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嵇錫貴時隔30年再開個展

2021-01-12 浙江在線

  作品《梨花小鳥》。

  嵇錫貴和畫有自家小貓的彩瓶。

  浙江在線9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淡寧)很多人知道嵇錫貴,是因為這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曾是G20杭州峰會國宴用瓷的畫面總設計師。而收藏界或老一輩的人都很清楚,幾十年前當代瓷器的巔峰之作——代號「7501」的主席用瓷,她也是主創者之一。

  如今,作為中國陶瓷界泰鬥級人物,嵇錫貴在時隔30年後,再辦個展。

  前天,77歲的她,在近百件作品中挑挑揀揀了一下午,最後發現,被挑上的作品數剛好是77件。「怎麼這麼巧。」嵇錫貴拍了一下手,笑得燦爛。

  上一次個展,她47歲。回憶當年,嵇錫貴非常感慨,「國畫家李震堅、版畫家趙延年、油畫家全山石,都來了呢。展覽題字是我老師鄧白先生寫的,美術理論家王伯敏教授還對我說,這個展覽是浙江省第一個陶瓷藝術展,意義重大。」

  一晃30年過去了,雖然嵇錫貴的名字並沒有從公眾視野裡消失,但她的作品只是零星散見於一些集合性的展覽中。不過,嵇錫貴的學生透露,老師其實從未停下創作,還特別高產,一個月就能完成三四件作品。

  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將於9月15日在浙博武林館區開展的「瓷韻風華——嵇錫貴陶瓷藝術精品展」,囊括了嵇錫貴近30年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除藝術瓷之外,還有三套「生活用瓷」,包括那套著名的「7501」主席用瓷的復原品,以及去年G20峰會上作為國宴用瓷的「國色天香」和「繁華盛世」。

  做到今天仍然高產

  不斷融入當代的技法和元素

  很多人都奇怪,這麼多年了,嵇錫貴為什麼不做個展?

  「做展很麻煩啊,要麻煩很多人,操心很多事。」77歲的老太太,眉一皺頭一搖,喜怒都清楚地寫在臉上,毫不掩飾。「我不合適,我就喜歡創作。」

  以前的同學,曾勸過嵇錫貴,年紀這麼大就別做了,應該要休息休息。她卻說,「創作就是我的休息,在創作的時候,我什麼煩惱都沒有了。」

  2013年,嵇錫貴的陶瓷工作室從三墩遷至西溪溼地,70多歲的她基本堅持每天都來工作室創作,還親自帶著五位徒弟。

  除了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外,嵇錫貴身上還多了一個國家級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頭銜。

  說到傳承,很多人認為就是找幾個徒弟,把老底子的手藝教給他們。

  「傳承絕不是因循守舊。」嵇錫貴說,「就拿越窯青瓷來說,東漢時就燒制出來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器型、紋樣、技法不斷出現,後人才能據此判斷它屬於哪朝哪代哪派。」

  「要是現在做的東西還和千年以前一模一樣,那會不會被看作是,我們這個時代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複製前人呢?」所以,在嵇錫貴看來,「到了21世紀,當然要融入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技法和元素。」

  那麼,在嵇錫貴親自挑選的77件作品裡,哪一件最能代表創新呢?

  嵇錫貴想了想,說:「《梨花小鳥》吧,就是畫冊封面上的那一件。」

  「這個畫法是我獨創的,」嵇錫貴指著瓶子上的梨花說,「一般畫花都是先勾線,再著色。這樣畫的好處是工整,但有時會顯得刻板。但《梨花小鳥》上的這些花,我是先用玻璃白點上去,之後再勾線。花瓣會顯得更飽滿生動,還帶有中國畫的意趣。我還在花瓣後面打了一層淺淺的藍底,更能顯出層次來。」

