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雕究竟要不要上油?大師是這樣說的……

2021-01-08 太行崖柏yan12432

現在收藏壽山石雕的人越來越多,就如同木雕一樣,壽山石也是需要進行保養的。在壽山石的保養方面,上不上油是一件一直有著爭議的事情,那麼壽山石到底需不需要上油,上油要上什麼油呢?

現在對於壽山石上不上油,大師們有著兩種觀點,一種是主張上油的,而另一種是主張不上油的。

相對這兩種觀點,大師們也都各自給出了不同的說法,我們可以一起看一下。

觀點一:壽山石需要上油

壽山石的是在地層中自然生成的一種礦石,在經過開採加工之後,在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像幹、裂的情況。

而且壽山石的石質也是比較軟,日常生活中要極其注意保養,不能夠暴曬與經歷風吹雨打。

在保養的時候,可以給壽山石上一點兒油,能夠掩蓋其表面的裂痕,而上什麼油,則是要根據石頭的品種來定。

經過上油的壽山石雕,其表面的光澤度更加的均勻,所以主張「上油」的大師們,認為上油也是壽山石雕的一道工序。

上油的好處

像高山石經過上油之後,整體的石質看起來就比較的通透,而且石質比較好的高山石,甚至能夠變成晶或者凍狀。

而老性的芙蓉石,只需上一點兒油就能夠防止其石雕工藝品出現裂痕的情況發生,相對來說,硬石類的需要上蠟。

油的選擇

壽山石雕現在都是比較名貴的收藏品,在選擇油的時候,也一定要選擇一些質量比較好的油,這樣不會對壽山石雕產生傷害。

相對來說,像嬰兒的護膚油、髮油、白油等等都可以,但是這些都稍微帶了點而粘性,石蠟油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觀點二:壽山石不需要上油

對於收藏壽山石的朋友們來說,收藏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意境,能夠從收藏的過程中,得到享受與快樂。

