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憋氣能堅持多久?即便你使出渾身解數,柯氏喙鯨憋氣超能力也讓你望塵莫及。
這些鯨魚潛水的深度和時間都超過其他哺乳類動物,但新研究表明它們的漫長潛水甚至比之前認知的還要久。
當科學家在近日研究數千頭鯨魚潛水的數據時,他們發現其中的潛水健將之一能屏息超過3小時,打破了此前報導的超1小時的屏息紀錄——此前的紀錄也是由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保持的。
同樣有意思的是這種深潛鯨魚還有著相當迅速的恢復能力。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文章中指出,在進行2小時的潛水後,一條鯨魚只會休息換氣20分鐘,暗示看起來極限的潛水對它們來說似乎是小菜一碟。
據NOAA,柯氏喙鯨,也稱鵝喙鯨,能夠長到7米長,體重能達到3080公斤。成年雄性下頜上有兩枚地包天的圓錐形牙齒露在外面,它們的身體通常覆蓋著灰色的長條劃痕,人們認為這些是雄性競爭交配權時留下的疤痕。
該文章的第一作者Nicola Quick說,幾乎全球所有的深海裡都能見到這種鯨魚,但由於它們停留在海面的時間太短,所以想要在野外看見它們極其困難。
Quick告訴Live Science說:「它們90%的時間都待在較深或者稍淺的水裡。」當鯨魚浮上海面換氣的時候,它們平均只停留約2分鐘就又潛入海中,這使得海洋學幾乎沒有時間發現鯨魚,在其身上安裝收集數據用的衛星定位標記,或是回收其中的數據。
她說:「這既像是一個賜福,也像是一個詛咒:沒人特別了解喙鯨,所以我們都一腦袋問號!但是想要獲取數據又非常困難。」
深潛
為了研究,Quick和同事們回顧了2014年至2018年間23頭帶標記的鯨魚在北加州哈特拉斯角的海域進行的超3680次潛水。科學家將這些潛水分成了兩類:覓食(捕食烏賊和深海魚)和非覓食。他們發現在非覓食的潛水期間,當鯨魚不用活躍捕食的時候,它們會下潛至平均深度300-500米的地方,潛水平均持續半小時。而覓食時的潛水更深更久,能夠達到大約1450米的深度,平均持續時間約1小時。
雖然研究者不清楚鯨魚在不覓食的時候,呆在深海裡都做些什麼,它們或許已經進化出來了停留在較深較暗水域的能力,來躲避依靠視覺進行捕獵的獵食者,比如虎鯨。
潛水的哺乳類動物在儲存的氧氣耗盡後仍能夠呆在水下,靠的是轉換為無氧呼吸,這會導致乳酸堆積在身體組織中,造成肌肉疲勞。此前針對其他深海哺乳類潛水者的調查顯示,在轉換為無氧呼吸前,它們能夠完成整次潛水的95%。當科學家將數據代入這一公式後,他們推測柯氏喙鯨在無氧呼吸前能夠屏息約78分鐘。
而有些柯氏喙鯨的潛水時間比這要久的多的多。
此前在2014年,另外一支研究者團隊報告過一頭柯氏喙鯨破紀錄的潛水,時長達到了2小時17分30秒。但是,當這次新研究文章的作者檢查2017年的數據時,他們發現了一頭鯨魚的兩次極限潛水,秒殺了此前的記錄。根據該研究文章,第一次潛水持續了2小時53分,但這一新紀錄很快就被一個時長更久的潛水超越了——3小時42分。
Quick說:「這違背了我們對哺乳類動物能力的認知。」
恢復迅速
更驚奇的發現是,長時間深潛的鯨魚的恢復時間不一定久於短時間潛水的鯨魚。對大多數哺乳類動物來說,極端體力消耗是有代價的,通常需要長期的休息和恢復。數千頭鯨魚的潛水數據表明,這些超長時間的潛水超越了鯨魚耐力的極限。Quick說,「所以我們真的期待這些長時間潛水後的恢復時間能有所增加。」
結果,研究人員並沒有在鯨魚的休息時間上發現明確的模式。有一頭鯨魚潛水了78分鐘,在接下來近4小時的時間裡,它只進行了一些較淺的潛水,並穿插著浮出海面換氣。另外一頭鯨魚在完成了2小時的潛水後,只休息了20分鐘就又一次深潛了下去。
Quick說,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鯨魚重新補充氧氣的機制已經和代謝分離,解決了肌肉疲勞的問題——如果它們在這些極限潛水後會疲勞的話。
話說回來,「我們所認為的這些極限只是基於我們的目前所知,或許對它們來說並不是極限。」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