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逆天的魚:這七種魚類竟能走路 攻擊陸地動物

2021-01-19 釣魚人必看


  你聽說過會走路的魚嗎?總之小編看到這個的時候確實嚇了一跳,簡直不敢相信,也不敢想像,這史上居然還有會走路的魚,更令人震撼的是還不止一種,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你是不是也想知道呢?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步行鯰的發源地是泰國,在泰國,它們被稱作「Pla Duk Dam」,意思是「深顏色的不斷蠕動的魚」。但是不好的地方是,它們作為長著醜陋的觸鬚的外貌的生物,同時也是臭名昭著的侵略性物種。它們把自己的生活家園從泰國擴充到了澳大利亞、印度、中東和佛羅裡達(在20世界60年代之後)。不過從好的方面來說,它們也會吃猛禽,短吻鱷以及長著兩條腿的佛羅裡達人。


  鱧魚可長到40英寸(1米)長,並且曾經發現過身長60英寸(1.5米)的標本。它們的體型,鋒利的牙齒以及其它的魚類不具有的陸地生存能力,所有的這些,為它們贏得了「地獄魚」的稱號。在2004年上映的《蛇魚》更加的使它們聲名大噪。同時「動物星球」以及「探索」頻道報導了這種地獄魚,使它變成了「殺手鱧魚」。


  鱧魚一直被認為是笨拙的從一個水面蠕動到另一個水面,為了尋找食物和清潔的水源來遊泳並且繁殖。它們能夠利用鰓上器官從空氣中過濾氧氣,所以能夠在脫離水的情況下還繼續生存數天。雖然在陸地上爬行的能力使得它們在北美成為了侵略性的物種,漁民們利用它們的這種特點,能夠使他們在魚市上出售的時候保持新鮮美味。



  杜父魚是生活在加利福尼亞海邊的一種魚,它因為自己能夠吧嗒吧嗒的從一個潮水坑裡面「走」到另外一個水坑而著名。如果必須得話,它們有能力在脫離水的環境中生存24小時左右。這是它們在4億年前左右進化出來的能力。


  狗鰷在需要的條件之下,比如尋找食物或者躲避天敵,會跳躍到陸地之上,可以持續20分鐘左右。它們利用胸鰭來在陸地上蠕動,如果它們感覺到了威脅,它們會用肌肉發達的尾巴來迅速的「跳躍」,躲避危險。


  狗鰷與一般的魚類相比,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差別,與海鬣蜥有些相似。它們用它們鼓起來的眼睛觀察水面之上的情況,確認它們周圍的環境是否安全,確認之後,然後才會上到海灘之上。


  線紋鰻鯰起源於亞洲,有著很長很彎曲的身體,並且能夠長到16英寸(40釐米)。像鱧魚一樣,線紋鰻鯰擁有者鰓上器官來獲取氧氣,當它們決定到陸地上獵取食物的時候,鰓上器官會取代鰓的功能,來支持它們的呼吸。


  由於沒有胸鰭,線紋鰻鯰有著一套獨特的方式來追蹤它們在陸地上的獵物(通常是甲殼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小昆蟲)。這種生物的脊柱是可以彎曲的,尤其是在脖子的位置。


  這些能夠行走的吻口魚,又被稱為攀鱸,發源於非洲和東南亞。這種魚「走路」的時候,會調動起全身的能力來用來「行走」。


  攀鱸一般是在夜間成群結隊的上岸行走。試著想像一下,當你晚上散步的時候,看到一群攀鱸在前面……我們不知道這是不是好運。


  我們把最富有行走能力的魚類放在了最後:是彈塗魚!就像狗鰷一樣,它們看起來並不是那麼的像魚。試著想像一下「海猴」的樣子吧,如果海裡面真的有猴子的話。微小的魚鰭,像蜥蜴一樣的身體,以及鼓起來的眼睛,都讓它們看起來和它們的生活方式一樣奇怪。


  彈塗魚用已經變成類似於「胳膊」的胸鰭在陸地上行走。它們同樣運用自己的皮膚來獲取氧氣,就像兩棲動物一樣。

...........................................................

