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涵洞橋瓷磚7年間每年碎爛 遭多次曝光(圖)

2021-01-07 騰訊網

脫落的瓷磚,既危險又礙眼。

昨天,鄭州市京廣路福壽街之間的中原路涵洞橋瓷磚,又脫落了,碎了!自2007年以來,這裡年年「碎碎」的場景,已不稀罕。每年鄭州市政部門要花費10多萬元,更換面積更是達四五百平方米。瓷磚頻繁破碎,除了人為破壞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經受不住涵洞上方駛經火車震動」。事實果真如此嗎?修修補補的局面,何時終結?大河報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背景

2007年5月起,鄭州對金水路、花園路、中原路、未來路、中州大道進行精品街改造。當時,鄭州市精品街綜合整治工作協調組負責人在接受省會一家媒體採訪時表示,此次精品街改造「是為提升鄭州的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優化人居環境。改造後,力爭10年內不再動(不破路)。」隨後,中原路涵洞橋近1萬平方米的牆面,被鏤空粘貼上瓷磚。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瓷磚上牆後,頻繁破碎。

現場|涵洞橋瓷磚多處損壞

王寶喜,是鄭州市二七區一名巡防隊員,他和隊友巡邏的區域,就包括中原路涵洞橋。從2007年至今,他目睹該涵洞橋「變臉」後,帶來的諸多問題。

「這個涵洞,夜晚經過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據王寶喜介紹,中原路涵洞橋供非機動車、行人通行的過道,牆壁上粘貼的瓷磚,幾乎每天都有損壞。它們有的掉落到地面,有的碎片在懸著,夜晚行經此處稍不留神,就會被弄傷。王寶喜說,這處涵洞橋除了瓷磚掉落外,其上方的吊頂也出現了脫落、破損情況。

8月13日傍晚,記者來到中原路地下道探訪,看到這處涵洞橋共設置了5個通道,由北向南依次編號為1、2、3、4、5號。這當中,1號、5號涵洞,設計為非機動車道、人行道;2號、4號涵洞為機動車道;3號涵洞,是中間的四個機動車道。

在1號、5號通道內,有騎車的,有步行的,行人絡繹不絕。加之被數十個攤販佔據,約1.5米寬的人行道非常擁擠。不少人步行通過的時候,只好緊貼瓷磚牆。

而該區域內,至少有20塊瓷磚已經掉落損壞,裸露出支撐瓷磚的鋼架。這些鋼架,與牆體鏤空距離約10釐米,瓷磚難與牆壁接觸,只好粘貼到它的上面。觀察整個牆體,記者發現,有整塊搖搖欲墜的瓷磚,也有新修補的瓷磚,混在一起,像一塊塊「膏藥」,甚是難看。除了這兩個通道,其他通道的瓷磚狀況如出一轍。牆根處,施工方為了防止機動車碰撞,特意擺放了多根石樁,儘管如此,不少瓷磚已被撞得粉碎。

追蹤|7年來,不知被曝光了多少次

7年來,中原路涵洞橋瓷磚頻繁掉落的情況,曾被省會多家媒體多次報導。面對媒體的追問和質疑,鄭州市城市管理局曾回復稱,中原路涵洞橋裝修時,橋涵頂面為氟碳鋁扣板材質,立面為玻化磚幹掛結構。橋涵立面每塊磚,僅有四個角用雲石膠和幹掛件相連,由於橋上火車通過時產生的劇烈震動,以及通過橋涵機動車輛的撞掛和雨季積水浸泡等原因,造成瓷磚出現脫落和移位現象。

2012年,當時參與中原路涵洞橋改造的一位徐姓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論證中原路涵洞橋改造時,曾考慮牆面掛瓷磚,用強力黏合劑粘住,但這個方案最終被否定。

事過幾年,回望這個工程,徐先生表示,他個人認為,最科學的處理辦法,就是不粘瓷磚。雖然涵洞貌似不好看,但不會遺留那麼多「後患」。

代價|每年更換四五百平方米,花費10多萬元

「這處涵洞橋貼瓷磚,弊遠遠大於利。」昨天上午,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市政處橋梁所陳永強所長受訪時直言,從2008年開始,他們接手管養中原路涵洞橋後,間隔不過三五天,就要派員維修損壞瓷磚。一年下來,粗略估算需要更換四五百平方米,費用累計達10多萬元。

