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動的「金魚」 ——追記中國石雕藝術大師林錦星

2020-11-21 騰訊網

今年2月去世的中國石雕藝術大師林錦星,又名阿豹,1941年出生於溫州鹿城的石雕世家,其父親是溫州石雕名家林巖福。1954年進溫州石雕小組學藝,師承其父,幼年開始,就痴迷並醉心於石雕。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涉及人物、花卉、動物、盧瓶、印章。由於他雕刻的金魚特別傳神形象,在青田石雕的創作上獨樹一幟,被業內尊稱為「金魚豹」,將他的乳名「阿豹」與他的作品「金魚」聯繫在一起,構成了他的藝名,而成為石雕藝壇佳話。

為何主攻「金魚」題材呢?據他自己生前介紹,在他正式從藝之後,發現青田石雕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都已經在他人手中得到了精湛與唯美的藝術展示,唯有金魚還沒有人涉足,而金魚豐富多彩的顏色、姿態正好符合青田石之多彩,金魚身體的圓潤正好符合青田石之質感,金魚尾鰭之靈動正好符合青田石之透明,因此用青田石雕刻金魚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1954年,林錦星十餘歲雕刻的金魚作品就參加了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會「兒童作品展覽並獲獎。1958年,林錦星被選調到浙江省民間工藝美術研究所(即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深造培養。這裡會聚了省內工藝美術大師和各地選拔的藝術尖子。由於林錦星只上過三年小學,後來雖然上過夜校,開始幾年因為文化基礎差、雕刻題材雜,感覺特別吃力,自我感到在一般領域技不如人,便暗下決心自創路子,便專攻「金魚」。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鑽研和實踐,林錦星終於成為溫州知名的石雕「金魚」能手。

1964年4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來浙江視察,接見了林錦星,對他創作的石雕金魚作品評價甚高。他利用一塊青田封門石的不同部位按照紅黃相間和黑白相間的色彩,分別雕就「金魚」和「神仙魚」(熱帶魚)呈遞給郭老時,郭老動情地說:「紅黃相間的金魚象徵著中國古老的文化,而黑白相間的神仙魚則象徵著非洲古老的文化。這件石雕作品,代表著中國和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誼,意義重大。」該作品刊載於1965年第4期《人民畫報》特刊。

1971年,他到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並擔任溫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副所長兼特藝研究室主任。那時正值「文革」期間,傳統工藝美術受到冷落、衝擊與摧殘,創作的題材受到限制,溫州工藝美術一度從人們的視線中銷聲匿跡。在這樣的困境中,他執著地堅守自己的夢想,沒有氣餒,沒有動搖自己的選擇,堅持不拿工資,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硬是省出一點點資金用於石雕藝術創作。抱著對藝術的孜孜追求,他深入到青田石雕廠、溫州石雕廠蹲點學習,不斷拓展思維,創新石雕題材,創意研發產品,並且經常性地應邀到泰順石雕廠、樂清白象石雕廠等地進行技術指導。1973年,林錦星創作的石雕「金魚」作品在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得好評,並刊載於同年的《人民畫報》。此後,他在石雕藝壇上,一發不可收,在他手上,成千上萬尾石雕金魚帶著他的藝術天賦與靈感,遍「遊」神州。

1988年12月,林錦星石雕藝術展在新加坡舉行,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肖峰在開幕式上題詞「情無限,意無窮」,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永良題贈「石雕世家,藝苑奇葩」,已故溫州著名書法家陳錢生欣然命筆「藝林高格寄玲瓏,片石雕搜是化工;一代大匠誰會得,滿川望雨樹宗風」以示褒獎。

林錦星手下的石雕「金魚」不僅惟妙惟肖,形態逼真,而且意境悠遠,活色生香。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會見縫插針、反覆觀察金魚的遊姿、體態,掌握不同品類金魚的生態、習性、色彩與變異過程,因此經他雕刻的金魚活化了在水中遊動、停駐的美。