  這種畫法是受到了當年「7501」主席用瓷中「水點桃花」技法的啟發。嵇錫貴告訴錢報記者,「『水點桃花』是景德鎮珠山八友裡最年輕的劉雨岑發明的,他畫花時先用玻璃白作花,再在上面點以洋紅。我從中得到了啟發,就有了《梨花小鳥》的這種畫法。」

  嵇錫貴說:「當年鄧白先生教過我們,做陶瓷,不應該局限在某一流派,應該儘可能地去學習去掌握中國陶瓷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的技法,融會貫通。我在實踐體會中也感受到,這種融會貫通正是我們創作的基礎,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徵的真正好作品。」

  瓶身背面還藏著一隻小貓

  她的作品需要360度去觀賞

  作為當代中國頂尖的陶瓷藝術大師,嵇錫貴的作品在市面上卻流通極少。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老太太不願做個展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喜歡賣自己的作品,因為哪怕是零星送幾件作品去參展,一回頭就有好多人來問賣不賣。

  「我的很多作品,都只有一件,沒有重複的。」嵇錫貴說,「老師鄧白先生跟我說過,每個人在每個階段做出來的作品是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要自己收著,這是你的藝術軌跡。」

  嵇錫貴近30年來的代表作,如今正安安靜靜地等待著布展人員給它們挑一個最能展示美好的地方。而她的幾位學生都覺得,老師的大部分作品應該擺在獨立展櫃,可以讓觀眾360°地觀看,這樣能更全方位欣賞這件作品的完整性。

  比如那一件畫有貓的彩瓶。

  瓶子的一面,乍一看是兩隻貓慵懶地趴在花下草叢間,但仔細看,其中一隻貓正在撲一隻小蟲,十分可愛。

  「這是我養的貓,一隻活了15年,一隻活了12年。它可聰明了,以前沒有什麼貓砂盆,但它會自己去廁所上蹲坑呢。」嵇錫貴捧著瓶子,邊說邊把瓶子翻轉過來,這時才發現,瓶子背後還有一隻小貓,毛茸茸的,伶俐可愛,「喏,這隻貓,是前面那隻的兒子喲。」

  「我只畫過這一次貓,後來再也沒畫過。」嵇錫貴笑笑,「也再沒有養過其它的貓。」

  「陶瓷是立體的,不是國畫、油畫,只看一面就行了。」嵇錫貴說,「我對作品是有要求的,作為一件完整的陶瓷藝術作品,它一定要360°無死角,每一個角度看過去,都是美的。」

  或許正是對作品「完整性」的要求,也讓嵇錫貴對中國陶瓷心懷遺憾:「現在世界上,頂級的陶瓷品牌,有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但就是沒有中國的。」

  為什麼中國沒有頂級陶瓷品牌呢?嵇錫貴覺得,在藝術水準上,中國陶瓷還是很頂尖的,但在工藝方面就真的差了很大一截。

  「釉面的光潔程度,耐壓強度,伸縮性,以及從很熱的火裡到很冷的冰水裡,瓷器會不會開裂等等,這些都是有一套國際標準的。可現在,國內陶瓷的目光還是集中在藝術水平上,科技含量反而是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十分缺乏的。」講到這裡,嵇錫貴頓了頓,「我希望能有人參與到這方面的研發中來。」

