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喙鯨能憋氣3個多小時

2020-10-03 煎蛋

你憋氣能堅持多久?即便你使出渾身解數,柯氏喙鯨憋氣超能力也讓你望塵莫及。

這些鯨魚潛水的深度和時間都超過其他哺乳類動物,但新研究表明它們的漫長潛水甚至比之前認知的還要久。

當科學家在近日研究數千頭鯨魚潛水的數據時,他們發現其中的潛水健將之一能屏息超過3小時,打破了此前報導的超1小時的屏息紀錄——此前的紀錄也是由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保持的。

同樣有意思的是這種深潛鯨魚還有著相當迅速的恢復能力。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文章中指出,在進行2小時的潛水後,一條鯨魚只會休息換氣20分鐘,暗示看起來極限的潛水對它們來說似乎是小菜一碟。

據NOAA,柯氏喙鯨,也稱鵝喙鯨,能夠長到7米長,體重能達到3080公斤。成年雄性下頜上有兩枚地包天的圓錐形牙齒露在外面,它們的身體通常覆蓋著灰色的長條劃痕,人們認為這些是雄性競爭交配權時留下的疤痕。

該文章的第一作者Nicola Quick說,幾乎全球所有的深海裡都能見到這種鯨魚,但由於它們停留在海面的時間太短,所以想要在野外看見它們極其困難。

Quick告訴Live Science說:「它們90%的時間都待在較深或者稍淺的水裡。」當鯨魚浮上海面換氣的時候,它們平均只停留約2分鐘就又潛入海中,這使得海洋學幾乎沒有時間發現鯨魚,在其身上安裝收集數據用的衛星定位標記,或是回收其中的數據。

她說:「這既像是一個賜福,也像是一個詛咒:沒人特別了解喙鯨,所以我們都一腦袋問號!但是想要獲取數據又非常困難。」

深潛

為了研究,Quick和同事們回顧了2014年至2018年間23頭帶標記的鯨魚在北加州哈特拉斯角的海域進行的超3680次潛水。科學家將這些潛水分成了兩類:覓食(捕食烏賊和深海魚)和非覓食。他們發現在非覓食的潛水期間,當鯨魚不用活躍捕食的時候,它們會下潛至平均深度300-500米的地方,潛水平均持續半小時。而覓食時的潛水更深更久,能夠達到大約1450米的深度,平均持續時間約1小時。

雖然研究者不清楚鯨魚在不覓食的時候,呆在深海裡都做些什麼,它們或許已經進化出來了停留在較深較暗水域的能力,來躲避依靠視覺進行捕獵的獵食者,比如虎鯨。

潛水的哺乳類動物在儲存的氧氣耗盡後仍能夠呆在水下,靠的是轉換為無氧呼吸,這會導致乳酸堆積在身體組織中,造成肌肉疲勞。此前針對其他深海哺乳類潛水者的調查顯示,在轉換為無氧呼吸前,它們能夠完成整次潛水的95%。當科學家將數據代入這一公式後,他們推測柯氏喙鯨在無氧呼吸前能夠屏息約78分鐘。

而有些柯氏喙鯨的潛水時間比這要久的多的多。

此前在2014年,另外一支研究者團隊報告過一頭柯氏喙鯨破紀錄的潛水,時長達到了2小時17分30秒。但是,當這次新研究文章的作者檢查2017年的數據時,他們發現了一頭鯨魚的兩次極限潛水,秒殺了此前的記錄。根據該研究文章,第一次潛水持續了2小時53分,但這一新紀錄很快就被一個時長更久的潛水超越了——3小時42分。

Quick說:「這違背了我們對哺乳類動物能力的認知。」

恢復迅速

更驚奇的發現是,長時間深潛的鯨魚的恢復時間不一定久於短時間潛水的鯨魚。對大多數哺乳類動物來說,極端體力消耗是有代價的,通常需要長期的休息和恢復。數千頭鯨魚的潛水數據表明,這些超長時間的潛水超越了鯨魚耐力的極限。Quick說,「所以我們真的期待這些長時間潛水後的恢復時間能有所增加。」

結果,研究人員並沒有在鯨魚的休息時間上發現明確的模式。有一頭鯨魚潛水了78分鐘,在接下來近4小時的時間裡,它只進行了一些較淺的潛水,並穿插著浮出海面換氣。另外一頭鯨魚在完成了2小時的潛水後,只休息了20分鐘就又一次深潛了下去。

