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護士的抗疫日記讀起來,讓人淚奔……

2021-01-16 騰訊網

戰疫日記

疫情洶洶,勇者逆行。轉眼間,從1月6日我市第一批支援石家莊的抗疫醫護人員出徵,到今天已經過去了整整10天。

在十天裡,這些奮戰在石家莊抗疫第一線的白衣戰士,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寫下了自己的「戰疫日記」。今天,小葵花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醫護人員郭營營寫的「戰疫日記」。

1月7日,郭營營在日記中寫道:1月6日19點30分,我接到工作單位仁康醫院的緊急通知,為全力支援石家莊抗擊疫情,派我和曹力國緊急參加援石抗疫工作。沒有任何猶豫,我就接受了這項光榮的任務,並立即著手做好出行準備。21點,我們準時出發前往唐山火車站。23點17分,我們登上為醫護人員準備的列車,前往石家莊。此時,我們沒有感到任何緊張,反而充滿了神聖的職業使命感,在心裡,我暗暗發誓一定發揮自己的作用,堅決完成支援任務。

1月7日上午9點,我們到達了石家莊市,換乘前往集結點的大巴車。車窗外,馬路上人跡寥寥,路邊商店門庭緊閉,整座城市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到達駐地,我們被告知,自己的工作主要是配合當地核酸檢測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在經過短暫休整後,我們立即前往採集點青園小區,開始核酸檢測工作。由於時間緊、任務急,現場物資緊缺,沒有護目鏡我們就用面屏代替,沒有鞋套我們就把垃圾袋套在腳上綁緊……就這樣我們和當地醫護人員一道迅速開始了檢測工作。

在執行第一批採集任務時,面對陌生的環境、看著陌生的面孔,我很不適應,感覺自己就像輸入好程序的機器人一樣,一遍遍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我所有的記憶都被核酸採集的規定動作填滿了。但是,當我看到剛剛滿月的寶貝向我微笑的那一瞬,當居民對我們道聲感謝的時候,我又立刻充滿鬥志,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1月12日晚,郭營營在日記中寫道:第一批採集任務圓滿完成後,今天第二批採集任務抓緊進行。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為我們1100名醫護人員舉行了出徵儀式,我們需要用兩天時間完成裕華區73萬餘人口的核酸檢測任務。

上午8點,我和曹力國到達採集點。在這裡,我們沒有了第一次任務的不適感,立即開始跟居民溝通,在採集過程中還向他們普及防疫常識,安撫他們的不安情緒。緊接著,不斷有熱心居民為我們送食物、送暖貼,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暖心問候讓我的心裡熱乎乎的。從早上8點到夜裡10點,14個小時內我們完成了近1800人的採集任務。在寫日記的這一刻,我突然發現,14個小時我都是站著完成的工作。從心裡,問問自己累嗎?不累……

在13日的日記中,郭營營寫道:今天,發生了一件突發事件,正是從這件事上我堅定的相信,抗擊新冠病毒的戰役,我們必定會勝利!

下午,我們在恆大雅苑小區進行掃尾工作,但是當天網絡十分不穩定,再加上需要手機掃描信息配合工作,工作進展十分緩慢,原本計劃兩個小時完成的任務,一直拖到了天黑。雖然進展緩慢,但居民們毫無怨言,他們冒著零下幾度的天氣,堅持幾個小時有序排隊,秩序井然。天徹底黑下來後,志願者和居民們紛紛打開手機的手電筒為我們照明。現場還不斷有居民反過來安慰我們,不急,大家還能堅持得住。這一刻,我真地感覺所有人的心都緊緊相擁在了一起!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中國人民不可戰勝!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她們是「危險戰場」上的英雄

