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古代文學中的動物圖騰崇拜:「牛圖騰」

2020-12-05 萬有引力匠心社

關於傣族的圖騰崇拜有多種說法,但大多是以風俗習慣等來做說明。古代文學是傣族圖騰崇拜的有力證明,從傣族古代文學中可以看出,傣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圖騰,傣族圖騰崇拜根據地區和人群的不同有所差異,其動物圖騰有牛圖騰、鳥圖騰、龍圖騰、象圖騰和虎圖騰等。

葫蘆生蛋

流傳在德宏地區的傣族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葫蘆生蛋》是傣族最原始的牛圖騰崇拜的載體。這個神話說,在荒遠的古代大地上什麼也沒有,天神就派了一隻鷂子和一頭母牛來到地面上。這頭母牛在天上已經生活了幾十萬年了,來到地上後活了三年生下三個蛋就死了。

鷂子每天孵這三個蛋,其中一個蛋裂開出來一個葫蘆,從葫蘆裡走出許多人來,於是有了人類。由此可以看出,遠古時候的傣族先民在探索人類自生起源問題時把牛視為人類的始祖。

神牛之女

在景谷、西雙版納等地區流傳的傣族民間故事《神牛之女》說:神牛在河邊喝水時聞到菠蘿的香味,便將頭伸進菠蘿園裡咬了一個菠蘿,但才咬了一口那菠蘿就掉進河裡漂走了。河的下遊有個姑娘在洗頭,菠蘿漂到她面前停住。她將菠蘿拾起來吃了,不久懷孕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南我弄(神牛姑娘)。

南我弄長大以後到光麻宛達神山找到了自己的父親——神牛。她和神牛父親生活了三年,學會了種植山谷、山瓜的本領,告別了神牛父親,回到母親身邊。離別時神牛給南我弄一把谷種,叫她帶回平壩種植。這個故事中的南我弄(神牛姑娘)是人類和牛通過菠蘿感應而生成的。

蘇札晚那阿鑾

流傳在德宏地區的傣族民間故事《蘇札晚那阿鑾》說:很久以前有一個父母雙亡的窮姑娘到山裡砍柴,因口渴就喝了牛腳印裡的水,不料這牛腳印裡的水是牛的尿液,於是姑娘懷了孕,十個月後生下一個小男孩,因為家裡太窮養不起,就把小男孩送給了佛祖,讓他修行。

