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根街小學《熊貓課程》讓世界了解四川,認識青羊

2021-01-16 中國網

中國網1月4日訊(羅鳳妮)《熊貓課程》作為傳播天府文化的創意載體,立足於宣揚和凸顯青羊特色,將「國際理解教育」和「傳創民族文化」有機融合。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以《熊貓課程》為著眼點,在傳播中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師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師生文化交際能力,彰顯學校的特色國際交流活動,打造青羊學子對外交流名片和青羊教育特色品牌。

以《熊貓課程》為抓手 傳承傳統藝術

多年來,東城根街小學以傳承傳統藝術文化為抓手,讓孩子了解經典的民風、民俗元素,喜歡並熱愛家鄉傳統文化。學校的表演或作品類節目大多以民風民俗、巴金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內容來選材,因此,東城根街小學的藝術教育碩果纍纍、成績斐然。學校在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發揮著文化輸出的巨大作用,彰顯著東小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東城根街小學師生曾多次在國際、全國、省級、市級各類比賽中獲獎,作品還遠赴英國、美國、捷克、日本、韓國、愛爾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參展參賽。

東城根街小學的師生在參與《熊貓課程》的研發及實施過程中,開啟了與熊貓「親陽」結緣的一段成長歲月。東城根街小學校長賴晗梅介紹,學校作為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單位,在此基礎上積極組建教材課程工作小組,深入推進區域國際化窗口學校的建設和國際理解課程的研發工作。學校根據《國際理解課程——「熊貓課程」開發實施方案》,從以「地域文化」、「歷史文化」、「建築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川劇文化」、「詩歌文化」等為特色的系列課程發展模式中,結合本校自身實際選擇「非遺文化」項目進行申報,明確了項目定位。

2017年,東城根街小學在各年段、各社團活動中,逐步推進《熊貓課程》的落地,並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2017年4月,學校師生剪紙作品在成都市教育局組織的川劇文化進校園剪紙作品評選活動中均榮獲一等獎,併入選成都市中小學生師生川劇剪紙作品集《川韻剪味》;2017年5月,剪紙皮影社團與全校同學一起大玩皮影拼圖遊戲,讓全校同學感受到在生活中被廢棄的蛋託,經過創意和繪製,可以變成美麗的藝術作品;2017年12月,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6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東城根街小學清音表演唱社團的孩子們作為全市唯一被邀請參會的小學代表團,帶去了精彩的表演唱節目《今朝又走錦城西》。

2018年9月,東城街小學剪紙皮影社團在學校全面推進。同學們在老師的示範指導下學習皮影的操控、皮影頭與手的動作配合、翻面的技巧,同時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自製皮影道具並編排了《碰瓷兒》、《校園田徑賽》、《唱國歌》等有趣新穎的皮影短劇,賦予了傳統皮影嶄新的面貌和主題。

從有「根」的國際理解教育走向「尊你重我」

東城根街小學編撰的《熊貓課程--走進非遺藝術》以青羊文化坐標為原發點,將喜聞樂見的「四川元素」等傳統藝術文化和青羊地域文化有機整合。學校在開發和運用《熊貓課程》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家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調動家長支持、關注和參與;在確定校本教材開發的方向和目標時,充分考慮到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及學校文化建設,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讓編撰的校本教材實用、可行。同時,學校還確定了以卡通熊貓「親陽」為小導遊和學習夥伴的形式貫穿讀本,遵循故事引入,凸顯趣味性;圖片呈現,凸顯直觀性;活動體驗,凸顯參與性;任務拓展,凸顯開放性等課程設計原則,建立學生了解本地文化的豐富平臺,植根民族文化之根,培養民族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培養審美的情趣和能力,建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賴晗梅介紹,教材內容設計共涉及唱響蓉城、舞之樂之、藏系風採、手有餘香、以筆抒心五個篇章。在這五章裡,又以十五個小節建構內容,重點介紹了極具名族特色的十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四川車燈、四川清音、四川竹琴、四川揚琴、四川盤子、多彩的唐卡、歡樂的鍋莊、神秘的藏戲面具、扎染、尼西黑陶、襯色剪紙、仿製皮影、書法的篆書與隸書為章節主題充實內容,講述成都地區省級或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讓青羊特色文化以課程為載體,在校園的國際理解教育中落地生根,在師生的國際交流活動中彰顯品牌特色。

