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蜱蟲病毒傳播可防可控
具體致病原因仍在探查中;《人民軍醫》10年前載文提及,南通「季德勝蛇藥片」可治蜱蟲咬傷
最近河南等出現由於蜱蟲叮咬使人發病甚至造成死亡病例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李德新10日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此次河南發生的蜱傳疾病具體致病病原體尚未最後確定。衛生部專家表示,暫時把這個稱為是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在當中發現了可引發出血熱、流感等等這類疫病的布尼亞病毒,但是總體來說這種病是可控的,公眾不必恐慌。「對於蜱傳疾病,我國已有成熟的預防控制措施。避免蜱蟲的叮咬是降低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病原體不明,目前還不是法定傳染病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商城縣發生的由蜱蟲傳播疾病具體致病病原體尚未最後確定,病原體明確還很困難,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事實上,由蜱蟲引起的這種病症具有典型的地域性,但目前國家還未劃出易發病的具體區域。
在衛生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衛生部官員首先說明,2006年中國首次發現這種主要由蜱蟲傳播為主,細胞內寄生,沒有固定形狀的細菌。因為病人有發熱並且血小板減少,所以現在稱之為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蜱蟲傳播疫病是比較常見的,只不過這次傳播了新的病原體,也是一種新發現的致病因素,並且在患者和蜱蟲身上分離出了布尼亞病毒。中國疾控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所長李德新介紹說:「布尼亞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我們國家現在已經知道了,布尼亞病毒有像我們講的引起流行性出血熱汗含鉀病毒,引起新疆出血熱的克裡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都是布尼亞病毒。這個病毒到現在為止,真正的有效藥物可能很少。」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知蜱蟲可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回歸熱螺旋體、32種原蟲等。多種病原體可引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包括無形體感染和病毒感染等。目前,它還屬於一種新發現的致病因素,不管是無形體也好,還是布尼亞病毒也好。按照有關規定,它還不是一個法定報告的傳染病,診斷標準、治療方法等都在進一步研究之中,發病情況包括發病率、致死率,都還需要時間來進行統計和分析。
蜱蟲將隨天氣變冷逐漸減少
不過參加發布會的專家一再強調,這種病並非有多可怕,只要降低和蜱蟲接觸的機會,同時如果感覺發燒情況立即就醫,就能夠在預防和治療上得以控制。而且隨著季節的變化,這種病也會逐漸減少。李德新說:「每年4月份到8月份以後,其實這段時間這種病是比較集中發生的,這個可能和它的媒介蜱蟲有關係,天氣冷了,這些媒介都不活動了,同時人的戶外活動、農業生產也少了,所以病人就少了,也就沒有了。」
截至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發現此類症候群病例557例。記者在解放軍一五四醫院感染病房內看到,還有幾名患者正在接受救治。醫院感染科主任崔寧告訴記者,今年該醫院接收這種病人共計137人,病人大多來自商城縣,目前在醫院接受救治的共有7人。這些重症病人大多當初被誤診為感冒,到當地村衛所進行輸液治療以致耽擱了病情,發病七八天後才來到醫院。
外國的疫苗不一定管用
據悉,早在2008年2月份,衛生部就針對無形體病印發了《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以提高醫務人員對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認識和控制,而非針對此次多省出現的蜱蟲疫情。目前蜱蟲在河南引發的主要是無形體病,而北京多年前引發的則是萊姆病。「相比國內來說,歐美一些國家更是『重災區』,比如義大利、瑞士、奧地利以及美國等。山較多,草木茂密的環境是蜱蟲所喜歡的。」
據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發布的消息顯示,北京在多年前有過蜱蟲咬人傳播萊姆病的個別病例,近一二十年則沒有病例報告。不過,被咬的人不會直接把病毒傳播給別人,但是就像B肝病毒一樣,如果直接接觸到病人的血液等體液則就有感染的可能。
「目前,只有美國和歐洲從蜱蟲咬傷患者體內分離出病原體。同時,美國還製作了疫苗,但雖然都是蜱蟲,到了不同的地方還會變異,所以這個疫苗到了歐洲並不太靈光,很多人接種了卻並沒有多大效果。」王福博士說道。
