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涉臺文物】 安溪清水巖:清水祖師文化發祥地

2021-01-15 AM585東南廣播

2010年,清水巖在臺南設立了駐臺辦事處,兩岸祖師廟和祖師信眾通過清水巖駐臺辦事處不斷加強聯絡聯誼,促進交流交往。


2010年12月,應臺南四鯤鯓龍山寺等臺灣清水祖師分爐分廟的虔誠邀請,清水祖師金身赴臺進行為期30天遊臺巡香,先後在臺北、臺中、彰化、臺南、高雄等地寺廟輪流駐驛。代代相傳的祖師文化成為兩岸民眾交流交往的紐帶。


謝慶雲說:根脈這些都是相通相近,所以大家是兩岸一家親,是一家人,這為我們整個發展是這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也經常到臺灣去交流,我覺得非常親切,像我們家裡人一樣,回家一樣。


清水祖師文化在臺灣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清水巖作為清水祖師文化的發祥地,具有獨特的對臺交流優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清水巖正在申報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以信俗為緣、清水巖在推動兩岸民間交流方面不斷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安溪清水巖》專用郵資圖將於1月18日全國首發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1月18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將發行《安溪清水巖》普通郵資明信片1套1枚,屆時將在安溪縣清水巖景區舉行《安溪清水巖》專用郵資圖首發儀式。安溪清水巖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清水祖師信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清水巖及「帝」形商標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是一處以清水巖寺為主體,以清水祖師文化為特色,融宗教朝聖、生態旅遊、民俗展示、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清水祖師信仰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於臺、港、澳及東南亞地區閩南人聚居地。
  • 【清水祖師】馬來西亞公巴清源宮,祖師佛法護眾生
    早期先民去海外謀生,帶去了清水祖師的香火前往東南亞,因祖師靈驗,逐漸成了當地華人的守護神,清源宮於1971年建廟,主祀:清水祖師,配祀:天上聖母、關帝聖君、齊天大聖、中壇元帥、善財童子、太歲爺、福德正神、虎爺公、拿督公
  • 朝拜聖地——安溪石獅巖風景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吾域安溪,烏龍故裡。山水靈異,勝景天成。是故賢明輩出,人文蔚然。城之北域,有村大嶺。前抱魁星踢鬥曲水,後乘鳳凰展翅來龍。一峰獨秀,形勝稱絕。絕壁之下,巖獅喉處,深藏一寺,因山得名石獅巖。靈秀之地,禪意嫋嫋。相傳宋高僧普足禪師從永春小岵前來清溪弘法,曾雲遊於此。感念祖師高僧大德,明代建巖敬奉。寺宇午山子向兼丙壬,歷有重修。改革開放後,百業俱興,辛酉年邑人募資修建。祖師香火旺盛,乙未年眾賢又倡修建,得八方善信響應,捐巨資翻建,擴其規模,歷時五載,於己亥年落成慶典。
  • 烏龍茶譜系之安溪烏龍茶家族全知道(精)
    安溪烏龍茶品種有好幾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鐵觀音和黃金桂,鐵觀音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是烏龍茶的極品;黃金桂原產於安溪虎邱羅巖村,是烏龍茶中風格有別於鐵觀音的又一極品。另外兩種也比較出名的是本山和毛蟹。黃金桂、本山、毛蟹,作為鐵觀音的近親,因其皆具備高香的特質,又被合稱為安溪烏龍茶中「四大香旦」。
  • 福建顏氏後人捐贈明代「鎮國將軍」誥命聖旨 系涉臺文物
    6月13日,福建顏氏後人將傳承380年的明代「鎮國將軍」誥命聖旨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藏。 黃善哲 攝中新網泉州6月13日電 (孫虹 吳冠標)13日,在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鎮西安村顏克英故居,顏氏後人將傳承380年的明代「鎮國將軍」誥命聖旨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藏。
  • 《安溪清水巖》普通郵資明信片專用郵資圖將於1月18日全國首發
    2021年1月7日,安溪縣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安溪清水巖》普通郵資明信片專用郵資圖將於本月18日在安溪縣清水巖景區首發。據悉,這是安溪第一枚明信片專用郵資圖。《安溪清水巖》普通郵資明信片專用郵資圖自2015年開始啟動申報。
  • 以法之名追索文物:"章公祖師"的漫漫回家路
    但這場官司還沒有畫上句號,村民們還在寄希望於福建三明法院能作出有利的判決。  失竊的佛像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五,對於福建省大田縣陽春村以及附近的村民而言,都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陽春「千年肉身坐佛章公祖師」的佛誕日,四村八鄰的村民甚至在外經商務工的村民,都會專程趕回來,祭拜章公祖師。
  • 廈門新增兩個非遺傳習中心 兩岸民眾共同感受閩南文化魅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廈門市海滄區清水祖師楊伏山 攝  錦裡蜈蚣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滄蜈蚣閣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具內涵,歷史上通常用於迎神賽會,由兒童化妝後坐於閣上進行踩街遊行。明朝時期,錦裡村民從安溪清水巖祖殿分靈來清水巖清水祖師香火併在錦裡社建造宮廟,清水祖師信仰成為兩岸民眾共同的信仰,擁有廣泛的信眾。長期以來,錦裡村積極開展兩岸林氏宗親民間交流,成為閩臺文化交流的基地。
