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投降後變得非常熱愛學習,但他學習的內容讓明朝官員很緊張

2021-01-09 讀歷見聞

崇禎十年(1637年)九月,李自成等人大概是打算到漢中為高迎祥搞周年祭,集結大軍對漢中府城發起攻擊。當時陝西官軍的分工是,巡撫孫傳庭負責陝西東部商洛一帶的徵剿,總督洪承疇則負責徵剿西部。李自成等人攻擊的漢中屬於洪承疇的責任區,於是他派臨洮總兵官曹變蛟前去救援。

曹變蛟自他叔叔曹文詔死後頗受洪承疇重用,而且他不僅升官快,打仗也越來越猛。接到命令後率兵抄近道星馳而去,並趁夜色從雞頭關悄悄進入漢中府城。之所以搞這麼神秘,並不是怕農民軍,而是為了給他們一個驚喜。

九月二十六日,農民軍又要攻城了,但他們卻驚奇地發現死寂的城頭上空無一人。曹變蛟做戲做了全套,一直等到農民軍走到城濠邊,才讓守軍現身用弓箭、石塊等等殺傷性武器招呼他們。

城下的李自成見城上守軍人數大增,知道朝廷的援軍來了,便招呼兄弟們趕緊撤。但是官軍已在城門後擺好了出擊隊形,農民軍剛要撤退,曹變蛟便打開城門帶隊追擊。混戰中,李自成的坐騎被一箭射死,狼狽地「裸身涉水逃去」。

十月初四,逃走的李自成糾集數股農民軍,經漢中寧羌竄入四川廣元。他們之所以選擇南下四川,這要給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網」記一份功勞。當時楊嗣昌的增兵增餉計劃接近完成,他的十面羅網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編織當中,離李自成比較近的有扼守商洛一線的陝西巡撫孫傳庭、扼守鄖襄一線的鄖陽巡撫戴東旻。

所以當時身在漢中的李自成,若往東面去是相當困難的,而且就算拼死衝了過去,等著他的還有安廬巡撫、鳳陽巡撫、河南巡撫、保定巡撫等一大堆巡撫,他唯有南下四川是相對容易的,後來事情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李自成等部農民軍進入四川後,相繼攻克昭化、劍州、梓潼等川西三十餘州縣,並在綿州擊殺四川總兵侯良柱,只用半個月就打到了四川省城成都。當時的四川巡撫王維章是個剛到任的新官,完全被打蒙了,稀裡糊塗地背鍋下獄被判了死刑。

好在新任四川總兵羅象乾比較有水平,率大軍發動反攻,迫使李自成等部退回到梓潼。但是這位羅總兵很快被勝利衝昏頭腦,率軍冒進中了李自成的埋伏,結果兵敗身死。這麼一折騰,雖然成都又陷入農民軍的包圍,但也為洪承疇率軍入川爭取了時間。

十二月,洪承疇率曹變蛟、左光先、賀人龍等部進抵四川廣元,並調延綏總兵王洪、寧夏總兵祖大弼率部駐守漢中、略陽一帶防堵農民軍的出川通道。

這時農民軍已從成都撤圍,再次退回到劍州、梓潼一帶。而新任四川巡撫傅宗龍則趁機調集川兵六七萬人,駐紮到綿州、撞川、射洪、遂寧、西充、南部、閬中等地,在川南和川東方向上對農民軍形成堵擊。

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洪承疇率部向李自成等部發起進攻,雙方在梓潼展開激戰。此戰中農民軍遭遇重創,人馬折損大半,李自成等人從山間小道分路突圍,經松潘草地竄回陝西,並在曹變蛟、賀人龍的追擊下被迫退往甘肅臨洮,接著甚至又北出長城躲避到西北塞外的羌族地區。

後來李自成歷經千辛萬苦再度竄回川陝時,身邊僅剩三百殘兵敗卒。但是這時候的時間已經到了崇禎十一年的四五月份,距離楊嗣昌在這年二月了結賊寇的最後期限,已經延宕近三個月。要知道楊某人當初是立下軍令狀的,雖然崇禎保持耐心對自己繼續信任,但是責任問題的解釋工作最好還是主動去做。

本著這樣的想法,楊嗣昌行動了。打頭陣的是工部右給事中吳宇英,他給崇禎寫了一道奏章,指責洪承疇「受事已久,底績無期」是「縱寇禍貽五省」的罪臣,建議崇禎將洪承疇「急解兵柄,別簡名賢以代之」。

