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去世的中國石雕藝術大師林錦星,又名阿豹,1941年出生於溫州鹿城的石雕世家,其父親是溫州石雕名家林巖福。1954年進溫州石雕小組學藝,師承其父,幼年開始,就痴迷並醉心於石雕。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涉及人物、花卉、動物、盧瓶、印章。由於他雕刻的金魚特別傳神形象,在青田石雕的創作上獨樹一幟,被業內尊稱為「金魚豹」,將他的乳名「阿豹」與他的作品「金魚」聯繫在一起,構成了他的藝名,而成為石雕藝壇佳話。
為何主攻「金魚」題材呢?據他自己生前介紹,在他正式從藝之後,發現青田石雕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都已經在他人手中得到了精湛與唯美的藝術展示,唯有金魚還沒有人涉足,而金魚豐富多彩的顏色、姿態正好符合青田石之多彩,金魚身體的圓潤正好符合青田石之質感,金魚尾鰭之靈動正好符合青田石之透明,因此用青田石雕刻金魚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1954年,林錦星十餘歲雕刻的金魚作品就參加了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會「兒童作品展覽並獲獎。1958年,林錦星被選調到浙江省民間工藝美術研究所(即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深造培養。這裡會聚了省內工藝美術大師和各地選拔的藝術尖子。由於林錦星只上過三年小學,後來雖然上過夜校,開始幾年因為文化基礎差、雕刻題材雜,感覺特別吃力,自我感到在一般領域技不如人,便暗下決心自創路子,便專攻「金魚」。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鑽研和實踐,林錦星終於成為溫州知名的石雕「金魚」能手。
1964年4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來浙江視察,接見了林錦星,對他創作的石雕金魚作品評價甚高。他利用一塊青田封門石的不同部位按照紅黃相間和黑白相間的色彩,分別雕就「金魚」和「神仙魚」(熱帶魚)呈遞給郭老時,郭老動情地說:「紅黃相間的金魚象徵著中國古老的文化,而黑白相間的神仙魚則象徵著非洲古老的文化。這件石雕作品,代表著中國和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誼,意義重大。」該作品刊載於1965年第4期《人民畫報》特刊。
1971年,他到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並擔任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兼特藝研究室主任。那時正值「文革」期間,傳統工藝美術受到冷落、衝擊與摧殘,創作的題材受到限制,溫州工藝美術一度從人們的視線中銷聲匿跡。在這樣的困境中,他執著地堅守自己的夢想,沒有氣餒,沒有動搖自己的選擇,堅持不拿工資,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硬是省出一點點資金用於石雕藝術創作。抱著對藝術的孜孜追求,他深入到青田石雕廠、溫州石雕廠蹲點學習,不斷拓展思維,創新石雕題材,創意研發產品,並且經常性地應邀到泰順石雕廠、樂清白象石雕廠等地進行技術指導。1973年,林錦星創作的石雕「金魚」作品在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得好評,並刊載於同年的《人民畫報》。此後,他在石雕藝壇上,一發不可收,在他手上,成千上萬尾石雕金魚帶著他的藝術天賦與靈感,遍「遊」神州。
1988年12月,林錦星石雕藝術展在新加坡舉行,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肖峰在開幕式上題詞「情無限,意無窮」,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永良題贈「石雕世家,藝苑奇葩」,已故溫州著名書法家陳錢生欣然命筆「藝林高格寄玲瓏,片石雕搜是化工;一代大匠誰會得,滿川望雨樹宗風」以示褒獎。
林錦星手下的石雕「金魚」不僅惟妙惟肖,形態逼真,而且意境悠遠,活色生香。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會見縫插針、反覆觀察金魚的遊姿、體態,掌握不同品類金魚的生態、習性、色彩與變異過程,因此經他雕刻的金魚活化了在水中遊動、停駐的美。
幾十年來,他雕刻的金魚不計其數,卻是千姿百態、細而不繁,豐滿圓潤,靈動活潑,動靜結合,各異其趣。水草的技法吸收了東陽木雕浮雕的做法。同時,為了增強群魚暢遊的現場感和靜水深流的動態感,作品的造型大都採用上重下輕的凌空式,而加配的底座幾乎不作任何刻意的雕飾,「金魚」的眼睛基本上採用近似真容顏色的不同石料採用溫州傳統的鑲嵌工藝,使得作品更加生動形象,巧妙傳神。不過最近幾年,他對「金魚」的眼睛很少再用傳統鑲嵌工藝,而是利用石頭的色差直接雕出來,使作品更加直觀靈動。
《魚戲荷塘》取材於青田封門石,依照石頭的黃、白、紅自然色彩,加以巧色雕刻與精工鏤刻而成。該作品刻畫了一群金魚歡快地在荷花、蓮葉間自由自在地穿梭、悠遊、嬉戲,你追我趕,生意盎然,寓意「連年有餘」的金魚與寓意「高潔和美」的蓮荷相映成趣,雅俗共賞,該作品榮獲2009年首屆中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會「金鳳凰」創新設計大獎賽金獎。他創作的《金秋荷塘·魚戲追月》被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1980年開始,林錦星的石雕作品《金魚》先後赴美日等國及香港地區展覽,深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1984年,他榮獲溫州市第一屆工藝美術「白鹿杯」一等獎;1990年,輕工部授予他從事工藝美術行業三十年突出貢獻獎;1998年成為溫州首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002年被溫州市政府授予「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2005年,石雕金魚經專家鑑定,被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由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2007年11月,石雕作品《暢遊》榮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百花獎」金獎;2009年5月,充分展現金魚活力與靈動的石雕作品《舞》榮獲第四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博覽會金獎;2010年,石雕作品《池塘魚蓮》榮獲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杯」金獎;2012年4月,石雕代表性作品《金魚—金秋荷塘追月》榮獲「非遺薪傳——浙江石雕精品展」金獎。2012年,林錦星榮膺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稱號。2014年他創作石雕「金魚「作品《出發》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並榮獲中國原創「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
在致力於石雕「金魚」藝途耕耘的同時,林錦星還是石雕藝術的薪火傳遞者,經他細心指授的學生有不少已經成為溫州、青田石雕藝術界的翹楚,如陳學農是浙江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周細旭是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