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骼研究顯示:至少11種魚類具備陸地行走能力
泰國的洞穴魚Cryptotora thamicola基於CT掃描和平鰭鰍科的系統發育關係,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至少11種魚類可能具有陸上行走能力,其中包括唯一一種在行走時被捕獲的現生魚類:一種罕見的、失明的洞穴魚Cryptotora thamicola。
-
如果願意,至少有11種魚可以在陸地上行走
如果願意,至少有11種魚可以在陸地上行走。堅固的骨盆帶連接著瀑布攀登洞穴魚的脊梁和鰭,使它能夠像許多四足動物一樣在陸地上行走。這種骨骼結構對魚類來說是不尋常的,但事實證明,它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大約4.3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條魚決定嘗試在陸地上行走,世界從此大不相同。
-
新研究發現,這十種奇怪的魚類,可能有在陸地上行走的秘密天賦
這種奇怪的魚,有助於研究人員設想地球上第一種陸地脊椎動物的步態早在2016年,研究人員在泰國考察一個洞穴時發現,一種稀有的盲洞魚能夠像蠑螈一樣在陸地上行走。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至少10種洞穴天使魚的親屬——其中一種叫做山溪泥鰍的亞洲魚類,有著同樣奇怪的解剖結構,它們也可以在陸地上行走。
-
研究發現,10種可能具有陸上行走潛質的魚類
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10種可能具有陸上行走潛質的魚類。這種奇怪的魚可能會幫助研究人員設想地球上第一批陸生脊椎動物的步態。早在2016年,研究人員在探索泰國的一個洞穴時發現,一種稀有的盲魚能夠像蜥蜴一樣在陸地上行走。
-
至少有11種魚能走路
泰國的洞穴魚Cryptotora thamicola基於CT掃描和平鰭鰍科的系統發育關係,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至少11種魚類可能具有陸上行走能力,其中包括唯一一種在行走時被捕獲的現生魚類:一種罕見的、失明的洞穴魚Cryptotora thamicola。
-
盤點11種能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最後一種會飛
這就是科學家在對亞洲山stream泥fish魚科的骨骼進行詳細研究時發現的。該魚類家族包括Cryptotora thamicola或洞穴天使魚(也稱為瀑布攀爬洞穴魚)。科學家還發現其他10個物種也可能具有行走的能力。
-
不怕缺氧、很容易飼養,可以在陸地上行走的一種小型觀賞魚
在我國雲南地區有一種小型魚類,它們極耐缺氧,對於水質和生活環境的要求也不高,最為離奇的就是,它們還可以在陸地上行走,這樣的魚在現實中確實為數不多,因此引起了很多魚友的好奇心。它們的名字就是攀鱸魚,很多魚友之所以選擇它們,把它們作為觀賞魚來飼養,只是為了欣賞它們到底是如何在陸地行走的。
-
彈塗魚,可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不僅會跑會跳還是兩棲動物的祖先
但除了肺魚以外,世界上這種奇特的魚也還是有的,其中就有一種可在陸地上行走的魚類,不僅會跑會跳還是兩棲動物的祖先!可是長有「腳」的魚呢你們能猜到它是什麼魚嗎?相信你們一定沒有見過,那就是彈塗魚,是不是說出它的名字後,就已經讓你們覺得有點陌生呢?
-
科學家重大猜想:人類的祖先不是猴子,或許是從魚類進化而來!
魚類向脊椎動物進化的顯著特徵就是出現頜骨,也就是人類嘴巴張合的骨頭,這樣能夠出現咬合力適應陸地生存。之前的魚類進食都是吸食方式,把微小生物通過吸力納入腹中。就這樣生存了許多年,魚類朝著4個方向走去,其中就有硬骨魚,硬骨魚中又包含一個亞科——肉鰭類,這個硬骨魚就是哺乳類動物的祖先。
-
七種可以在陸地行走的魚!