跟進助攻的是廣西道監察御史楊希旦,這位仁兄把「賊勢漫淫而難遏,賊焰燎灼而難撲」的責任全部推到洪承疇頭上,說洪承疇負有「養寇捻亂之罪」而該殺。

兩連擊之後,楊嗣昌親自出面向崇禎上奏,先是辨說「賊自秦入蜀數十萬,出蜀數萬」的損耗不是洪承疇的功勞,而是蜀中將士的功績,指責洪承疇欺君冒功。接著又指責洪承疇剿賊七年卻仍是「縱賊往來秦、蜀,逾久無功」,言下之意是洪承疇拖累了「三個月滅賊」的大計。

所以,楊嗣昌的責任解釋工作並不是開展自我批評,而是藉機扔黑鍋打擊政敵。

不過,好在這一次崇禎的耳根子還算爭氣,沒有照收楊嗣昌團夥的意見,雖然革了洪承疇的兵部尚書銜,但仍讓他以侍郎銜留任三邊總督繼續指揮剿賊。他的部將也受到了處分,曹變蛟、左光先被連降五級,但也仍舊保留總兵的職權,繼續跟從他作戰。

有人倒黴就有人走運,一年前楊嗣昌被崇禎奪情起復時,有人向他推薦了一位人才——熊文燦。熊文燦任福建巡撫時靠嘴上功夫招降了海寇鄭芝龍,又靠鄭芝龍滅掉了海賊李魁奇、劉香老,得以因功升任兩廣總督。

楊嗣昌向崇禎推薦熊文燦,崇禎本著身為一國之君的高度責任感,專門派太監前往兩廣對熊文燦進行面試,熊文燦酒後吐誑語:「諸臣誤國耳,若文燦往,詎令鼠輩至是哉!」這番話正中崇禎下懷,遂獲任六省軍務總理。

熊文燦的運氣簡直好到爆,在他從兩廣趕過來上任的時候,楊嗣昌的十面羅網計劃都落實的差不多了,就連崇禎也派太監盧九德、副將孫應元率禁軍勇衛營12000人前往江北助戰。

而且當時的左良玉也相當給力,張獻忠率部在南陽城外冒充官軍想騙開城門,正好趕上左良玉到南陽辦事,他便派人召張獻忠向他報告部隊番號。這麼一鬧張獻忠哪還有心思入城,拉起部隊撒腿就跑,這一跑就倒大黴了。