遵化78萬父老鄉親為你們而驕傲

大家都在看

編輯:鞠晶晶

總編:侯麗麗 許強

監審:劉剛

新聞熱線:0315—6095903

相關焦點

  • 記者連線|定州馳援藁城一線護士郝學娟和她的十天抗疫工作日記
    在石家莊抗疫工作中,最辛苦的還是一線的工作人員。這些來支援石家莊人民的白衣勇士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們的工作生活是什麼樣的?有什麼感動?有什麼牽掛?有什麼期待?今天,記者就視頻連線河北定州市中醫院腦病科護士郝學娟,講述她的抗疫生活,並獲準在這裡公開她 10 天的工作日記。△勝利結束一天的戰鬥。2021.1.5 第一天 石家莊加油!
  • 來讀讀這位縣城女護士的抗疫日記(下)
    得知「日記」被小時新聞客戶端「發現」後,她發了一條朋友圈透露心曲:《抗疫日記》被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分上下篇刊出,歡迎你圍觀、吐槽、拍磚。寫這些零碎的文字,只是想記錄「非常」時期所見所聞的人和事,在「物是人非」的若干年後,看見它,依然能憶起我們曾經有過那樣一段風雨歲月。陳兆燕說,朋友、親戚、同學、同事看過後,都說很感動。
  • 元氏法院:一名元氏法院人的抗疫日記
    元氏法院:一名元氏法院人的抗疫日記 2021-01-15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圖為《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封面《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我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
  • 《白雪烏鴉》,女作家遲子建講110年前的抗疫,你讀了嗎
    但是當地這個中國人、俄國人、日本人共存的一個地方,疫情期間,在抗疫的時候,表現出了人性的溫暖與光輝,最終白雪之後,烏鴉飛過,人們走出疫霾,走進溫暖的春天!《白雪烏鴉》,110年前的抗疫故事百年前抗疫疫情帶來死亡,讓恐慌籠罩傅家甸。死亡在人們身不斷發生,「人的命變得比煎餅都薄」,死亡它竟然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接著,整個城區反而又在悲情中活泛起來了。
  • 方倉小姐姐手繪暖心「抗疫日記」漫畫,感動百萬網友,還被官方大V...
    方倉小姐姐手繪暖心「抗疫日記」漫畫,感動百萬網友,還被官方大V點名直播畫畫!互相不太熟悉的人真的是不容易認出來自然給工作也增加了些小困難▼但面對這些問題醫療隊的成員們苦中作樂90後護士當起了「抗疫漫畫師」為隊友們創作了這些「定製版防護服」▼雖然只是簡單的漫畫卻蘊含著滿滿的力量~看著他們互相加油鼓勁
  • 【抗疫先進風採】徐芙蓉:「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
    9月9日,記者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嶽麓山院區見到了這位被譽為「最美芙蓉花」的急診ICU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徐芙蓉。 徐芙蓉在這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兩項殊榮。面對榮譽,她說:「榮譽已經成為過去,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這份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屬於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們。」
  • 同心抗疫,石家莊天使護士學校志願者在行動!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師瀟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石家莊天使學校師生積極報名爭當志願者,投入到抗疫一線為居民做核酸檢測,經歷三天的努力,圓滿完成第一次採集。現已報名成為新華區天苑街道抗疫志願者,堅決服從安排,時刻準備投入下一段抗疫工作!我叫田瑩瑩,家住安徽阜陽,現居石家莊,是石家莊天使護士學校的畢業生,班級1709,因突發疫情,需要全市人員做核酸檢測,身為一名醫護學生,自願參加報名志願者 ,在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下,和專業的醫護人員配合為每一位居民登記做檢測,經歷三天的努力,圓滿完成第一次採集。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在這難忘的68天時間裡,我看到的是每位醫護人員無私無畏、永不放棄,用醫術仁心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哪怕再累再苦,也沒有一聲怨言,一次退縮……」——《查醫生援鄂日記》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而來,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最危難的時候,是無數白衣戰士奔赴前線,與病毒抗爭,挽救百姓生命。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臘月二十九日晚接到援鄂通知,於大年三十午夜零點鐘聲中起飛逆行至武漢。
  • 石家莊天使護士學校抗疫志願者服務隊在一線:「我抗疫,我自豪!」
    作為天使人的他們,不畏嚴寒、不怕吃苦;有召必應、逆行而上。讓我們跟隨天使抗疫志願者服務隊的紀實,看一看這些最美天使人在一線的工作吧! 他們是一名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天使人」。拿起粉筆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就像醫護人員衝鋒陷陣。當天使護校黨支部發出成立天使抗疫志願者服務隊的通知後,他們毅然決定衝向前線。