魚類脫離水面能夠存活下來,這聽起來有點兒匪夷所思。但在自然界的確存在著七種神奇的行走魚類,它們具備額外的器官能夠從空氣中吸取氧氣。下面,老鬼釣魚俱樂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這些「魚類漫步者」!1、鬍子鯰鬍子鯰是一種會行走的鯰魚,它們最初起源於泰國,是一種非常醜陋的魚類。
-
魚類到陸地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學會了呼吸空氣
3.85億年前,陸地幾乎是空的。陸地上僅有一些稀疏植物、真菌以及一些開拓性節肢動物。但是,海洋中的生命正在蓬勃發展。海洋裡到處都是烏賊、硬骨魚和海蠍子。但是,有一些魚決定要走自己的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進取的魚類將走過生命史上最重要的旅程之一。他們追隨節肢動物的腳步,成為最早生活在乾燥地面上的脊椎動物。
-
那些逆天的魚:這七種魚類竟能走路 攻擊陸地動物
它們的體型,鋒利的牙齒以及其它的魚類不具有的陸地生存能力,所有的這些,為它們贏得了「地獄魚」的稱號。在2004年上映的《蛇魚》更加的使它們聲名大噪。同時「動物星球」以及「探索」頻道報導了這種地獄魚,使它變成了「殺手鱧魚」。
-
揭秘唯一能在水下自由行走的民族,一口氣能在水下呆13分鐘的原因
可是在世界上卻存在著這樣的一個水上民族,這個民族的人一口氣能夠在水中呆13分鐘,而且還能夠潛到水深70多米的海底自由的行走,這不得不令人感覺非常的驚訝。不過這個民族卻跟普通人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這個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上,這裡的人已經適應了每天潛入水底作業,仿佛就跟我們在陸地上行走差不多,甚至這個民族的人能夠潛入海底70多米,而且還能夠在水下捕捉魚類和其它的動物,並且在水中一口氣就能夠呆上13分鐘,這簡直是聽起來讓人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
這種可以行走的魚,是現代魚類中首個完全滅絕的
已經滅絕的近現代動物,相信大家隨隨便便就能說出一堆,袋狼,渡渡鳥,臺灣雲豹……不過是不是發現都沒什麼魚類?儘管有許多許多的瀕危魚類,但是有記錄以來,唯一被確定滅絕的魚類只有我今天要講的奇特魚類——光滑手魚。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光滑手魚」是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近日宣布,一種眼睛鼓鼓的、靠鰭行走的不尋常魚類已經滅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光滑手魚」(sympterichthys unipennis)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光滑手魚」是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近日宣布,一種眼睛鼓鼓的、靠鰭行走的不尋常魚類已經滅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光滑手魚」(sympterichthys unipennis)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
Nature子刊:不喝孟婆湯 魚類「記憶」能夠通過遺傳保留給下一代
《海底總動員》裡那條高貴的藍魚多莉曾開玩笑說:「我患有短期失憶症,這是我們家的家族遺傳……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或許你曾聽說過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說法,也曾有研究表明魚的記憶至少長達三個月,但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魚類的記憶還是很短。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不僅挑戰了魚類記憶力差的陳詞濫調,還表明魚類能夠很好地將信息遺傳給後代。
-
潮汐可能推動了古代魚類進化出四肢的速度
波特蘭,俄勒岡州 - 大約4億年前,陸地動物的進化只發生過一次。但是,什麼樣的壓力推動海洋生物進化出行走的四肢?科學家們提出了幾種理論,其中包括適應生活在易受洪水和乾旱影響的淺層植物ch水流的魚類。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強大的海洋潮汐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將動物擱置在潮汐池中,並給予它們逃離海洋的動力。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模擬古代地球,發現強海潮的區域對應於發現化石的大型骨骼魚類的位置,這些魚類被稱為s魚科動物的肢狀鰭。研究人員今天在2018年海洋科學會議上報告說。
-
3D圖片重建3.6億年前四足陸地動物
科研人員利用高解析度X射線成像技術研究巖石內部的情況,從而確定首個四足陸地動物的脊椎是如何建造的。然而令古生物學家錯愕不已的是,對巖石內部3.6億年歷史的脊椎動物殘骸的3D圖顯示,過去的1個世紀間科學家一直把化石脊椎的位置前後顛倒。 這項發現推翻了一直以來對四足動物重建的方式,它意味著科學家必須重新思考諸如魚甲龍屬、棘螈和彼得普斯螈等四足總綱生物的脊椎是如何發展的。
-
秘魯發現遠古「四足鯨」化石:能陸上行走,也是遊泳健將
現代的鯨不僅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其中重達180噸的藍鯨更是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最重的動物,是當之無愧的海中霸主。然而在 5000 多萬年前,鯨的祖先不過只有狼那麼大,並且是在陸地上奔跑的四足動物。鯨類如何重返海洋,一直是困惑人類的生物演化謎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