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外交——讓新中國被世界了解,讓黑白色的友好源遠流長

2020-08-30 雲叔愛文史

熊貓,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動物,其憨態可掬的形象,呆萌可愛的動作一直是世界人民喜愛其的原因。但是熊貓又是一種極其稀有的動物,近代我國通過熊貓進行外交事務的事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

哈哈哈哈

中美間的熊貓外交

早在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就將大熊貓的標本帶回歐洲,自此後,將活體大熊貓帶回歐美成為了許多冒險者的夢想。但是因為當時的飼養和運輸水平不夠,直到1936年,第一隻活體大熊貓才被帶到美國。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到1941年,抗戰進入最艱難的階段。就在這個緊要關頭,美國聯合救濟中國難民協會對中國施以援手,支援了大量的現金、食品、醫療器械和藥品等物資。這個協會對口中國的負責人正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宋靄齡和宋美齡,兩人準備回贈美方一些禮物,表達一下中方的感激之情,但是在選擇禮物的時候,宋氏姐妹犯了愁,過於貴重,於情於理不合,過於普通,又不能表達我們的真情。

哈哈哈哈

正當兩人為禮物苦悶的時候,美國傳來一則消息。1936年運去美國的那隻活體大熊貓患病去世了,美國民眾非常悲痛,很多人還在報紙上發文悼念。宋氏姐妹靈機一動:何不順勢贈送一對大熊貓給美國呢?於是國民政府馬上動用民力,經過幾個月總算捕獲一雄一雌兩隻大熊貓,準備贈送美國。美國政府獲知該消息興奮異常,馬上派出專人負責整個行程安全,中美兩國的媒體也不遺餘力宣傳,成為當年的一件大事。

新中國成立後,中美兩國因為意識形態的差異外交陷入冰凍期,直至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才重新破冰,在為尼克森舉行的臨行晚宴上,周公許諾尼克森夫婦,要再給美國一對熊貓。興奮的尼克森夫婦在宴席上就聯繫了華盛頓當地政府,通知馬上建造熊貓的新居。當年4月大熊貓「玲玲」和「興興」乘專機抵達華盛頓,8000多市民冒雨相迎;1972年也被稱為美國的「熊貓年」。

哈哈哈哈哈

中英間的熊貓外交

英國早在1938年就通過偷獵擁有了三隻大熊貓,以中國朝代的名字命名為:唐、宋、明,其中明的年紀最小,也最為可愛,當時還是公主的伊莉莎白也是排隊參觀的一員。1944年三隻大熊貓都死去後,直到1958年,英國才用商業手段獲得了另一隻原本我國送給蘇聯的大熊貓「琦琦」。六十年代末期,有一段時間因為中國國內竹子開花時節產生了一些問題,訛傳為一些關於中國大熊貓沒有竹子吃的傳聞。這些傳聞經過當時來中國旅行的遊客逐漸傳回歐美,最後竟然掀起了驚人的支援浪潮,在這過程中,通過「琦琦」了解大熊貓的英國各界群眾慷慨解囊,包括女王伊莉莎白在內的捐助讓中國政府也略感吃驚。同時為中英關係的複合打開了大門。

據當時新聞報導,英國政府和民間組織不但將一筆不菲的資金打到香港的一個基金會安排購買竹子運往大陸,還自己採購了一批新鮮竹子運往中國。其實當時我國政府已經制定了對策應對大熊貓的竹子問題,可是對於這些國際友人的好心幫助,我們又怎能拒之千裡,也就都打包收下了。

哈哈哈

中美外交破冰之後,中英關係也開始走上了正軌,·1974年9月14日,大熊貓「佳佳」和「晶晶」抵達英國倫敦動物園,此時「琦琦」正好去世兩年,新的熊貓,新的外交格局,中英關係走上了新的裡程。

