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醫生曾建平:把和田的風沙咂出了味兒

2021-01-10 央視網
援疆醫生曾建平:把和田的風沙咂出了味兒

央視網消息:飛機從平流層到對流層,最終平安著陸,視覺上經歷了蔚藍、純白到土黃的變化,那不是讓人恐懼的霧霾,而是來自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的黃沙。

在這黃沙下,有一群醫生,他們一批批駐紮在新疆和田這片廣袤土地上,迎著風沙,守護一方百姓健康。曾建平是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外一科的副主任,他是北京市委組織部和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選派的第九批第二期援疆幹部。雖駐疆半年,卻似早已習慣了和田的風沙,在這風沙中,他把援疆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兒。

亮出「殺蟲」技

圖為曾建平醫師親自做的一例腹腔鏡手術

「包蟲病」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種高發病,而在和田地區,肝包蟲病和結石則是肝膽領域接診最多的兩大病種。

庫爾班是一位維吾爾族「包蟲病」患者,剛剛27歲,就因為肝包蟲病先後在和田縣和烏魯木齊市接受過兩次手術。今年6月,他再次出現上腹脹痛的症狀,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就診後,確認是肝包蟲病再次復發。

曾建平接診這一病例後,帶領著和田外一科醫師,為他進行了「肝包蟲全囊摘除術」,結果根治了庫爾班的肝包蟲病。康復後的庫爾班恢復了青春活力,重歸警務崗位。

「包蟲病是和田地區因病致貧的大病,醫療扶貧的根本不僅是技術上的幫扶,根本上是要改變地區人民對疾病的認識。」曾建平借著下鄉義診和結對子的機會,儘可能為當地百姓做疾病方面的科普。

科室「一家親」

圖為援疆醫生曾建平(左二)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外一科教學查房

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外一科,7名肝膽醫生中,6名是維吾爾族同胞,他們都會恭敬地稱曾建平為「師傅」。曾建平說,援疆醫生紮根在科室,才能獲得實現價值的喜悅。而獲得信任和好感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實實在在的事兒。

來到和田後,曾建平與科室主任卡米力一起,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醫療質量控制的嚴格要求和把關上,如科室三級查房、病例規範書寫、多科聯合會診等,這些臨床核心制度的嚴格執行,都為科室的醫療質量提升打好了基礎。「3月份曾建平抵達和田,4月份外一科的三四級手術突然就多起來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苗欣榮副院長看著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心裡特別欣慰。

不僅是醫療,曾建平對護理的指導和要求也同樣嚴格。護士長寧芳榮說,曾建平很注重醫護的配合,親自指導護士做好術前護理、術後及時執行醫囑預防併發症,以加快患者的康復。在醫院開展的護理「六升兩降」專項活動中,曾建平帶領的外一科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曾主任在各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我們的心都在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彰顯「醫生擔當」

圖為曾建平醫師(右)下鄉義診

 援疆隊伍中的醫生們不僅要為當地的患者服務,更肩負著為隊友們保駕護航的責任。因為飲食和環境的差異,感冒和腹瀉是援疆隊員們的常見病。

2018年5月,與曾建平同批的援疆幹部、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姜除寒出現腹痛症狀,曾建平初步判斷是胰腺炎,但因為疼痛還不強烈,也可能是常見的腸胃炎,姜醫師決定再觀察看看。凌晨4點多,曾建平臥室的電話響了,姜醫師腹痛難忍。曾建平連忙聯繫指揮部派車,陪同姜醫師緊急入院,抽血、超聲等檢查結果出來後,證實了曾建平的判斷——胰腺炎,同時合併有Ⅰ型呼吸衰竭。曾建平立即採取禁食、制酸、抑酶、降脂等一系列治療措施,控制病情進一步惡化。

北京援疆專家病倒的消息驚動了整個指揮部。當天晚上召開的專題會上,「繼續在當地治療,還是轉運?」成為一個關鍵的選擇題。大家紛紛將目光轉到了主管大夫曾建平的身上,從凌晨4點到晚上8點,他已經忙碌了一整天,而醫療條件、專家病情、援疆身份、疾病不可控性等等因素,還一直在曾建平的腦海中不停地翻動。

最終,曾建平憑藉豐富的胰腺炎診療經驗,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建議繼續在當地進行治療,如48小時後病情出現變化,再考慮轉運烏魯木齊。同時,曾建平和醫療小組還制定了轉運北京等多套預案。第二天下午,北京特派的專家抵達了和田,第一時間趕赴醫院參與會診,在詳細的問診和查看病例後,高度肯定了曾建平的治療方案。最終,姜除寒醫師的病情穩定並順利康復。

