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專家組:新型病毒或為蜱蟲致病元兇

2020-12-05 騰訊網

  最近,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出現蜱蟲叮咬致人發病甚至死亡的情況,衛生部派出專家組赴當地調查。

  專家組有關人士介紹,蜱傳疾病病患多為農民,年齡相對較大,致病元兇或將鎖定為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

  9月13日下午,在調研3天後,衛生部專家組及河南省衛生廳專家組從商城縣返回。專家組有關人士介紹,蜱蟲病病患多為農民,年齡相對較大,致病元兇或將鎖定為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

  病人身上分離出的「新型布尼亞病毒」或為致病元兇

  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系主任、北大第一醫院徐小元教授證實:中國疾控中心有關部門已經從病人身上分離出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衛生部正組織專家制訂相關診療方案。

  據介紹,「布尼亞病毒」是一個大類,而「新型布尼亞病毒」可能會被認定為一種新病毒。這一病毒的最後名稱並未得到明確證實。

  資料顯示,布尼亞病毒自然感染見於許多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蚊、蜱、白蛉等),對人則可引起類似流感或登革熱的出血熱及腦炎。

  硬蜱叮咬人體可能引起人粒細胞無形體病。據介紹,2006年安徽省發現我國首例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隨後又在天津、山東、河南、陝西、湖北等地發現部分人群的血清中有特異性抗體,提示感染過無形體。

  鑑於目前這類患者病因尚不明確,2010年5月之後,中國疾控中心暫將其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專家組介紹,目前致病元兇或將鎖定為這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而衛生部也正在組織專家制訂「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診療方案中將包括病毒的監測、診斷、鑑別、治療等內容。

  徐小元教授說,此次發現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臨床表現主要為全身不適、乏力、頭痛、肌肉酸痛以及噁心、嘔吐、厭食、腹瀉等,可伴有心肝腎等多臟器功能損害。專家指出,這一病毒主要通過蜱傳播,目前未發現人傳染人的病例。

  據專家介紹,商城縣出現的疑似無形體病病例基本上可以肯定為蜱傳疾病。這種病可防可控,而且病死率很低,公眾不必恐慌。

  94.2%的患者為農民,病患年齡相對集中在50歲以上

  此次專家組成員不僅有來自中國疾控中心以及北京各大醫院的專家,還有來自河南、山東等地的基層醫生。

  調查組了解到,2009年,商城縣發現疑似無形體病病例87例,死亡5例;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發現120例,當地平均一個村一個病例。發病時間多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94.2%的患者為農民,其他則為學生和商業服務人員等。

  病患相對集中的年齡是50歲以上,其中男女的比例為1∶2.7,發病地點則集中在淺山丘陵地帶。因當地2/3的青壯年農民都外出打工,留下村民以老人和婦女居多,所以上述數據並不具備精確的流行病學價值,還需要進一步調查和修正。

  專家組組長、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表示,目前蜱傳疾病疫區的劃定尚未明確。此次調研成果將為衛生部門制訂修改相關防控方案提供依據。

  自2007年5月信陽市報告首例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症狀的疑似無形體病例以來,截至目前,河南省共監測和報告557例疑似無形體病例,死亡18例,重點集中在信陽市商城縣、溮河區、光山縣和平橋區。

  醫生接受培訓,首選治療藥物納入「新農合」

  在商城縣人民醫院,專家們對一線醫生進行了現場培訓。培訓對象包括商城縣及其下屬19個鄉的醫生,以及信陽市治療蜱蟲叮咬病例較多的幾位主治醫師。

  河南省衛生廳負責人表示,通過3年多的防控工作,河南省已培訓了各級各類臨床醫生和疾控工作人員近千人。通過宣傳使當地群眾對此類疾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有了一定提高,一些群眾在勞作和生活中能夠採取基本的個人防護措施,病例的及時就診率也有大的提高。

  記者採訪多名疑似病例家庭發現,因為新農合對急診費用報銷的限制,以及治療無形體病的特效藥不在報銷藥品目錄中,部分患者家庭面臨一定的經濟負擔。

  對此,河南已經批准將治療疑似無形體病的首選藥物強力黴素納入信陽市新農合報銷補償範圍,保證首選治療藥物及早足量使用。

  發現蜱蟲附著,勿用手指捏碎

  本報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白劍峰、曹樹林)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日前指出,蜱傳播疾病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衛生部已經制定預防工作技術指導方案,並加強了對基層醫務人員培訓。蜱傳疾病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公眾不必恐慌。