幾十年來,他雕刻的金魚不計其數,卻是千姿百態、細而不繁,豐滿圓潤,靈動活潑,動靜結合,各異其趣。水草的技法吸收了東陽木雕浮雕的做法。同時,為了增強群魚暢遊的現場感和靜水深流的動態感,作品的造型大都採用上重下輕的凌空式,而加配的底座幾乎不作任何刻意的雕飾,「金魚」的眼睛基本上採用近似真容顏色的不同石料採用溫州傳統的鑲嵌工藝,使得作品更加生動形象,巧妙傳神。不過最近幾年,他對「金魚」的眼睛很少再用傳統鑲嵌工藝,而是利用石頭的色差直接雕出來,使作品更加直觀靈動。

《魚戲荷塘》取材於青田封門石,依照石頭的黃、白、紅自然色彩,加以巧色雕刻與精工鏤刻而成。該作品刻畫了一群金魚歡快地在荷花、蓮葉間自由自在地穿梭、悠遊、嬉戲,你追我趕,生意盎然,寓意「連年有餘」的金魚與寓意「高潔和美」的蓮荷相映成趣,雅俗共賞,該作品榮獲2009年首屆中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會「金鳳凰」創新設計大獎賽金獎。他創作的《金秋荷塘·魚戲追月》被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1980年開始,林錦星的石雕作品《金魚》先後赴美日等國及香港地區展覽,深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1984年,他榮獲溫州市第一屆工藝美術「白鹿杯」一等獎;1990年,輕工部授予他從事工藝美術行業三十年突出貢獻獎;1998年成為溫州首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002年被溫州市政府授予「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2005年,石雕金魚經專家鑑定,被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由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2007年11月,石雕作品《暢遊》榮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百花獎」金獎;2009年5月,充分展現金魚活力與靈動的石雕作品《舞》榮獲第四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博覽會金獎;2010年,石雕作品《池塘魚蓮》榮獲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杯」金獎;2012年4月,石雕代表性作品《金魚—金秋荷塘追月》榮獲「非遺薪傳——浙江石雕精品展」金獎。2012年,林錦星榮膺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稱號。2014年他創作石雕「金魚「作品《出發》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並榮獲中國原創「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

在致力於石雕「金魚」藝途耕耘的同時,林錦星還是石雕藝術的薪火傳遞者,經他細心指授的學生有不少已經成為溫州、青田石雕藝術界的翹楚,如陳學農是浙江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周細旭是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相關焦點

