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是「90後」最好的成長禮!這位年輕護士的故事,讓人動容!

2021-01-09 青春上海

編者按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大江南北。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共同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這其中,就有許多上海青年奮鬥的身影!他們中的傑出代表一起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青年報·青春上海聚焦這些青年典型,推出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致敬英雄!

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有人說,90後這代人是「來不及斷奶的媽寶」,但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90後護士戴倩,卻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其實90後也是勇敢、努力的一代人,他們眼裡有光、心中有愛,他們的胸膛裡有著一份家國情懷。

此次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戴倩覺得,這是一份肯定,但同時更是一份激勵。

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

這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中華大地,武漢封城,醫護人員告急。仁濟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徵集醫護人員奔赴一線,剛剛援滇回來的戴倩馬上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

「我要和奮勇無畏的黨員們一起站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戴倩說,接受這場考驗義無反顧。2月18日上海第八批醫療隊集結,90後的她加入了這個集體。從號角吹響,到踏上徵程,他們只用了24個小時。出發前,戴倩在醫院剪短了長發,回家收拾行囊。從開始報名起,她就一直瞞著父親。直到臨走那一天,聽說女兒要去武漢,那個平日裡跟誰都樂呵呵的爸爸,哭了!這是戴倩第一次看到他那麼傷心。

抵達武漢雷神山,一再請求下,戴倩順利打入了第一個危重患者戰疫小分隊!還來不及體驗這一刻的「小確幸」,就穿上厚厚的防護裝備,準備應戰。還沒開始工作就頭暈起來,剛走了幾步已經氣喘籲籲。戴倩強迫自己努力平靜下來。氣道護理、靜脈穿刺、臥位護理……這些平時在上海習以為常的操作,在這裡卻無比艱難。

每次進艙前,戴倩都會先拉伸四肢,在鼻梁上粘貼減壓敷料,在護目鏡上塗抹防霧液體,給戴上手套的十指做做手指操。雖然每班進艙工作4小時,但沒有一個班次會準時下班,幾乎每天都有7到8個小時在醫院裡。不停輪班加上護理重症患者的壓力,使得隊員們的睡眠大多出現了問題,碎片化的休息很難保證精神充沛。戴倩一直在給自己打氣,只有先克服自己身體上的不舒服,才能有信心和病毒決戰。

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這些日日夜夜的戰鬥中,戴倩經歷了許多以前不曾經歷過的考驗。但是她越來越感覺到生命的充實,體會到了一種被人需要的自豪感。 

再回上海,身上多了份責任

在雷神山ICU,生死決戰常常突發在幾分鐘內,戴倩雖然已經在重症監護室工作了3年,但還是會被深深地震撼。

雷神山重症監護室15床病人錢老伯,是戴倩護理過最艱難的病例,也是唯一一位陪著仁濟醫療隊從重症監護室開艙一直到關艙的病人。

錢老伯送來時,幾乎不省人事。緊急搶救後,錢老伯的性命總算被救了回來。為了改善他的呼吸情況,5名醫護人員同時為他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將他的仰面睡變成趴著睡,每12小時重複一遍,期間還要不斷地變換睡姿。給插管病人翻身看起來簡單,但一個小小動作就會影響到他的生命體徵。翻身的過程,要同步好5個人的動作,既要使得上力氣也要像繡花一樣小心輕放。戴倩個子小,人又瘦,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遍遍翻身,也不覺得累。因為她知道,只要大家多盡一份力,同胞們就多一份安全。

最難的是做氣道護理,因為每天數次口腔護理、更換口插管的牙墊和膠布。這是一門「走鋼絲」的活,口插管如果脫出,病人會面臨窒息的危險;衝洗時一個不小心,病人會咳嗆,加重肺部的感染。有一天戴倩在操作時,還沒開始吸痰,痰液已經流出他的嘴角。即便是做了三級防護,戴倩依舊感到緊張害怕,那一刻,她的腦海裡突然湧現出許許多多青年黨員和前輩們,他們鎮定操作的樣子給了她鼓舞。她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完成了操作。

