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評估腎臟排毒能力的指標,超過這個數,腎損傷已經很嚴重了

2020-11-28 騰訊網

如果血檢報告顯示肌酐偏高,不少人心裡肯定會咯噔一下,"哎呀,是不是我的腎不好呀"。如果肌酐值正常,心中的石頭自然就會放下了。

但實際上,肌酐的臨床意義並非這麼簡單。今天,「問上醫」就跟大家講講肌酐到底是一項什麼指標,導致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肌酐值的高低可以反映腎功能的好壞

血肌酐是臨床上普遍使用的評估腎臟功能的檢查指標。血肌酐有外源性肌酐和內源性肌酐之分。

外源性肌酐指的是我們每天進食的魚、肉等高蛋白食物在體內分解產生的肌酐。

內源性肌酐是肌肉中的肌酸分解、代謝生成的小分子物質(每20克肌肉可代謝產生1毫克的肌酐),這些肌酐通過血液循環後進入腎臟,再順著尿液排出體外。

即便每天都有外源性肌酐攝入,但由於身體的肌肉量相對穩定,所以肌酐的生成量相對穩定,所以體內血肌酐的濃度主要取決於腎臟的濾過和排洩功能。

如果腎臟的濾過能力下降,肌酐排不出去,就會導致體內血肌酐濃度升高。

血肌酐超過多少就要提高警惕了?

人體內的血肌酐水平會穩定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一般來說,肌酐值越高,腎小球的濾過功能越差。

血肌酐的正常範圍是:成年女性血肌酐的正常值通常在44~97umol/l上下;成年男性血肌酐在53~106umol/l上下。

很多腎病患者反映,不同醫院的肌酐測試結果不同,這跟醫院檢驗科所使用的檢查方法、試劑、廠家都有關係,目前全國沒有規範化的標準。

不過,一般大醫院的檢驗結果不會相差太遠,如果要做肌酐前後對比,最好選擇同一家醫院。

血肌酐升高越明顯,腎臟損傷越嚴重

腎臟的代償功能十分強大,如果兩個腎臟都正常,那麼只要一個腎臟發揮功能,血肌酐就能維持在正常水平。

也就是說,只有當腎小球濾過率低於正常的1/3,肌酐才開始升高。換言之,輕度的腎功能不全並不會引起肌酐等指標的異常。

而且,肌酐值容易受飲食習慣、年齡、肌肉含量等因素的影響,個體差異較大,所以臨床上也常通過計算肌酐清除率來評估腎臟清除毒物的能力,這也是目前評價腎功能最可靠、最常用的指標。

常規體檢只包括血肌酐一項,沒有肌酐清除率。因此,有腎臟疾病的患者體檢時建議額外查一查肌酐清除率。

導致血肌酐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性的升高

並非所有的肌酐升高都表示身體存在某些疾病。年齡、高蛋白飲食都會導致肌酐升高。

血肌酐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升高,70歲以上的老年人,血肌酐值最高可達120,這是正常的腎功能生理性減退,不必擔心。

此外,高蛋白食物會在體內轉化成肌酐,吃得太多也會導致肌酐水平輕度升高。

(2)病理性的升高

有很多疾病都可能損傷腎功能,升高血肌酐,像慢性腎炎、腎結石、糖尿病性腎病、高血壓腎病、紅斑狼瘡性腎病、嚴重感染等。

除此之外,長時間使用某種藥物也可能引起肌酐水平升高。大部分的藥物都經腎臟代謝,長時間服用或不正確服用都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