賴晗梅介紹,東城根街小學將在《熊貓課程》的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上再做新的思考和實踐,落實東小「真課程」框架下的「校本拓展課程」和 「自選定製課程」,整合「三級課堂」,啟動《熊貓課程》課程評價的研究與實踐,納入學校國際交流的長短課課程,從有「根」的國際理解教育走向「尊你重我」。學校相關社團也將繼續探索《熊貓課程》最合適的課程模式,同時在全校範圍內推廣實踐本校編撰的課程讀本,收集一線教師意見,及時總結典型案例,打造優秀課例,推選示範課予以匯報展示。

打造對外交流名片 共書青羊傳奇

2018年11月,東城跟街小學的6名師生代表,在青羊區「《熊貓課程》進香江」活動中為香港中小學生帶去了極具成都味道的非遺精品課程。除了做學校傳承與傳播文化的小使者外,東娃們還參加了很多文化交流和參觀訪問的活動,完成了《熊貓課程》在香港的延伸和拓展。

東城根街小學汪慧老師在香港大埔區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公立學校,為四年級的孩子們帶去了一堂出自學校教師團隊集體編創的青羊《熊貓課程》非遺分冊中的「舞之樂之」——《四川盤子》。汪慧將經典的非遺藝術「四川盤子」的表現形式和演奏技法帶給了香江師生。一開課,她就用「要得」、「巴適」、「好耍」這幾句地道的四川方言和當地孩子們拉近了距離。整節課在四位「東娃娃小助教」的協助下,運用「1234」教學法,開啟了體驗非遺文化和成都味道的精彩旅程。「1234」教學法即體驗1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盤子;學習2種四川盤子的演奏技巧「扣"、"顫";感受3句四川方言「巴適」、「要得」、「好耍";認識4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川劇變臉、皮影、清音和揚琴。孩子們對平常吃飯的「筷和碟」能演奏出美妙的樂音,還能跳起優美的舞蹈十分驚奇,一招一式學得惟妙惟肖。學會了表演技法,她把精心準備的纏有中國結的紅色竹筷和熊貓盤子也送給了孩子們。

2018年12月3日,香港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的40名同學和4名老師到東城根街小學進行「《熊貓課程》到香江」主題活動的回訪。香港師生與東城根街小學的同學們共同學習了東城根街小學美術老師牟紅帶來的《熊貓課程之剪紙皮影》課,以及體育老師魏濤帶來的傳統體育項目體驗課《空竹》。

「課程傳承經典文化,教材傳播成都味道。東城根街小學還將擴大實驗成果,結合學校國際理解教育特色社團課程,各科學科有機融合,在校內外、省市、全國,乃至更多國家和地區傳播《熊貓課程》。通過與國外友好學校的交流互訪,以及開展的國際研學活動,把《熊貓課程》通過文化交流和活動課程帶到更多的國家及地區,讓更多的人了解四川,認識青羊,彰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賴晗梅表示,《熊貓課程》的實踐活動,內化教師傳統文化修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提升,讓學生尊重並了解傳統藝術,培養民族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培養審美的情趣和能力,建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培養具有民族情懷的世界公民奠定基礎,學校初衷不改。