回到上海後,戴倩第一時間回到了重症監護室工作。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工作之餘,戴倩始終惦記著錢老伯的病情。通過微信,她知道錢老伯恢復狀況還不錯,正在家接受康復治療。從內心深處,大家都為錢老伯高興。

如今的戴倩,正在參加醫院的後備管理學習。對於她而言,無論身處哪個崗位,身上的擔子仍然是沉甸甸的,就是一份對患者的責任。

援鄂的這段經歷,戴倩覺得這是對自己人生是一種歷練,不管是從技術層面上,或者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經過抗疫戰火洗禮與淬鍊的青春,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戴倩說。

== 對話 ==

這份榮譽是鼓勵更是鞭策

記者:再回憶雷神山的這段抗疫經歷,心情如何?

戴倩:其實,我不願意過多去談這段經歷,因為始終是令人難受的回憶。後來,新冠疫情相對控制住了,我們醫療隊接到返回上海的通知,當時心裡又有了一種對患者不舍的感覺。不管是從開始到結束,其實心裡都很沉重。大家心中的願望都一樣,希望這場疫情能夠早點結束。

記者:為什麼會在雷神山第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

戴倩:在雷神山,總有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著、激勵著你前進。無論是不辭艱辛的老黨員,抑或是勇擔高風險的青年黨員,他們堅持把疫情當成「集結號」,用鐵肩扛起了黨員的責任。同時間賽跑,與生死相搏。3月8日,我在雷神山火線入黨。這一天,終身難忘。這是我第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也是最鄭重的一次。

記者:當聽說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戴倩:這份榮譽是一種肯定,但更多的,則是對自己的一份鞭策。與病毒的較量,看不見硝煙,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正因為經歷過了這一切,我特別想對父親說,爸爸,你的女兒長大了。也特別想告訴大家,我和千千萬萬個90後一樣,昨天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共和國新時代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責任編輯:唐昱霄

