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頭紅夏利,長安街前黃大發"的車市諺語正是一汽夏利曾經輝煌業績的寫照。然而日前,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夏利)發布關於修訂《公司章程》的公告,一汽夏利更名為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物),經營範圍新增高鐵設備、配件製造及銷售、軌道交通工程機械及部件銷售等。這意味著曾經紅極一時的"國民神車"夏利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出生於六七十年代的朋友,對於夏利一定不陌生,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夏利曾連續18年坐上了中國汽車市場霸主的寶座,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神車。
夏利起源於天津一汽,最早出現於 1986年,那時候天津一汽以全散件組裝的方式組裝日本大發Charade車型,並命名為"夏利"。 此後,夏利品牌的名頭越叫越響亮。尤其1990年推出的夏利 TJ7100車型更是一炮而紅。
現在很多80後、90後眼裡,夏利品牌似乎是低端、廉價車的代表。不過早期的 夏利走的可是中高端路線。雖然TJ7100採用了三缸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53馬力,最大輸出扭矩77牛·米,匹配四擋手動變速箱,採用了四輪獨立懸掛,卻曾賣到了10萬元人民幣。據說那時候北京二環內的房價才1900元/平米,一臺夏利車完全可以購買北京的一套房,可見唯有非富即貴的家庭才消費得起。
隨著市場需求的轉變,天津一汽在1997年正式建立了夏利汽車品牌,並將定位轉變為主打中低端的微型車和小型轎車。並在1998年登陸深交所掛牌上市,從此進入資本市場。夏利緊接著推出了N3車型,上市之後累計賣出了百萬輛,成為自主品牌中第一款銷量達到百萬臺的車型。而且使用豐田發動機,學習豐田管理模式的一汽夏利被稱之為「中國的豐田」。
2002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聯合重組協議,正式成為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之後的一汽夏利不斷擴大生產最多一年產銷近20萬輛,其銷量蟬聯18年的銷售冠軍。
到了2011年,一汽夏利的年銷量達到25.3萬輛巔峰,營業收入達到了99億元,創造了中國本土車企的銷售奇蹟,那時候的夏利幾乎是"國民神車"的代名詞。不過從2011年之後,一汽夏利在銷量開始下滑,並且不斷虧損。
對比2012年與2013年的銷售數據來看分別是18.5萬與13.5萬輛,而在2014年到2018年之間其銷量卻直線下降,最後一年銷量都不到2萬輛。夏利定位低端人群,但2014年開始全民消費理念已經開始變化,諸如吉利、長城、長安等自主品牌都迅速進行了產品的技術升級和服務提升,但是夏利卻依然一層不變,直接錯失市場機會,銷量開始出現下降。
接下來的情況,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在過去的八年間(2012~2019年),一汽夏利不斷虧損累計達百億,為保殼只有出售部分資產來實現盈利。在2015年一汽夏利出售內燃機製造分公司、產品研發中心。2016年出售一汽豐田15%股份,2018年出售天津一汽豐田15%股權。這樣已經將最能造血的功能都已經喪失。而在同年4月,夏利品牌正式停產,駿派品牌成為一汽夏利發展的重心。不過,自從2018年推出駿派D80,再無新車推出。
近兩年,一汽夏利希望藉助造車新勢力實現自救。先後與拜騰、博郡進行合作。2018年,一汽夏利將全資子公司華利汽車1元轉讓給南京知行(拜騰汽車母公司),拜騰汽車將正式接手一汽華利,一汽夏利由此順利擺脫了8.5億元債務及職工薪酬。2019年9月,一汽夏利宣布與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用5億元資產和一汽夏利的造車資質換取與博郡汽車合資公司的19.9%股權。然而隨著拜騰和博郡汽車被洗牌,一汽夏利寄希望於造車新勢力自救的舉措終究沒能成功。
隨著一汽夏利正式更名為中國鐵物,那個曾經風靡一時的夏利品牌最終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