釣魚人必看diaoyurenbikan


相關焦點

  • 挖穴造窩、住在陸地的魚,靠鰭走路,還帶「氧氣罐」爬樹,逆天了
    人中有豪傑,魚中有個類。有種魚不住在水裡,偏偏喜愛陸地,頂著大太陽跑來跑去,在陸地挖穴造窩,心情好了還會爬個樹,這種魚就是彈塗魚。這種魚身體呈長形狀,兩隻眼睛在頭頂處,而且離的很近,它的鰭像開合的小扇,肌肉特別發達,因此可以跳出水面運動,在陸地上自由奔跑。
  • 住在陸地上的魚,靠鰭走路,還帶著「氧氣罐」爬樹,簡直逆天了!
    人中有豪傑,魚中有個類。有種魚不住在水裡,偏偏喜愛陸地,頂著大太陽跑來跑去,在陸地挖穴造窩,心情好了還會爬個樹,這種魚就是彈塗魚。這種魚身體呈長形狀,兩隻眼睛在頭頂處,而且離的很近,它的鰭像開合的小扇,肌肉特別發達,因此可以跳出水面運動,在陸地上自由奔跑。
  • 盤點那些世界罕見的「走路魚」
    魚也會走路?聽到這條消息你是不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其實這並不是玩笑。會「走路」的魚通常生存在陸地與水源的邊緣地帶,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幾種,可以走路的神奇魚類。1.步行鯰步行鯰是一種發源於泰國的魚,也被稱為「Pla Duk Dam」,意思是「深色的、不斷蠕動著的魚」。它們不僅外貌醜陋,還是大名鼎鼎的侵略物種。由於它們有著強悍的侵略能力,它們的生存家園一度從泰國擴充到了澳大利亞、印度、中東和佛羅裡達。不僅如此,步行鯰還有著鋒利的牙齒,可以撕碎並吃掉短吻鱷等大型動物。
  • 七種可以在陸地行走的魚!
    魚類脫離水面能夠存活下來,這聽起來有點兒匪夷所思。但在自然界的確存在著七種神奇的行走魚類,它們具備額外的器官能夠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下面,老鬼釣魚俱樂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這些「魚類漫步者」!1、鬍子鯰鬍子鯰是一種會行走的鯰魚,它們最初起源於泰國,是一種非常醜陋的魚類。
  • 怪魚!研究發現,10種可能具有陸上行走潛質的魚類
    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奇怪的魚?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10種可能具有陸上行走潛質的魚類。這種奇怪的魚可能會幫助研究人員設想地球上第一批陸生脊椎動物的步態。早在2016年,研究人員在探索泰國的一個洞穴時發現,一種稀有的盲魚能夠像蜥蜴一樣在陸地上行走。
  • 彈塗魚:一種能在陸地上生存的魚
    不過有一種魚就是例外,它和其他魚不一樣,必須依靠水生活,它和陸棲動物一樣能在陸地上生活,絲毫不受影響,並且活蹦亂跳的。那麼這種神奇的魚究竟是什麼呢?它就是彈塗魚。提到彈塗魚,大家或許都很陌生,覺得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魚。
  • 魚類到陸地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學會了呼吸空氣
    3.85億年前,陸地幾乎是空的。陸地上僅有一些稀疏植物、真菌以及一些開拓性節肢動物。但是,海洋中的生命正在蓬勃發展。海洋裡到處都是烏賊、硬骨魚和海蠍子。但是,有一些魚決定要走自己的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進取的魚類將走過生命史上最重要的旅程之一。他們追隨節肢動物的腳步,成為最早生活在乾燥地面上的脊椎動物。
  • 5種海洋生物,居然以陸地動物為食
    我們都知道,陸地和海洋是兩套獨立的生態系統,它們一般都不互相打擾,但是世界上卻有這樣幾種海洋動物,它們更喜歡以陸地生物為食!,有時候甚至衝上岸吃陸地上的動物!三、銀龍魚,也被成為飛魚,這種魚分布在亞馬遜河流域,是主要的觀賞魚類,它們通常會潛伏在樹枝底下
  • 這幾種動物的生命力簡直是「逆天」!
    這幾種動物的生命力簡直是「逆天」!在地球上就算是處於食物鏈頂層的人類也時常嘆息生命的脆弱,但是在地球上有一些動物他們雖然不如人類智慧,但是他們的生命力簡直是「逆天」的存在,下面我就一起來看看都是什麼動物吧!
  • 爆笑:走路的魚
    大約4億年前,一些魚兒離開了水,最終進化成陸地動物。《自然》近日刊登了一項學術研究,展示了離開水生活8個月後的塞內加爾多鰭魚(俗稱恐龍鰻魚)在陸地上的行走,很是神奇,我們可以隱約在它的身上看到億萬年前的進化。
  • 中國「特有」的6種魚,第一個可在陸地呆6天之久,圖三如今成為了美食!
