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叔華小說中的兒童形象真實映射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2021-01-10 初堯點情感

凌叔華的創作以「兒童為先」,這就像主流之外的一股清流,在文學作品中也滲透出他自己的情感。

凌叔華在中國文學界一直被定義為重要的女性作家。凌叔華的兒童小說是客觀敘事的真實寫照,向讀者展示了生活的畫面,但故事的進展卻隱藏在真實生活的畫面背後。

01凌叔華小說中的兒童形象

作品《小哥兒倆》

《小哥兒倆》講述了兩個8歲孩子大乖和二乖對待動物的故事。在大掃除的那天,七叔叔拿了一隻八哥給他們,並且告訴他們八哥會說話,隨後這只可愛的鳥便迷住了他們倆,他們輕輕地拿著鳥,張著嘴,跪在椅子上,看著鳥兒,就一直盯著,不忍放手。午餐後,兩個兄弟還請先生來教小鳥說話。父親本來要帶他們去看戲,然而他們還是捨不得放下鸚鵡,用文字表達了他們的天真活潑和喜愛動物的天性。

凌叔華《小哥兒倆》文章中小主人公都是她內心的天使,她帶著童真、兒童的喜怒哀樂對他們進行描寫。文章中天真活潑的小主人公,也是凌叔華充滿純粹童真的內心寫照。

作品《中秋晚》

小說 《中秋晚》中風兒這個女童形象是封建制度下女性兒童的真實寫照。她在自己生活的大家庭中失去了孩子應該有的天真浪漫,甚至想說的時候不敢說,養成了天生隱忍性格。她在這大房子裡就像角落裡的一隻小貓,偶然到院子外走走,輕手輕腳的,連生男孩那房的丫環秋菊都敢欺負她。

從鳳兒這個形象中,不難發現,中國女性低微的地位從孩童時期就開始形成。中國舊式家庭的女童,她們有著很強的忍耐力。小說的末尾耐人尋味,她只覺得要把媽媽喊回來……「這 點可以看出女童身上具有對不公平的反抗性,她有這樣的意識去反抗。可是後面緊接著又說:「可是又不敢喊。"女童從小就深知家族的情況,知道自己去喊媽媽彌補不了什麼甚至會對媽媽造成更大的傷害。

凌叔華刻畫能夠反映那個時代女童的不幸,凌叔華用她犀利的眼光,伸人孩子的內心世界進行寫實的描寫,沒有採取冰心式對美好童心的謳歌,也沒有採取當時文壇上像廬隱等等女作家對男女不公平的大聲叫囂的方式。她娓娓道來,其中卻深含寓意,耐人尋味。

02凌叔華童年情結

藝術家特殊的童年經歷影響他們藝術個性的形成。作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了解世界,但最基本的方式仍然來自於他們的早期生活經歷。作者童年經歷的差異導致他們作品的敘事視角、敘事方法和語言風格的差異都顯而易見,童年經歷成為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凌叔華成長在封建社會的有地位的大家庭中,對於她來說,這樣一個家庭給了她很大的桎梏。她的母親就是她童年包括成長後精神支柱。當她結婚後,生活並不如她預想的幸福,因此她更加依賴母親給予她的安慰。

當她失去母親後,沮喪、孤獨的感覺對她一湧而至,此時她童年的記憶成為她唯一的精神家園。她知道了孤獨的重要性在於思想,它允許精神上保持時間的孤獨,從過去的記憶中提取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並與現在的生存作鬥爭。正是因為她的經歷,所以她才能創作出像枝兒、小哥兒倆等等的兒童形象。他們內心純粹,他們對待生命萬物平等,他們也是凌叔華童年小小的縮影。