相關焦點

  • 寶媽手繪儲奶袋記錄成長點滴 暖心護士送寶寶特殊「成長禮」
    可愛的繪圖,暖心的話語,令人動容。醫院提供中新網金華5月18日電(記者 奚金燕 通訊員 朱捷)對於寶媽來說,儲奶袋並不陌生,但是手繪的儲奶袋,卻並不多見。畫著卡通簡筆畫,寫著溫馨的祝福語……18日記者獲悉,在浙江省浦江縣人民醫院新生兒室,即將要出院的江寶寶和他的媽媽胡女士就收到了這麼一份特別的成長禮。暖心護士在儲奶袋上記錄江寶寶住院期間每天發生的點滴變化。醫院提供「真的沒想到,太感動了,護士姐姐們會把我的儲奶袋一隻不落的都收集起來,還製作成了這麼有意義的成長記錄手冊。」
  • 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
    很榮幸代表上海458位援鄂的90後護士,代表火線入黨的55名90後的醫務工作者,匯報我們在疫情和考驗面前,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的回信中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90後的我願與所有黨員一樣以吾輩的初心,用信仰書寫人生的答卷,用青春的名義守護盛世中華。
  • 北大人民醫院護士團隊迎新了!戴上燕尾帽聽前輩講述戰疫故事
    戴上燕尾帽,接過前輩手中的蠟燭……從此,他們正式成為護士,傳承著守護生命的重任。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護理團隊迎新了!4月26日下午,97名2019屆新入職護士在授帽儀式上莊嚴宣誓。「授帽」是護士生成為護士的最重要時刻。
  • 原標題:抗疫、漫畫、追星、拍Vlog……這屆90後護士另類又強大
    他們是上海90後護士,會教病人玩視頻軟體,會通過畫漫畫、看吃播、唱歌解壓,會在防護服上寫上各種文字甚至畫畫,也許會讓人覺得有些另類,但在抗疫中他們很強大。90後「靈魂畫手」創作《小籠包遇上熱乾麵》畫漫畫,這項技能對許多90後護士來說不在話下。「熱乾麵別怕,小籠包來了」、「加油!我們都是武漢人」,這是1993年出生的朱酉琦的漫畫作品上的文字。來自上海瑞金醫院北院的她,目前在武漢同濟光谷醫院E3-4隔離病房工作。
  • 戰疫故事「繪」|奮戰一線的90後護士:我們長大了,為你們撐起一片天
    videoroot/2020-03-16/1584345193303.mp4   編者按: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勇敢的90後 她們是護士 也是戰士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勇敢的90後 她們是護士 也是戰士 2020-02-29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雙手感動全網的90後護士胡佩:這一年我成長很多
    剛過去的2020年,是讓人難忘的一年,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和事,記錄著前行的足跡。有無數的醫護工作者告別親人,披甲上陣,還有更多的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不計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和擔當,其中不乏90後的身影。
  • 記抗疫一線的「90後」「00後」年輕人
    一大批在抗疫一線的年輕醫護人員,踐行責任、擔當和使命;千千萬萬個「90後」「00後」奮戰在工地、社區、工廠以及運輸保障等各條戰線……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這是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組成的發熱門診咽拭子採樣隊日常工作的場景,他們是離病毒最近、暴露風險最高的一群醫務工作者。  戰鬥在與病毒較量的最前線,這支隊伍的7名組員中,5人是「90後」,小組累計採樣7000餘例。  這群年輕的「90後」男孩、女孩,戴上口罩、護目鏡,穿上防護服,向險而行,他們說:「對得起職業,對得起患者,我們無悔!」
  • 重溫誓言憶戰「疫」故事 北大人民醫院為97名新護士授帽
    首先拉開序幕的是4月26日的活動,由5名援鄂隊員分享戰「疫」故事,致敬「最美逆行者」的同時,舉行97名2019屆新入職護士隆重莊嚴的授帽儀式和重溫南丁格爾誓言的活動(新護士中,有7名男護士)。正如主持詞中所述:從十九世紀中期戰爭最前沿的南丁格爾到當今抗擊疫情最前線的普通護士,這種「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可貴精神一直綿延相傳。此次活動邀請參加援鄂醫療隊的五名護士代表講述她們自己的戰「疫」故事。來自兒科的90後李嘉茵護師,在得知醫院要組建援鄂醫療隊,就積極報名,從接到通知到準備出發也不過是數小時的時間,她簡單收拾行李,安撫好緊張的家人,毅然前往武漢抗疫一線。
  • 軍事科學院醫學專家代表講述抗疫故事: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軍事科學院組織醫學專家代表登臺講述武漢抗疫故事——「除了勝利,別無選擇」■王 迪該院赴武漢抗疫的軍事醫學專家組代表紛紛登臺,深情講述抗疫故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院黨委第一時間成立聯防聯控應急小組,集結各領域骨幹力量,聞令即動,堅決護佑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當時的武漢已經「封城」,但該院科研人員堅定逆行,與時間賽跑,僅用1天時間就在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裡搭建起檢測平臺,將日檢測能力從300多人份提高到1000人份。
  • 新疆90後美女護士:在廣東完成學業,主動請戰抗疫,獲國家級表彰!
    "就這樣,她如願成為了伊犁州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確診病區第一梯隊護士。努力盡職,用專業與汗水做好抗疫工作踏上汙染區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有恐懼,但是當蓋爾加斯提看到更加緊張,甚至無助的患者時,她告訴自己,我是一名醫護工作者,救治病患是我的天職,我更是一名黨員,要成為這個病區的旗幟。蓋爾加斯提總是耐心的與病人溝通,用溫柔的話語消除病患的恐慌,她讓患者知道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這裡守護著他們,為他提供全面安全的治療。