  • 國畫大師徐悲鴻愛徒,著名畫家吳作人,金魚國畫作品欣賞!
    吳作人是我國現代著名寫意國畫大師,師從近代國畫十大人物之首國畫奠基人,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多年跟徐悲鴻大師學習多年,學習到了徐大師的精髓,創作出自己的風格和藝術,以擅長畫金魚,熊貓最出名,其中畫金魚是一絕,畫壇說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吳作人的小金魚最值錢,是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有一個大人物。
  • 首位女性壽山石雕工藝美術大師,用40載光陰雕屬於自己的歲月石光
    如此一論似乎石雕這個行業的匠人們都該是留著鬍鬚,拿著雕刻刀的男匠人們,女匠師在這個行業若單從體力、精力來講都是個比較「吃力」的活,然而,現實中總會有這樣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發生。例如,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黃麗娟,她是壽山石雕界的首位女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她用40餘載的光陰,雕刻出了專屬於自己的歲月石光,匠心傳奇。
  • 查嶸:喚醒靈魂的中國徽雕藝術家|木雕|石雕|徽派建築|徽州_網易訂閱
    在查嶸大師的藝術館,不論是門口的木雕《八十七神仙卷》,還是牆上的磚雕《印象徽州》,展柜上各種漢白玉的石雕,都展現了徽州文化的魅力以及查嶸對徽雕藝術的追求。  從小備受徽州文化薰陶的查嶸大師決定通過雕刻把徽州文化傳承下去,讓世人記住徽州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看到中國徽州。
  • 參觀藏友收藏的各種奇石石雕,知道中國石雕種類繁多,先觀賞藏品
    石種:印度燈光凍 尺寸:高 40釐米 寬27釐米 厚14釐米 描述:作品由中國石雕藝術大師【徐毅敏】採用名貴印度燈光凍石為材料創作。作品因材取巧,俏色巧雕,精雕細琢,匠心獨具,充分體現藝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才能創作出這樣的精品。 徐毅敏 男,1968年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現為中國石雕藝術大師,青田縣石雕行業協會委員。
  • 「國寶」漢白玉石雕文化藝術發展史
    這裡是一塊資源寶地,因盛產舉世無雙的「國寶」漢白玉而得名;這裡又是一塊文化藝術的沃土,因誕生和延續了精湛的石雕技藝而被稱為「石雕藝術之鄉」;這裡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眾多的古蹟以及罕見的石文化聚落,演奏著「國寶」漢白玉發展的動人樂章。讓我們走進大石窩,走進雕刻的殿堂,走進漢白玉文化藝術的聖宮。  一、起 源  (一)罕見的石文化聚落——大石窩。
  • 生於詩韻的金魚:我們是中國的藝術「特產」
    說金魚是中國的藝術特產,這可一點都不過分,在千年之前,人們就注意到了魚類的觀賞性,並將它們加以馴化,從此成為了一種特別的寵物。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飼養金魚,但是最早飼養的是中國。金魚屬於骨鰾目鯉科,一名錦魚,是野生黃金色鯽魚的變種。它的多變的體態和色彩都是中國人民人工選擇培育的結果。是中國的藝術「特產」。根據它半家化,家化的演變過程,能在700~800年的時間把野生的金鯽魚完全馴化,而又能培育出千變萬化的許多新品種,這在世界野生動物訓化史上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奇蹟。
  • 中國民間常見的門口石雕擺件
    對於中國人來說,條件是不允許的,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老房改造,危房拆遷,讓大多數的城市人進入了鋼筋混凝土的高層樓房裡生活,儘管如此,如果有條件,很多中國人還是非常願意在自家門口擺上一對石雕大象、石雕獅子什麼的,這是一種傳統文化,也是一種習俗,這種習俗,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算一下,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那麼,在這些年,中國民間常見的石雕大門擺件都有什麼呢?他們分別有什麼涵義?下面來了解一下。
  • 真正未雕刻奇石藝術品很少,大都經過大師的一番雕刻,請觀賞石雕
    尺寸:14/6.6釐米 重量:694.6克 產地:巴林右旗 保養:液體石蠟或者茶油品名:錦繡前程 描 述: 精品老性芙蓉石,黃燦燦、飽滿有形、下面底座是彩用壽山高山多彩石雕作而成的、非常難得的色彩、造形獨特,雕工精細整體鏤空、設計精美。
  • 壽山石雕究竟要不要上油?大師是這樣說的……
    現在收藏壽山石雕的人越來越多,就如同木雕一樣,壽山石也是需要進行保養的。在壽山石的保養方面,上不上油是一件一直有著爭議的事情,那麼壽山石到底需不需要上油,上油要上什麼油呢?現在對於壽山石上不上油,大師們有著兩種觀點,一種是主張上油的,而另一種是主張不上油的。相對這兩種觀點,大師們也都各自給出了不同的說法,我們可以一起看一下。
  • 深圳首個中國金魚特展「鱗光溢彩」驚豔...