相關焦點

  • 樹德實驗中學《熊貓課程》實現學生由「達」到「成」
    學校參加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國際理解課《熊貓課程》以來,以「樹德節」貫穿四季、以迎送寄寓深情、重識故土。以歷史文化為坐標 識成都「驕傲」《熊貓課程》是一套具有濃鬱人文氣息和厚重地方歷史色彩的課程,作為青羊區對外交流項目《熊貓課程》的代表學校,樹德實驗中學在青羊區社科院的指導下編撰了以歷史文化為核心,具有明顯地域特色並符合學校學情的教材《熊貓課程》歷史分冊。
  • 四川唯一!聖菲「胖達」走上央視,走向聯合國
    皮影、熊貓、垃圾分類……一個是象徵著四川傳統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是象徵著四川本土特色的「國寶」熊貓,一個是充滿時代氣息的主流環保話題。據悉,聖菲學校也是四川唯一一所在世界兒童日登上央視表演的學校。
  • 熊貓大咖談熊貓,讓世界愛上「萌」
    如何打好這張「熊貓牌」讓熊貓文化和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更好的傳播發展成為很多人思考的問題10月17日,在大熊貓的家鄉四川成都,一場關於活動由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段弘擔任主持,嘉賓有著名熊貓文化專家、《看熊貓》雜誌執行主編譚楷,著名大熊貓攝影師、「大熊貓文化全球推廣大使」周孟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科普教育科科長許萍,央視網熊貓頻道副總監郭亞南。
  • 原來,熊貓的「臭臭」是這個味道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青少頻道承辦的「花開童年 綻放美好」——2020年定安縣鄉村學校青少年宮交流展示活動第三站,走進定安縣龍河鎮中心小學,帶領孩子們探索動物世界的奧秘。你與熊貓近距離接觸過嗎?你聞過熊貓的「粑粑」是什麼味道嗎?你知道熊貓有幾根手指嗎?你知道海南本土的動物是什麼嗎?
  • 四川臺灣兩地熊貓粉絲「雲連線」 同慶「圓仔」生日
    活動邀請到在川臺胞家庭代表、臺資幼兒園兒童家庭代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相關專家等80餘人,與在臺北動物園的熊貓粉絲,通過視頻「雲連線」,同慶「圓仔」7歲生日。這樣的形式,也實現了讓更多臺灣民眾參與並了解大熊貓文化,了解大熊貓故鄉,感受川臺情誼。  徐孝廷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在臺北動物園見過「團團」「圓圓」,這次帶女兒過來,在四川見到在「圓仔」老家的「親戚們」,十分有意義。
  • 熊貓外交——讓新中國被世界了解,讓黑白色的友好源遠流長
    熊貓,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動物,其憨態可掬的形象,呆萌可愛的動作一直是世界人民喜愛其的原因。但是熊貓又是一種極其稀有的動物,近代我國通過熊貓進行外交事務的事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這些傳聞經過當時來中國旅行的遊客逐漸傳回歐美,最後竟然掀起了驚人的支援浪潮,在這過程中,通過「琦琦」了解大熊貓的英國各界群眾慷慨解囊,包括女王伊莉莎白在內的捐助讓中國政府也略感吃驚。同時為中英關係的複合打開了大門。據當時新聞報導,英國政府和民間組織不但將一筆不菲的資金打到香港的一個基金會安排購買竹子運往大陸,還自己採購了一批新鮮竹子運往中國。
  • Panda滾滾 | 四川,遍地是熊貓?
    而作為四川的文化元素核心,熊貓早已經從普通動物上升為一個文化符號,以其圓滾滾的身態,「滾」向世界各國人的心裡。在網絡搜尋引擎搜索「四川」和「熊貓」,刷刷的立馬出現各種天馬行空的關聯。你out了10年前,好萊塢大片《功夫熊貓》橫空出世,令國人紛紛反思:為何中國的國寶大熊貓,反而成了美國人最賺錢的IP之一?而10年後的今天,在熊貓的故鄉四川,熊貓IP的開發已經遍地開花。
  • 大城西高端場爆發在即 青羊新城為什麼會先火?
    再看區域二手房市場,四川知道統計貝殼二手房在售套數數據顯示,青羊新城二手房在售套數排名前7位的項目均出現了一個共同特徵:區域二手房以130㎡以下戶型為主,130㎡以上戶型數量極少,再具體到房型來看,四房戶型更是稀缺。
  • 成都女孩畫72幅熊貓「爆笑」漫畫 推廣四川方言
    為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和熟悉四川話,以及四川方言背後所體現的樂觀包容的川人精神,就讀於成都市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女孩姚果果,利用寒假時間,手繪72幅熊貓「爆笑」漫畫,向大家圖文並茂地普及了一把方言文化。「葛優躺」用川話解釋就是「懶眉懶眼」因為一張劇照截圖,「葛優躺」火遍全國,而在姚果果眼中,這個詞早已轉換為了一句四川方言——懶眉懶眼。
  • 四川人民人手一隻「熊貓」,其實是一隻被染色的松獅犬