陳永強說,這些瓷磚都粘貼在鏤空的鐵架上,瓷磚的底部全是空洞,只有4角用粘膠連接。行人掄起拳頭,或者用腳一踢,就能輕鬆將它打碎。這樣一來,瓷磚的穩定性和牢固性,都大打折扣,頻發出現損壞,也是必然,「如此設計,考慮欠妥當。」陳永強無奈地說,儘管他們不斷地修修補補,浪費了大量財力、人力,也難保涵洞橋不出意外。「兩年前,一男子喝得大醉,或許是心情鬱悶,當他行至中原路涵洞橋時,抬腳『嘭嘭』幾十下,從東到西,數十塊瓷磚被踢碎。」所以,修補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於是他們決定把損壞的部分拆除。「樣子雖然不好看了,但是潛在的安全隱患,被徹底摘除了。」

陳永強分析說,瓷磚掉落損壞除了人為破壞外,還有一個致命性的問題是,涵洞上方行經的火車震動太大,一塊幾十斤重的瓷磚,僅靠四角粘連在鋼架上,過不了多久,就會被震掉脫落。他說,中原路涵洞橋貼瓷磚裝飾,作為城區道路橋梁施工的嘗試,結果並不理想。到目前為止,市區修建的橋梁涵洞,都已經放棄了採用貼瓷磚裝飾。

進展|正在申請回歸原樣

陳永強告訴記者,他們已著手向市政管理局等部門提出申請,將涵洞橋面粘貼的瓷磚,儘快予以拆除,還原它本來的面貌。

他的說法,得到了鄭州市市政管理局一位橋梁專家的認同,他介紹稱,放眼全國及世界,很難發現有在涵洞橋上貼瓷磚的。從專業角度考慮,對橋梁涵洞進行裝修並不可取。理由是,每一座橋梁都有壽命,一旦把它裝修了,就遮擋住了橋體,不易發現潛在的問題。中原路涵洞橋,修建於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有40年左右,這個時間階段,是橋梁「患病」高發期,需要平日多觀察養護。

而現在這些涵洞橋體被裝飾覆蓋,怎能及時發現隱患?該專家直言不諱地表示,中原路涵洞橋貼瓷磚,從設計到施工,看不到一絲專業素養,明顯的感覺是:「一個外行人,根據自己好惡,往牆上塗脂抹粉。」

連結

7年來,反映投訴聲聲切

編者按:在百度輸入「中原路」、「瓷磚脫落」等字樣,會發現自2007年,這樣的投訴、反映、媒體曝光,幾乎成了「家常便飯」(見截圖)。貼瓷磚,本該是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不料卻成市民的一塊「心病」。心病一日不除,市民一日難安。