  • 抗疫是「90後」最好的成長禮!這位年輕護士的故事,讓人動容!
    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有人說,90後這代人是「來不及斷奶的媽寶」,但是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90後護士戴倩,卻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其實90後也是勇敢、努力的一代人,他們眼裡有光、心中有愛,他們的胸膛裡有著一份家國情懷。此次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戴倩覺得,這是一份肯定,但同時更是一份激勵。
  • 一位巴黎醫護人員的抗疫日記:「是我殺了他!我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隨著歐洲新冠疫情的蔓延,醫護人員們艱難的抗疫之路受到關注。26歲的義大利裔住院實習醫生蘿塞拉(化名)從3月23日開始,在巴黎一家負責接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醫院工作。本網已於3月30日登載她寫下的3篇「抗疫日記」,記錄了她在這場「戰爭」中的真實感受。
  • 【抗疫故事】寶寶 我把我的愛說給你聽 一位哺乳期媽媽的抗疫日記
    【抗疫故事】寶寶 我把我的愛說給你聽 一位哺乳期媽媽的抗疫日記 2021-01-14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年抒情花腔女高音湯啟婧公益歌曲《女神》致敬抗疫醫生護士
    一切都是為了抗疫。」「無論歡樂與艱難,我們都微笑面對,攜手並進!靜待春暖花開,一切都會好起來!」女性醫生護士在這場戰「疫」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特殊的時期,她們衝到一線,因為工作需要剪去頭髮是護士們最外化的表現。其實,對於更多醫生護士而言,穿上密閉的防護服,在隔離區以專業能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她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場戰「疫」的英雄,不管是否剪去了頭髮。
  • 「我的媽媽不是護士,但她也在抗疫一線!」物業人朋友圈瘋傳這篇小...
    「我的媽媽不是防疫專家,但她還是經常關注新聞裡的疫情小知識;我的媽媽不是醫生,但她還是經常給我講疫情的小常識;我的媽媽不是護士,但她也在抗疫的一線默默工作。我的媽媽是一名物業工作者,在疫情期間她每天都和叔叔阿姨們,檢測體溫、排查異常、消毒殺菌……」最近,一篇名為《我的媽媽》的小文章,在物業人的朋友圈瘋傳,也讓很多人眼睛溼潤,讀了一遍又一遍。記者日前聯繫到了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媽媽——河北旅投世紀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區域的區域經理張玲,揭開了背後的感人故事。寫這篇文章的小朋友是張玲的女兒,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
  • 原標題:抗疫、漫畫、追星、拍Vlog……這屆90後護士另類又強大
    他們是上海90後護士,會教病人玩視頻軟體,會通過畫漫畫、看吃播、唱歌解壓,會在防護服上寫上各種文字甚至畫畫,也許會讓人覺得有些另類,但在抗疫中他們很強大。90後「靈魂畫手」創作《小籠包遇上熱乾麵》畫漫畫,這項技能對許多90後護士來說不在話下。「熱乾麵別怕,小籠包來了」、「加油!我們都是武漢人」,這是1993年出生的朱酉琦的漫畫作品上的文字。來自上海瑞金醫院北院的她,目前在武漢同濟光谷醫院E3-4隔離病房工作。
  • 抗疫護士與丈夫觀看慰問演出雙雙不幸身亡!涉事劇場回應
    抗疫護士與丈夫觀看慰問演出雙雙不幸身亡!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有人在網絡發文稱湖北武漢同濟醫院骨外科護士及其丈夫在漢秀劇場觀看慰問抗疫人員演出
  • 東北護士小姐姐手繪抗疫人物圖鑑
    說著一口東北話的姑娘叫孟凡瑩,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的一名護士,1月27日,她隨著黑龍江醫療隊支援武漢。病區裡很多患者的心情都很沉重,所以,除了正常的治療和護理之外,孟凡瑩總是想各種辦法讓患者高興起來。這個愛說愛笑的姑娘給患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武漢支援的一個多月中,孟凡瑩也被一些人感動著,在完成高強度的醫療工作之餘,喜歡畫畫的她還把這些人畫了下來。
  • 隔離醫學觀察點護士日記
    隔離醫學觀察點護士日記 2020-04-25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群人和「小刺蝟」病毒的故事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萬一我回不來……如果不來,我會後悔,後悔沒有走在抗疫的第一線,選擇當了逃兵。2003年非典肆虐,對醫生的崇拜和敬仰,讓我在高考志願上填寫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現在我在走著我曾經仰望的那些人一樣的路。沒有和家人商量,我報名參加醫院的預備隊,並主動要求要來武漢。當我試探性的詢問家人是否支持我去武漢抗擊肺炎的時候,竟沒有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