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戰國、秦、漢時期的山東

2020-12-11 有話說史

|引言

田氏代齊西周至春秋時的齊國,因為國君姓姜,史稱姜齊:戰國時期田氏奪取君位,史稱田齊。在諸侯勢力日漸削弱的情況下,齊國新興勢力的代表田氏趁機籠絡人心,發展勢力。齊景公時,田桓子對人民減輕剝削,放貸於民時用大鬥,收取時用小鬥,厚施薄斂,齊國人民「歸之如流」後來,田氏打敗了舊貴族國氏、高氏,控制了齊國的政治、軍事大權。公元前481年,田常殺齊簡公,掌握了齊國實權,史稱田氏代齊」。田氏代齊標誌著新興地主階級取得了政權,完成了奴隸向封建制的過渡,使齊國成為當時中國第一個封建諸侯大從此,齊國國威重振,以勃勃生機再次躋身於諸侯爭雄的政治舞臺。

|齊國雄霸東方

戰國時期,山東地區仍然存在著魯、莒、鄒等小國,但它們多是大國的附庸,無力參與大國爭雄。只有齊國,以其雄厚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參加了大國爭雄的角逐。

田齊的強盛是從鄒忌改革開始的。公元前357年,齊威王即位,政治家鄒忌即勸諫威王改革政局,力求君臣上下協調,政令適時。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勸諫,並拜他為相,實行了改革。

▲齊國版圖

齊威王整頓國政的同時,還破格重用賢才。除重用鄒忌外,又任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出身卑賤的淳于(kan)為諸侯主客,並設稷下學宮延攬人才。通過這些措施,齊國「一鳴驚人」,國富民強,為兼併爭雄奠定了基礎。

當時齊國的主要對手是魏國。公元前353年,田忌、孫臏率齊軍擊魏救趙。孫臏運用攻其必救、以逸待勞的策略,在桂陵之戰中大敗魏軍。公元前342年,又在馬陵之戰中重創魏軍,俘獲魏國統帥。魏國失去強國地位,被迫與齊修好。公元前334年,魏率韓及其他小國國君到徐州向齊威王屈膝約和,互尊為王,史稱「徐州相王」,齊國成了最強盛的國家。

▲馬陵之戰

齊的強盛,加劇了與另一強國秦的矛盾。齊國孟嘗君任相後,發動強大攻勢,先是聯合韓、魏,大敗楚國,繼而率聯軍攻入函谷關,迫使秦求和;後又率聯軍大敗燕國。齊國勢力一時大增。為表示至尊地位,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為帝,齊王為東帝,秦王為西帝。不久,齊又滅掉宋國,兼併了楚國部分國土。齊作為東方霸主達到鼎盛時期。

▲馬陵之戰

齊滅宋後,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對。秦乘機聯合燕、楚、韓等國。以燕將樂為統帥,出伐齊。連下70餘城,齊地僅餘即墨兩城。後來,齊將單使用反間計,使樂毅遭到疑忌,然後使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恢復了失地。但齊國卻元氣大傷。從此一不振,齊秦對時局面結束。公元前221年,齊被秦滅。

|發達的社會經濟

戰國時期,齊國的農業手工業及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山東的經濟出現一派繁榮景象。

齊國進行了大規的水利興修和開荒造田。為防止黃河泛濫,齊國沿河修築長堤,還開鑿了連接水、濟水的運河,溝通了濟、汝、淮、泗之間的水道。齊國成了「膏腴千裡」、「粟如丘山」的富庶之地。

▲開荒造田

在興修水利的同時,各地還進行了墾荒。當時,山東的土地基本上已全部得到開發。農業生產技術也有了明顯進步,有了分辨土壤的知識。農作物的管理加強,農產量較以往大大提高。

戰國時,齊國的手工業發達。尤其是冶鐵業和絲織業,分工很細,技藝高超。絲織品遠銷各國,號稱「冠帶衣履天下」。輕薄柔軟的齊紈、魯縞成為我國古代精細絲織品的代稱。

▲戰國時期齊國冶鐵業

齊國的商業也十分繁榮,通行的刀形幣流通量很大,繁華的工商業城市星羅棋布。其中都城臨淄最為繁盛,成為戰國時各國都城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戰國策》記載:「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而富,志高而揚。」形象地描述了臨溜的繁華景象。從考古發現來看,齊故

