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梨花小鳥》。
嵇錫貴和畫有自家小貓的彩瓶。
浙江在線9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淡寧)很多人知道嵇錫貴,是因為這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曾是G20杭州峰會國宴用瓷的畫面總設計師。而收藏界或老一輩的人都很清楚,幾十年前當代瓷器的巔峰之作——代號「7501」的主席用瓷,她也是主創者之一。
如今,作為中國陶瓷界泰鬥級人物,嵇錫貴在時隔30年後,再辦個展。
前天,77歲的她,在近百件作品中挑挑揀揀了一下午,最後發現,被挑上的作品數剛好是77件。「怎麼這麼巧。」嵇錫貴拍了一下手,笑得燦爛。
上一次個展,她47歲。回憶當年,嵇錫貴非常感慨,「國畫家李震堅、版畫家趙延年、油畫家全山石,都來了呢。展覽題字是我老師鄧白先生寫的,美術理論家王伯敏教授還對我說,這個展覽是浙江省第一個陶瓷藝術展,意義重大。」
一晃30年過去了,雖然嵇錫貴的名字並沒有從公眾視野裡消失,但她的作品只是零星散見於一些集合性的展覽中。不過,嵇錫貴的學生透露,老師其實從未停下創作,還特別高產,一個月就能完成三四件作品。
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將於9月15日在浙博武林館區開展的「瓷韻風華——嵇錫貴陶瓷藝術精品展」,囊括了嵇錫貴近30年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除藝術瓷之外,還有三套「生活用瓷」,包括那套著名的「7501」主席用瓷的復原品,以及去年G20峰會上作為國宴用瓷的「國色天香」和「繁華盛世」。
做到今天仍然高產
不斷融入當代的技法和元素
很多人都奇怪,這麼多年了,嵇錫貴為什麼不做個展?
「做展很麻煩啊,要麻煩很多人,操心很多事。」77歲的老太太,眉一皺頭一搖,喜怒都清楚地寫在臉上,毫不掩飾。「我不合適,我就喜歡創作。」
以前的同學,曾勸過嵇錫貴,年紀這麼大就別做了,應該要休息休息。她卻說,「創作就是我的休息,在創作的時候,我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2013年,嵇錫貴的陶瓷工作室從三墩遷至西溪溼地,70多歲的她基本堅持每天都來工作室創作,還親自帶著五位徒弟。
除了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外,嵇錫貴身上還多了一個國家級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頭銜。
說到傳承,很多人認為就是找幾個徒弟,把老底子的手藝教給他們。
「傳承絕不是因循守舊。」嵇錫貴說,「就拿越窯青瓷來說,東漢時就燒制出來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器型、紋樣、技法不斷出現,後人才能據此判斷它屬於哪朝哪代哪派。」
「要是現在做的東西還和千年以前一模一樣,那會不會被看作是,我們這個時代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複製前人呢?」所以,在嵇錫貴看來,「到了21世紀,當然要融入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技法和元素。」
那麼,在嵇錫貴親自挑選的77件作品裡,哪一件最能代表創新呢?
嵇錫貴想了想,說:「《梨花小鳥》吧,就是畫冊封面上的那一件。」
「這個畫法是我獨創的,」嵇錫貴指著瓶子上的梨花說,「一般畫花都是先勾線,再著色。這樣畫的好處是工整,但有時會顯得刻板。但《梨花小鳥》上的這些花,我是先用玻璃白點上去,之後再勾線。花瓣會顯得更飽滿生動,還帶有中國畫的意趣。我還在花瓣後面打了一層淺淺的藍底,更能顯出層次來。」
這種畫法是受到了當年「7501」主席用瓷中「水點桃花」技法的啟發。嵇錫貴告訴錢報記者,「『水點桃花』是景德鎮珠山八友裡最年輕的劉雨岑發明的,他畫花時先用玻璃白作花,再在上面點以洋紅。我從中得到了啟發,就有了《梨花小鳥》的這種畫法。」
嵇錫貴說:「當年鄧白先生教過我們,做陶瓷,不應該局限在某一流派,應該儘可能地去學習去掌握中國陶瓷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的技法,融會貫通。我在實踐體會中也感受到,這種融會貫通正是我們創作的基礎,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徵的真正好作品。」
瓶身背面還藏著一隻小貓
她的作品需要360度去觀賞
作為當代中國頂尖的陶瓷藝術大師,嵇錫貴的作品在市面上卻流通極少。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老太太不願做個展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喜歡賣自己的作品,因為哪怕是零星送幾件作品去參展,一回頭就有好多人來問賣不賣。
「我的很多作品,都只有一件,沒有重複的。」嵇錫貴說,「老師鄧白先生跟我說過,每個人在每個階段做出來的作品是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要自己收著,這是你的藝術軌跡。」
嵇錫貴近30年來的代表作,如今正安安靜靜地等待著布展人員給它們挑一個最能展示美好的地方。而她的幾位學生都覺得,老師的大部分作品應該擺在獨立展櫃,可以讓觀眾360°地觀看,這樣能更全方位欣賞這件作品的完整性。
比如那一件畫有貓的彩瓶。
瓶子的一面,乍一看是兩隻貓慵懶地趴在花下草叢間,但仔細看,其中一隻貓正在撲一隻小蟲,十分可愛。
「這是我養的貓,一隻活了15年,一隻活了12年。它可聰明了,以前沒有什麼貓砂盆,但它會自己去廁所上蹲坑呢。」嵇錫貴捧著瓶子,邊說邊把瓶子翻轉過來,這時才發現,瓶子背後還有一隻小貓,毛茸茸的,伶俐可愛,「喏,這隻貓,是前面那隻的兒子喲。」
「我只畫過這一次貓,後來再也沒畫過。」嵇錫貴笑笑,「也再沒有養過其它的貓。」
「陶瓷是立體的,不是國畫、油畫,只看一面就行了。」嵇錫貴說,「我對作品是有要求的,作為一件完整的陶瓷藝術作品,它一定要360°無死角,每一個角度看過去,都是美的。」
或許正是對作品「完整性」的要求,也讓嵇錫貴對中國陶瓷心懷遺憾:「現在世界上,頂級的陶瓷品牌,有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但就是沒有中國的。」
為什麼中國沒有頂級陶瓷品牌呢?嵇錫貴覺得,在藝術水準上,中國陶瓷還是很頂尖的,但在工藝方面就真的差了很大一截。
「釉面的光潔程度,耐壓強度,伸縮性,以及從很熱的火裡到很冷的冰水裡,瓷器會不會開裂等等,這些都是有一套國際標準的。可現在,國內陶瓷的目光還是集中在藝術水平上,科技含量反而是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十分缺乏的。」講到這裡,嵇錫貴頓了頓,「我希望能有人參與到這方面的研發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