相關焦點

  • 評估腎功能,光看肌酐就行?錯,這些指標比肌酐更準確!
    說到如何評估腎功能,相信不少腎友的第一反應都是看肌酐,沒錯,血肌酐確實是目前臨床判斷腎功能(腎臟濾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不過它卻不是最準確的指標。今天小編就來給腎友們介紹幾個更為準確的「傢伙」,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以及受損到什麼程度。
  • 檢測早期腎損傷,這個檢驗指標為什麼備受推崇?
    因為常用的尿素(UREA)、肌酐(CREA)在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到50%時才會明顯上升,早期或輕度腎功能損害時,由於腎的儲備力和代償力很強,尿素和肌酐可以表現為正常,尿素和肌酐是腎損傷中晚期的監測指標。當發現尿微量白蛋白在30~300mg/天範圍內,這個時候說明腎臟已經損傷,一般腎功能是正常的,尿常規檢查蛋白多是陰性,如果患者能夠自主經過規範治療修復腎單位,逆轉纖維化治療,尚可徹底修復腎小球,消除蛋白尿。而當尿中微量白蛋白超過300mg/天時,此時證明機體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現低蛋白血症,腎病發展離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遙,如果不及時進行醫治,就會進入尿毒症期。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體檢中,對腎臟這個身體重要器官的相關檢查不可缺少。其中隨著腎病人群的增長,體檢中對於腎臟功能的檢查尤為重視。有些患者腎功能檢查正常,但卻可能得了腎病,其中與腎臟自身的代償性強大有關。腎功能指標,你看對了嗎?腎功能損傷也就導致了腎病的發生。要評估病情的嚴重性,及腎功能損傷的情況,一些指標就變得尤為重要。尿檢、血常規、血生化及腎臟B超是檢驗腎功能的基本檢查。
  • 判斷腎病嚴不嚴重,除了看肌酐,了解這兩個指標也很關鍵!
    目前,臨床上多用血肌酐水平來衡量腎臟濾過功能的好壞,一般來說血肌酐正常值標準為44~133μmol/L,當血肌酐超過133 μmol/L時便意味著腎臟已出現損傷,超過707μmol/L就被稱為尿毒症期,需要以透析為主來進行治療。
  • 肌酐是什麼?如果肌酐超過這個值,可能你的腎已經不健康了
    特別是檢查表中的肌酐指數,很多患者都來諮詢,問肌酐指數高是為什麼?肌酐正常值是多少?這些問題歸根結底來說,就是你還不夠的了解肌酐。肌酐是什麼呢?它是人體的一個代謝廢物(通俗來講就是體內垃圾毒素太多了),這主要是由肌肉組織代謝產生,99%的肌酐都是通過腎臟代謝,所以它是一個評估腎功能的主要指標。
  • 健康測查,早期發現腎病的檢測指標有哪些?
    從這個背景可以看出,慢性病患者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原發病上,而是要及時關注腎功能,因為腎臟的損傷是日積月累的。那麼,有哪些檢測指標有助於早期發現腎病呢?跟隨測查線索,來增進對腎病的了解吧。問題 以下有關早期腎病檢查的描述,您認為哪一項是正確的?
  • 急性腎損傷(AKI)的管理(2018文獻建議)
    最近有文獻報導,AKI不是一個自陷的疾病,而是和慢性腎病風險增加、持續腎損傷、腎衰竭密切相關的。AKI的診斷和評估當腎功能降低的時候,體內的肌酐、尿素氮、和其他一些無法測量的代謝廢物堆積,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變,這就是AKI。最近,已經使用損傷來替代衰竭來描述腎功能的發展過程,這是因為儘管輕度的腎損傷也可能和極差的預後相關。
  • 關於腎損傷,你不得不知道的指標
    一提到腎損傷的檢測,不少人首先就會想到體檢中的尿常規檢查。但是您知道嗎,尿常規有時並不能完整反映出腎損傷。
  • 肌酐達到多少需要做透析?
    血肌酐醫用價值 臨床上檢測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腎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檢測腎功能的最常用指標,也是健康體檢的必檢項目。 血肌酐值高的原因 血清肌酐的濃度變化主要由腎小球的濾過能力(腎小球濾過率)來決定。濾過能力下降,則肌酐濃度升高。 血肌酐值高出正常值多數意味腎臟受損,血肌酐能較準確的反映腎實質受損的情況,並非敏感指標。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根據不同程度的血肌酐及尿量值,急性腎損傷又可分為3期。研究發現,隨著急性腎損傷分級的增加,需要腎臟連續替代治療的患者也明顯增加,急性腎損傷診療指南雖已作為急性腎損傷流行病學研究及臨床診療標準,但有學者認為該指南是否能夠預示病情輕重和進展及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工作,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對照研究。