城周長42華裡,面積約60平方華裡,有城門13座,已探出10條寬的交通幹道和設計科學的排水道。

除臨淄外,齊國的陶①號稱「天下之中」,是中原地區商業和交通的中心。薛是齊相孟嘗君的封邑,當時有6萬戶,也十分繁華。

戰國後期,為防禦強楚的威脅,齊國將春秋時的長城向兩端延伸、西起今長清黃河崖,東至今膠南海濱,蜿蜒達1000餘裡,曾譽為「長城防」。

▲齊國長城 示意圖

|稷學宮與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山東的思想文化領域學派紛呈,思想活躍,學術繁榮。齊文化在各諸侯國中獨樹一,燦爛奪目。國都臨淄是當時中國的文化中心,稷下學官成為百家爭鳴的發源地。

稷下學宮因建於臨的稷門而得名。它開創于田齊桓公時,至戰國末結束,前後達150餘年,它是齊國為四方雲集臨淄的專家、學者們傳道授業、著書論辯而設立的一個場所和機構。同時還是政府的智囊團和議政機構。

▲稷下 學宮 坐而論道到百家爭鳴

稷下學官的講學者被稱為稷下學士。齊國為延攬人才,不惜重,優禮士人。對稷下學士授以官職,給予尊崇的地位。還有的被委以重,圓便領兵。學士們雖位列卿士,但不處理政務,專門從事議論,研究,並來去自由。他們享受優的待遇,住「高門大廈」,出則乘車。學官成為戰國時首屈一指的文人薈萃之地,繁盛時達、數千人」,其規之大,人員之眾,陣容之溫,歷時之久,是歷史上罕見的。

▲《管子》

稷下學各學派的學者才濟濟一堂,等學的重要代表藍軻、卿都在稷下學宮中講過學,並被要以任。下學派中還有道家的、宋(x1ng),陰陽五行家的,縱家的仲連、淳于,以及名家和黃老學派的代表。稷下學宮匯聚了天下之英才,他們在民主和的學術氣氛中宣傳各自的學說和主張,開展有益的論辯和爭論,研討學問,標新立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和兼容並包的學術空氣。《管子》、《子春》等作都出自於稷下學者之手。稷下學宮促進了戰國時期學術的交流和繁榮,為各學派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一公元前289年),名軻,鄒國人。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仁政」等思想,在政治上具有進步意義。有一次,他對齊宣王說,臣下可以把不聽勸諫、一意孤行的君王趕下臺。宣王聽後勃然變色。孟子的直言無忌,不懼權勢,表現了他的可貴的民主思想。

但他主張恢復奴隸制的井田制,宣揚人生來就「性善」的思想,則反映了他的復古、心思想。孟子進一步發展了家學說,被封建統治者認為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因此被封為「亞聖」孟子早年喪父,家境貧寒,靠母親紡紗織布維持生活。為了給年幼的孟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他的母親三次搬家,從墓地、市場附近,搬到學校附近,史稱、孟母三遷」。

▲孟子畫像

當孟子學習不求上進時,孟母又用刀砍斷織布上正在織的布,使孟子幡然悔悟,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後來,孟子也聚徒講學和周遊列國。他與學生先後到過宋、滕、魏等國,最後到齊國,成為稷下學士。他在齊國五六年,因齊王未採納他的政

見,晚年回到故鄉,從事教學和著述。他的言論被編入《孟子》一書。

|扁鵲

扁鵲是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醫學家。他醫道高明。擅治內、婦、五官、小兒諸科疾病,採用並完善了「望、聞、問、切」四診法,成為中醫至今仍遵循的傳統診斷法。他具有科學的辯證的醫學思想,其醫學著作《難經》中將六種病症列為不治之症,首要的一種就是「信巫不信醫」。他對中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史記》將他列為良醫之首,後世尊稱他為「醫祖」。

