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魚!研究發現,10種可能具有陸上行走潛質的魚類

2020-09-18 彩虹畫室

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奇怪的魚?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10種可能具有陸上行走潛質的魚類。這種奇怪的魚可能會幫助研究人員設想地球上第一批陸生脊椎動物的步態。

早在2016年,研究人員在探索泰國的一個洞穴時發現,一種稀有的盲魚能夠像蜥蜴一樣在陸地上行走。

盲魚生活在幽暗的山洞裡

這些奇怪的魚,被稱為洞穴天使魚。它之所以能走路,是因為擁有支撐它的骨架。

計算機掃描(CT)顯示,這種洞穴天使魚的骨盆和脊椎與陸地居民的骨盆和脊椎相似,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一幕:大約3.75億年前,我們的水生祖先可能是首次適應陸地生活的生命。我們可以想像出,它們是如何步履蹣跚地「走路」的憨樣。

洞穴天使魚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洞穴天使魚至少有10多種其他近親。一種名為「山溪泥鰍」的亞洲魚科,具有同樣奇怪的解剖結構,它們自己能夠在乾燥的陸地上行走。

其他種類的魚,如彈塗魚,可以只用它們的前鰭作為「手臂」,配合不那麼優雅的全身擺動來走出水面,在泥地奮力前行。但洞穴天使魚,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可能是唯一使用四鰭步態的魚。而它可能還有近12種兄弟魚。

洞穴天使魚的解剖結構

在大多數魚類中,脊椎和腹鰭之間沒有骨骼連接。而這些怪魚是不同的,因為它們有「臀部骨盆「。

生物學家利用CT掃描和DNA分析,對30種山溪泥鰍進行了進化關係的評估,並看看其中是否有哪種泥鰍具有洞穴天使魚獨特的運動能力。

彈塗魚

對山溪泥鰍的CT掃描顯示,其中10個物種在骨盆結構和脊椎之間有著與洞穴天使魚相同的牢固聯繫。其他20種被研究的物種的臀部不那麼結實,其中一些非常薄,與脊椎的連接不是很好。

研究人員估計,這十個物種擁有最大、最健壯的」髖骨「——它們應該擁有最好的行走能力。這些泥鰍擁有適合陸地行走的結構,這在其他魚類中是看不到的。

泥鰍

問題是,從理論上講,粗壯的臀部使它們像蜥蜴般的昂首闊步成為可能,這一點只在洞穴天使魚中得到了確鑿的記錄。這種兩英寸長、臉色蒼白的物種利用其特殊的能力,在其潮溼的棲息地隨意爬走。

爬上陸地的跳跳魚

通過結合對泥鰍的解剖學研究和DNA分析,研究人員確定,強壯的骨盆可能在家族內進化了多次,而不是從單一祖先那裡遺傳給了擁有它的十多個物種。

蜥蜴

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由於面臨相似的自然選擇壓力,有機體不斷向相似的形態匯聚。我們知道,物理現象不會隨時間而改變。因此,可以從這種魚如何行走的機制中學習,並利用它來更好地了解滅絕的早期動物是如何行走的。

