多的時間浮出水面。通過更好地了解這種生物的潛水習性,科學家希望解開一個謎團:為何柯氏喙鯨對軍事聲吶操作格外敏感?和軍事聲吶操作相關的海洋哺乳動物擱淺案例中,有69%是柯氏喙鯨。這8隻柯氏喙鯨身上配有追蹤器,而且處在美國海軍聲吶軍事訓練可追蹤的範圍內。科學家認為該地區的柯氏喙鯨已經適應了人類發出的噪聲——在某種程度上這也讓它們可能成為最厲害的「潛水者」。(段歆涔 譯自www.science.com,3月31日)

相關焦點

  • 喙鯨打破哺乳動物潛水紀錄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當地時間9月24日報導,喙鯨以令人驚嘆的4小時水下潛水打破哺乳動物潛水紀錄。根據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數據,庫維爾喙鯨的平均潛水時間通常為一個小時左右,深度為1400米。
  • 神秘喙鯨現身南海
    李松海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員李松海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稱,該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目擊到3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
  • 神密喙鯨亮相南海
    科學研究工作人員目擊到的鯨露出水面吸氣,其人體輪廊與典型性的喙鯨外觀設計類似。本次發覺是全球對水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物個人的初次清楚目擊。該科學研究畢業論文在國際性上初次對這種神密喙鯨的魚體色方式、傷疤圖案設計以及河面個人行為開展了敘述。
  • 喙鯨:被天敵逼出來的動物界潛水冠軍,在人造聲納面前卻不堪一擊
    但是在鯨魚家族中,還有一種隱藏的王者,喙鯨,這種長著短短的喙的鯨能潛到2900米的深度,潛水持續時間長達137分鐘!因此,喙鯨才是當之無愧的潛水冠軍。喙鯨之所以經常被人們忽略,是因為這個物種很難被發現,由於其難以捉摸的習性和對海洋深處的偏好,它們仍然是科學界最不為人所知的鯨類之一。
  • 柯氏喙鯨能憋氣3個多小時
    即便你使出渾身解數,柯氏喙鯨憋氣超能力也讓你望塵莫及。這些鯨魚潛水的深度和時間都超過其他哺乳類動物,但新研究表明它們的漫長潛水甚至比之前認知的還要久。當科學家在近日研究數千頭鯨魚潛水的數據時,他們發現其中的潛水健將之一能屏息超過3小時,打破了此前報導的超1小時的屏息紀錄——此前的紀錄也是由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保持的。
  • 庫維爾喙鯨在水下「憋氣」近4小時的能力令科學家感到驚訝
    庫維爾喙鯨在水下「憋氣」近4小時的能力令科學家感到驚訝(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研究喙鯨潛水習慣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一頭特殊的鯨魚在水面下停留的時間非常長。正如Gizmodo所報導的那樣,研究人員在一次觀察活動中,首次觀察到這頭鯨魚--一頭帶有ZcTag066標籤的庫維爾喙鯨--在海岸邊的海浪下呆了近三個小時。這已經足夠令人印象深刻了,但接下來的一周,同一條鯨魚打破了自己的記錄,在水下停留了3小時42分鐘。研究工作的目的是確定這種鯨魚在水面下深層覓食需要多長時間。
  • 活的神秘喙鯨在中國南海現身
    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該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對這些神秘喙鯨的體色模式、疤痕圖案及其水面行為進行了描述。由於發現和識別的困難,多數喙鯨物種包括銀杏齒中喙鯨和德氏中喙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海上個體目擊記錄及其基本生物學和生態學信息的收集。
  • 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
    不管是銀杏齒中喙鯨還是德氏中喙鯨,此前人類在海上從未確切看到過它們的活體個體,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僅來源於對少數幾頭擱淺死亡個體的認識。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該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對這些神秘喙鯨的體色模式、疤痕圖案及其水面行為進行了描述。