▲扁鵲畫像

扁鵲是齊國盧人。由於刻苦求教,青年時就成為名醫。他周遊列國,到處行醫,不僅醫術高超,而且樂於幫助窮苦病人。他曾治好了5天不省人事的簡子;使假死(休克)的(g6)國太子、起死回生」並在幾十天前就預見到齊桓的病情發展和結果。位在醫學理論上也有精的見解。他強調對於疾病要以預防為主,形成了一套可貴的醫療思想。他還是脈學的倡導者。後來,扁鵲在秦國被妒他的醫官派人刺殺。但他熱心為人民治病的故事卻一直在流傳。至今山東各地尚存紀念扁鵲的廟、碑和遺蹟,濟南市的鵲山便是根據他的名字取的。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時期,東方六國為何始終無法入關滅秦?
    早在秦穆公時期,秦國就曾經用舟楫在晉國的災年向其輸送糧草賑災,這表明當時的黃河無論徑流量還是水面寬度都較今日為大,因此,即使春秋時期晉國曾經在彭衙之戰(陝西白水)、汪之戰(陝西澄城縣)中短暫佔領過秦國的城池,但是因為黃河天險相隔,也只能是擄掠一番了事。
  • 漢長安對秦鹹陽的繼承
    秦漢時期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其都城建設影響深遠 。 秦漢時期的都城對於了解整個秦漢史意義重大 。 「漢承秦制 」反映出漢王朝對秦的繼承關係,這種繼承關係在都城建設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實質上漢長安城就是在秦都鹹陽渭河以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難免要受到秦都鹹陽的影響 。
  • 春秋戰國時期70個國家簡介
    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 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小說推薦
    今天主推歷史類春秋/戰國時期(不排名次,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小說都太少了,可能是這段時期太特殊,太璀璨,史料太少,以至於沒有一定的筆力駕馭不了這個時期,所以春秋和戰國混在一起寫了)1.君臨戰國 作者:龍竹戰國七雄鼎足而立,各國皆有吞併海內、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納八方之野心,一時間,華夏大地,風雲變幻,狼煙四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哀鴻遍野。亂世,險惡環生,而英雄,也隨之輩出,本書的主角便崛起戰國時代!辰凌出,風雲動,揮舞百萬雄兵,指點江山、笑論崢嶸!
  • 戰國—漢琉璃珠賞析
    另外,玦「好」中鑲嵌的「蜻蜓眼」是先秦時期最名貴的琉璃珠子,其價值比玉器還要貴重。後來「蜻蜓眼」傳入日本,日文中至今仍以「 蜻蜓玉」稱呼玻璃。1951年至今的半個多世紀裡,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戰國—漢時期的琉璃珠子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出土,也逐漸引起學界的關注。本文試用考古學研究的方法,對戰國—漢時期的琉璃珠子做一下簡單介紹,不當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 戰國時期弱小的韓國,面對強大的秦軍,為何能做到長久抵抗?
    在戰國時期的歷史中,「商鞅變法」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事件。這是因為,正是在這場變法過後,戰國的歷史完全成為了秦國的歷史。秦孝公修耕戰,惠文王、昭襄王東出函谷關。以至於,到秦王嬴政繼位之時,六國面對秦國,早已無力掙扎。在秦王嬴政啟動滅六國戰略的時候,韓國則成為了首當其衝。
  • 戰國時期一度稱王稱帝的齊國為何後來就無所表現了?
    齊國在西周時期就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泱泱大國,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更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首霸。雖然齊桓公死後,齊國逐漸淪為配角,但其大國餘威仍然影響著整個春秋時期的局勢。田氏代齊進入戰國以後,齊威王重用鄒忌、田忌、孫臏等人,廣開言路,改革政治,整頓吏治,使齊國又逐漸雄起成為頗具實力的主角之一。
  • 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八名將都有誰上榜?
    東方六國,亦稱山東六國,指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崤山以東的魏國、趙國、韓國、燕國、齊國、楚國,由於賈誼列舉的八位名將,皆出自「東方六國」,故被稱為東方六國八名將。  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 聶國強:春秋戰國書法分期與特徵
    這段時期諸侯爭霸,歷史上稱之為春秋戰國。列國各自為政,文字形體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書法風格也各具特色,其中以齊系、燕系、晉系、楚系和秦系五大系最為典型。 齊系書法 齊國的主要疆域在山東,在書法上對魯、邾、倪等周邊小國都有影響。
