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共同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這其中,就有許多上海青年奮鬥的身影!他們中的傑出代表一起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青年報·青春上海聚焦這些青年典型,推出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致敬英雄!
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有人說,90後這代人是「來不及斷奶的媽寶」,但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90後護士戴倩,卻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其實90後也是勇敢、努力的一代人,他們眼裡有光、心中有愛,他們的胸膛裡有著一份家國情懷。
此次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戴倩覺得,這是一份肯定,但同時更是一份激勵。
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
這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中華大地,武漢封城,醫護人員告急。仁濟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徵集醫護人員奔赴一線,剛剛援滇回來的戴倩馬上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
「我要和奮勇無畏的黨員們一起站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戴倩說,接受這場考驗義無反顧。2月18日上海第八批醫療隊集結,90後的她加入了這個集體。從號角吹響,到踏上徵程,他們只用了24個小時。出發前,戴倩在醫院剪短了長發,回家收拾行囊。從開始報名起,她就一直瞞著父親。直到臨走那一天,聽說女兒要去武漢,那個平日裡跟誰都樂呵呵的爸爸,哭了!這是戴倩第一次看到他那麼傷心。
抵達武漢雷神山,一再請求下,戴倩順利打入了第一個危重患者戰疫小分隊!還來不及體驗這一刻的「小確幸」,就穿上厚厚的防護裝備,準備應戰。還沒開始工作就頭暈起來,剛走了幾步已經氣喘籲籲。戴倩強迫自己努力平靜下來。氣道護理、靜脈穿刺、臥位護理……這些平時在上海習以為常的操作,在這裡卻無比艱難。
每次進艙前,戴倩都會先拉伸四肢,在鼻梁上粘貼減壓敷料,在護目鏡上塗抹防霧液體,給戴上手套的十指做做手指操。雖然每班進艙工作4小時,但沒有一個班次會準時下班,幾乎每天都有7到8個小時在醫院裡。不停輪班加上護理重症患者的壓力,使得隊員們的睡眠大多出現了問題,碎片化的休息很難保證精神充沛。戴倩一直在給自己打氣,只有先克服自己身體上的不舒服,才能有信心和病毒決戰。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這些日日夜夜的戰鬥中,戴倩經歷了許多以前不曾經歷過的考驗。但是她越來越感覺到生命的充實,體會到了一種被人需要的自豪感。
再回上海,身上多了份責任
在雷神山ICU,生死決戰常常突發在幾分鐘內,戴倩雖然已經在重症監護室工作了3年,但還是會被深深地震撼。
雷神山重症監護室15床病人錢老伯,是戴倩護理過最艱難的病例,也是唯一一位陪著仁濟醫療隊從重症監護室開艙一直到關艙的病人。
錢老伯送來時,幾乎不省人事。緊急搶救後,錢老伯的性命總算被救了回來。為了改善他的呼吸情況,5名醫護人員同時為他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將他的仰面睡變成趴著睡,每12小時重複一遍,期間還要不斷地變換睡姿。給插管病人翻身看起來簡單,但一個小小動作就會影響到他的生命體徵。翻身的過程,要同步好5個人的動作,既要使得上力氣也要像繡花一樣小心輕放。戴倩個子小,人又瘦,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遍遍翻身,也不覺得累。因為她知道,只要大家多盡一份力,同胞們就多一份安全。
最難的是做氣道護理,因為每天數次口腔護理、更換口插管的牙墊和膠布。這是一門「走鋼絲」的活,口插管如果脫出,病人會面臨窒息的危險;衝洗時一個不小心,病人會咳嗆,加重肺部的感染。有一天戴倩在操作時,還沒開始吸痰,痰液已經流出他的嘴角。即便是做了三級防護,戴倩依舊感到緊張害怕,那一刻,她的腦海裡突然湧現出許許多多青年黨員和前輩們,他們鎮定操作的樣子給了她鼓舞。她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完成了操作。
回到上海後,戴倩第一時間回到了重症監護室工作。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工作之餘,戴倩始終惦記著錢老伯的病情。通過微信,她知道錢老伯恢復狀況還不錯,正在家接受康復治療。從內心深處,大家都為錢老伯高興。
如今的戴倩,正在參加醫院的後備管理學習。對於她而言,無論身處哪個崗位,身上的擔子仍然是沉甸甸的,就是一份對患者的責任。
援鄂的這段經歷,戴倩覺得這是對自己人生是一種歷練,不管是從技術層面上,或者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經過抗疫戰火洗禮與淬鍊的青春,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戴倩說。
== 對話 ==
這份榮譽是鼓勵更是鞭策
記者:再回憶雷神山的這段抗疫經歷,心情如何?
戴倩:其實,我不願意過多去談這段經歷,因為始終是令人難受的回憶。後來,新冠疫情相對控制住了,我們醫療隊接到返回上海的通知,當時心裡又有了一種對患者不舍的感覺。不管是從開始到結束,其實心裡都很沉重。大家心中的願望都一樣,希望這場疫情能夠早點結束。
記者:為什麼會在雷神山第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
戴倩:在雷神山,總有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著、激勵著你前進。無論是不辭艱辛的老黨員,抑或是勇擔高風險的青年黨員,他們堅持把疫情當成「集結號」,用鐵肩扛起了黨員的責任。同時間賽跑,與生死相搏。3月8日,我在雷神山火線入黨。這一天,終身難忘。這是我第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也是最鄭重的一次。
記者:當聽說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戴倩:這份榮譽是一種肯定,但更多的,則是對自己的一份鞭策。與病毒的較量,看不見硝煙,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正因為經歷過了這一切,我特別想對父親說,爸爸,你的女兒長大了。也特別想告訴大家,我和千千萬萬個90後一樣,昨天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共和國新時代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責任編輯:唐昱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