當醫生要具有擔當精神,「我是醫生」,是曾建平在新疆學會的第一句也是唯一 一句維語,而在這裡的每一臺手術、每一次義診、每一句叮囑都在述說著這位援疆醫生的醫德與崇高情懷。(文/韓冬野,編輯/張恪忞)

相關焦點

  • 北京援疆五年投入10.61億 和田「萬羊進京」感恩
    京華時報記者賈婷攝  京華時報訊(記者賈婷)昨天下午,由北京對口支援新疆和田指揮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14師主辦的「和田人民感恩北京市民無私援助,『崑崙譽萬羊進京拜大年』產業扶貧座談會」在京舉行。期間,與會代表從不同角度交流了對產業扶貧的看法,同時,與會的北京市民還免費品嘗了毫無腥羶味的清燉和田「崑崙譽雪羊肉」。
  • 我市大學生和田支教團成為扶貧攻堅閃亮名片
    自2018年開始,我市每年分2批,每批選派300名大學生赴和田地區開展支教工作。這一舉措是全國援疆工作中的首創,反映出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重點突出教育援建的特色,成為天津扶貧攻堅路上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 【深度報告——責任】聯通十九勇士援疆記
    和田地區位於新疆最南端,屬於乾旱荒漠性氣候,四季多風沙,每年浮塵天氣220天以上,其中濃浮塵,即沙塵暴天氣在60天左右。來自安徽的援疆幹部劉詩豐就在這裡工作,來新疆後,他擔任中國聯通和田地區分公司副總經理。 剛到和田時,時差、流鼻血、頭暈等等,都是劉詩豐的「家常便飯」。
  • 麗水援疆醫生成功搶救嚴重嘔血病人
    9月23日,65歲的新和縣患者老馮康復出院,特意找到麗水援疆專家消化內科內鏡專家、新和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光蘭致謝。  9月16日,老馮因嚴重嘔血、黑便5小時到新和縣人民醫院ICU住院就診。援疆醫生、ICU副主任醫師陳義積極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及時評估病情。
  • 北京援建「掃把產業」,和田貧困村近百人增收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介紹,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期間北京援疆資金投入包含精準扶貧在內的就業及產業發展項目135個,支持資金26.9億元。資金重點支持工業園區及基礎配套、標準化廠房及農業設施大棚建設,以及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項目,共提供工作崗位5.47萬個,帶動脫貧人口13.57萬多人實現脫貧。
  • 河南省援疆醫生杜景文:將仁心醫術留在團場
    中新網新疆新聞2月14日電(鍾欣)每天中午臨近下班時,在兵團第十三師柳樹泉農場醫院二樓,經常可以看到一位穿著白大褂的清瘦身影匆匆閃過,一路小跑到衛生間,然後,又一路小跑返回診室,因為在診室裡還圍著許多患者,他們都在排隊等候援疆醫生杜景文治療。
  • 月星集團十一年援疆成果獲上海市代表團肯定
    10月10日至12日,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率領的上海市代表團,深入新疆喀什地區的產業基地、學校醫院和社區家庭,察看援疆項目推進情況,聽取當地幹部群眾意見建議,全力幫助喀什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肖開提·依明陪同。
  • 新疆和田:品種改良打造肉羊全產業鏈
    策勒縣充分發揮本地草場資源豐富的地域優勢,著重發展畜牧產業,藉助天津援疆資源,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對和田羊進行品種改良,打造肉羊全產業鏈,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和田肉羊需求量大,本地肉羊供不應求,新疆津墾奧群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和田後,首先從品種改良入手,重點實施肉羊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從天津引進優質的品種──澳湖羊。新疆津墾奧群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士友說:「它的特點,就是多胎性,兩年三胎。第二個特點,是產肉率比較高,達到53%,比當地羊多出10%個點來。第三個特點,就是生長速度比較快,育肥的速度要比當地的羊快的很多。」
  • ...援疆醫生助力喀什二院完成南疆首例晚期舌癌雙側舌頜頸聯合根治術
    4月16日,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外科團隊在上海第十批援疆專家王明一主任帶領下,歷時12個小時,首次獨立完成一例技術難度大、手術風險高的晚期舌癌雙側舌頜頸聯合根治術,並同期行股前外皮瓣游離移植全舌再造術。該手術在南疆地區尚屬首例,在整個新疆地區亦處於領先地位。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生殖中心韓紅敬圓滿完成援疆任務