    #據說四川人民人手一隻熊貓#今天,也是被這麼一條視頻給震驚掉了,這不是熊貓嗎?怎麼會出現在大街上,還被當作寵物遛彎,小編看到也是傻了,隨後一則「四川人民人手一隻熊貓」爆火網絡,這視頻拍的我都開始懷疑自己和你是不是一個國家,為什麼不給小編也安排一隻,但是之後就有細心地網友發現其實這是一隻「松獅犬」,哈哈,學識淺顯的小編隨後就去百度百科,查詢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這正是一隻松獅犬。看來這誤會是越來越深了,估計這視頻一火,大街上隨處可見松獅犬,看來四川人民人手一隻熊貓是躲不過了。
  • 「熊貓人」戰「疫」|「樂活熊貓」,讓世界都「樂活」起來
    ——四川熊貓文創抗疫相助公益行動」發布重磅MV作品《我們心在一起》。、慈善組織共同發起了「加油中國·熊貓出發——四川熊貓文創抗疫相助公益行動」。「樂活熊貓」(英文名Partypanda)品牌,以國際化視野,立足四川、面向全球,以熊貓文化與區域特色文化為基礎,系統開發具有「熊貓文化+」和「區域特色文化」且符合市場需求的旅遊文創產品,促進四川乃至中國旅遊商品的整體發展。
  • 贈臺熊貓千金惹人愛 電視節目推「熊貓總動員」
    原標題:贈臺熊貓千金惹人愛 電視節目推「熊貓總動員」 圖片來源:臺北動物園提供  中新網8月19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隨著大陸贈臺熊貓所生的「圓仔」出生至今,成長過程總是備受矚目,而「圓仔」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一舉一動都成焦點
  • 四川樂山街頭遛熊貓真相來了,是松獅犬染的!
    比如蒙古學生都是騎馬上學的,又比如每個四川人家裡都養了一隻熊貓。近日,四川樂山有市民拍到街頭有一隻「熊貓」被牽著過馬路,上傳網絡後引發熱議。有外省人評論稱「早就說四川人都養熊貓,藏不住了吧」,甚至有陰謀論者說什麼「有權有勢就什麼都可以養,別說熊貓了」。6月8日,部分媒體聯繫到「熊貓」的主人楊先生了解情況。
  • 世界首現熊貓三胞胎 熊貓一胎多生早已突破
    據羊城晚報,世界首次熊貓三胞胎在四川臥龍大熊貓培育基地得到實現。據悉,來自四川臥龍的大熊貓「菊笑」,於7月29日凌晨陸續誕下熊貓三胞胎。這是目前全球唯一存活的大熊貓三胞胎。目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專家和來自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的專業飼養員團隊正分秒監護熊貓三胞胎的成長和健康狀況。
  • 四川寶興:經歷兩次地震後崛起的「熊貓古城」
    8日,四川雅安市寶興縣53歲居民冉紅香告訴中新網記者,以往他們居住的地方屬農田區,全家人都是農民。如今,一家人都成為了熊貓古城的居民,自己經營著一家小食店,隨著夏季遊客人數的增多,小食店每年能有近5萬元的收入。
  • 榮成市幸福街小學:繪本閱讀和心靈碰撞,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為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榮成市幸福街小學繪本心理課開課啦!老師們給低年級的同學帶來的繪本故事是《胡蘿蔔種子》。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繪本,並通過: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怎麼想或怎麼做呢?哪些同學是一直相信這顆種子會發芽的?誰來說說原因?哪些同學一開始相信,後來不相信的?請說說原因。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
  • 探訪四川「熊貓古城」寶興
    探訪四川「熊貓古城」寶興 (1/6) "← →"翻頁
  • 四川、臺灣熊貓粉絲「雲」連線 同慶「圓仔」7歲生日
    ,以「看熊貓故鄉、聽團圓故事、慶圓仔生日」為主題,打造「雲上」有互動、「線下」有體驗的兩岸交流活動,讓更多人參與並了解大熊貓文化,了解大熊貓故鄉,感受川臺情誼。此外,在成都的熊貓粉絲們還參與了大熊貓窩窩頭生日蛋糕製作,聆聽了「圓仔一家」故事會,對兩岸交流「明星」和他們的棲息地了解更充分。
  • 四川樂山街頭遛熊貓真相:染過色的松獅犬
    近日,四川樂山有市民拍到街頭一隻「熊貓」被牽著過馬路,上傳網絡後引發熱議。6月8日,記者聯繫到「熊貓」的主人楊先生了解情況。據楊先生介紹,它其實是染過色的松獅犬,名叫美妞,原本是全白的,自己是用天然染料給美妞染色,不會損害狗狗健康。
  • 為啥沒人敢去四川偷熊貓?飼養員說出真相,網友直呼:不敢了
    為啥沒人敢去四川偷熊貓?飼養員說出真相,網友直呼:不敢了!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世界上的動物數不勝數,而且都有著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間,比如熊貓這種動物就只在我國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生長,其他國家都沒有熊貓,所以熊貓才會成為我國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