相關焦點

  • 民益路涵洞橋積水 暫時中斷人車難行
    經過 3 天的強降雨,久旱的鄭州大地終於 " 喝飽 " 水,雨過天晴萬物明新。6 月 18 日,在鄭州市西區的民益路鐵路涵洞橋下,則是一片汪洋,積水深約 1.5 米,車輛行人難以通行,"17 日下午,降雨就停止了,而這裡依然是嚴重積水,沒見人處理。"
  • 涵洞下積水 轎車被淹一家7口亡(圖)
    昨日上午9時,白雲區棠湧村的村民發現,棠樂路京廣鐵路涵洞一輛小車被水淹沒。警方通報稱,經勘查,小車上7人(包括5個大人和2個小孩),均符合溺水死亡特徵。  給李明的最後一通電話是在當晚7時30分。「他說在石井,快到我這了」,電話裡掩不住疲憊和興奮。李明說,他們是外地人,對路況不熟,駕車來廣州都靠導航。李明妹夫劉北海的老表郭歡,說自己老表開車用的是安裝在車上的導航系統。「導航導的是最近的那條路線,恰巧經過涵洞。」  當晚8時,李明桌上的飯菜已冷,他再打妹夫的電話,打不通了。
  • 問責 涵洞吞7命誰能脫責 警示牌不是免責牌
    22日上午9時左右,廣州警方接到群眾報警稱,在白雲區棠樂路京廣鐵路涵洞橋底,發現一輛被積水浸泡多日的小車,車上連同司機在內的7名乘客全部溺水身亡
  • 福飛涵洞被淹 女司機遊泳逃生
    N海都記者 餘少林/文 包華 毛朝青/圖 關注理由 昨日傍晚5時許,一場暴雨突襲福州,福飛路涵洞再度積水,水深一度達到一米多,多輛小車被淹。其中一輛白色轎車的女司機,及時從車窗逃出,遊向路邊。水務部門回應,福飛路排澇泵站遭雷擊,無法正常運轉。此外,暴雨還導致省直湖前小區、原厝路(大儒世家小區)、五四北滿洋路等多地被淹。
  • 南陽信臣路涵洞橋南側引線正式開通
    南陽信臣路因為長期擁堵,決策者們規劃將涵洞橋一孔擴四孔,以方便通行,這是多麼偉大的創意。今年四月,南陽洲際世界月季花會成功舉辦,信臣路南側涵洞橋兩洞業已打通,新建東西引線兩條各300米左右,內洞通機動車輛,外洞通非機動車輛,因為施工原因,外側橋洞引線地基又高於內側,且基礎設施等還在建設中,所以至今還沒有通行。目前南內側機動車道的順利通行,大大減輕了信臣路原一洞東西通行,機動車非機動車道路混行的壓力,現在基本上,東西兩向車輛通行互不交叉,各行其道,大大降低了事故率。
  • 老闆圖方便挖開高速涵洞地基 永久修復須花770萬
    浙江麗水一砂石老闆近日圖方便挖開了金麗溫高速公路的涵洞地基,據評估永久修復須花770萬元。  浙江麗水市青田縣一砂石場老闆為運送石料方便,擅自僱人用挖掘機對金(華)麗(水)溫(州)高速公路一處涵洞地基進行挖掘。
  • 鐵路涵洞暗藏「通行之痛」,涵洞通行難題到底應該如何破解?
    鐵路上還是不一直不斷的往下流水,整個地下橋,我們看一下限高杆上寫的是4米的限高杆,但是目前這個限高杆離水面應該也只有兩米多,也就是說這個水深得兩米。當地居民說,橋下雨天積水對於大家來說已是「家常便飯」,想要通過涵洞,少說也要等上幾個小時。你們是沒有別的路走是吧?必須從這兒過是嗎?每個橋都是這樣,只要往南走都得過橋,都有水。
  • 省道103線艾維爾溝至烏魯木齊方向一處涵洞蓋板斷裂
    省道103線艾維爾溝至烏魯木齊方向一處涵洞蓋板斷裂 2017-05-01 21:52:00來源:央廣網
  • 福州樟林路鐵路橋下涵洞積水 途經人車受影響(圖)
    涵洞積水較深,
  • 遭央視「3·15」曝光 鄭州家樂福花園店被查封
    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家樂福鄭州花園店因以三黃雞冒充柴雞銷售,且返包生鮮肉重新售賣被曝光。現場家樂福鄭州花園店被「封」了昨天上午,在360國貿中心逛街的李先生發現,家樂福被「封」了。記者在現場看到,家樂福花園店入口的門上貼有鄭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的封條。
  • 西安古灞河橋岌岌可危 防洪柱全部被衝垮(圖)
    目前,西安市灞橋區政府及水務局防洪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已運送了350多方石料和2噸鐵絲籠、沙袋等物資以改變水的流向,還準備調動5臺載重機車、2臺裝載機,確保灞河橋以及沿線鐵路橋的安全。  古灞橋小資料  灞橋位於西安市城東,跨灞水始建於秦漢,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灞橋常遭水患等各種災害,屢毀屢修。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重修為67孔簡支木樑橋,長近400米。
  • 鄭州一圍牆遭小廣告「圍攻」成「大花臉」
