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幾百歲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在第20個世界讀書日即將來臨之際,讓我們去老祖宗留下的警句箴言中探尋讀書的意義。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是對讀書作用比較精準的概括。沒有一個人天生聰穎,也沒有一個人可以無師自通,所有人的聰明智慧都來自於實踐和讀書,來自於對不同領域知識的消化整合。(4月23日中國文明網)
「全民閱讀」「書香社會」等這一系列關鍵詞,無疑是今年頻度極高的熱門詞彙。這不僅說明閱讀已經成為國家層面關心和關注的焦點,閱讀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已被充分認識,更表明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積極加入到閱讀的大環境中。在「世界讀書日」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需要重提如何在我們心中「安放一張書桌」這個話題。
很多人覺得,這個世界已經變得太浮躁,我們每天似乎都沉浸在匆忙之中。學習上,我們變得急功近利,只閱讀那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籍;工作中,我們更是沒有時間看書,稍有看書的機會也會覺得是浪費時間。有鑑於此,「安放一張書桌」成為橫亙在每個現代人面前的難題。
其實,安放一張書桌原本並非難事,其癥結就在於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閱讀和人生的關係。古人早就有這樣的句子: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意思是說,只要你認真閱讀,就能夠發現書中閃光的財富、迷人的年華。另外,書卷多情似故人,這樣的句子也告訴我們,閱讀這件事不僅是私人的,更是能夠在重溫的過程中獲得二次重生。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和閱讀的關係。閱讀之於人生,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加了生命的廣度和深度。生命的長度沒有人能夠刻意延長,因此我們只有在深度和廣度上努力,而閱讀就是最好的靈藥,能夠在延續我們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上助力無限。當你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註定會在未來某天派上用場,從而避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
另外,書桌的安放也需要我們有真正的存貨在上面。即如果有這樣的一張書桌,到底應該放上哪些書籍?這又是另外一個層面的話題。在「世界讀書日」這樣的時刻,閱讀以及如何閱讀也成為討論的熱點,我們書桌上的書,至少是應是經典名著和「中國好書」。這涉及到我們閱讀的內容問題,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只要遵從自己內心的法則去閱讀即可,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還是不夠完善。閱讀,看似個人的事情,其實更是關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發育。如果每個人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閱讀,可能會錯過很多經典的書籍,也就錯失了很多與古代先賢對話的機會。而只有從經典和「中國好書」中才能夠不斷汲取精神養料,在我們安放的書桌上靜靜流淌光陰的故事。
「世界讀書日」,我們只是重提閱讀。閱讀貴在平時,而不僅僅在於這樣的一時。因此,我們需要將這樣的一張書桌安放到自己心中,做足日常功課,不「臨時抱佛腳」,在閱讀節日來臨的時候,來一個小小的「擁抱」即可,讓閱讀觸手可及,從而對我們全民閱讀的實現和書香社會的構建做出屬於個人自己的點滴貢獻。(特約評論員 蘇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