  據介紹,這次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狀為主的疾病,到底蜱蟲傳播的是什麼病原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在監測和研究。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許汴利介紹,預防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是環境防治:清除灌木雜草,清理禽畜圈舍。二是化學防治:可噴灑藥物,牲畜可定期藥浴殺蜱。三是生物防治:用生物農藥藻蓋殺(0.12%藻酸丙二醇酯)。四是個人防護:進入有蜱地區,要注意防護,外露部位要塗布驅避劑。

  他提醒,如果發現蜱蟲附著,千萬不要用鑷子等工具將其除去,也不能用手指將其捏碎。應該用乙醚、煤油、松節油、旱菸油塗在蜱蟲頭部,或在蜱蟲旁點蚊香,把蜱蟲「麻醉」,讓它自行鬆口;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塗蜱蟲頭部,使其窒息鬆口。如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藥和皮質激素。發現蜱咬熱及蜱麻痺時除支持療法外,應作相應的對症處理,及時搶救等。

相關焦點

  • 我省未發現蜱蟲叮人致病事件
    據悉,蜱蟲在我省農村、山地、草原普遍存在,它們蟄伏在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雞、犬、羊、牛等動物皮毛上,使動物感染無形體等病,嚴重的造成家畜、家禽死亡。蜱蟲咬人的事在農村經常發生,一般人也不太在意。蜱蟲僅是一種傳播疾病的媒介,咬人後致病率很低。
  • 蜱蟲作亂元兇或為新型病毒 可治療病死率低(圖)
    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12日,在西安市一家寵物店,工作人員為寵物剪毛,防止蜱蟲寄生。丁一 攝  本報訊 (記者吳鵬)「河南蜱蟲叮咬事件」的元兇或將鎖定為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而衛生部也正在組織專家制訂「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從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上,對發現的感染病例,進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療。
  • 河南蜱蟲傷人或緣起布尼亞病毒 診療方案已上報
    蜱蟲傷人或緣起布尼亞病毒  本報訊 河南蜱蟲傷人事件的元兇有可能是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記者昨日上午從衛生部專家組獲悉,目前專家組已將「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上報衛生部。
  • 衛生部:蜱蟲具體致病原因仍在查 有典型地域性
    衛生部:蜱蟲病毒傳播可防可控  具體致病原因仍在探查中;《人民軍醫》10年前載文提及,南通「季德勝蛇藥片」可治蜱蟲咬傷  最近河南等出現由於蜱蟲叮咬使人發病甚至造成死亡病例的情況。
  • 寵物狗身上也有蜱蟲 這類蜱蟲一般不會傷人
    專家說,狗身上的蜱蟲不會傷人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了天恩寵物醫院,據洪光照醫師介紹,狗身上的蜱蟲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在河南致命的是「全溝硬蜱」,而在寧波家養寵物上寄生的多為無致命性的硬蜱與軟蜱,雖同是蜱蟲,但品種完全不同。
  • 蜱蟲病診療方案上報衛生部 專家稱已過發病高峰
    本報訊 (記者範維) 記者上午從衛生部專家組獲悉,河南蜱蟲傷人事件的元兇有可能是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目前專家組已將「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上報衛生部。  今天上午,記者連線專家組成員之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教授,他告訴記者,目前「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初稿已完成。「專家組已經將方案上報到衛生部,衛生部批准後這個方案就可出臺了。」王貴強教授說。  「其實不必對蜱蟲叮咬過於驚慌,蜱蟲病的發病高峰期一般是在4月至10月。」
  • 蜱蟲病診療方案已上報衛生部
    晨報訊 (記者 徐晶晶)「河南蜱蟲叮咬事件」的元兇可能是一種新型的布尼亞病毒。記者昨日獲悉,專家組已將「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病診療方案」上報衛生部。  昨晚,記者再次連線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教授。
  • 被蜱蟲叮咬引發心肌炎!這種病毒夏天要小心……
    而導致患者們高燒、甚至發生心肌炎的原因,可能來源於它——新型布尼亞病毒。 鄭醫生特別提醒,布尼亞病毒感染主要通過蜱蟲叮咬,病毒通過皮膚傳染到體內,輕症的患者患者表現為發燒、血小板輕度減少,病情較重的患者表現為持續高熱一周左右、血小板急劇減少。
  • 江蘇已有4例疑似蜱叮咬死亡 並非所有被咬均致病
    快報特派記者 邢志剛發自河南商城最新進展衛生部專家組今天到信陽調查昨日,記者從河南省衛生廳了解到,今天,衛生部派出的專家組將趕赴信陽,到達後,除了給當地現有患者進行臨床診斷外,還將調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患者病因。
  • 警惕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煙燻火燎能讓蜱蟲鬆口嗎?
    警惕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40度高熱、咳嗽乏力、血小板減少,南京的王女士在兩個多月前採茶後突發身體不適,沒想到是因為蜱蟲叮咬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隨後的血清檢測證實了專家的判斷,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經過近一個月的對症治療,王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並最終康復出院。