中日間的熊貓外交

中日間的歷史交集遠多於歐美,熊貓也是其中一個有趣的要素。早在公元685年,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皇兩隻活體熊貓和數十張熊貓皮。算是開啟了中日熊貓外交的先河。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國贈送了第一對大熊貓「康康」和「蘭蘭」給日本,當時日本颳起了一陣熊貓熱。對於收納這對熊貓的東京上野動物園,「康康」和「蘭蘭」的加入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性時刻。當天很多市民前往羽田機場一睹大熊貓的真容,當局在運送過程中也如臨大敵,東京警視廳出動了幾百名警力維持秩序,而上野動物園的入場人數也在1973年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的920萬人。

吃不夠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社會壓力很大,而觀看蠢萌的熊貓無疑成為眾多日本人釋放壓力的一條途徑。東京很多的心理診所往往會建議有心理壓力問題的病人去長時間觀看熊貓以求心理解脫。而有趣的是,很多病例都表示這一招很有用。一名叫伊藤的患者就總結說:即使看著熊貓趴在那裡睡覺,也會感受到快樂,覺得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糕。

我國的熊貓外交是一種表達我國友好的方式,我們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國家,也願意和全世界的國家做朋友。至今還有很多國家非常渴求熊貓落戶。荷蘭就為了求得一對熊貓,先後數次向我國遞交國書,前後超過8年時間,最後由荷蘭皇室的王子親自來迎接才接走了這對寶貝。所以,咱們的國寶真不是誰要都給的!

現在,我國在國外的大熊貓基本都是租借出去的,這些大熊貓及其生產的子女均屬於中國。因為這些熊貓小時候大都在四川大熊貓基地長大,有些只會聽四川話的指令,外國的飼養員還要學習一些四川話才能指揮這些寶貝們。所以,如果你在哪個國外動物園突然聽到一句川普,不要驚訝,熊貓寶寶就在附近了!