    鄭州一圍牆遭小廣告「圍攻」成「大花臉」 (1/4) "← →"翻頁
  • 少林高僧釋德朝探訪鄭州齊爺廟住持張千恣
    2019年3月7日,農曆二月初一。少林高僧釋德朝慕名參拜鄭州齊爺廟,探訪了多年好友、齊爺廟住持張千恣。他們相互從少林寺曾經相處的過去,再到齊爺廟的發展遠景,還有院線電影《飛天達摩》的合作,茶助談興,其樂融融。
  • 涵洞上方路面突然坍塌 路面混凝土竟無鋼筋(圖)
    A 涵洞突然坍塌,拖拉機掉進坑中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現場看到,這座涵洞長約10米、寬五六米,坍塌的路面寬度約一半,面積10多平方米,周圍已拉起了警戒線。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從幾釐米至10餘釐米不等,涵洞餘下尚未坍塌的路面底下,沙土流失嚴重,大部分已被掏空,僅剩下一層水泥路面,變為空層。涵洞路面的混凝土裡並沒有鋼筋。
  • 鄭州一小區流浪狗多次咬人 城管捉狗遭謾罵
    近日,有鄭州市民向今報君反映東岸尚景小區內流浪狗群居,多次咬傷孩子。今報君立即聯繫了管轄部門金水區執法局豐慶路執法中隊反映了該情況。9月9日,金水區執法局豐慶路中隊聯合金水區養犬辦和豐慶路街道辦,出動5輛執法車,20名工作人員對該小區內流浪狗進行捕捉。
  • 封閉已一年多,鄭州北三環彩虹橋重建進展如何了?
    近年來,經多次專業檢測,均顯示全橋剛度和強度不足。2019年7月25日,省住建廳將彩虹橋列入「迎大慶」重大安全隱患的登記範圍;省、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及省住建廳也對該橋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發函市政府及市城管局進行了交辦督導,要求「儘快封閉大橋」。
  • 北京房山長陽鎮又一處鐵路涵洞被堵 孩子爬近十米高的土山上學
    近日,家住房山區長陽鎮九洲溪雅苑的一些居民向本報反映:小區附近一處京廣鐵路涵洞被土堆封堵,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長都得帶著孩子翻越一座將近十米高的土山,很不安全。李女士介紹,孩子在位於永興街的首創新悅都一區的幼兒園上學。6月7日早上他們送孩子上學,經過涵洞時還一切正常。沒承想,下午去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卻發現洞口用黃土堵住了。這個涵洞是小區裡的孩子每天去往鐵路東側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的必經之路。年輕人翻越這座土山尚且吃力,年幼的孩子和接送的老人就更困難了。
  • 它,真正的成都第一橋
    萬裡橋是成都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橋,也是成都歷代詩人吟詠最多的橋。可以說承載著蓉城記憶的起點,堪稱「成都第一橋」。據說,此橋是秦昭王年間(公元前256~前251年),蜀守李冰於二江(郫江、檢江)之上應天上七星建的七橋,合稱「七星橋」。七橋之首名為「長星橋」,長十餘丈,高三丈,寬一丈五尺,為七孔石板橋。
  • 八一路向東貫通就差「一洞」 半成品涵洞積水市民需繞行
    何樓處涵洞和八一路向北600米處涵洞可通行(圖為何樓處涵洞)  大眾網菏澤9月3日訊(記者 潘濤>)9月3日,市民向大眾網記者反映,菏澤市八一路東段的鐵路涵洞內積水嚴重,無法通行。大眾網記者繞行到涵洞另一端,正碰上市民宋先生和妻子站在涵洞邊上向裡看,「這個過不去,咋走啊?在這一片兒繞一大圈了。」  帶著市民的疑問,大眾網記者採訪到了菏澤市開發區建設局,工作人員表示,雨後積水嚴重的問題該局已經有所預防,但積水後準備抽水時鐵路部門擔心安全問題便沒有協調成功,積水便一直存在,造成市民長時間無法通行。
  • 颱風來襲,山東一60歲村幹部疏通涵洞時被洪水衝走犧牲
    據齊魯網報導,8月11日,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孟家窪村一名村幹部抗洪救災時,在疏通涵洞管道過程中被洪水衝走,其遺體於11日下午被找到。孟凡勇。圖據齊魯網8月12日,孟家窪村村支部書記孟凡道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有媒體在報導時將犧牲者的名字錯打成了孟凡永,其實當事人的名字應該是孟凡勇,「勇敢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