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
我發布了一條消息
「我想家了」
......
兩年前的今天
2018年4月2日
我回家了
我叫天宮一號
你們還記得我嗎
011
2011年9月20日
我和小夥伴長徵2F/T1
昂首闊步走向了出徵塔架
那天
好多人來送我們
他們說,這是一次遲到的出徵
這一天比原計劃晚了幾天
他們還說
孩子,你要加油呀
雖然從裡到外、從大件到細節
我全身上下
使用了超過80%的新技術
但我知道
我一定能行
2011年9月29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天宮一號發射在即,中心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 王永卓 攝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
伴隨著大地的轟隆
小夥伴長徵2F/T1託舉著我
飛向了太空
21時36分
我給地面的叔叔阿姨們
報了平安
遨遊在太空的感覺真棒
我在這裡等著神八的到來
謝謝大家的關注
022
升空後的第32天
地面的叔叔阿姨們給我發來信息
神舟八號已出發
正式踏上與我相約相會之旅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神舟八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我們兩個七八噸重的小胖子
要從相距上萬公裡的不同軌道
以每秒7800米的速度約會
還要機動規避空間碎片的「羨慕嫉妒恨」
完成「太空之吻」
想想都挺難
但是——
2011年11月3日1時28分
經過2天的追逐和5次變軌
我和小「神八」
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我們在太空中相擁相吻
都為這次對接而驕傲
有人戲稱這一刻是「最牛吻戲」
可我知道
更「牛」的還在後頭
之後,我「吻別」了「神八」
「神八」返回了地球
而我,開始為了「更牛吻戲」做準備
033
2012年6月15日
地面再次傳來好消息
神舟九號航天員乘組
正式確定
開心!這也意味著
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
再有幾天,就來太空看我啦
2012年6月18日
我與神舟九號實現精準對接
17時04分
景海鵬像魚兒一樣「飄」了進來
我在太空中迎來了第一位人類訪客
緊接著是劉旺、劉洋
他們三人排成一行自豪地揮著手
向祖國傳回最喜慶的太空全家福
我的內部空間雖然不大
只有15立方米
但在他們的眼裡
我卻是最溫馨的太空之家
他們在這裡工作
翻跟鬥、打太極拳、騎車
2012年6月24日
進駐第7天的神九乘組重回返回艙
由劉旺控制飛船
與我實施一次特殊的「太空打靶」
手動交會對接
最終,劉旺以不到7分鐘
誤差僅18毫米的中國精度
圓滿完成了任務
三位「娘家人」再次進駐
相逢的日子總顯短暫
轉眼又到了分別的時候
離別前
心靈手巧的劉洋
用紅繩編織了一個簡單的中國結
和中國結放在一起的
還有三張「福」字小卡片
留給下次來訪的神舟十號乘組
044
轉眼就是將近一年
2013年6月11日
端午節前一天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乘坐神舟十號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
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聶海勝(中)張曉光(左)王亞平(右)在返回艙訓練 秦憲安 攝
「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
這是神舟九號乘組留給神舟十號
祝福卡片中的一張
也是我想跟他們三人說的話
這次
他們三人將要在太空進行授課
並且要對地面進行直播
我知道
在他們來之前的2012年7月
「天鏈一號03星」發射成功
「天鏈」兄弟組成的天基測控網
可以讓地面更長時間看到我
2013年6月20日
我變身為「太空教室」的那40分鐘
在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高空中
「太空教師」王亞平讓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
領略到了許多的不可思議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太空講堂每持續一秒
我就在太空移動約7800米
除了太空授課
他們也在這裡留下了
許多精彩的瞬間
比如花式說早晚安
又一次離別
送別了神舟十號
我也迎來了太空「退休」生涯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退休後的我
也堅持利用搭載的高光譜成像儀
繼續在遙遠的太空
深情地守望著祖國大地
並不時傳回高質量圖像數據
這一堅持
就堅持了四年半
055
2016年3月16日
我申請退休
同年9月15日
我弟弟天宮二號「上崗」
從我手中接過了空間站建設的接力棒
2017年4月20日
天舟小哥也從文昌出發
與天宮二號
上演了激動人心的太空對接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
思鄉已久的我
再入大氣層
地球母親熱情的擁抱
讓我的身體燃燒沸騰
那天,好多人跟我說
再見了,天宮一號
我知道
我的使命結束了
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還將繼續
而且會越來越好
這就是我
不甘平凡的我
超額完成任務的我
我驕傲
我把光輝融進了祖國的星座
手繪動畫:天宮一號謝幕,細數它的功績 (視頻來源:中國科普博覽公眾號)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編輯 | 裴津媛、王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