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
7月27日,記者從成都市種子管理站了解到:為了培育「蜀地好米」,目前已有來自數十家種業企業提供的104個水稻品種,在新都區清流鎮廣泉村進行種植。其中,103個品種是今年10月將參加成都市第七屆成都市「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鑑活動的,有一個是用於品鑑對照的品種「宜香優2115」。
這103個品種是怎麼產生的?它們在田間的表現如何?省市種子部門及企業代表來到廣泉村,了解這些本土水稻品種的表現。
每一個品種都有「生長檔案」
新都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技術負責人羅運芬介紹,從今年3月22日收到第一個水稻品種樣品,到4月4日最後一個樣品,共計收到104個水稻品種樣品。
根據試驗要求,新都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按照各供試單位提供的品種生育期描述,將樣品生育期進行排序,從早熟到遲熟相近生育期的品種相鄰種植,「宜香優2115」作對照。
4月8日,技術人員將種子按田間種植編號清理好,反覆浸泡後,放入人工智慧發芽箱催芽約12小時,3天後擺入秧廂。
4月16日,秧苗出苗。5月27日,秧苗栽秧--將整個大田劃成四等分,每個等分劃相同大小的小區26個,每個小區栽5個寬窄行,每行栽45窩,每小區栽450窩。
截至目前,試種水稻秧苗長勢良好,新都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對每一個品種的生長表都作了詳細記錄。
「魚鳧杯」對水稻品種發展影響大
今年10月,按照慣例,成都將舉行第七屆「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鑑活動。為了在活動中自家水稻品種有優良表現,成都各種業企業使出了「渾身解數」。
四川眾智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夏德民介紹,當前各地水稻和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種業市場發展需要引導和規範,「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鑑活動是一個好平臺。「經過幾年努力,我們目前有一個『國泰香優2號』於去年通過國家審定,以『穗大、稈粗、高產、飯好吃還抗倒』廣受市場追捧,今年還將有兩個新品種已進入評審程序。」夏德民說。
仲衍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參加了六屆「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鑑活動,每屆都有品種獲獎,共獲得一等獎或金獎4次、二等獎或銀獎2次。「參加「魚鳧杯」優質稻米品鑑活動,使我們有機會觀摩、學習同行在優質稻米品種選育上的最新進展和成果,也有更多機會直接接觸用戶,了解他們的最新需求,指導我們的新品種選育。」公司副總經理謝永華說。
成都種業協會會長、四川奧力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平認為,「魚鳧杯」的連續舉辦,給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種植戶搭建了優質品種鑑選、展示的平臺,對水稻品種的科研導向,以及品種的市場化推廣,起到了很好的橋梁和孵化作用。同時,也改變了人們「蜀米無好米」的印象,壯大了「成都好米」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