相關焦點

  • 歷史冷知識:熊貓外交最早竟發生在唐朝?
    如果要用一種動物來代表中國,大家可能會想到兩個動物:一個是龍,另一個是熊貓。熊貓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至少800萬年,有動物活化石之稱。世界自然基金會就將大熊貓作為形象大使,呼籲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胖嘟嘟、萌萌噠的熊貓,以其可愛的形象深受國內外民眾和友人的喜愛,它曾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中國發展對外友好關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從「暖羊羊」到「熊貓特使」 哪些動物見證中國外交的情與義?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從「暖羊羊」到「熊貓特使」 哪些動物見證中國外交的情與義?中新社記者 張素今年2月,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訪華時遞交了蒙方向中方贈送3萬隻羊的證書。熊貓寶寶被命名為「梵星」,「梵」字取自荷蘭畫家梵谷,形容草木茂盛,寓意生機活力;「星」字取自熊貓爸爸「星雅」,代表希望,也使人聯想到梵谷名作《星月夜》。荷方表示,大熊貓在荷蘭旅居,表明中國高度重視荷中友誼及兩國關係;出生在特殊時刻的「梵星」為疫情中的荷中人民帶來希望,也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重要貢獻。
  • 從「暖羊羊」到「熊貓特使」,哪些動物見證中國外交的情與義?
    熊貓寶寶被命名為「梵星」,「梵」字取自荷蘭畫家梵谷,形容草木茂盛,寓意生機活力;「星」字取自熊貓爸爸「星雅」,代表希望,也使人聯想到梵谷名作《星月夜》。荷方表示,大熊貓在荷蘭旅居,表明中國高度重視荷中友誼及兩國關係;出生在特殊時刻的「梵星」為疫情中的荷中人民帶來希望,也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說,熊貓寶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誕生,既為疫情中的兩國人民帶來希望和喜悅,也見證了兩國攜手抗疫的友好情誼。
  • 熊貓外交:不僅為中國賺外快,還打開了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
    這讓我不禁感慨:難道我們風靡一時的「熊貓外交」過時了?讓我們翻閱歷史,看下萌萌的「熊貓外交」。熊貓外交1957年-1982年,改善了中國的外交環境網上有詩云:「先有熊貓後有天,貓顏惑眾賽神仙。」此話不假。熊貓是中國最知名的國寶之一。在黃帝時代,熊貓還叫食鐵獸,是蚩尤的坐騎。但這個物種在20世紀初並非像現在這麼受歡迎。
  • 最早的熊貓外交竟是在唐朝
    大家都知道熊貓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的國寶,只有中國才有大熊貓,也有很多外國國家也很喜歡大熊貓,所以來向中國租賃大熊貓,大熊貓畢竟是我國的國寶,租賃的條件很苛刻,有很多國家並不符合租賃標準,所以有很多「假熊貓」的出現。
  • 中國的「熊貓外交」,起源於武則天時期,由送到借見證中國的雄起
    文丨鼎鼎說歷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其憨態可掬,自帶萌點不僅俘獲了萬千中華兒女的心,也迷倒了一片外國人,以亞洲為中心,影響力輻射到東南亞、歐美地區,其外交能力稱得上是萬中無一的,在中國就引申出來了一個「熊貓外交」名詞,望文生義,其實就是通過贈送或者租借熊貓來提升兩國的友好關係。
  • 中美「熊貓外交」48年:連川普也未能中斷,國寶的力量有多大?
    中國的「熊貓外交」歷史已經延續半個世紀,就連想要極力切斷與中國一切聯繫的川普也未能中斷,中國的「熊貓外交」為什麼能夠有這麼強的凝聚力? 01、「熊貓外交」已延續半個世紀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有著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與感情的「友好使者」美譽。
  • 展現新中國外交人風採——訪《外交風雲》黃鎮扮演者侯祥玲
    侯祥玲在劇中扮演黃鎮全景式展現新中國外交史的電視連續劇《外交風雲》播出後,收穫了大量好評。很多觀眾在關注毛澤東、周恩來之外,還關注了另一個名字:黃鎮,前外交部副部長,著名的「將軍大使」,曾經先後擔任新中國駐十幾個國家的大使。出色演繹這個角色的演員侯祥玲,也被觀眾關注。
  • 追溯熊貓外交的時期,可能超乎了你的想像
    大熊貓作為國寶,也承擔了一定的外交任務,大熊貓圓滾滾的可愛模樣,徵服了全世界的心,現在不少國家與我國有熊貓的租借協議,提到熊貓外交,不少人可能以為為是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其實不是如此。追溯歷史,熊貓首次作為外交禮物,是於公元685年,當時女皇武則天,將兩隻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了
  • 國寶大熊貓,天生就是一個搞外交的「小能手」
    我們很長時期,都在進行熊貓外交。因為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種之一,因為外形憨態可掬,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大熊貓的衍生出來的大IP,也往往能風靡一時,帶來巨大影響力。可以說,大熊貓在世界範圍內的辨識度是最高的,要在動物圈,來個人氣指數排行榜,相信大熊貓一定會得到最多票數。新中國的熊貓外交,並非是我們新中國的首創,而很有可能是從古至今的一個外交傳統。