這個故事表明當時的傣族人認為人類女性喝牛的尿液可以懷孕,自己的祖先與牛有血緣關係,並加入了佛教的因素。這應該是傣族準原生態的牛圖騰崇拜的載體。

另外,傣族舊時「祭勐神」時以牛為主要犧牲,這從表面上看似乎與圖騰崇拜不相吻合,因為人們不應捕殺圖騰物。但從這一習俗的深層內涵中又可見到傣族人對牛的崇拜。

傣族以圖騰物——牛作為犧牲祭祀「勐神」的目的和用意也正是如此,希望以圖騰物——牛為信使,捎信給「勐神」,請「勐神」在冥冥中保佑自己。

所以說,用牛做犧牲並不能說明牛非圖騰,而是恰恰相反,表現了圖騰動物——牛的神聖。現今的某些現象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這一問題,德宏州潞西市傣族村寨「大灣」以牛和象作為村寨的保護神。這與傣族古代的牛圖騰崇拜不無關係。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二、契丹神話傳說反映的圖騰崇拜  (一)關於髑髏圖騰  聞一多在《伏羲考》中說:「圖騰有動物,有植物,也有無生物,但最習見的還是動物。」[4](P.78)但髑髏成為圖騰,卻不包含於其中,這是頗令人驚訝的。
  • 龍圖騰之前還有熊圖騰?鳳凰崇拜源自鴞圖騰?
    龍與鳳是中華文化中印刻最深的圖騰崇拜,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卻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觀點,即龍崇拜源自熊圖騰,鳳凰神話源自鴞崇拜,用一句順口溜歸納,就是「鴞熊變鳳龍」。新發現的神話圖像資料,似乎都在一一表明漢代以前的華夏傳統中曾經流行數千年的神熊崇拜。 「在華夏文明中,熊崇拜的遺留形式多種,漢字作為象形字本身就能提供豐富的證明,那就是從植物精靈信仰乃至一切生物的神聖生命信仰中提煉出的關鍵概念——『能』。」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直接的象徵意義如前述原始及古代繪畫中所表現的那樣,具有人類文化自然而樸素的內容與特徵;而進一步的複雜、抽象的象徵涵義則同樣是宗教信仰、禁忌與權勢等內容。譬如一些人面獸身或動植物類圖騰畫所表現出的威嚇、兇殘之狀,明顯帶有某種神秘權威的表現,這在印第安人圖騰藝術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華文化亦不例外。且不說中華遠古龍(蛇)圖騰的權威象徵,單單從烏龜這一圖騰繪畫中即可透視出複雜演變的文化寓意。
  • 小說《狼圖騰》引爭議 敬畏是不是等同於崇拜?
    但與此同時,關於狼是否為蒙古族圖騰、作品對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價值判斷和歷史觀,以及所表達的狼性哲學不斷掀起爭議。   應該說,這些爭議其實從原著小說面市時就沒停過,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狼圖騰》畢竟只是文學作品,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紀錄片,可以允許虛構存在,包括蒙古民族精神與狼性。
  • 樹葉雕刻中的動物圖騰元素符號
    圖騰崇拜源於原始氏族社會,是古老的宗教信仰觀念之一,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觀念的結合,是對把大自然元素人格化的崇拜觀念。民族便是由圖騰崇拜分化而逐漸形成的群體。本文運用原始的動物圖騰符號,作為葉雕元素,希望能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專研我國影響深遠的動物圖騰文化。
  • 中國古代故事:中原民族先民的圖騰
    從圖騰崇拜的活動看,也有這樣的特點。我們常說「中華民族的兒女都是龍的傳人」,說明龍是中國古代氏族普遍崇拜的圖騰。然而作為人們崇拜對象的龍,不是古生物界的恐龍,它的形象在世界上找不到一種相應的母體。而是各種動物特徵的綜合,可以說是經過人們思維抽象出來的一種形象。實際上,古代氏族崇拜的圖騰,既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也有植物和自然現象。
  • 古人為什麼會如此崇拜豬甚至將豬作為圖騰呢
    從已挖掘的距今 7000年至 8000年的遺址中可以發現,中國史前先民很早就已經有意識地埋葬豬骨。考古學家王仁湘認為這些隨葬豬骨很可能反映的是過去人們的一種原始宗教觀念。在過去豬不僅是食品和財富,而且豬還具有一定的「神聖」意義。這種關於豬的神聖觀念,一直傳承了幾千年。
  • 透過獨特的剪紙藝術,淺析壯族的圖騰崇拜和圖騰文化
    古代「百越人」是壯族的先祖,清代的史料筆記《廣東新語》中記載:「越人祈子,必於花王父母,有祝詞雲,白花男,紅花女,故婚夕親戚皆往送花。」 花王,也叫花母、花婆、花婆神,是壯族的生育之神。廣西的壯族、仫佬族、瑤族都有大同小異的神話傳說,且都與花婆神有關。
  • 專家:"龍崇拜源於熊圖騰說"證據不充分
    葉舒憲認為,熊圖騰一直在我們的文化中延續,可以為我們打開理解遠古神話的窗口。從今年5月的論文,到本月11日河南舉行的國際神話學會,葉舒憲已數次闡釋了自己的觀點。然而,他的這一驚人理論直到現在並未在考古學界引起多大反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指出,熊圖騰學說在當前的考古體系中尚缺乏實證,甚至圖騰崇拜學說本身也是舶來品。
  • 歷史上,圖騰和紋身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裡面周星馳要和梁家仁飾演的師叔出去闖蕩江湖的時候,元華在他後背刻上紋身「龍的傳人」,但是寫到一半,旁邊有人告訴他「你寫錯了」,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非常搞笑的版本。那個時候所有的原始部落都會用一些圖騰。其實主要是一些動物、植物或者自然現象,當然動物最多。比如牛羊,因為這些動物能給自己的族人帶來生存的一種安慰。當然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圖騰,也就是崇拜。