相關焦點

  • 洪承疇投降清朝的真正原因?或許是不甘心,降清後的作用無人能比
    洪承疇是明末清初,兩朝更迭之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政治及軍事生涯貫穿整個明、清激烈交鋒時期。洪承疇降清前,是明朝用來對付農民起義軍的扛鼎督臣之一。李自成、張獻忠的真正崛起,正是在洪承疇跟清朝決戰於松山之時,及其被清朝俘虜之後。降清後,洪承疇也是清朝入主中原時,所仰仗的重要謀臣。
  • 李定國:明朝最後的戰神,順治帝獻出7個省,打算和他議和
    李定國10歲上戰場,經過張獻忠的歷練和培養,待到17歲時,李定國骨架慢慢長開,已經長成一個大小夥子。李定國21歲時(崇禎十四年),曾創造了一場戰場奇蹟。明朝大學士楊嗣昌押送十多萬軍資送往襄陽,以協助明朝軍隊鎮壓起義軍。當時張獻忠缺糧少食,李定國便瞞著張獻忠,率領20多人假扮成明朝官軍,以迅雷之勢佔領了襄陽城。
  • 歷史上張獻忠為什麼沉銀?張獻忠沉銀的地址到底在什麼地方?
    張獻忠沉銀就像是一個傳說一樣讓我們覺得半信半疑,但是在歷史上其實真的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張獻忠,如今他當年沉銀事件的地址已經完全確定,並且國家也準備將這些文物都統統找出來,對於這一工作其實工作量也是非常的大的。 歷史上張獻忠為什麼沉銀
  • 琉球定期派學生赴明朝學習,不僅是為了學習和財富,是為了安定
    三國互相爭奪都希望被明朝這個泱泱大國認可,獲得有力的支持成為三國之主。最後其中一國中山勝出,合併三國成立了琉球的政權。在明朝滅亡後,琉球國也一直向清朝進貢。所以琉球國在歷史上與我國關係非常密切,琉球國小民風淳樸,它的大部分文化制度都是向我國學習而來,並結合自己民族特色而定。當然它除了定期派遣留學生來明學習文化以外,還有別的目的,今日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這位大明的官員,父兄都是忠烈,而他卻在國破之時投降了敵軍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外有滿清勢力虎視眈眈。在這個危急時刻,崇禎皇帝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大明江山。這個時候有一位熱血青年,多次向崇禎提建議,引起崇禎的重視,特別召見,準備委以重任。不知道此時為時已晚,這位熱血青年還沒有一番作為,李自成就帶兵打進了北京城,而這位熱血青年,也投降了李自成,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熱血青年了。這個官員的名字叫做魏學濂,而說起這個人,就不得不提他的父親和哥哥。魏學濂的父親是魏大中,是天啟年間,東林黨的一員。天啟年間,朝政大權,都掌握在魏忠賢手中。而魏忠賢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他掌權期間,大肆殘害反對他的人。
  • 他的明末農民領袖的義子,明朝和清朝都曾給他封王,今天是漢奸
    而在明清之交,居然有一個人,他不但被明朝封了王爵,清朝也給他封了王!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在明清兩代都獲得王爵的人,可是如今,他卻被釘在恥辱柱上,被後人所不齒!這個人,就是大西親王、南明秦王、清朝義王孫可望。孫可望是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的義子,勇敢狡猾,深受信賴,在軍中被稱為為「一堵牆」。因為他識字又機靈,很受張獻忠器重,是張獻忠四個養子中之長子。
  • 張獻忠封天主教傳教士為國師,但規定:上帝你們可以拜,我們不拜
    明朝末年,世界各地的交流已經十分頻繁了,到明朝後期已經有很多傳教士隨著東西方貿易來到中國,成了東西方交流的先驅。徐光啟與湯若望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也曾經和西方傳教士有過交集,而張獻忠在與他們進行交流時的一些行為打破了我們對張獻忠的固有印象,他在與西方傳教士打交道時展現出的思想和智慧與大家印象中的那個「殺人惡魔」、大老粗完全不同。
  • 被明朝「空印案」,朱元璋了1171名縣官員
    就這樣,明朝的官員們痛苦萬分。久而久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官員們在開始京都前到縣衙門蓋公章時,就開始隨身攜帶幾本空白帳本。這本書的公章太多了!這樣,如果在京都中發現錯誤,則不需要返回該域,只需在空白帳簿中協調帳戶即可。。就這樣,他成為明朝的統治不成文。上下級官員都採取默契的態度,但只有朱元璋。直到朱元璋發現了這個「潛規則」。
  • 壓死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軍隊私有化
    崇禎年間,賀人龍率部參與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衝鋒作戰起來強悍勇猛,於是就有了響噹噹「賀瘋子」的外號。 在崇禎最後的幾年,盧象升、曹文詔等將才相繼陣亡隕落,各地將領紛紛躲避與農民軍野戰。唯有這位「賀瘋子」仍然敢於離開城池,在野地裡擺開陣勢與農民軍對戰。而且更為難得的是,賀人龍竟然還經常能打贏!
  • 為官正直清廉的海瑞,明朝一代清官,極具借鑑意義的官員