變色龍

~END~

相關焦點

  • 骨骼研究顯示:至少11種魚類具備陸地行走能力
    thamicola基於CT掃描和平鰭鰍科的系統發育關係,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至少11種魚類可能具有陸上行走能力,其中包括唯一一種在行走時被捕獲的現生魚類:一種罕見的、失明的洞穴魚Cryptotora thamicola。
  • 新研究發現,這十種奇怪的魚類,可能有在陸地上行走的秘密天賦
    這種奇怪的魚,有助於研究人員設想地球上第一種陸地脊椎動物的步態早在2016年,研究人員在泰國考察一個洞穴時發現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至少10種洞穴天使魚的親屬——其中一種叫做山溪泥鰍的亞洲魚類,有著同樣奇怪的解剖結構,它們也可以在陸地上行走。
  • 國際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至少11種可能能夠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
    ,只有少數幾種魚類具有在陸地上行走的能力。根據一項新研究,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至少11種可能能夠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這些發現是基於CT掃描和山溪泥鰍家族的新進化圖,其中包括唯一在行走行為中捕獲的活魚物種:一種稱為Cryptotora thamicola或洞穴天使魚的罕見洞穴魚,」佛羅裡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周二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 一天到晚遊泳的魚?至少有11種魚能走路
    thamicola基於CT掃描和平鰭鰍科的系統發育關係,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至少11種魚類可能具有陸上行走能力,其中包括唯一一種在行走時被捕獲的現生魚類:一種罕見的、失明的洞穴魚Cryptotora thamicola。
  • 盤點11種能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最後一種會飛
    這就是科學家在對亞洲山stream泥fish魚科的骨骼進行詳細研究時發現的。該魚類家族包括Cryptotora thamicola或洞穴天使魚(也稱為瀑布攀爬洞穴魚)。科學家還發現其他10個物種也可能具有行走的能力。
  • 秘魯發現遠古「四足鯨」化石:能陸上行走,也是遊泳健將
    ,其臀部和四肢形態都表明,它可以在陸地上行走。這種與狼差不多大小的四足動物,埋伏在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歐版不斷迫近而形成的大面積淺灘裡,捕食者水中的魚類。它的四肢和骨盆結構顯示其仍然可以在陸上奔跑甚至跳躍,但是其耳中已經發育出原始鯨類特有的聽力系統——耳泡。
  • 香港普查發現3種新魚類品種 均具有觀賞用途
    香港普查發現3種新魚類品種 均具有觀賞用途 2013年01月11日12: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仿真機器人「進軍」考古界 研究發現四足動物直立行走早於預期
    科技日報北京電 (記者 張夢然)仿真機器人現已「進軍」考古界:一個歐洲科學家團隊17日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新打造的名為「OroBOT」的機器人和仿真骨架進行研究,發現史前四足動物學會在陸上更加高效地行走的時間早於此前預期,這意味著,陸上高效運動的發展先於羊膜動物的演化和分化。
  • 如果願意,至少有11種魚可以在陸地上行走
    如果願意,至少有11種魚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堅固的骨盆帶連接著瀑布攀登洞穴魚的脊梁和鰭,使它能夠像許多四足動物一樣在陸地上行走。這種骨骼結構對魚類來說是不尋常的,但事實證明,它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大約4.3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條魚決定嘗試在陸地上行走,世界從此大不相同。
  • 2020年,「行走海底的魚」滅絕!長相:類似半魚半獸生物
    在2020年,又有一種生物被宣布滅絕了,該物種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並且是所有海水魚類中的第1個。2020年5月被宣布滅絕的,名叫「sympterichthys unipennis」,中文譯名為「光滑手魚」,所以也被大家時常說成「行走海底的魚」。
  • 2020年,「行走海底的魚」滅絕!長相:類似半魚半獸生物
    在2020年,又有一種生物被宣布滅絕了,該物種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並且是所有海水魚類中的第1個。所以生物的滅絕再次給人類提醒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該魚是在2020年5月被宣布滅絕的,名叫「sympterichthys unipennis」,中文譯名為「光滑手魚」,所以也被大家時常說成「行走海底的魚」。這種魚有什麼特點?
  • 這種可以行走的魚,是現代魚類中首個完全滅絕的
    已經滅絕的近現代動物,相信大家隨隨便便就能說出一堆,袋狼,渡渡鳥,臺灣雲豹……不過是不是發現都沒什麼魚類?儘管有許多許多的瀕危魚類,但是有記錄以來,唯一被確定滅絕的魚類只有我今天要講的奇特魚類——光滑手魚。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建立中華盔甲魚類新屬種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通過對江西修水志留系(約4.3億年前)西坑組發現的中華盔甲魚類新材料深入研究,建立了中華盔甲魚科一新屬「裂吻魚屬」,並建立新屬下的一新種
  • 「四眼怪魚」為什麼會擁有「額外」的兩隻眼睛?
    「四眼怪魚」為什麼會擁有「額外」的兩隻眼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眼怪魚擁有360度視野 來源:人民網 德國蒂賓根大學的科學家近日於紐西蘭附近的塔斯曼海發現一種4眼怪魚,它具有360度視野,可在黑暗深海中獵食和發現捕食者。科學家稱這種魚擁有前所未見的眼睛。
  • 潮汐可能推動了古代魚類進化出四肢的速度
    但是,什麼樣的壓力推動海洋生物進化出行走的四肢?科學家們提出了幾種理論,其中包括適應生活在易受洪水和乾旱影響的淺層植物ch水流的魚類。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強大的海洋潮汐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將動物擱置在潮汐池中,並給予它們逃離海洋的動力。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模擬古代地球,發現強海潮的區域對應於發現化石的大型骨骼魚類的位置,這些魚類被稱為s魚科動物的肢狀鰭。研究人員今天在2018年海洋科學會議上報告說。
  • 俄漁民捕獲雙嘴深海怪魚 盤點世界上的怪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近日,俄羅斯漁民在俄羅斯東南部沿海的濱海邊疆區海域,捕獲了一條長相怪異的魚。這條魚形態醜陋,還長著兩張嘴。網友指責這可能是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汙染了相關海域,導致魚類基因變異,才有了這樣的怪魚。
  • 「光滑手魚」是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近日宣布,一種眼睛鼓鼓的、靠鰭行走的不尋常魚類已經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光滑手魚」(sympterichthys unipennis)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 澳大利亞再次發現「有手」的怪魚 極危物種斑點疣躄人工繁殖風險太大
    澳大利亞再次發現「有手」的怪魚 極危物種斑點疣躄人工繁殖風險太大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Tasmania)一名科學家,近日又發現一種以類似手部的魚鰭在海裡行走的稀有魚種,發現罕見魚種的數量因此又增加一倍,這項發現還提高了找到其他奇異魚種的可能性。
  • 盤點全球最令人生畏的10種肉食性「怪魚」
    從生性兇猛的水虎魚到長相猙獰的琵琶魚,從長有兩副顎的海鱔到牙齒鋒利的尖牙魚,再從嘴巴超大的吞鰻到可用原始肺部呼吸的蛇頭魚,
  • 古脊椎所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鉸齒魚類新屬種:優美玉帶魚
    優美玉帶魚是中三疊世羅平生物群中新鰭魚類的又一重要發現。雲南中三疊世羅平生物群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三疊紀海生化石庫之一,在研究二疊紀末期生物大絕滅後海洋生態系統的復甦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在羅平生物群中發現的拱魚目魚類代表了世界上最早的鉸齒魚類化石記錄,包括此前發現的格蘭德拱魚和蘇氏臘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