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關注財經、金融,不看央行網站真不行。
1月11日,央行發布了「關於《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這條信息背後,牽涉多家企業,當然最受關注的還是芝麻信用。這家公司由螞蟻集團100%控制——這2個月屢上頭條。
不賣關子了,談點事實和有趣的數據吧。未來的走向槓桿遊戲無法預測,但我覺得規範徵信業務、保護個人信息隱私,無疑是正確的。
1、牌照就是生命。前幾天槓桿遊戲寫了央行新年工作會議,《棄房炒股?央行定調,信息量有點大!》(1月7日)。當然那篇文章,主要談股市和樓市,但這個會議上,央行強調:
個人徵信業務必須持牌經營……
這句話本來是廢話,8年前徵信業管理條例就說了,未經監管部門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個人徵信業務。
恰恰,再提表示有所指,現在反壟斷、對信息隱私的保護,提到新高度。
之前約談螞蟻時,槓桿遊戲注意到,也提到了:依法持牌、合法合規經營個人徵信業務,保護個人數據隱私。
我們不必特別針對螞蟻集團的芝麻信用,有這個煩惱的企業多著呢。請看下文。
2、6年了,它們,包括芝麻信用,迄今為止都沒有拿到徵信牌照。除了央行的徵信系統,完全是公共產品,其他商業企業的徵信業務,其實在做的有好幾家公司。
故事要回到6年前。2015年1月5日,一個冬天的傍晚,央行官網發布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
這個通知:
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後附名單)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
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拉卡拉(300773,股吧)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這8家公司等於拿到了特許籌備權。
全中國多少公司羨慕他們。
但是,6個月後,它們沒有一家到期獲得徵信牌照。不過,業務該做還是在做,從此遊走於灰色地帶,隱私算什麼……
3、3年前,一家叫「百行徵信有限公司」拿到了牌照,8大徵信特許籌備公司都是股東。2018年2月22日,央行官網發布了「設立經營個人徵信業務的機構許可信息公示表」的公告。
這家公司的股東,槓桿遊戲覺得很有意思。大股東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持股36%,然後剩下64%的股份,8家其他股東各8%。
這8個股東,恰好就是當時的3年前,獲準籌備徵信業務的8家公司。
單獨誰也沒有拿到徵信牌照,合一起拿到了。可徵信息都是個人隱私,不能隨便給他人。
這是8家公司共同的尷尬,當然,8大公司中也有強悍的,因為他們實際掌握的數據太多了。甭管你發牌照否,一般公司都比不了他們。
最好玩的是,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的特許經營有效期即將到來。
如上圖,2021年1月31日。接下來,央行會延長該司的徵信特許時間嗎?槓桿遊戲和各位一起,拭目以待。
4、第2家徵信公司將拿到牌照,股東京東、小米都在,卻沒有螞蟻、企鵝。上個月的4號,央行官方發布了「關於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的公示」。
公告介紹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的相關情況,第一大股東,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5%。
第二大股,東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
並列第三大股東分別是北京小米電子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持股均為17.5%。
有趣的還有一個小股東,北京聚信優享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股5%。槓桿遊戲去查了一下,這家公司的大股東叫劉黎,也是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的監事,如下圖。
同時,我簡單查詢了工商信息,劉先生也是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董事。
如此看來,北京聚信優享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這個股東,大概代表的也包括小米他們家。
5、螞蟻的整改,看來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就徵信牌照來說,主要的網際網路大公司其實都已經參與進去,包括螞蟻的芝麻信用,當然是小股東,非主導者,或許有點小傷心。
話說回來,家大業大,這麼賺錢,一切都得到,都開綠燈,好像也不不對。
目前徵信業的2塊牌照(含將發放的),行業協會、地方國企的主導格局,說明監管部門對很多企業個人信息保護的力度,甚至誠信,是懷疑的。
而制定《徵信業務管理辦法》,非常嚴厲地強化個人隱私的保護,對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有利。
當然對標起來,螞蟻各項隱私保護的整改,以及其他整改工作,大概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做。
單就徵信業來說,防範寡頭,避免個別霸權,槓桿遊戲認為,嚴一點不是壞事。
其實無論單獨拿牌照否,芝麻信用及阿里系、螞蟻系掌握的信息真的夠多了,該規範的事情不計其數。
包括阿里系、螞蟻系在內的許多公司,都在利用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的困境,這不是一個徵信牌照、一部法規可以解決的。
Ps:如果覺得文章不錯,也請幫忙點個「在看」唄。槓桿遊戲長期歡迎杆友來稿,我們有稿費哦,可加iwyyyz1投稿
對了,槓桿遊戲視頻號最近開通啦,杆友們可以關注哦,期待在全新的平臺上,我們依舊彼此守望,繼續見證、成長!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槓桿遊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