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對待演戲這件事情一直都非常的認真,也正是因為這個樣子,從一個貧苦家庭出生的草根,才能一直努力著,從當初的小配角變成了電視劇的男主角,又變成了可以擔當一部電影重任的影帝。他的成長故事,算是那個年代裡面最經典的奮鬥歷史了。它代表著的其實是那個年代裡面的拼搏精神。
在86年的時候,他憑藉著小馬哥那個角色第一次拿到影帝的時候,他僅僅只是穿著一件風衣就上臺領獎了,他說他自己曾經三次被提名的時候都穿了燕尾服正裝,但是那幾件裡面他都沒能拿到獎,所以現在只是想穿的隨便一點,但是卻沒想到真的拿到了。他雖然一直很努力的拍戲,但是作為一個正常的人類,不可能沒有低潮的時候。
他從80年開始的五年間,從他轉型開始,他拍的所有電影都賣得不怎麼樣,因為大家覺得他的形象太過限定了,因為當初的那個角色把他的形象死死地框定在那裡覺得無法超越,所以他簡直變成了一瓶毒藥,直到小馬哥這個角色才把大家的印象扭轉過來。雖然他出身貧寒,但這並不代表這就是他的全部了,如果他只會努力的話,那他只能成為非常好的演員,而不會是現在這樣的巨星,他能出演的角色都那麼的經典,有魅力,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身上還環繞著那個年代,電影中的一個最主要的特質,那便是浪漫。
他可以一邊撩妹一邊把槍藏起來,這個樣子的情節就算是在現在看來也是非常的浪漫的,在80年代的時候經濟還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他們在物質方面還算是得到了滿足,所以就想提高自己精神方面的要求,所以他們更希望在電影裡面能看到美好的感情路線,所以他們更希望擁有一個像英雄一樣的主角,這邊是那個時候香港電影的主題了,大家都很重,感情很重,義氣,極其的浪漫。就算是只是喊著打打殺殺的片子裡面也必須要重情義。
他可以把一個窮人演的沒有一點點頹廢和猥瑣的感覺,這就是他本人的那種魅力。他充滿了瀟灑的感覺,就算是打架也是很帥,開槍最講究的便是姿勢,在那個年代的時候角色本來就更存在於理想當中,這便是他的人格魅力了,他可以把這個設定變得更加獨特,只有他能演出來很多很多的角色,只有發哥來出演才會有味道,它就像是在那些戲裡面真正的主角一樣,充滿著浪漫。
他演的賭神是那個年代所有男性的男神了,因為他就算很會賭錢,卻從來不是為了錢而賭,簡直是充滿了浪漫。他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裡面說過,他對名和利益從來都沒有什麼興趣,他最喜歡最嚮往的還是小時候的田園日子,那個時候是他最開心的時候,他工作不是為了去買名牌或者奢侈品之類的,他只不過是想要吃到一條好吃的魚,或者一些新鮮的菜色。
對於他人生當中經歷的起落,他看得也非常的淡,他從來不會介意有一天會有新的人去取代他,他說如果有新的主角出現,那就站在一邊和他一起合個影,如果不行的話,那就站到很遠的地方笑著看著他,我生活的方式就是這樣,在中間曲最平衡的那個點就可以了。
他以前拍戲的時候是為了溫飽,現在拍戲純屬是為了開心而已,因為他的想法是那麼的乾淨和浪漫,所以就算出道到現在已經40年了,他的氣質也一直都處在一個點上,沒有變過,依然可以演出那種很帥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