    2015年9月28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副主任醫師韓紅敬作為中組部第八批援疆幹部,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年的援疆任務凱旋。2014年9月中旬,韓紅敬接到中共中央組織部委派任務到新疆自治區婦幼保健院以婦科主任身份開展援疆工作。當時家裡老人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孩子面臨中考,但她還是克服個人困難毅然決然接受了這一光榮使命。
  • 東莞援疆醫生填補一項醫療技術空白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聰通訊員 李偉鋒塗遠豔(圖中)正在開展氣管插管術8月10日,東莞援疆醫生、新疆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塗遠豔填補了該院一項技術空白——為一名患者成功實施經口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的氣管插管術。
  • 咂一咂漣水方言裡的「嘴」
    本篇就來咂一咂漣水方言裡的「嘴」,看看漣水的「嘴」有多麼新鮮有趣。嬰幼兒往往還沒有學說話,就要被訓導學習融入「社會」,和周圍的人培養親善友好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有個關鍵詞,叫作「把嘴」。「把嘴」就是在別人的要求、哄混、引誘下,賣乖地把小臉蛋送到對方的嘴跟前,讓人親一親。「把嘴」是可以量化的,通常說成「把個嘴」。及至童年,家教逐步登場,主要是從「嘴」上尋找突破口。
  • 朝陽區助力新疆墨玉縣家兔養殖產業 和田「玉兔」即將進京
    12月22日,25噸優質兔肉從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裝車啟程,發往朝陽區的消費扶貧雙創分中心。朝陽區對口支援墨玉縣,助力當地發展扶貧產業,如今已「開花結果」。為助力墨玉縣順利脫貧摘帽,朝陽區今年與墨玉縣16個鄉鎮進行結對幫扶,為當地建設了一批特色產業項目。家兔養殖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項目之一。
  • 4位援疆幹部寫下最想對孩子說的一句話·都市快報
    今年3月,寧波派出33位援疆幹部,其中29位男幹部已經當上爸爸。  昨天是父親節,對他們來說,千裡之外,這個父親節是另一番滋味。  4位寧波援疆幹部寫下對孩子最想說的一句話,希望通過本報轉達給孩子和家人。
  • 2016年以來,山東援疆共建立師徒結對4842對,為當地培養了高素質...
    「十三五」時期,針對受援地專業技術人才數量較少、業務不精,而高素質人才引進難度較大等問題,山東援疆以導師帶徒、師徒結對為切入點,創新實施「青藍工程」,打造「立體組團式」援疆新模式,尤其是在醫療、教育等領域結出累累碩果,為當地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 多管齊下 敦本「婺」實 金華抓實援疆人才行前教育管理
    金華援疆幹部人才第一批進疆已快逾月,為讓第二批援疆幹部人才待命出發期間學習不掉隊、認識再提高,金華援疆指揮部從實際出發,多管齊下,通過「學習品牌」建設、「黨建+」引領工作、定時「頭腦風暴」探討、制定進疆預案等方式,務求行前教育管理落實到位,援疆準備工作落實到位。
  • 守望相助 共圓夢想——2020年泉州援疆工作綜述
    2020年10月,在泉州援疆的支持下,昌吉市最後502戶牧民實現社區化定居。對口援疆,民生為重。指揮部始終堅持援疆資金80%用於民生、80%投向基層。在昌吉市濱湖鎮的幸福大院,入住的20位老人在院裡住著乾淨整潔的宿舍,吃著可口的飯菜。這個由福建泉州投資550萬元援助修建民生項目,今年5月興建、10月便投用。今年,泉州市完成15個援疆項目。
  • 浙江台州產業援疆送出「有機香甜果」拓寬民眾「致富路」
    (資料圖)台州援疆指揮部2017年以來,台州援疆指揮部著力推進浙江「十城百店」產業援疆工程,支持門店網點建設,拓寬銷售渠道,健全流通體系,搭建產銷對接平臺,開展宣傳推介,打通出一條從田間到舌尖的臺(台州市)阿(阿拉爾市)「高速路」。台州「十城百店」運營商實地考察第一師阿拉爾市水果產業。
  • 山東省援疆指揮部與山東省商會籤署全面合作協議
    >12月28日上午,山東省援疆指揮部與山東省商會合作籤約儀式在省援疆指揮部一樓會議室舉行,山東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張成偉出席籤約儀式並講話,山東省商會副會長、魯商集團黨委副書記劉守亮,省援疆指揮部黨委副書記鄧澤宇出席籤約儀式。
  • 2020「喀什光明行」啟動 手術教學+培訓實現「造血式」援疆
    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黨委副書記、喀什地委組織部副部長鄧澤宇主持儀式。山東省援疆工作指揮部黨委書記、總指揮,喀什地委副書記張成偉致辭  張成偉在致辭中說,對口援疆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之一,脫貧攻堅是中央重大戰略部署。助力受援地脫貧攻堅,歷來是山東援疆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