    展出時間:2019.12.28-2020.02.28深圳首個中國金魚特展「鱗光溢彩」將在歡樂海岸海洋奇夢館驚豔亮相!展覽區共分為金魚展示區、互動體驗區等幾大部分將金魚與藝術設計、娛樂互動相結合集生物、燈光、影像於一體打破了傳統觀賞金魚的展覽設計打造炫麗奇幻的光影效果使金魚在展示中更加夢幻時尚金魚靈動與光影裝置交相輝映來海洋館賞魚讓你在喜迎新年之際與金魚近距離接觸
  • 酒店門口石雕六牙大象石雕大象的寓意及石雕大象的價格
    石雕大象就是用石頭雕琢出來的大象,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運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及陵墓上都會看到它。其可用的石材有天青墨玉、霞玉、漢白玉、砂巖、大理石、花崗石、銀灰白石、雪花白等。
  • 「名家專訪」藝術名家林榮發,匠心雕琢至美傳奇
    【編者按:他是中國石雕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民間藝術家,特級名藝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自幼隨父林炳生(壽山石雕名藝人)學習壽山石雕,在雕刻世家藝術薰陶下刻苦鑽研,學習前輩大師刀法,取長補短,技藝日益精進。
  • 中國金魚與金魚主題文物聯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
    1月17日傍晚,中國金魚與金魚主題文物聯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共展出30個品種、400餘條中國金魚,還有精心挑選的26件金魚題材文物藏品。展覽從即日起將一直持續至2月底。黃宏宇和他的鵝頂紅金魚。冬日的中國園林博物館,洋溢著金魚滿堂的喜慶氣氛,金魚展分別以傳統木海和現代水族箱展示不同品種金魚的俯視和側視之美。蘭壽金魚。水族箱展區內較為常見的一種是國產蘭壽金魚,產地福州也被稱為福壽,虎頭虎腦,身材微胖,但是遊動起來則顯得雍容華貴、體態端裝。琉金金魚俯視魚則被裝在木海內,白色魚身、頭頂紅帽的鵝頂紅象徵著鴻運當頭。
  • 中國金魚養殖大師姚興發老人寫了本書
    都是他培育的中國金魚養殖大師姚興發老人寫了本書姚家世代養金魚的經驗他一輩子培育新品種的心得都在裡面了記者 魏奮 攝影 韓丹昨天,網友「姚村村」發了一條新浪微博:90餘歲的杭州金魚文化傳承人,得了重病,醫生判他三個月時間。
  • 惠安石雕魚精美石雕鯉魚花崗巖石雕噴水魚雕塑
    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凱巖石業石雕魚,由天然石材雕刻而成的各種魚造型擺件,精美雕刻的石雕魚栩栩如生,造型多變,其中常見的是作為噴水雕塑的形式而存在。石雕魚可擺放在城市廣場、花壇、林蔭道上,也可點綴在自然式園林的山坡、草地、池畔或水中。在園林石雕景觀中,石雕魚是常見的裝飾品之一,石雕魚的擺放要結合所在空間的大小、尺度,才能使石雕魚與園林環境互為襯託,相得益彰。泉州凱巖石業製作的石雕魚,採用優質的石質精雕細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鑿工藝的研究、傳承、融合和發揚,使石雕作品承載藝術文化、體現更多社會價值。
  • 泉州惠安石雕藝術展館作品一覽,帶您進入如詩如畫石頭構築的世界
    現階段,有宏觀和狹義兩種方式定義:宏觀定義石雕,可以簡單的認定:關於石頭的作品都是石雕藝術,天然去雕飾,大自然刻畫的作品,自然也可算作是石雕藝術,但這樣的解釋太過偏頗,很多藝術家並不認同,比如很多天然風化落石,埋葬在地下的石塊,未經雕刻的鵝卵石等等,這些根本不能算作是石雕藝術,最多只是風景石或頑石。狹義定義石雕,可以認定為:人加工出來的石雕作品。
  • 抽象藝術大師肖恩·斯庫利中國巡展登陸廣州
    廣告 抽象藝術大師肖恩·斯庫利中國巡展登陸廣州 2016-09-06 20:00: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動物石雕小狗雕塑可愛石雕狗公園石雕擺件
    對於它,西方人用精巧的藝術作品加以歌頌,並且還視其為最忠實的守護者。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也有著很高的地位。隨著雕刻行業的開展,石雕狗廣泛地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中、工作中乃至學習中。石雕小狗-凱巖石業石雕狗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動物石雕之一。
  • 1500多年前的一次相遇,竟迸發了福州傳統石雕工藝的大崛起?
    在傳承上,「西門派」沿襲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方法,一般是父子兄弟相襲,或是師徒相襲。「東門派」也稱「圓雕派」,是壽山石雕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清光緒年間的林謙培為鼻祖,傳人有100多人,主要散居在福州東門後嶼與毗鄰的橫嶼、樟林、壽嶺幾個村。
  • 陳啟基 中國金魚文化的領航者
    △玩金魚養金魚 | 就會愛上蘭壽網本文轉載於中國時報愛魚成痴的陳啟基。後圖為吳作人畫作《有餘圖》(左一)及楊善深作品《貓窺金魚圖》。圖/宇珍國際藝術提供清 惲冰《魚藻圖》,32x33cm,設色絹本軸。圖/宇珍國際藝術提供劉奎齡《金魚圖》,30x41cm,設色絹本。圖/宇珍國際藝術提供在藝術品的花花世界裡,可說是種類繁多,且無時無刻環繞在人們生活中,而在這多如繁星的種類中,有種在我們周遭環境,習以為常,但不會特注意到的生活藝術─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