  • 山東六國都有過輝煌時期,為何均未能統一天下,而只有秦國做到了
    戰國時期,除了最終一統天下的秦國之外,山東六國也曾或多或少輝煌過一段時期,那麼為何就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最終一統天下呢?根源便在於六國的輝煌太過短暫,而統一天下根本不是一代人能夠做到的。即使是秦國,「商鞅變法」後歷代皆出明君,統一天下仍然用了七代人一百二十餘年,通過不斷蠶食六國才最終得以力壓六國,而六國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短暫輝煌後便又迅速衰退,根本無法做到以一隅敵天下。
  • 戰國時期,韓國為何能成為七雄之一,其優勢在哪裡?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
  • 秦國對山東士子的吸引力在哪,為何這些人明知是火坑還會往裡跳?
    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沒落一直沒有好轉,秦國君主傳到了秦獻公這裡,秦國積貧積弱到了極點,又加上連年對外的戰爭,秦國衰亡已成為必然趨勢。但,秦國出了一個秦孝公,一切的厄運似乎嘎然而止。從秦孝公開始,無數山東有才之士,開始西向入秦謀求發展,秦國也開始走出了挨打的低谷。
  •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墨家是怎樣的存在?為何沒有勝出?
    春秋戰國是個激烈碰撞的時代,戰場上金戈鐵馬,儘是刀光劍影;外交上鬥智鬥勇,一個人,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思想上,百家爭鳴,氣貫長虹……沒有哪個時代的競爭,能比春秋戰國更加激烈!思想上的碰撞,誕生了一批「巨子大師」,他們影響著一批人,影響著後世思想,之後的封建王朝歷史,幾乎所有的思想都是這時期已經形成的思想的延續。
  • 強秦大軍不再,秦人眼裡大漢即是秦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有春秋戰國的混戰局面,持續了幾百年。春秋戰國被稱為中華文明的萌芽階段,那個時代是諸侯爭霸的亂世,也是思想文化的繁榮盛世。最後西邊的強秦走出關中吞併六國,第一次將中國納入一個大一統的政權之下。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其地位不言而喻,秦始皇更被稱為「千古一帝」,後世的朝代,或多或少都有秦朝的影子。
  • 戰國:這個唯一以戰爭為標籤的時代名稱,源於4方面的獨特基因
    人類文明史,其實是一部戰爭史;而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更是出現了多個比較集中的戰爭時期,特別是在那些大一統王朝的末年崩潰階段。這些時期,經常會出現多個相對獨立的政權間攻伐不斷的局面,但只有春秋之後、秦統一全國之前這個區間,被後世以「戰國」命名;其他的,則用政權對峙的格局來描繪,比如「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
  • 秦為何先滅韓趙魏,後滅楚燕齊?原來秦滅六國的順序藏著小秘密
    戰國時期,秦經過變法以後,國家迅速變得強大起來。到了秦王嬴政統治期間,秦國終於在公元前230年「解鎖」了掃滅六國的模式。公元前221年,秦滅掉了東方的齊國,最終統一了天下。而嬴政也成為了主宰天下的始皇帝。秦滅六國足足花了10年的時間,而且秦國掃滅六國的順序也十分耐人尋味。
  • 古代的山東是什麼山分隔 並不是太行山而是這座山
    所以說一直延伸到現在,就有了太行山分隔開了山東和山西兩大省份,但是想必大部分人還不知道,在再早的時期,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同樣出現了山東的說法,但是那個時候的山東與如今卻不太一樣。作為地理區域的名稱,「山東」這個說法最早還是起源於戰國時期,而且還是來自於秦國人,那時秦人稱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為「山東」,同樣也是一個地域性的詞彙,在相關史籍如《商君書》、《韓非子》、《漢書》中,提到的「山東」,指的就是崤山以東。
  • 中國古代史:春秋戰國兩大時代文字不斷演變,到秦始皇實現統一
    春秋戰國五百餘年的文字自由化,呈現出兩個基本趨勢。一則,各大國各地區文字的數量都有很大增加,發明創造出許多既符合實際需求,又符合華夏文字特質的新文字,使中國文字的表意功能在這一時期驚人地豐富起來;二則,書寫簡化形式多樣化,書寫材料多樣化,使文字字形的差異越來越大,「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已經成為普遍的歷史事實。
  • 比亞迪秦PLUS內飾草圖曝光,車身尺寸介於秦Pro和漢之間
    日前,獲得了比亞迪秦PLUS的內飾設計的草圖。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新車內飾採用了比亞迪的新內飾風格。秦PLUS內飾部分是以貫穿平行線設計,並且整體層次清晰,質量高。其中,中控臺延續了水平和包圍的設計元素,展現出活力和動感。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2尊王攘夷齊桓公在成就霸業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併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