  • 熊貓為何圈粉世界
    有著「最萌外交使者」之稱的大熊貓,將為俄羅斯民眾特別是小朋友們帶來歡樂,成就中俄兩國人民友誼的又一佳話。作為特殊「外交使者」,大熊貓「履職」始於上世紀50年代。經久不衰的「熊貓熱」,讓人們不禁好奇:這些「最萌外交使者」為何擁有如此不可阻擋的魅力?大熊貓體量雖大,卻性情溫和。在不少外國人眼中,憨態可掬、惹人喜愛的大熊貓,正是很棒的中國「形象大使」。
  • 英國考慮將大熊貓送回中國,我們的熊貓外交過時了嗎?因為疫情
    這讓我不禁感慨:難道我們風靡一時的「熊貓外交」過時了?讓我們翻閱歷史,看下萌萌的「熊貓外交」。熊貓外交1957年-1982年,改善了中國的外交環境網上有詩云:「先有熊貓後有天,貓顏惑眾賽神仙。」此話不假。熊貓是中國最知名的國寶之一。在黃帝時代,熊貓還叫食鐵獸,是蚩尤的坐騎。但這個物種在20世紀初並非像現在這麼受歡迎。
  • 作為中國人,你一定要知道的:為什麼熊貓是黑白色的?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熊貓是黑白相間的!他們決定通過研究其他動物來了解熊貓。於是科學家通過照片,他們可以量化明暗程度,對其他195種食肉哺乳動物和39種熊的不同身體部位進行了明暗量化分析。他們還研究了身體各部分的平均顏色,與動物的環境和行為之間是否存在任何關係。例如,生活在寒冷地區動物的腿往往較短小、群居物種的耳朵更黑。這讓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熊貓黑白相間的原因可能不止一個。
  • 中國日報網評: 「熊貓外交」彰顯中國和合之道
    出生、第一次打嗝、第一次嘗試站起來……柏林動物園將這對熊貓寶寶的每個精彩瞬間都上傳到了社交平臺,引發網友的大量點讚、轉載。熊貓是中國的國寶,軟萌無害,人見人愛。我國的「熊貓外交」也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和合之道。著名的「熊貓外交」發生在1972年。
  • 尼克森訪華時假裝討要煙盒上的熊貓圖案,周總理拍板:送兩隻真的
    尼克森訪華的一周時間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舉世矚目。尼克森的這次訪華可不僅僅是校對《中美聯合公報》中的細節,還有許多的接待禮儀和互換國禮,其中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作為中國「國禮」回贈給美國的那對大熊貓了,成為了最著名的「熊貓外交」事件。為什麼我國要用熊貓作為「國禮」,還要從有趣的「熊貓外交」說起。
  •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這一理論是毛澤東關於國際上「有兩個中間地帶」和「三種力量」思想的發展,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強烈的歷史意義及政治意義。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的基本內涵及時代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外交歷經了三大主題,分別是第一個三十年(1949~1979年)的安全外交,外交的任務主要是維護政權的安全和國家的安全。
  • 新中國和智利建交見證記
    那時候,智利和新中國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我們享受不到任何外交特權,行動還受到很大限制,不讓我們從其他國家進口食物,比如醬油之類的必需品都被禁止帶進智利。可以說,在1970年智利同新中國建交之前,我們的工作是比較困難的。那時候,我國也不是太富裕,經濟上沒有條件,無法經常同國內聯繫;由於代表處不是使館,也不允許和國內密電聯繫。和國內聯繫的主要渠道是去我國駐法國的大使館。
  • 尼克森訪華時假裝討要煙盒上的熊貓圖案,周總理拍板:送兩隻真的
    尼克森訪華的一周時間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舉世矚目。尼克森的這次訪華可不僅僅是校對《中美聯合公報》中的細節,還有許多的接待禮儀和互換國禮,其中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作為中國「國禮」回贈給美國的那對大熊貓了,成為了最著名的「熊貓外交」事件。為什麼我國要用熊貓作為「國禮」,還要從有趣的「熊貓外交」說起。
  • 中標捷報 | 中國宜豐熊貓科技館設計項目
    項目名稱 | 中國宜豐熊貓科技館設計工程項目項目規模 | 4,300㎡項目地址 | 江西 宜豐從黃帝時期的食鐵獸、到大唐外交,熊貓一直扮演者和平使者的美好形象,伴隨中國歷史演進,見證中國文化的發展。如今熊貓將重為宜豐「代言」,讓下一代對大熊貓擁有真正全面的認知,推動瀕危動植物保護科研發展,中國宜豐熊貓科技館的建立意義非凡……「案 例 展 示Case Show 」
  • 騎著熊貓去打仗?萌蠢可愛的熊貓,在古代歷史中它原本就是兇獸!
    我們作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也是世界少數幾個沒陷入戰爭的大國。世界和平一直是我們的願景,但和平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卻很難。這需要多方努力,有時為了表達和平的願景,雙方國家會互贈象徵和平的東西。比如,日本的秋田犬,中國的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