    第一種:攀鱸的體長大約在15—25釐米左右,一身銀灰色或土黃色,可以說既沒有顏值又沒有身材。攀鱸身上有異於一般魚類的呼吸器官:普通的魚只有腮,但攀鱸的腮蓋下面比其他魚多了一個「花朵」一樣的腮上器,通常只有原始魚類才會有這個器官。這個腮上既能直接從空中吸收到氧氣,就可以在陸地上生存了。
  • 世界上最神奇的魚類,不僅能在陸地上生活,還擅長爬樹!
    導語:世界上最神奇的魚類,不僅能在陸地上生活,還擅長爬樹!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魚類如果離開了水,即使短時間能夠生存,也終究免不了死亡。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水分,維持身體正常。
  • 新研究發現,這十種奇怪的魚類,可能有在陸地上行走的秘密天賦
    據電腦斷層掃描顯示,穴居天使魚的骨盆和脊椎,與陸地生物的骨盆和脊椎相似——這讓我們對自己的水生祖先,如何在大約3.75億年前首次適應陸地上的生活,提供了誘人的一瞥。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至少10種洞穴天使魚的親屬——其中一種叫做山溪泥鰍的亞洲魚類,有著同樣奇怪的解剖結構,它們也可以在陸地上行走。
  • 能潛水!愛吃魚!中國發現逆天小甲龍
    能潛水!愛吃魚!中國發現逆天小甲龍古生物學家首次公布了一種肉食性的鳥臀目恐龍(鳥臀目曾經是清一色的素食者),真的是顛覆三觀。這隻神奇的鳥臀目恐龍可不僅僅只是吃肉那麼簡單,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來見識下這隻奇怪的小傢伙吧。
  • 哪種魚能在陸地生活 什麼魚可以在陸地上生活
    說到魚,就會想到水,因為一般所說的魚都是水中遊的,離開水就沒法兒活了。到哪有些魚卻是例外,它不僅可以在水中生活,還可以在陸地上生活。那你知道哪種魚能在陸地生活嗎?下面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魚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吧!
  • 如果人類不捕殺魚,自然界的魚類能否壽終正寢?
    為了保持種群數量的穩定,很多魚類進化出了超強的繁殖能力,每次產卵成千上萬個魚卵都是平常操作,有的甚至能產出上千萬甚至上億個魚卵,然而即使這般逆天的繁殖能力,也只能保障僅有極少量的能孵化成幼魚,能夠順利成長為成年魚的則更加稀少,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環境的變化。
  • 如果願意,至少有11種魚可以在陸地上行走
    堅固的骨盆帶連接著瀑布攀登洞穴魚的脊梁和鰭,使它能夠像許多四足動物一樣在陸地上行走。這種骨骼結構對魚類來說是不尋常的,但事實證明,它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大約4.3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條魚決定嘗試在陸地上行走,世界從此大不相同。
  • 一天到晚遊泳的魚?至少有11種魚能走路
    泰國的洞穴魚Cryptotorathamicola基於CT掃描和平鰭鰍科的系統發育關係,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至少11種魚類可能具有陸上行走能力,其中包括唯一一種在行走時被捕獲的現生魚類:一種罕見的、失明的洞穴魚Cryptotora thamicola。
  • 一種很古老魚類,曾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地方被當食用魚
    在地球生物進程中,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很多古老的物種在這階段消失滅絕,但也有很多頑強的物種適應了自然法則,成功躲避開了生物大滅絕,一直生存到現今,這次來認識一種很古老的魚類,一度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些地方被當作食用魚——腔棘魚。
  • 水裡的魚會影響陸地上植物的繁殖?怎麼做到的?
    這是我多年來生態學課堂上的一個經典案例,今天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喜歡這個故事。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學生朋友能看到這個故事,藉此能體會到生態學的神奇魅力,激發出未來對生態學的濃厚興趣。——題記魚類不僅是我們人類營養健康的美食,也是地球大家庭的重要成員,還是地球家園的維護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