相關焦點

  • 「北京沙燕」紅橋開個展 九旬非遺傳承人現場傳口訣
    10月10日上午,國家級非遺北京扎燕風箏製作技藝大師費保齡個展在北京紅橋市場開幕,已經九十高齡的費保齡與觀眾分享了他與扎燕風箏結緣的故事。10月10日上午,國家級非遺北京扎燕風箏製作技藝大師費保齡個展在北京紅橋市場開幕。圖為費保齡為觀眾講解老北京沙燕風箏的製作口訣。
  • 工藝美術博覽會周五開幕 這些大師作品將亮相
    該委員會匯集了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鐵山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傑出人才,此次博覽會有來自全國各省市三十餘名中青委菁英攜上百件工藝美術精品參展,件件作品均富有創意,美輪美奐。    另外,博覽會還設「青島市工藝美術大師展區」,集中展示2015年剛剛評出的首屆青島市工藝美術大師以及歷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作品,市民有機會一睹本土藝術家的風採。
  • 王輝大師「琺瑯彩熊貓圖」估價6000萬,當代最高
    這件估值6000萬的琺瑯彩屏風「琺瑯彩國寶熊貓圖」,就是王輝大師以復原的宮廷琺瑯彩絕技創作的,「琺瑯彩國寶熊貓圖」第一次亮相,一舉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並在王輝大師雍和宮個展展出,據王輝大師介紹:這是一件由5塊瓷板組成的大型屏風,上面用琺瑯彩工藝彩繪了9隻憨厚可愛的大熊貓,屏風長486cm高302cm,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瓷製屏風。
  • 工藝美術大師袁嘉騏開雕《大儒王陽明》
    為了融合寧波深厚的歷史文化,工藝美術大師袁嘉騏設計了大型玉雕《大儒王陽明》、《威震海疆》,兩年後將面世。  袁嘉騏說,來到寧波以後,他了解了寧波當地的歷史文化,「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我對王陽明、戚繼光在寧波留下的歷史足跡產生了用玉雕的創作形式來表現歷史場景的想法。又去到餘姚王陽明故居和招寶山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結束後更加堅定我的想法。」
  • 江蘇新增9位工藝美術"國大師":中年人脫穎而出(內含歷屆評選江蘇...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堪稱是中國工藝美術界的奧林匹克,更是國內工藝美術界的頂級盛事。4月13日至4月19日,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在上海正式拉開序幕。今年54歲的大師蔣喜17歲開始從事玉石雕刻,他保留了揚州玉雕南秀的特點,又在傳統的技法上有創新突破。高中文化的闞鳳祥是在揚州漆器廠成長起來的大師,而鍾錦德專攻紫檀木、紅木雕刻,他雕出了明式家具的纖細、挺拔和精氣神。   記者了解到,中國工藝美術的大師評選始於1979年,到今年已舉辦了七屆。七屆一共產生了533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其中江蘇有63位入選,佔比11.8%,位列全國第一。
  • 3分鐘雕出一張笑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寧波「秀」藝
    1月12日上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寧波文藝大師高公博在位於江北區洪塘街道的和峰堂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舉辦技藝傳承活動,大師精湛的技藝引來嘖嘖稱讚聲。高公博,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樂清黃楊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 青島49人獲評市級工藝美術大師 總人數達87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屆評審更專業難度更大&nbsp&nbsp&nbsp&nbsp據悉,2015年評審了首屆青島市工藝美術大師38名,填補了我市在工藝美術行業大師榮譽稱號人才隊伍的空白
  • 剛柔並濟,相映生輝,記廣西工藝美術大師周洪洋的木根雕藝術
    1974年生於浙江省嵊州市。1992年開始從事木根雕藝術。師從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根藝美術大師吳筱陽。2000年於浙江省嵊州市創辦周洪洋木根雕工作室。2013年搬遷至桂林至今。現為廣西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根藝美術大師,桂林市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根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級工藝美術師。
  • 筆尖下的信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鬥尕的唐卡人生
    1981年,其中的100多幅唐卡精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巡迴展覽,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讚譽,同時也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吾屯唐卡被人們譽為「青海高原上的一朵奇葩」「中國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顆瑰麗的明珠」。
