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似乎各行各業都在抱怨"生意難做",很多行業都接近飽和。汽車行業也不例外,這幾年的日子不好過,這個時期被稱為汽車工業的"寒冬"。
近年來,中國國產汽車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國內汽車企業正積極謀劃實現"彎道超車"。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國內車企都做得很好,有些車企已經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被譽為"國產神車"品牌的天津一汽夏利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夏利")也將與我們告別。多年來,一汽夏利經歷了連續虧損,在多次"自救"中,一汽夏利仍然找不到發展的出路。一汽夏利面臨停產、人員稀少、收入微薄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夏利成立於1997年,前身為天津汽車夏利有限公司,1999年,夏利上市。2002年6月10日,夏利汽車出口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個汽車出口國。同年,夏某到了一個轉折點。通過聯合重組協議,一汽持有夏利50.98%的股權,並持有公司控股權。公司正式併入一汽系統,與天津一汽夏利汽車有限公司合作,2004年8月8日,夏利成為全國第一個生產超過100萬個汽車品牌的企業。可以說夏利是國產車的"領頭羊",因此有"國神車"的美譽。而當初滿街的夏利,如今卻被迫退出城市邊緣,是什麼經驗?
2012年,一汽夏利年銷量約18.5萬臺。此後,一汽夏利的銷量持續下滑,2016年僅售出3.7萬臺。2017年,一汽夏利的問題開始顯現。根據2017年發布的相關數據,一汽夏利2017年11月銷量僅2086臺,較2016年下降約47%。據相關報導,夏利系列轎車已於2017年6月停產,當時,"威系"轎車銷量也很差,甚至出現了個位數的產量。同年,一汽夏利虧損嚴重,公司經營狀況也十分堪憂。
根據當時的數據,一汽夏利2017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約3.7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0.26%,歸屬於股東的負利潤為4.3億元。2017年9月,夏利宣布停牌,股東開始討論股權轉讓事宜,這成為夏利轉折點的關鍵一步。然而,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沒有一家公司或個人願意接手這家公司,由於未能找到新的所有者,該公司於11月停止了招標。
2019年,夏利期末淨資產為負,夏利被發布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一汽夏利變更為*ST夏利。由於連續多年虧損、經營不善,一汽夏利已經走到了退市的邊緣。2019年4月,一汽夏利與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在天津生產新能源汽車。一汽夏利持有合資公司19.9%的股份,而博郡持有80.1%的股份,這一合夥企業曾被視為一汽夏利尋找"對手方"。然而,2019年5月,博郡過於消極,無法達成協議。
截至2019年6月,一汽夏利汽車產量停滯不前,公司全年整車產量同比下降81.4%。一汽夏利2019年繼續虧損,全年虧損約14.8億元。有數據顯示,一汽夏利2013年至2018年累計虧損逾80億元,2019年累計虧損近100億元。
今年9月,一汽夏利的重組方案正式明確,包括無償轉讓所持一汽夏利股份、出售重大資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募集配套資金四部分。一汽夏利計劃以1元的價格向一汽股份出售全部資產和負債。在變賣資產、摘帽的惡性循環中,一汽夏利數次出手。在"一元賤賣"中,又賣掉了土地、廠房和設備。
今年10月16日,一汽夏利的工廠已經停產,園區內看不到物流車輛和員工,位於施工現場的一汽夏利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已經人去樓空。一汽夏利將成為歷史,曾經屬於一代夏利汽車的記憶,徹底告別了歷史舞臺。
在"汽車寒冬",很多國產轎車都面臨困境,夏利只是一個"縮影",不知道未來還會不會出現像夏利一樣的汽車品牌,而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又將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