Quick說,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鯨魚重新補充氧氣的機制已經和代謝分離,解決了肌肉疲勞的問題——如果它們在這些極限潛水後會疲勞的話。

話說回來,「我們所認為的這些極限只是基於我們的目前所知,或許對它們來說並不是極限。」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柯氏喙鯨」在花蓮擱淺 體型巨大引圍觀(圖)
    原標題:「柯氏喙鯨」在花蓮擱淺 體型巨大引圍觀(圖) 圖自《中國時報》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花蓮縣豐濱鄉月洞風景區下方海岸,6日一頭長達4.85米的「柯氏喙鯨」擱淺,被發現時已經死亡,因體型巨大引起民眾圍觀
  • 柯氏喙鯨擱淺,腹中發現4公斤塑膠袋
    上圖:從這頭柯氏喙鯨胃部扯出的部分塑膠袋。圖片來源:BBC這是一頭6米長的成年雄性柯氏喙鯨,從外部看,形態完好,死因不詳。蘇格蘭海洋動物擱淺計劃組織(Scottish Marine Animal Stranding Scheme) 工作人員在發現鯨魚第二天對其進行屍體解剖,一大堆塑料垃圾觸目驚心,塑膠袋和其他塑料碎片幾乎充斥其胃部各個角落。
  • 庫維爾喙鯨在水下「憋氣」近4小時的能力令科學家感到驚訝
    庫維爾喙鯨在水下「憋氣」近4小時的能力令科學家感到驚訝(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研究喙鯨潛水習慣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一頭特殊的鯨魚在水面下停留的時間非常長。在第一輪觀測中,這頭鯨魚在水下停留了近3個小時,一周後,它在水下停留的時間幾乎達到了4個小時。研究人員認為有可能是海軍在該區域活動的聲納信號影響了鯨魚的行為。
  • 喙鯨打破深潛紀錄
    原標題:喙鯨打破深潛紀錄   一項新研究發現,柯氏喙鯨(Ziphius cavirostris這種鮮為人知的雪茄菸形的劍吻鯨科動物,足跡遍布北部溫帶海洋至熱帶海域,一直被認為是海洋中的潛水健將——它能潛到1888米深的海底,並能在水下堅持長達95分鐘時間。該研究通過衛星追蹤了美國南加州海岸的8隻柯氏喙鯨(如圖所示),發現它們的潛力遠不止於此。(雄性柯氏喙鯨有獠牙,背部的疤痕是和其他雄打鬥造成的。)一隻柯氏喙鯨能潛入2992米深的海底,打破了南方象海豹創造的2388米深的潛水紀錄。
  • 動物界的潛水冠軍是誰,能潛到海底一萬米嗎?
    有沒有鯨類能下潛到一萬米深的海底?本文解決這些問題。鯨類的潛水極限:3000米鯨類實際上主要生活在淺海層,例如現今最大的動物藍鯨多在水面下100米以內活動,而海洋霸主虎鯨的極限憋氣記錄只有十幾分鐘。最廣為人知的潛水鯨類當屬抹香鯨,它的深潛記錄是2250米,可連續憋氣一個多小時。抹香鯨抹香鯨是最大的齒鯨,體長可超過20米,但它日常卻是以小小的烏賊、章魚為主食的,它深潛也是為了獲取這些數量豐富的頭足類。這些深海烏賊運動能力嚴重退化,幾乎就是靜止不動的,抹香鯨可以一口一個吃到飽。
  • 潛水近四小時!喙鯨打破哺乳動物潛水紀錄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當地時間9月24日報導,喙鯨以令人驚嘆的4小時水下潛水打破哺乳動物潛水紀錄。根據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數據,庫維爾喙鯨的平均潛水時間通常為一個小時左右,深度為1400米。
  • 喙鯨:被天敵逼出來的動物界潛水冠軍,在人造聲納面前卻不堪一擊
    說到動物界中潛水能力的佼佼者,我們常常會提起抹香鯨,它們能潛水海底2200米的深度,深潛事件長達90分鐘,因此也常常被認為是動物界中的潛水冠軍。但是在鯨魚家族中,還有一種隱藏的王者,喙鯨,這種長著短短的喙的鯨能潛到2900米的深度,潛水持續時間長達137分鐘!
  • 科研人員在南海考察記錄到11個鯨類物種
    科考團隊歷時21天、航行3000多公裡。據悉,本航次科考人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包含11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7種,分別為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其他遠海鯨類
  • 神秘喙鯨現身南海
    李松海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員李松海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稱,該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目擊到3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
  • 南海科考記錄到11個鯨類物種!新發現小虎鯨等4個鯨類物種
    新華社圖考察共目擊到深潛和遠海鯨類動物31群次、11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14群次、7種,分別為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其它遠海鯨類物種4種,分別為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條紋海豚。本航次歷時21天,航程3000多公裡,考察區域集中在南海北部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陸坡、海山及海槽水域。