但要是在收藏壽山石的過程中,要天天為石頭上油,那麼可能從中獲得的樂趣就會少很多。

雖然說有的壽山石的石性不穩定,還會伴隨著一些缺陷,但這都是大自然的造物,可能因為這缺陷,更能夠顯現出其價值。

像高山石多數需要上油,而成坑石、旗降石、汶洋石等等,這些石種的壽山石都是不需要上油的。

不上油的原因

有些石頭上油之後,可能會因為油質而改變壽山石的石質,造成一種假象,經過時間的流逝,壽山石雕表面的縫隙仍會存在。

也並不是所有的石頭,上油之後就會吸收這些油質,有的壽山石並不吸收油質,上油就是多此一舉。

有大師認為,同石種同等類的壽山石,不上油的工藝品在某種意義上比上油的價值要高,而且更具有收藏性。

如果個別的石頭真要上油,最好還是選擇液體石蠟,這樣粘性小,而且不會讓石頭變色。

比較公正一點的講,壽山石雕在保養的過程中,有的需要上油,有的不需要上油,具體還是根據石質來定。

並不是上油的壽山石雕品質就不如不上油的壽山石雕,上油只是根據石性來定的,只是起保養作用,無關石質的好壞。

相關焦點

  • 首位女性壽山石雕工藝美術大師,用40載光陰雕屬於自己的歲月石光
    如此一論似乎石雕這個行業的匠人們都該是留著鬍鬚,拿著雕刻刀的男匠人們,女匠師在這個行業若單從體力、精力來講都是個比較「吃力」的活,然而,現實中總會有這樣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發生。例如,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黃麗娟,她是壽山石雕界的首位女性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她用40餘載的光陰,雕刻出了專屬於自己的歲月石光,匠心傳奇。
  • 大城工匠 潛心傳藝——訪壽山石雕非遺傳承人吳革生先生
    有一天,我來到後嶼一位石雕朋友家,步入大門,那五顏六色的石頭和精美的雕件映入眼帘,我接過朋友遞來的一塊石頭,握著色彩斑斕、質地晶瑩溫潤的壽山石,愛不釋手。接著他又遞來一副朱沙洞對章,那一粒粒硃砂鮮紅可人,像是要跳出來了,我翻來覆去,揣摩了許久,心都醉了。幾天後,他要去壽山買石頭,也邀請我一起去玩,我興致勃勃地答應了。
  • 妙石齋裡人物誌|陳貴洪|雕刻|壽山石|壽山石雕|孫悟空|西遊記
    當時我對壽山石雕一無所知,更談不上天資和悟性,但我想留下來。」僅憑著乖巧和聽話,陳貴洪贏得了師父的喜歡把他留了下來。他不折不扣地按照師父的教誨和要求,扎紮實實地去學,去刻,很快他摸到了壽山石雕刻的門道,對壽山石雕刻的人物造型、運刀、以色布局、因形構思等技法有了基本認識。那個時候,陳貴洪雕刻了許多市場比較看好的十八羅漢,也形成了自己的雕刻風格,其彌勒、羅漢得到壽山石雕界一定程度上的認可。
  • 都是石頭,壽山戶口憑什麼了不起?
    《北極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雲 寶這樣《彌勒》·善伯洞石|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幼林 寶庫匠心館臨展館展出所以說,往往一個礦洞就代表了至少一個壽山石品種。但是,壽山石也不是完全隨意、沒有分類的。清朝初年,一位名叫毛奇齡的壽山石鑑賞家,寫了一部壽山石專著——《後觀石錄》。在這本著作裡,第一次把壽山石根據開採礦區的不同分為山坑、水坑、田坑三大類。山坑,即分布在山上的礦脈。
  • 清壽山田黃石雕「府上有龍」擺件
    我國特有「軟寶石」 ,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1公裡的田中出產,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產量基地,數百年來在早已挖掘殆盡。其材質溫潤凝膩,在軟質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當作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的璽印及藝術擺件。作為「石中之王」的壽山田黃石,歷來價格不菲。
  • 壽山石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它的發展史是什麼?
    壽山石的品種非常的多,而且它的價格也非常的昂貴,那麼在市場當中可以說是有價無市的存在,而且在古代更是那些達官貴人們的專屬,然而壽山石到底是如何發展來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而在這時也產生了壽山石雕的藝術。而得到迅速發展是在唐宋兩個朝代,壽山石因為脂潤如玉所以受到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恩寵,也成為了帝王製作宮廷御製禮器的最佳材質。在元明兩個朝代,人們經常會利用花乳石來製作印章,而壽山石的出現,就 天生麗質博得了篆刻家們的青睞。所以這些藝術家們也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創造了許多獨特的壽山石雕。
  • 真正未雕刻奇石藝術品很少,大都經過大師的一番雕刻,請觀賞石雕
    尺寸:14/6.6釐米 重量:694.6克 產地:巴林右旗 保養:液體石蠟或者茶油品名:錦繡前程 描 述: 精品老性芙蓉石,黃燦燦、飽滿有形、下面底座是彩用壽山高山多彩石雕作而成的、非常難得的色彩、造形獨特,雕工精細整體鏤空、設計精美。
  • 「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杭州站)啟幕
    12月1日上午,「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在西泠印社美術館啟幕,展覽將持續至12月8日。部分展覽作品展覽現場十六位青年才俊用「工匠精神」詮釋壽山石雕文化「開放與創新——青年壽山石雕印鈕邀請展」於今年7月份在福州首秀後,16位年輕人又帶著他們的新作精品,來到了文化名城杭州,來到具有百年歷史的西泠印社。
  • 湖南發現三千多克壽山田黃石雕