  • 我國多地出現「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者 外出謹防蜱蟲叮咬
    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記者 果君)近日,江蘇南京的王女士出現了發燒、咳嗽等症狀,就診後發現血小板迅速減少,最終確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SFTS Virus)。據悉,目前我國多地出現了感染者。據不完全統計,僅上半年以來,江蘇省人民醫院已陸續接診37位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患者。
  • 浙江一個家族四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小夥子和他的大姨  並沒有直接被蜱蟲叮咬  怎麼會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  據了解,小王的外公,是一位河道淤泥清理工,他在清理淤泥邊的草叢時,可能不小心被蜱蟲咬到沒注意,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而沒有及時確診治療,不幸去世。小王的外婆,因為照顧外公,有親密接觸,也感染上了病毒。
  • 「江蘇37人感染新型病毒」,竟是因為小小蜱蟲?
    夏季蜱蟲十分活躍,因蜱蟲叮咬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的報導時有發生。最近報導,江蘇省因蜱蟲叮咬已有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05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是在中國首次被報導的一種新發出血熱, 經蜱蟲叮咬傳播,由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種新的急性傳染性疾病。患者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消化道症狀, 嚴重病例可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 蜱蟲鑽入皮膚可用酒精殺死 疾病治療方法未定
    北京晨報訊 (首席記者 崔紅)衛生部昨天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小小的蜱蟲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蜱蟲傳疾病是常見的疾病,以前就有,只不過是這次傳播了新的病原體。目前,它還屬於一種新發現的致病因素,還不是一個法定報告的傳染病。
  • 新型病毒!37人感染!專家警告:可能人傳人!
    新型布尼亞病毒基因組及其編碼蛋白。隨後,王女士被送至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經過仔細檢查,王女士竟被感染上了「新型布尼亞病毒」。「入院之初,王女士情況比較危急,心、肺、循環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金柯介紹,專家就高度懷疑是通過蜱蟲叮咬傳播的。
  • 這只要命的"蜱蟲"
    2010年9月10日,北大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教授來到河南省商城縣人民醫院和有關專家一起會診一名疑似蜱蟲叮咬致病患者    誰會想到在狗耳朵後面就能扒拉出的草鱉子,竟然是要命的「蜱蟲」     這個說法讓嶽昌宇難以相信:「誰會想到在狗耳朵後面就能扒拉出的草鱉子,竟然是要命的『蜱蟲』?」
  • 野生動物為何易成病毒傳染源
    該文章還援引港媒報導稱,竹鼠外形粗壯,主要生活在亞熱帶森林、灌叢和竹林中,主要以竹子為食,因為體型龐大肉多,營養價值豐富,有較高經濟和藥用價值。如同SARS疫情時期一樣,蝙蝠也被高度懷疑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元兇。1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發布題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的文章,稱經過病毒序列比對分析,同濟醫院專家組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病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 被蜱蟲咬了,感覺不適,很可能是感染了這種新型病毒
    「當時,患者發熱不退,我們懷疑是病毒感染,就把他收治入院了。」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金靈肖主任醫師說,「入院後,我們又給患者做了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血小板明顯下降,高度懷疑他是感染了新型布尼亞病毒,便第一時間上報了相關領導和科室,並聯繫了疾控中心採集送檢核酸。」新型布尼亞病毒新型布尼亞病毒?
  • 釋疫|對話IUCN穿山甲專家組委員:去年已有研究指出穿山甲攜帶冠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病毒溯源一直備受關注。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發布相關研究成果,認為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穿山甲在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2月27日,封面新聞專訪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穿山甲專家組委員吳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