連結 蜱蟲傳播的其他疾病
森林腦炎是一種由森林腦炎病毒引起的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病毒在蜱蟲體內可長期保存,可經各變態期及經卵傳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並可在蜱蟲體內越冬。多發生在5~8月,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林區。
新疆出血熱是一種蜱媒急性傳染病,病原體可在蜱蟲體內保存數月,並經卵傳遞。在我國流行於新疆,發病高峰期為4~5月。
蜱媒回歸熱又稱地方性回歸熱,是由鈍緣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體病,不規則間歇發熱為其主要臨床特徵。我國新疆有該病流行,乳突鈍緣蜱可經卵傳遞8代,並能貯存14年。
Q熱病原體為貝氏立克次體,常在野生動物與家畜之間傳播流行,牛、羊為人體的主要傳染源。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國已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證實有其存在。
北亞蜱傳立克次體病又稱西伯利亞蜱傳斑疹傷寒,病原體為西伯利亞立克次體。小齧齒動物為主要傳染源,草原革蜱為其主要媒介,邊緣革蜱也能傳播,我國新疆、內蒙、黑龍江有本病存在。
細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桿菌病、野兔熱。蜱蟲能長時間保存一些病原菌,並經卵傳遞。
據新華社 新京報 法制晚報
寵物醫生建議
「貝裡爾」專殺寵物蜱蟲
什麼藥能治療蜱蟲咬傷
「季德勝蛇藥片」
曾被證實治癒50例蜱蟲咬傷
本報訊 在「蜱蟲咬死人」事件廣受議論之際,人們對治療蜱蟲咬傷的藥物充滿著強烈關注。昨天,多年前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上的報導,所提及的一種「季德勝蛇藥片」,引起人們的關注。
昨天,記者在發表於2000年43卷第6期的《人民軍醫》雜誌上看到,署名為「解放軍8660部隊醫院周秋華、李素鵬」的作者,在一篇《季德勝蛇藥片治療蜱咬傷50例》一文中稱,部隊地處新疆天山林區,戰士常被蜱蟲咬傷,採用季德勝蛇藥片治療蜱蟲咬傷50例,效果較好。文章稱,臨床選擇了50例病患,均在訓練中被蜱蟲咬傷,部分殘留有蜱蟲殘體。被咬傷後均有腫痛,其中部分出現繼發感染,且伴有頭痛、發熱、淋巴結腫大、周圍血白細胞輕度增高等,「但沒有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文中稱傷口用3%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衝洗後,有蜱蟲殘體先行清除,再用涼開水將季德勝蛇藥片調為糊狀外敷,每日一次。同時服蛇藥片5片,每日3次。結果為「50例全部治癒,均無不良反應」。
昨天下午,記者從唯一生產季德勝蛇藥片的南通精華製藥公司了解到,季德勝蛇藥片曾叫「南通蛇藥片」,是蛇藥專家季德勝先生根據祖傳六代秘方研製的傳統中藥,被列為國家保密品種。解放軍總後勤部將季德勝蛇藥片廣泛用於毒蛇、毒蟲咬傷的治療。
南通一家醫院專家告訴記者,季德勝蛇藥片治療蛇、蟲傷的療效明顯,蜱蟲咬傷也應在其列。但此次蜱蟲咬死人,是一種新發現的致病因素,季德勝蛇藥片能否有效治療,尚需論證。南通精華製藥公司董事長朱春林告訴本報記者,他們今天將派出專家趕赴河南信陽,和衛生部專家一起探討季德勝蛇藥片治療蜱蟲咬傷的可行性。 (郭小川)
網友以身試蟲
自稱曾打過腦炎疫苗
近日河南商城傳出多人被蜱蟲咬死的消息,讓很多網友都想知道對付這種蟲子的方法。貓撲網友「與時盡現」親自上陣,把蜱蟲放在手上,還拍了照片傳到了論壇上,並且附上自己對付蜱蟲的心得。
「與時盡現」說,由於工作的原因,自己經常在東北三省的林區活動,早在10年前就接觸過這個東西。當地人對它是敬而遠之,也流傳出很多草爬子叮死人的故事,即使不死人,也成為植物人,確實很可怕。這個東西體型很小,經常分布於森林中,尤其是在一種雲冷杉林裡。
他還介紹說,每年進入林區之前,他們都要打一種疫苗,叫森林腦炎疫苗,但這種東西的效果究竟怎樣,無從考據。此蟲叮咬後,吸血而亡,身體留於人體內,需要用力拔出,因為它的牙和前爪有倒鉤,經常把它身體拔出了,但是腦袋卻留在人體裡,有病毒的就是它的頭部,需要特別注意,一定要把它的頭部用鑷子甚至針挑出。 綜 合
昨日記者走訪了南京安東寵物醫院,看到在各種寵物疾病的宣傳資料上,蜱蟲防治的宣傳一直就沒有鬆懈過。南京安東寵物醫院的姚醫生告訴記者,有一種名為「貝裡爾」的寵物藥品專殺蜱蟲。
「剛開始在寵物身上流行的時候南京很多醫院都查不出病因,不少狗隨後嚴重貧血。有的還會發燒,口舌發白,甚至出現抽搐。當時很多醫生也沒有見過這樣的病。」寵物醫院的姚醫生告訴記者,04年到05年病例越來越多。一度似乎有暴發趨勢,06年開始南京的多家寵物醫院研究發現原來是蜱蟲在作怪,聯合加大了防治力度,近幾年在南京幾乎見不到了。現在還有名為「貝裡爾」的專殺蜱蟲的寵物藥品,而現在德國拜耳,福萊恩等藥都是專門針對這種蟲子的。劉 瀏
(責任編輯:黃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