  • 新疆匠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新疆玉雕大師趙軍訪談錄
    圖文/易會林 工美集是全國工藝美術大師名單信息的權威查詢平臺,在查詢大師欄輸入趙軍實名,就可以看到他的簡歷: 趙軍,新疆工藝美術大師、新疆玉雕大師, 1993年學習玉石雕刻,1998年獨立開辦玉石雕刻房
  • 景德鎮陶瓷界一千萬可買大師稱號
    在一個全民收藏的時代,當耳朵替代眼睛成為審美利器,「國大師」三個字仿佛成為金字招牌。景德鎮一地,陶瓷從業人員至少有10萬大軍,六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加總不超過30人,多少人正盯著「大師」頭銜;通貨膨脹、物價高企,藝術品既能欣賞又可保值,多少人盯上了「大師」瓷器;政府禮堂、會務宴客、辦公禮品甚至雅賄也要瓷器,行政機構和官員也瞅上瓷器。
  • 遊動的「金魚」 ——追記中國石雕藝術大師林錦星
    今年2月去世的中國石雕藝術大師林錦星,又名阿豹,1941年出生於溫州鹿城的石雕世家,其父親是溫州石雕名家林巖福。1954年進溫州石雕小組學藝,師承其父,幼年開始,就痴迷並醉心於石雕。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涉及人物、花卉、動物、盧瓶、印章。
  • 傳統工藝美術在雕塑設計中的應用-林榮泰雕刻藝術
    林榮泰.作《金玉滿堂》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別金獎」引言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傳統工藝美術是我國先民在生活和勞作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精神內涵。雕塑設計作為一種傳統的設計手法,在現階段新的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其設計方法、設計精度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設計的文化內涵在新技術的衝擊下,變得越來越淡薄。
  • |中國工藝美術|福建博物院|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
    馮久和,1928年出生於福州,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壽山石雕第一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其擅刻圓雕,意境構思,巧色利用、利用天然色澤見解獨到,不為"俏色"所束縛,用藝術語言駕馭"俏色",讓石雕呈現出果香、花豔、鳥鳴、蝶飛的清新自然景象。作品動物、花鳥、群豬神態而蜚聲海內外。
  • 「2018年宜興紫砂大師最新名錄」火熱出爐,收藏起來!
    前言砂壺自帶藝術和實用性,很多朋友在買壺收藏的時候都會考慮大師的作品,一把壺的升值空間和收藏價值是壺友們考慮的,而大師級人物每年的作品僅2、30把,有的甚至一壺難求,市場上刻著大師名字的紫砂壺更是隨處可見,因為市場的龐大需求,衍生了很多冒充假大師出來行騙的。
  • 首位女性壽山石雕工藝美術大師,用40載光陰雕屬於自己的歲月石光
    例如,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黃麗娟,她是壽山石雕界的首位女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她用40餘載的光陰,雕刻出了專屬於自己的歲月石光,匠心傳奇。黃麗娟出生於1958年,福建羅源縣人,師從林飛,許多作品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大獎。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
  • 玉雕大師:鄭勇輝
    鄭勇輝工藝美術大師1993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中國玉雕大師,廣東省四會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並於2012年自主創辦了輝騰雕刻工作室,至今授徒數達幾十人,玉雕作品亦多次榮獲國內各大工藝美術獎項。
  • 卡塔琳娜·格羅斯中國首場個展登陸上海
    卡塔琳娜·格羅斯中國首場個展登陸上海 2018-11-06 21:59: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白嘉懿
  • 中國紫砂陶刻大師排名,除了任淦庭您知道的還有哪幾位?
    紫砂壺是文人墨客薰陶情操、怡情雅玩的絕妙佳品,但好的紫砂刻繪,離不開陶刻大師的手,那麼,從古至今中國歷史都有哪些比較有名氣的陶刻大師呢?一,陳曼生:本名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老曼、曼壽、曼公、別稱夾谷亭長、胥溪漁隱、種榆仙客、種榆道人,是著名書畫家、金石家、篆刻家,為"西泠八家"之一。
  • 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354件作品入選參展
    「美好生活——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擬定於2020年12月底-2021年1月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美術館舉辦。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批准 中國藝術研究院將於2020年12月舉辦 「美好生活——第五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