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在說「吃gaga」、「嘴巴zha開」、「mie開兩半」……但這些字你會寫嗎?近日,微博上熱傳24個「四川方言字」的寫法,昨日下午,記者聯繫上川大中文系教授張一舟,他說,國家對方言字的使用並沒有嚴格規範。
微博出現24個「四川方言字」
近日,網友「清華南都」發出了一則囊括24個「四川方言字」的微博,每個字下都註明了讀音、字義及字性。例如:搣(mie)開兩半、吃朒朒、「垰垰角角」、嘴巴奓開……
此微博一出,引來眾多四川網友驚呼:「原來這些字是這樣寫的嗦。」成都網友「Furukawa」稱:「沒想到還真有這些字。」
記者隨後就這些方言字詢問了部分高校學生。一位男同學盯著紙條看了3秒,「從來沒有看到過!」
記者查證:《新華字典》裡有四川方言
記者就此查了《新華字典》後發現,部分方言字早被收錄其中,並有注釋。比如:「敹」讀音為「liao」,常用詞組為「敹針」,意指縫針。但網傳的24個「方言字」中,也有一些字難以在字典中找到。
專家考證:網傳方言多為自造字
昨日下午,記者在科華北路某小區找到了四川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張一舟,他曾參編《四川方言詞典》及《四川省志·民俗志》等語言類工具書。
「裡面絕大多數都是自造字。」張一舟為記者詳細解讀網傳的那些「四川方言字「,比如「垰「、「朒」就屬於自造字,「筶」是同音字代替,而「敹」(讀音liao)為古字。
據張一舟介紹,「國家並沒有對方言字的使用做出規範化的限定。」
成都晚報記者 胥帥 攝影 謝輝
笑一笑
我們常用的四川方言 網友提出這樣寫:
寠:讀音nou,字義為髒:你一身好寠哦!
泹:讀音為tan,將蔬菜放入開水鍋,稍燙撈出:泹涼麵。
尻:讀音gou,指屁股,代指心眼黑:尻子黑得很。
讀音song,詞義為推。常用句子:一尻一尻的。
睩:讀音lu,詞義為瞪大眼看:你睩眉睩眼的把我看到做啥子?
冇:讀音mo,詞義為沒有、無:我身上冇得錢。
癆:讀音nao,詞義為毒:買包耗子藥癆死你。
筶:讀音gao,詞義為試一下:筶一下噻。
敹:讀音liao,詞義為縫:傷口要敹幾針。
朒:讀音ga,詞義是肉:吃朒朒。
搣:讀音mie或bai,詞義是掰開:搣(mie)開兩半。
奓:讀音zha,指張開,打開:嘴巴奓開。
垰:讀音ka,意指邊邊角角:垰垰角角。
讀音pa,詞義軟的意思:「耳朵」。
讀音ba,詞義指屎:屎。
足反:讀音ban,詞義為掙扎:「足反命」。
讀音mang,詞義為高大、壯實:那個人長得粗粗的。
木石木:讀音ka,詞義為插入、塞入縫隙:不許木石木隊、木石木輪子。
比一比
字典裡說這樣寫:
寠:讀音nou,形容詞,字義為1、髒:你一身好寠哦!2、亂:象個雞窩,好寠嘛。
口昂:讀音ang,字義為吃得開(川西):他在這帶口昂的很;(川東)形容很苦,口昂苦。
(以上據《四川方言詞典》主編:王文虎,張一舟,周家筠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癆:讀音nao,二聲,詞義為毒:買包耗子藥癆死你。
凼:讀音為dang,指水坑,「天上明晃晃,地下水凼凼」成都諺語。
(以上據《四川方言詞彙研究》主編鄧英樹,張一舟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年 )
敹:讀音為liao,常用詞組為「敹針」,意指縫針。
(以上據《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