  • @三亞,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團隊在南海發現神秘喙鯨
    ,身體輪廓與典型的喙鯨外形相似。,並對這些神秘喙鯨的體色模式、疤痕圖案及其水面行為進行了描述。李松海研究團隊初步判斷,這三頭神秘喙鯨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不管是銀杏齒中喙鯨還是德氏中喙鯨,此前人類在海上從未確切看到過它們的活體個體,人類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僅來源於對少數幾頭擱淺死亡個體的認識。」該團隊主要負責人介紹,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
  • 柯氏喙鯨擱淺,腹中發現4公斤塑膠袋
    上圖:從這頭柯氏喙鯨胃部扯出的部分塑膠袋。圖片來源:BBC這是一頭6米長的成年雄性柯氏喙鯨,從外部看,形態完好,死因不詳。蘇格蘭海洋動物擱淺計劃組織(Scottish Marine Animal Stranding Scheme) 工作人員在發現鯨魚第二天對其進行屍體解剖,一大堆塑料垃圾觸目驚心,塑膠袋和其他塑料碎片幾乎充斥其胃部各個角落。
  • 中國研究團隊在南海首次發現神秘喙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布消息,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團隊於2019年4至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中,目擊到三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認為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不管是銀杏齒中喙鯨還是德氏中喙鯨,此前人類在海上從未確切看到過它們的活體個體,對這些動物的了解僅來源於對少數幾頭擱淺死亡個體的認識。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喙鯨喙鯨是鯨目齒鯨亞目喙鯨科動物的統稱,目前認為共計6屬22種,約佔已知現存鯨類物種的25%,是所有海洋哺乳動物中最鮮為人知的動物。
  • 「柯氏喙鯨」在花蓮擱淺 體型巨大引圍觀(圖)
    原標題:「柯氏喙鯨」在花蓮擱淺 體型巨大引圍觀(圖) 圖自《中國時報》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花蓮縣豐濱鄉月洞風景區下方海岸,6日一頭長達4.85米的「柯氏喙鯨」擱淺,被發現時已經死亡,因體型巨大引起民眾圍觀
  • 今日科技話題:跨徑拱橋、直流工程、喙鯨、「一二三」、「幽靈粒子...
    今日科技話題:跨徑拱橋、直流工程、喙鯨、「一二三」、「幽靈粒子」、新型望遠鏡 2020-12-30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科學家發現新的鯨魚種類:喙鯨將成為巨型哺乳動物新成員
    三周前,一個海洋保護者協會的團隊在聖貝尼託群島以北100英裡(約160公裡)處發現了這些生物。  隨後,巴洛博士發布視頻公告:「這真是一次驚人的遭遇,這些動物突然出現在船旁,的確是很少見到喙鯨,而且它們非常友善,這很難得。」
  • 神秘「新品種喙鯨」首曝光,體積和馬一樣大
    美國聖地牙哥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日前在墨西哥外海的聖貝尼託群島(San Benito Islands)海域附近發現了3隻新品種鯨魚,大小和陸地上一匹馬差不多,重量也達約1噸,目前研判是喙鯨的一種。
  • 沼澤之王鱷魚難逃空中王者鯨頭鸛的利喙,這鳥有多兇?
          鱷魚在沼澤對手一向只有蟒蛇,但在在東非國家烏幹達,兇狠異常的鱷魚有一個奇異的天敵,這是一種鳥就是鯨頭鸛,想像一下,能降服鱷魚的鳥,是得有多兇!
  • 李墨謙的-鯨與海豚大圖鑑
    起初科學家認為這只是格氏中喙鯨,但經過DNA認證發現它就是一直以來傳說中的鏟齒中喙鯨。由於數據缺乏,我們只知道其分布在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溫暖深海水域,族群數量至今還是謎團。成年鏟齒中喙鯨可達5米-5.5米左右,初生個體資料不詳。
  • 椰視頻丨「鯨」呆了!中科院在南海海域發現大量鯨類動物
    短肢領航鯨。通訊員劉明明 攝    迄今為止,科學界和公眾對我國廣袤海域尤其是南海海域鯨類資源的了解還很缺乏,特別是對潛水深度深、時間長的深潛鯨類如抹香鯨、喙鯨的認識幾乎一無所知。在南海海域目前是否存在定居的抹香鯨、喙鯨等動物群體,在什麼海域,等等,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