  • 我的抗疫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著
    小編:1月30日起,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發起徵集,請杭州全市中小學生一起來寫「我的抗疫故事」。消息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很多投稿。孩子們文字讓人感動,更讓人振奮。大家講述自己寒假「抗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有家人或身邊的醫生護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有和父母的宅家趣聞,看新聞感想等,還配了精美圖片、漫畫或視頻。投稿會在「小時新聞」和大家分享,優秀作文有機會在《錢江晚報》上刊登。快加入進來吧!投稿截止2月17日,投稿方式見文末「相關推薦」。下面,來看看部分優秀徵文。
  • 這位護士的抗疫日記讀起來,讓人淚奔……
    轉眼間,從1月6日我市第一批支援石家莊的抗疫醫護人員出徵,到今天已經過去了整整10天。 在十天裡,這些奮戰在石家莊抗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寫下了自己的「戰疫日記」。今天,小葵花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醫護人員郭營營寫的「戰疫日記」。
  • 這位90後女警的抗疫故事太暖心
    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讓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青年一代身上。90後警察在國家與人民需要的時刻,選擇了前赴後繼,一往無前。曾經被質疑的「垮掉的一代」,不知不覺間,早已接過了時代的擔子。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90後警察,90後警察,聽到請回答!
  • 同心抗疫,石家莊天使護士學校志願者在行動!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師瀟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石家莊天使學校師生積極報名爭當志願者,投入到抗疫一線為居民做核酸檢測,經歷三天的努力,圓滿完成第一次採集。現已報名成為新華區天苑街道抗疫志願者,堅決服從安排,時刻準備投入下一段抗疫工作!我叫田瑩瑩,家住安徽阜陽,現居石家莊,是石家莊天使護士學校的畢業生,班級1709,因突發疫情,需要全市人員做核酸檢測,身為一名醫護學生,自願參加報名志願者 ,在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下,和專業的醫護人員配合為每一位居民登記做檢測,經歷三天的努力,圓滿完成第一次採集。
  • 援漢護士小姐姐表白搶人,網友嗆聲,如今女孩都這麼主動嗎?
    湖南醫療隊返程之時,很多年輕帥氣的兵哥哥前來歡送。有位湘妹子護士忍不住對其中一位兵哥哥表白,「小哥哥,你好帥!你是單身的嗎?來加個微信唄!」安徽醫療隊撤離之時,一位徽妹子也在現場表白一位來自廈門醫療隊的男醫生,「你長得這麼帥,跟我回安徽吧!」
  • 石家莊天使護士學校抗疫志願者服務隊在一線:「我抗疫,我自豪!」
    作為天使人的他們,不畏嚴寒、不怕吃苦;有召必應、逆行而上。讓我們跟隨天使抗疫志願者服務隊的紀實,看一看這些最美天使人在一線的工作吧! 他們是一名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天使人」。拿起粉筆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就像醫護人員衝鋒陷陣。當天使護校黨支部發出成立天使抗疫志願者服務隊的通知後,他們毅然決定衝向前線。
  • 6天,100位畫手,38部「抗疫漫畫」背後的故事
    《拼漸凍生命,與疫魔競速》《一線護士治癒日記》則分別根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定宇,以及武漢市第六醫院護士阮麗萍的真實事件改編。 媒體作為事實把關人, 現實題材改編需真實嚴謹 在本次「抗疫漫畫」的創作過程中,愛奇藝、小明太極完成策劃之後,分別聯繫找到了中青報、湖北日報集團楚天都市報兩家新聞媒體,加入出品方,後者能夠在新聞事實、嚴謹性等方面起到把關的作用
  • 武漢抗疫歸來「90後」護師當上新郎官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4月8日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民政局登記處迎來了這樣一對新人新郎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秦皇島市第一醫院護師穆福春新娘秦皇島市第一醫院手術部護士李宛蓉疫情得到緩解這一對攜手抗疫的新人在隔離期結束後決定在4月8日在武漢正式「解封」的這一天在這個對兩人意義非凡的一天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有情人終成眷屬衷心的祝福這對抗疫戰士幸福美滿【來源:新華網客戶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90後護士「捏」出Q版同事
    紅網時刻10月17日訊(記者 何青)一揉、一捏、一畫,彩色的超輕粘土在手指交織間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十分鐘左右,一個頭戴護士帽,手捧針筒的Q版護士便映入眼帘,活靈活現地展示著醫生護士們的日常工作。這位用超輕粘土還原醫護人員工作日常的製作者叫楊雅倩,是長沙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的一名護士。在手指交織間,粘土仿佛被賦予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