  • 中原圖騰文化的起源,歷史與傳說
    圖騰一詞,是英文otem的音譯,原為南洲第安人語,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類的信仰中,本氏族人的起源.一、什麼是圖騰圖騰自都與某種特定的物種相關,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理,這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係,於是,圖信仰便與祖先崇拜有了究圖聯繫。
  • 被歷史淡去的原始文化,解讀圖騰崇拜和其存在的生命意義
    一.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現象1.圖騰崇拜的起源我們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說,其實關於圖騰崇拜其實是人類早期混沌初開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帶有普及意義的文化現象。圖騰崇拜的存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從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人們對一切未知、恐懼來進行解釋的一個最佳方式。圖騰崇拜是和母系氏族同時產生的,並且盛行於母系氏族的一個階段,而其早期母系氏族的經濟特徵是靠著最簡單的狩獵和採集來維持生活的,人類在那個時候最頻繁、最主要的生活其實就是在大自然中,和大自然的各種生物一起共存。
  • 揭秘 ▏傳統十二生肖起源與十二獸首生肖圖騰的前世今生
    生肖圖騰是古代華夏部落原始社會人類崇拜十二生肖動物的一種信仰,從而形成人和生肖動物的混合形象(獸首人身)的十二獸首,用來做作氏族的保護神和圖騰標誌。遠古時代的不少氏族、部落有以鼠為圖騰,納西族崇敬牛神,把牛視為本族圖騰,白族虎氏族把虎視為本族圖騰,保安族有供奉馬神習俗,羊圖騰在許多民族中也佔有重要位置,哈薩克族崇拜山羊神為本族圖騰,廣西南丹縣瑤族則以猴為圖騰,白族雞氏族以雞為圖騰,瑤族以神犬-狗為圖騰,滿族也把野豬神列為部落守護神,蛇也是古越人的重要圖騰,而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很多特徵,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圖騰神。
  • 靈感|中國56個民族服飾和圖騰_鳳凰網
    圖騰信仰最早與祖先崇拜有關,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係,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滿族,圖騰:海東青回族,圖騰:清真寺
  • 是圖騰崇拜,更是太牢祭禮,最終回歸美食:羊在華夏文明中的嬗變
    從早期的圖騰崇拜,到今天走入千家萬戶的美食,羊在給我們提供蛋白質的同時,也衍生了悠久燦爛的羊文化。一個有煙火氣的民族:崇拜是因為愛羊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它的歷史甚至比豬更為久遠。早期,這種性情溫順的食草動物,是古代人類狩獵的重要對象之一。因為它味道鮮美、皮可以做成保護腳部的「鞋」,還可禦寒。
  • 漢代玉石器中的圖騰文化
    世界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中,圖騰崇拜的對象可以是各種變形的動物、植物,甚至河流、土地、石頭等。
  • 一個極愛水的古老民族,以孔雀大象為圖騰,崇拜佛教具有獨立語言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古代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朝代的更換,以漢族和漢文化為主體,逐步形成了一個多民族大融合的國家,如今在中國就有五十六個少數民族,各自有著各自的傳統文化和民風民俗,甚至有些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以及信仰的圖騰,在歷經歷史長河的變遷和發展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狼圖騰》之所以在很多國家深受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在書裡,看到了祖先豐富多彩的生活和自由剛勇的性格。《狼圖騰》相當於祖先的活化石,使他們倍感珍貴和親切。圖騰的原意為「它的親族」,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是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具有神的超自然力,會保護群體和個人,使其獲得神性的力量與技能。
  • 中華文化數千年崇拜的圖騰——龍
    古人為什麼要崇拜一種虛構出來的動物,並且數千年來以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關於龍的秘密,有著太多的撲朔迷離。在這裡,我們將會追尋龍的足跡,探尋龍的秘密。中華文化中龍的圖騰龍文化的出現,始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大概有八千年。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不再茹毛飲血了,他們學會了用火,製作陶器,蓄養家畜,以及種植作物。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人類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