相關焦點

  • 凌叔華巨著兒童文學小說《小哥兒倆》,讀後評析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很喜歡看網絡小說,很少看文學小說或者是巨著如《西遊記》、《水滸傳》等等。今天我就說說凌叔華巨著兒童文學小說《小哥兒倆》。小哥兒倆 內容簡介這是一個從兒童的角度寫的故事,關注的是舊時兒童的生活和有趣的事件。裡面也有一些童話故事。
  • 凌叔華 一生彷徨的愛(上)
    凌叔華與陳西瀅相識大致是在1924年5月泰戈爾訪問中國期間,當時北京大學教授兼英文系主任陳西瀅負責接待,凌叔華作為學生代表也在之列。後來凌叔華給《晨報副刊》投稿,而陳西瀅又是《晨報》的編輯。他們認識的經過頗為有趣,在女兒陳小瀅的回憶中是這樣的:「母親給父親寫信,請他去乾麵胡同的家裡喝茶。父親後來跟我回憶,他帶著一種好奇心赴了約,想看一看這個寫小說的女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
  • 凌叔華的《小哥兒倆》
    ◆ 劉緒源  凌叔華是「五四」以後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兒童文學作品大多收在《小哥兒倆》一書中。
  • 《貓島傳說》: 童年記憶的詩意追尋
    大海的遼闊神秘與小島的閉塞安定使得這部小說既有扣人心弦的冒險,又有童年生活的安定、歲月漫漫的守望。整部小說如流水般時而跌宕起伏,時而潺潺流淌,奏出一首歡快、動人的童年交響曲。    這首童年交響曲還有賴於童年視角的挖掘與展現,童年情結也常因童年視角而進一步得到揭示。
  • 從歷史角度審視文學中的兒童形象——以《小英雄雨來》等為例
    中國文學中,少年兒童形象不算很多,但也有一些婦孺皆知的形象。比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他在整部作品中不斷成長。一開始是猴子,身上體現的是猴性、動物性。《西遊記》的作者雖然沒有掌握達爾文的進化論,但是他憑直覺,將猴子與人的形象的相通之處表達了出來。後來孫悟空成了弼馬溫,開始熟悉馬性。
  • 四年級上《陀螺》: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年級上《陀螺》: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一、學習目標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遊戲中蘊含的道理。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
  • 淺析《伊萬的童年》:被戰爭無情吞噬的美好童年
    作為塔可夫斯基的成名作,影片在敘事視角、節奏蒙太奇處理上都彰顯出導演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他後來一系列的「作者電影」設置了一面「鏡子」影片雖然是戰爭的母題,但是沒有作「個人英雄主義」的宣揚也沒有驚險刺激的戰鬥場面。導演運用伊萬的四場夢境和戰鬥間隙的現實生活為觀眾展示出一個飽受戰爭摧殘、歷經生死離別的童年對戰爭環境下的人物心理作出深刻的富有詩意的刻畫,表達了電影作者對戰爭災難的人性化關注。
  • 長篇兒童小說《合歡》:一樹紅絨落馬纓
    《合歡》不僅是作者對「遠逝的童年」的一次深情回眸,同時也對兒童文學創作中的根本性命題做出了回應。在我看來,肖復興的「回應」集中體現在對「縮小的成人」的格外警惕,以及保持寫作者同理心與共情力的高度自覺上。  在視角選擇上,肖復興放棄了兒童文學作品常見的第一人稱回憶性敘述方式,轉而採用第三人稱的描述性敘事方式來展開故事。愛因斯坦曾說:「你能發現的關鍵在於你發現的方式。」
  • 雷默新作《大樟樹下烹鯉魚》:刻畫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形象
    收錄了雷默近四年的中短篇小說,這些小說視野寬廣,主題多變,涉及生死、童年、飢餓、尋找,甚至還有科幻,小說在一個切面上展開,進入人物隱秘複雜的內心世界。這本集子中的小說作品,在敘事上風格獨特,質樸中見諧趣,古風色調濃鬱,讀後令人遐想不止;但更可貴的是,在編的九篇小說,除兩篇發表於《花城》雜誌而外,其餘各篇均發表於《人民文學》《收穫》等不同名刊,呈現出多副不同的面孔,見證了作者在小說寫作上朝著多個方向實踐探索的努力。作家雷默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人。
  • 如何寫好小說?五招教你寫好小說
    小說是一種運用文學語言,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情節安排,形象塑造,環境描寫,多方面反映和再現生活的敘事性文學體裁。賈平凹說:『小說是什麼?小說是一種說話, 說一段故事。」小說寫作與一般記敘文寫作的重要不同之處在於小說要進行藝術概括,要運用虛構,想像典型化的方法刻畫人物性格,從而創造出具有典型性,有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性特徵的典型形象。
