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河南商城、信陽等地蜱蟲叮咬導致多人死亡,出現的「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病例,經血液檢測證實患者感染的是布尼亞病毒。
「布尼亞病毒原本在中國就有,並不能說是一種外來的新型病毒,今年年初我們這兒就曾收治過感染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於巖巖教授說,「不過,該病毒最早發現於烏幹達。目前,治療上並無特效藥,以對症治療為主。」
今年年初曾收治過病毒感染者
於巖巖教授告訴記者,今年年初該科曾收治過一位來自河北的患者,後被確診為感染了布尼亞病毒,「常規的病毒檢測都無法查出這種病毒,當時是把病人的血樣送到疾控中心,才得出了確切的結果」。
由於從外地轉至該院時,患者病情已加重,醫生雖然給予廣譜強效抗病毒藥物,但患者最終未能治癒。不過,這名患者的感染源不明,不能確定是經由哪種動物感染所致。
專家解析
感染布尼亞病毒屬新發傳染病
布尼亞病毒是一個大的病毒科,已確定裡面還有4個屬。它首先是從烏幹達西部的布尼亞韋拉分離到本科的,代表種——布尼亞韋拉病毒因此而得名。「這種病毒中國內陸原來就有,很多都是經吸血節肢動物傳播,例如這次的蜱蟲。」於巖巖教授說。
「應該說這是一種新發傳染病」,於巖巖教授告訴記者,這裡的「新發」可以理解為原本就有新出現的、新發現的和新傳播的疾病。
感染症狀血小板白細胞驟降
其實,感染了這種病毒並不可怕,於巖巖教授表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樣,多數患者症狀較輕,很多人在不用藥的情況下都會自愈。只有少數年紀大、自身免疫力低、貽誤治療時機的患者,並且醫生缺乏這方面診斷思維的情況下,病情才會轉為重症。
通常,感染後的主要症狀表現為發熱、血小板和白細胞極低。因此,於巖巖教授提醒患者,在發熱後一定要及時就醫,到發熱門診做血常規檢查。
「雖然血小板、白細胞數值較低,是大部分病毒感染的特徵。但是要說感染布尼亞病毒最大的特點,就是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進行性下降,也就是說這兩項生化指標,會在幾天之內出現急轉直下的下降。」於巖巖教授說。
在臨床上有些患者的白細胞最低可以降到1000個/立方毫米,而正常人的白細胞則在4000個/立方毫米。血小板則可能降到2-3萬個/立方毫米,而正常人的血小板標準在10萬個/立方毫米。
治療無特效藥對症治療為主
針對感染布尼亞病毒的患者,由於這是一種不常見的病毒,因此沒有特效藥,臨床主要以使用廣譜強效抗病毒藥物為主。此外,還要同時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狀態,達到抵抗病毒的功效。
目前,在臨床上遇到感染布尼亞病毒的患者,是以血液系統表現為主,此外還會伴有多器官損傷,例如腎臟、肝臟功能,以及神經系統器官的損傷。
文/記者範維
(責任編輯: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