  • 安溪:「海絲茶源 茶旅聖地 」茶鄉旅遊線路獲全國推介
    其中,推廣了安溪地區休閒旅遊的旅遊路線「海石茶源,茶旅遊聖地」。「海絲茶源、茶旅聖地」休閒體驗旅遊線路深入挖掘茶鄉特色,串聯起中國茶都、飄香虎邱、雲嶺茶莊園、鐵觀音發源地西坪鎮四個景點,融合了茶葉古鎮、茶鄉生態、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元素,打造特色鮮明的茶鄉旅遊精品,讓遊客們在2天左右的時間內體驗茶業新都市、旅遊休閒集鎮、現代農業產業園、鐵觀音茶文化系統遺產地等特色景點。
  • 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全國文明城市——莆田
    自古是閩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莆田市現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四個區和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兩個管委會。灣口的湄洲島是海內外聞名的和平女神媽祖廟所在地、媽祖文化的發祥地。莆田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陸域總面積4119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裡。
  • 清水混凝土案例—汪曾祺紀念館
    汪曾祺紀念館文化特色街區位於京杭大運河邊的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高郵市。使用現澆清水混凝土建材肌理,基地周邊的老街和巷弄,縱橫交錯,緻密甚至有些擁擠的尺度構成了中國傳統城市中樸實而鮮活的煙火氣息。這種材料的木紋質感,原始質樸,一次性澆築成型,保留原始的清水混凝土飾面,體現真實的藝術感。 軸側圖+保留樹木這種是現澆清水混凝土旋轉樓梯,很多建築會用到,並不算稀奇,例如貝津銘的伊弗森美術館、安藤忠雄的冰庫縣立美術館、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均採用清水工藝,且都有類似的旋轉樓梯。
  • 清水混凝土冬季施工注意要領
    清水混凝土,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使用混凝土的天然飾面作為裝飾表面的混凝土工程。清水混凝土建築工程如需冬季施工,除滿足我們國家發展有關法律規定外,還應滿足現在以下工作要求:混凝土中摻入的防凍劑要通過分析試驗,確保對混凝土結構表面色差不產生一個明顯重要影響,在工程跨季節施工時,應當可以考慮摻用防凍劑摻量對混凝土材料表面色差的影響;加強對於混凝土罐車和輸送泵的保溫,保證入模溫度不低於10℃。
  • 臺中清水一日遊建議行程,去臺中清水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攻略
    清水一日遊建議行程:第一站:清水鬼洞&鰲峰山公園(清水鬼洞站下車,車程約10分鐘)建議旅遊時間:一個小時清水鬼洞全長約400多公尺,由鰲峰山公園北側延伸至大甲溪南岸的北麓,睽違兩年整修,於今年重新開放。清水鬼洞原名為橫山戰備坑道,興建於1943年,以便日軍長期抗戰、划算御空襲。
  • 感謝奮鬥在安溪的每一個人!
    這一年 1個村獲評2020「福建金牌旅遊村」 5個村上榜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 入選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海絲茶源 茶旅聖地」茶文化旅遊路線 入選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 安溪茶廠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 清水混凝土優缺點
    近期有很多設計師來我們公司參觀清水混凝土製品,通過溝通,說很多人對清水混凝土沒有概念,清水混凝土到底是什麼?清水混凝土有什麼優缺點?如果設計師不了解材料的優缺點,怎麼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所以今天浙江藍寶小編就簡單介紹一下清水混凝土的優缺點。
  • 清水混凝土知識,讓你明白以後清水材料怎麼選
    清水混凝土掛板的種類,在國內來看,多數都是採用玻璃纖維製成的板材,然後在板子的表面塗刷清水混凝土保護劑,這種形式所表現的清水混凝土掛板其實嚴格的來說,應該算是仿清水混凝土掛板,而真正的清水混凝土掛板應該是混凝土澆築的,然後在表面塗裝清水混凝土保護劑。國內常見的仿清水混凝土掛板有:水泥壓縮板塗仿清水塗料、GRC板塗清水混凝土塗料、以及其他板材做成仿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 清水到清水,到底要多久?
    他在清水車站月臺,遠遠的就跟我招手,像久別的親戚或熟人那樣的表情。真是意外,固然下車的人群並不算多,不過,他居然可以一眼就辨識出來,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更訝異的是,他居然可以使用若干臺灣話在某些語助詞裡。
  • 「瓷意無窮」走進「清水燒」
    單單是圍繞寺廟和神社等古蹟也需要花上幾天時間才能大體看一遍,但是請各位稍微將注意力轉移一下,接觸下在京都歷史悠久的瓷器燒制文化吧。清水燒,也稱為京燒,正像它的名稱所展示的那樣,最早這種瓷器是在京都有名的清水寺山腳下燒制而成的,但現在,凡是京都生產的陶瓷燒製品,都被稱為清水燒,清水燒是它們的總稱。清水燒或京燒,說起它的歷史,最先可以追溯到400年前。
  • 世界標準的清水混凝土工程
    由倫佐·皮亞諾設計的「杭州天目裡」城市綜合體項目中清水混凝土工程在全球範圍內堪稱創舉項目中還進行了多項極具實驗性的嘗試讓這個項目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標準的清水混凝土工程。清水混凝土營造是「天目裡」最重要設計特色之一給工程帶來巨大挑戰。
  • 新加坡華僑捐贈福建安溪九中兩僑捐項目落成
    新加坡華僑捐贈福建安溪九中兩僑捐項目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