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飲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製作雪糕。
2018年,祐康食品(杭州)有限公司交出一份令人驚喜的成績單:年銷售額4億多元,同口徑毛利率超2015年3個百分點。2019年1月7日,為期一個月的祐康系10家企業聯合管理人公開招募意向投資人預重整報名截止,多家實力名企進入角逐名單。這意味著,祐康將迎來新的開始。
政府果斷出手、企業回歸主業堅持創新、經銷商抱團自救……一個曾因多重因素疊加而瀕臨破產的民企,歷經3年,起死回生。其中的點點滴滴,為當前「穩企業」工作提供了諸多啟示。
棄還是救?
政府的抉擇背後
連綿的冬雨,溼冷異常。但走進祐康食品廠區,筆者卻感覺「熱氣撲面」:車間燈火通明,工人在蔚為壯觀的流水線旁忙碌;一輛輛冷鏈車候在冷庫門口,等待裝箱……
祐康食品總經理朱青平,站在二樓默默地俯視著車間,享受著這一刻的喧鬧。同在此地,3年前曾是一片蕭瑟——因為集團資金鍊斷裂,祐康食品被迫在臨近春節生產旺季全線停工。
「集團管理層散了,兄弟公司散了,工人放假了,只剩食品團隊守著一點庫存過日子。」聽到風聲的杭城市民,手持消費券到各網點大量提貨,經銷商也在焦急催貨。祐康還有明天嗎?當時已在祐康打拼15年的朱青平,第一次感到茫然無措。
祐康還有明天嗎?2015年11月16日,祐康食品停工第一天,這個命題同樣拋到江幹區委、區政府面前。十幾個部門緊急召開聯席會議:祐康,救還是不救?
「當時大家都認為,祐康品牌有20多年歷史,杭州人認同它,有感情,就此倒下太可惜!」杭州錢塘智慧城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芳,對這場不同尋常的會議記憶猶新。
更關鍵的是,祐康食品一直運行良好,這次只是受了牽累。「救一把、扶一程,也許能盤活這筆優質資產。」
怎麼救?王芳說:「當時祐康債務很高,僅食品公司就欠供應商1億多元;旗下項目繁雜,除了房地產還有包裝公司等8大產業,不確定因素太多。」
抽絲剝繭,江幹區最終定下9字方針:保企業、保品牌、保員工。只救優質資產,只保祐康品牌,「腐肉」全部割離。十幾個部門組成幫扶專項工作組,分頭行動:發改局對接銀行,延長貸款期限;商務局負責消費者權益保障,確保提貨券「有店可兌」;政法委做好動員,穩定工人、經銷商和供應商信心;區政府牽頭,尋找投資者……
「只有一個月時間!」一線生產管理幹部陶建良,默默地關注著進展。這位在祐康工作了20多年的老員工很清楚,「如果12月重啟資金進不來,無法重新開工,就趕不上第二年1月的新品發布會,屆時,所有經銷商和工人都會失去信心,祐康產品將徹底從貨架消失!」
曙光,一點點亮起來。經政府牽線搭橋,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來了,購置原材料的500萬元救急款到了;暫時擱置債務,「經營性託管」的解危方案出爐,明確把經營權仍交給專業的祐康食品團隊……
2015年12月14日,停工28天後,祐康生產廠區的燈光重新亮起來。整個停產期間,沒有一家債主上門逼債,沒有一家供銷商鬧事,更沒有發生員工大規模辭職或維權事件。
多方保駕護航下,祐康度過最危急的時刻。
走還是留?
多方的抱團自救
臨近春節,一場場祐康2019年冷飲新品發布會陸續召開。這兩天,紹興分公司經理華安正加班加點拜訪經銷商,「超額完成任務能享受超出的分成獎金,大家的幹勁當然足!」
不止是華安,過去的2018年,每一位祐康一線生產員工,月薪都上漲了1000多元。破產危機似乎「雁過無痕」。
然而,2015年的風暴,不可避免地讓祐康遭受重創。2016年,祐康的消費券預售從原本每年過億元驟降為不到千萬元。昔日的合作夥伴,有的抽身撤離,有的遲疑觀望。跌入谷底的祐康,靠什麼再站起來?
供貨商、經銷商、一線員工……每個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堅決自救」,這是供貨商杭州東安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農的回答。當時祐康還欠著他700多萬元貨款,可他選擇繼續合作。「想明白了,要想拿回欠債,必須抱團自救,以時間換空間解決債務。」而在祐康內部是更多的自救行為。祐康人力資源總監張時勝告訴筆者,當年祐康在穩定生產之後,推出「三級合伙人」制度。「部門和分公司經理、門店長,都被納入內部合伙人範疇,收入與效益掛鈎。理論上,人人都是『小老闆』。」張時勝說,以前大家拿的是死工資,現在還可以拿超額任務的效益分成獎勵,這使每個祐康人都湧動出創業激情。
「堅持創新」,這是經銷商張玉明的回答。「這一回祐康聚焦主業,把擅長的事做到極致。」身為祐康的老搭檔,張玉明對產品的變化最敏感。從2016年開始,張玉明發現祐康開始大膽推陳出新。比如,瞄準早餐餐桌,專門為媽媽們生產手撕紅糖饅頭、桂花米糕等方便早餐;把冰淇淋當零食賣,首推分享裝的小蛋筒。
過去3年,祐康新產品銷售佔比超20%,是過去的一倍以上。僅2016年首推的紅糖饅頭,一年就賣出3000多萬元。「他們用不斷更新的產品告訴消費者,祐康,從未離開!」張玉明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