    玩收藏的都知道壽山田黃石是何等珍貴. 而已知千克以上的田黃石在全國可以用手指頭數得過來. 可以說凡500克以上的上等田黃石是各類收藏珍品榜中的金牌, 是增值保值的保證. 剛好, 聽朋友說有一個湖南藏家手裡有一個三千多克重的壽山田黃石雕.
  • 巨型壽山田黃石雕出現在湖南藏家手中
    玩收藏的都知道壽山田黃石是何等珍貴. 而已知千克以上的田黃石在全國可以用手指頭數得過來. 可以說凡500克以上的上等田黃石是各類收藏珍品榜中的金牌, 是增值保值的保證. 剛好, 聽朋友說有一個湖南藏家手裡有一個三千多克重的壽山田黃石雕.
  • 1500多年前的一次相遇,竟迸發了福州傳統石雕工藝的大崛起?
    福州壽山石作為一種自然界的礦藏,從一種純粹的撿拾樂趣逐漸成為一門手藝活兒——壽山石雕,又進而衍生為能代表福州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生態實體。這中間究竟經歷了什麼?作為國石出生地的福州,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世世代代的福州石雕藝人是如何將這千年技藝傳承至今?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福州壽山石雕技藝的千年「傳承路」。
  • 行情參考|出圈的壽山田黃石收藏,依然是最堅強的堡壘
    陳禮忠 壽山石「留得枯荷聽雨聲」擺件尺 寸:43×24×38cm編 號:0267估 價:1500000~2000000成交價:RMB 2,300,000陳禮忠,男,字冠森,1968年9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先生。
  •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在京開幕 「以石為媒」促進文明互鑑
    此次「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匯集近200件古今壽山石經典之作,齊聚19位壽山石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力作,規模宏大,展廳中呈現的壽山石礦區分布圖及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和視頻資料等,多元呈現壽山石發展概貌,全景式地展現了八閩大地千年壽山石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外延
  • 參觀藏友收藏的各種奇石石雕,知道中國石雕種類繁多,先觀賞藏品
    石種:印度燈光凍 尺寸:高 40釐米 寬27釐米 厚14釐米 描述:作品由中國石雕藝術大師【徐毅敏】採用名貴印度燈光凍石為材料創作。作品因材取巧,俏色巧雕,精雕細琢,匠心獨具,充分體現藝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才能創作出這樣的精品。 徐毅敏 男,1968年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現為中國石雕藝術大師,青田縣石雕行業協會委員。
  • |中國工藝美術|福建博物院|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馮偉發言開幕式現場當天下午3時開幕儀式在福建博物院隆重舉行。
  • 五月,壽山石韻北京綻放
    壽山石雕歷史悠久,已有4000多年,形成了獨具形態的「壽山石文化」。清代高兆《觀石錄》首開先河,奠定了壽山石文化的基礎。民國以來,更加開闊的當代學術視野與研究材料發展了這一文化體系。尤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批優秀的文化人積極投身工藝美術行業,系統清理壽山石雕的發展歷史與現狀,逐漸完善了壽山石文化的學科體系。
  • 壽山石薄意雕刻少年——林志寶
    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雕刻,壽山石雕,主要選材是福州北部山區北峰的壽山石。通過雕刻師的特殊雕刻技法,雕刻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雕塑。因此有壽山石雕「一相抵九工」的說法。壽山石雕出現具有獨特造型的雕塑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在南宋時期,壽山石就已經開始開採,經過元代、明代、清代三代的發展,壽山石雕產業最終走向獨立。
  • 壽山石雕中的「猴年」與「馬月」
    點中國石雕關注我喲☀ 立足中國石雕之鄉--惠安;☀ 弘揚石雕文化,促進行業交流;☀ 信息發布,互動交流
  • 汲古得修綆 開懷暢遠襟——陳為新壽山石雕刻印象
    一味求新求變造成的對傳統美學大規模的背離和顛覆,難免出現走偏的跡象,當代藝術發展,究竟應該如何正確審視和對待傳統藝術與美學經典,成為當前迫切需要人們深思熟慮的一個重要問題。陳為新坦言,自己是摸索著走上壽山石雕這條藝術之路的:「我1973年出生羅源縣,小時候放牛、放羊,那時喜歡形狀怪異的樹根、石頭。青年開始外出打工,搬運石頭做苦力。19歲開始學習壽山石雕刻。」早年為謀生計,幫助開石料廠的親戚搬運整理石頭,整天和各種石料打交道,為陳為新積累了關於石材辨識和鑑定的深厚基礎。
  • 印石三寶:壽山芙蓉石
    原標題:印石三寶:壽山芙蓉石中國四大名石的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多年來的成交價格都是穩中有升,而排在首位的壽山石近年來更是以其色彩斑斕的品種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其中壽山石中的芙蓉系,目前尤其受到追捧。同時,與其他石頭品種相比,壽山石以其色彩絢爛的「天姿國色」打動人心。壽山芙蓉石是一種極適合把玩、觀賞的名石,同時也是刻印極佳的印材,其顏色、質地、刀感一流,自從開採以來就得到了文人雅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