  • 中國在南海記錄到11個鯨類物種
    【中國在南海記錄到11個鯨類物種】由中國科研人員組織的「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28日完成全部科考任務。考察共目擊到深潛和遠海鯨類動物31群次、11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14群次、7種,分別為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其它遠海鯨類物種4種,分別為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條紋海豚。
  • 中國海域有哪些鯨類?
    齒鯨類:抹香鯨、小抹香鯨、侏抹香鯨、虎鯨、偽虎鯨、侏虎鯨、布氏中喙鯨、銀杏齒中喙鯨、柯氏喙鯨、貝氏喙鯨、朗氏中喙鯨、短肢領航鯨、瓜頭鯨、真海豚、瓶鼻海豚、長吻飛旋原海豚、熱帶點斑原海豚、條紋原海豚、弗氏海豚、糙齒海豚、中華白海豚、印度駝海豚、裡氏海豚、太平洋斑紋海豚、印太江豚、東亞江豚、長江江豚、白鱀豚。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海科考 收穫「鯨」喜
    此次科考成果,也初步揭開了此前科學界一直未曾徹底了解的謎題:我國南海北部考察海域極有可能存在抹香鯨和喙鯨的定居群體。  1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租用的科考船「天鵝」號靠岸,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隊員第一時間通過媒體發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深潛鯨類科考航次」的新發現。
  • 神密喙鯨亮相南海
    前不久,中科院海底科學研究與工程項目研究室(下稱海底所)研究者李松海精英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線上發布科學研究畢業論文稱,該精英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東北部水域進行自由潛水及遠海鯨類科學考察每日任務,目擊到3頭神密喙鯨,分析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
  • 椰視頻丨「鯨」呆了!中科院在南海海域發現大量鯨類動物
    短肢領航鯨。通訊員劉明明 攝    迄今為止,科學界和公眾對我國廣袤海域尤其是南海海域鯨類資源的了解還很缺乏,特別是對潛水深度深、時間長的深潛鯨類如抹香鯨、喙鯨的認識幾乎一無所知。在南海海域目前是否存在定居的抹香鯨、喙鯨等動物群體,在什麼海域,等等,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學問題。
  • 深讀 | 南海「鯨」喜!中科院深海所科研人員在南海考察記錄到十一個鯨類物種
    他來不及過多思考和耽擱,迅速拿過相機拍攝這頭神秘的鯨,以留存珍貴影像資料,「它很安靜,就在海面以下不到一米的位置靜靜遊著。柯氏喙鯨特有的棕黃體色讓我一開始懷疑僅是個編織袋,直到另外一頭鯨從它身下冒出來並行遊動時,我才意識到它是喙鯨。」喙鯨臉部很小,身上有花紋,長得與眾不同,雖不太活躍,但數量較多,分布較廣,屬於迴避人類的一種動物,是科考隊員的重點調查和研究對象之一。
  • 科研人員在南海考察記錄到十一個鯨類物種
    掃一掃看視頻南海「鯨」喜 鯨——這種聰明而神秘的生物到底有哪些習性兩年兩次科考我國科學家們帶來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記者 王玉潔 通訊員 杜莉  本航次科考人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包含11個物種,深潛鯨類7種: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遠海鯨類4種: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條紋海豚。
  • 南海「鯨」喜|今天,帶你認識一群夢幻般的「鄰居」!
    圖片來自新華社本航次科考人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包含11個物種深潛鯨類7種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遠海鯨類4種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條紋海豚神秘喙鯨差點被認作編織袋南海海域可能存在喙鯨定居群體
  • 鯨魚岸邊擱淺 腹中取出30個塑膠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一條柯氏喙鯨首次出現在挪威西海岸,但這並沒有令研究人員激動萬分,而是內心無比沉重,因為它是被迫擱淺至此,或許,它是過來求死的。據報導,這條柯氏喙鯨在挪威西部城市卑爾根附近的索特拉島海岸擱淺,當地消防人員多次把它送回深水區,但是它仍不斷遊向海岸並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