  • 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古典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於恢初中時讀《水滸傳》和《紅樓夢》,總是奇怪為什麼兩部書對於女性的看法截然不同。後來慢慢地就想通了,《水滸傳》描寫的基本上是成年女性,而《紅樓夢》中讚美的基本上是少年女子,少年女子自然要比中年婦女跟風可愛。
  • 10部最新出版的兒童讀物_文化課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美國著名作家、傑出教師弗蘭克·邁考特以輕快筆調講述了自己在愛爾蘭貧民窟的真實成長經歷:父親是個酒鬼,全家只能靠救濟金過活;弟妹們一個個出生,又在飢餓與死亡的陰影中掙扎……擺在小弗蘭克面前的,就是這樣無奈的生活。然而面對苦難,他沒有放棄希望,最終通過努力攢夠了去美國尋夢的路費,踏上了新的徵程。
  • 「作家小書房」推出系列兒童文學:以現實主義書寫中國童年
    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2020年,作家出版社「作家小書房」系列兒童文學叢書推出了富於地域特色、書寫中國大地多樣童年、踐行現實主義寫作的三部新書:曾在帕米爾高原支教的女作家畢然摹畫帕米爾塔吉克兒童群像的非虛構作品《雛鷹飛過帕米爾》、生活在青海格爾木的女作家唐明表現高原藏族孩子質樸心靈的小說《德吉的種子》,以及出生於遼寧葫蘆島的男作家張忠誠的「少年闖關東
  • 別樣童年中的愛國情懷
    在此之前,郝月梅的小說創作主要以當下兒童生活為背景,而以《貓島傳說》為代表的「海島系列」則把目光從校園兒童文學這個已經稍顯侷促的陣地投到遼闊的海洋。 郝月梅的童年在海島度過。童年的印跡是抹不掉的,且隨著年齡愈長,印象愈清晰。這種經過了時間積澱,有著深沉的情感驅動的寫作,使得「海島系列」呈現出不一樣的品質。 書中瀰漫著濃濃的家國情懷。
  • 言情小說作者推薦選修課(六)——笑佳人
    這是一篇非常非常溫柔的文,正如小說名字一樣,如皎皎明月般,清透明亮充滿正能量又溫馨甜蜜;全文甜寵無虐,感情線自然,男女主從設定到塑造都是十分滿分的十分,無影響男女主感情的男配女配。在這篇文章中男性荷爾蒙max硬朗糙漢VS嬌軟可人溫婉系。
  • 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
    我在二十幾年前寫過一段曾獲詩評大家謝冕教授首肯並讚賞的一段話,我是這樣說的:「生活是水。/而水,不等於詩。/水受熱,產生水汽——/在陽光照耀下,/水汽化作七彩的虹。/——這樣美麗的虹,才是詩。」我講的是寫詩,實際也是說「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關係。其理適於一切文學創作:「水」即生活真實,「虹」是藝術真實。
  • 8090後的童年記憶,這些動漫中的烏龜形象,你知道它們的原型嗎?
    在我們80、90後的童年記憶中,有很多優秀的動漫陪伴了我們的成長,這些動漫中一些可愛的烏龜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大家知道這些可愛動漫形象的原型都是什麼嗎?今天就和大家一一介紹。一、忍者神龜在紐約的地下管道裡生活著四個本領高強、視惡如仇的忍者,他們晝伏夜出、懲奸除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忍者神龜。忍者神龜是童年記憶中的大俠,小時候經常幻想有一天能夠像他們一樣行俠仗義,來無影去無蹤。忍者神龜的原型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原型是黃頭側頸龜,從龜殼等外形上來說最符合。
  • 泥塑的童年:陶瓷兒童玩具
    陶瓷兒童玩具,是造型藝術園地中一株亮麗的小花。它像別的兒童玩具一樣,通過巧妙的設計和有趣的造型來贏得孩子們的歡心,並在被兒童玩耍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揮其在德育、智育、美育諸方面的啟蒙作用。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時代的、民族的思想和文化面貌。
  • 走進文學作品裡的童年 在閱讀裡過書香「六一節」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童年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之大,怎麼書寫都不過分。它也往往成為全世界作家們創作的重要素材和靈感源泉。很多大作家都曾在作品中回憶自己的童年,或者虛構少年小說折射自己的成長經歷。從這些作品中,成年人可以回望自己童年,汲取養分,獲得繼續奔跑的力量。
  • 《米露露求愛記》不同年輕人愛情觀的真實映射
    在這部都市愛情題材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當下年輕人對於愛情的選擇與思考,更是海潤影視年輕化市場布局的又一重要突破。­  拒絕套路 不同年輕人愛情觀的真實映射 ­  《米露露求愛記》改編自莫菲勒的暢銷小說《米露露相親日記》,講述的是樂觀積極、嘴貧心善的29歲心外科醫生米露露雖然遭初戀男友祁涵悔婚、相親屢戰屢敗等一系列奇葩事件,但仍然相信愛情,並在求愛道路上勇敢前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