    對於明朝的官吏,我們都知道,僅憑自己的一點俸祿是剛好勉勉強強維持家庭生計的。所以許多朝廷官員都會或多或少的,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得,額外的錢財。但是在明朝有一位清官,可以說是一位非常稀有的官員,他不像其他官員一樣,通過自己的官位來獲得額外的收入,因為他依法奉公,只拿屬於自己的俸祿。
  • 明朝的三大鐵騎軍團雖然厲害但也擋不住明朝的滅亡。
    明朝的三大鐵騎兵團分別是指關寧鐵騎——祖大壽;秦兵——孫傳庭;天雄軍——盧象升。這三支鐵騎都是所向披靡的重甲部隊,特別是祖大壽的關寧鐵騎更是厲害。祖大壽投降清軍以後吳三桂掌管的關寧鐵騎自述道:「關寧鐵騎吃的用的都要比他們好。」關寧鐵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精銳部隊,是歷代騎兵中的強悍軍隊之一。
  • 官員來學習一下「養警察」是幹嘛的
    官員來學習一下「養警察」是幹嘛的   新聞由來:【地方官員曝雷語:警察不打人,那警察是養來幹嘛的?】又見地方官員雷語!近日,有網友爆料,蘇州某小區業主控訴無良開發商,上訪至市信訪局時遭遇阻攔,與相關領導溝通時,領導說:「警察不打人,那養警察幹嘛?」
  • 張獻忠「沉銀」打撈出水 除銀錠外還有啥?
    1月5日,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的一批珍貴文物神秘面紗揭開,除發現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及「西王賞功」金、銀幣外,最為珍貴的是長12釐米、寬10釐米、重730克,刻有29個字的金封冊,經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震驚明朝的「空印案」,朱元璋怒斬1171個縣府官員
    上下級官員都是抱著默認的態度,但這其中只除了一個人,那就是朱元璋。直到1376年,朱元璋發現了這個「潛規則」。他一想到,這些官員們合起夥來騙他自己,豈不是把他當冤大頭了。於是朱元璋派遣官員們對此事進行調查了解。然而所有的官員都知道這個不明文的規定,但是還不能表露出來。所以也走個過場,問話的官員假裝問涉事官員。兩人一拍即合,便將此事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訴了朱元璋。
  • 張獻忠寶藏到底有多少,水底10米處,30億銀元寶,石龍石虎又是啥!
    張獻忠面色微黃,被人們稱為黃虎,他身材魁梧,留著長長的鬍子,十分霸氣。在風雨飄搖的明朝末期,張獻忠於1643年,攻下武昌後稱帝。第二年,張獻忠率領著他的精兵攻入四川。入川後,他幹了兩件事,一是殺人,二是掠財。據《蜀龜鑑》記載,張獻忠劫掠了很多富商大賈,在搶他們的錢財後,還斬草除根,殺人滅口。 張獻忠對搶掠的財產進行了嚴格控制,他立下這樣的規矩:如果部下私藏金銀一兩,斬全家;私藏十兩,先把此人剝皮,斬全家。
  • 明朝皇帝朱元璋治官員出怪招:對潔癖畫家施糞桶刑
    朱元璋對官員們管得這麼嚴,但仍是有貪官。關於貪官,朱元璋毫不手軟。最殘暴的要數活剝人皮,錫蛇遊也很可怕,宮刑很早就有了。當然也有無辜者受刑的,其間就有明朝大畫家倪瓚。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
  • 張獻忠沉銀遺址,大量財寶得以重見天日,歷史謎團徹底被解開
    旅行的意義去擁抱陌生,去期待驚喜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喜歡看歷史的朋友應該對張獻忠有所耳熟。據史書上記載,張獻忠曾經在成都搶奪了大量的金銀財。後來張獻忠往江南轉移這些財寶,遭到了明朝將軍楊展的伏擊,為了財寶不落入他人手裡,張獻忠被迫把財寶全部沉到江底。
  • 張獻忠的三大特點個個出人意料,當年傳教士猜測的結論被今人肯定
    更珍貴的是,這書還記下了張獻忠對自己亂殺人行為的解釋,他說:「吾殺若輩,實救若輩於世上諸苦。雖殺之,實愛之也。」也就是說在他自己看來,殺人對他而言是積德行善做好事!這種混淆善惡的無恥之言,讓虔誠的傳教士們也不能忍了,他們大膽猜測張獻忠存在神經方面的疾病,簡稱「有神經病」。在我們大家的通常印象裡,農民起義一般幹的都是以有道伐無道的正義之舉,但這樣一個殺人成癮的張獻忠顯然是例外。
  • 清朝的官員為何有的自稱奴才有的自稱臣?背後的原因讓人笑噴
    從稱呼中也可看出,當大明王朝受四方朝拜的時候,山海關外的女真部族還在過著以打獵為生的非常原始的生活。在他們的部族中還是存在非常嚴重的奴隸現象的。其實也可以將後金政權看作是一種奴隸制政權。努爾哈赤喜歡關內漢人文化,尤其喜歡《三國演義》與《水滸傳》。他的子孫受到影響也逐漸的對漢人文化感興趣。
  • 明朝生活面面觀:從城市到鄉村,衣食住行皆講究
    如果僅看朱元璋開國時期創立的明朝社會體制,以及那個體制下老百姓的生活,我們恐怕很難把明朝同「豐富多彩」四個字聯繫在一起。因為朱元璋所創造的社會體制,是一個等級森嚴、條令嚴苛、管理嚴格、簡樸刻板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個規矩嚴格,秩序分明的傳統農莊。以穿衣服來說,明朝初期,特別是朱元璋統治時代,穿錯衣服的後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