  • 血肌酐值是檢測腎功能的最常用指標,也是健康體檢的必檢項目
    而不同的醫院檢測標準也不一樣,但都不會超過120微摩爾/升。腎單位時間內,把若干毫升血漿中的內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稱為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內生肌酐清除率試驗,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和粗略估計有效腎單位的數量,故為測定腎損害的定量試驗。因其操作方法簡便,幹擾因素較少,敏感性較高,為臨床常用的較好的腎功能試驗之一。
  • 兒童急性腎損傷新診斷標準面世
    &nbsp&nbsp&nbsp&nbsp急性腎損傷是指腎臟功能在短時間內(數小時至數天)快速減退的危重病症,可顯著增加患兒死亡率,並增加患兒成年後發生慢性腎臟病和尿毒症的風險,是廣受關注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
  • 人工智慧可提早兩天預測急性腎損傷發作
    人工智慧可提早兩天預測急性腎損傷發作新華社倫敦2019年8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日前在
  • 腎臟疾病常見的8種檢查,各有什麼臨床意義呢?
    誰都不想得病,誰都不想得腎臟病,因為它是輕易不得,且非常難纏的疾病,往往起病隱匿,病程中不易發現,直到出現明顯症狀時才知道,而且慢性的腎臟疾病的治療也是纏纏綿綿,反反覆覆,隨著社會進步,人類壽命提高,環境惡化,作為解毒排毒的兩大器官之一也有著史無前例的重擔。
  • 肌酐正常卻已是腎衰竭?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其實腎內科醫生常常會說到「腎功能三項」檢查,除了肌酐,還有兩項指標也能幫你趁早了解腎功能的「秘密」!
  • 防尿毒症別只看肌酐,有一點更關鍵!別等腎衰竭了才重視
    那麼如何評估腎功能是好是壞?腎臟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作用,評估的依據也有所差異。比如腎臟調節水鈉、電解質、酸鹼的作用的情況,可通過一些症狀如水腫嚴重程度,了解水鈉的代謝情況,還有相關指標,如血鉀、血磷、血鈣等判斷電解質、酸鹼平衡的情況。針對腎臟最重要的兩項功能,過濾功能和排毒功能,又該如何評估?
  • 血肌酐偏高是咋回事?往嚴重的想,或是腎臟有異,飲食上注意4點
    腎功能檢查中有血肌酐一項,這是一項重要的指標,血肌酐水平高低能反映出腎臟是否存在病變。血肌酐偏高的主要症狀是眼瞼水腫、尿液增多、口渴以及血壓升高、脾氣暴躁和少尿以及尿液中泡沫多等。肌酐偏高會導致鈉、鉀和水代謝失調,引起腎性骨病和代謝性酸中毒,那導致血肌酐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呢。
  • 只要這兩個指標正常,肌酐再高,也先別著急透析!
    所以,肌酐是衡量腎病患者腎功能的重要指標,也是尿毒症判斷的基準!一般情況下,當血肌酐值達到707umol/L以上,尿毒氮達到30mmol/L以上,另外內生肌酐清除率不過,即使肌酐超過標準,靜康中醫專家表示,只要患者以下兩個指標正常,也不一定立即需要透析治療。
  •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作為評價腎功能的三個指標,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之間有何區別?哪一個指標更有價值?藥物是如何影響腎功能的? 一、血肌酐(SCr) 血肌酐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膜,而且不被腎小管重吸收,因此血肌酐水平能基本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當腎小球損傷時,血肌酐(Scr)升高,尿肌酐(Ucr)降低。血清肌酐正常值: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二、尿素氮(BUN)
  • @慢性腎臟病人:怎樣降肌酐最有效?
    原創 李青大夫 李青科普文丨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血肌酐是腎功能的重要指標,血肌酐升高就意味著腎功能下降。所以,許多患者都希望把血肌酐降下來。某些情況下,比如大量失血、嚴重脫水等,或者藥物導致了急性腎小管壞死,或者腫瘤、巨大結石等堵塞了尿路,血肌酐也會快速升高,稱急性腎衰竭。一般來說,當這些原因解除後,血肌酐還能完全恢復正常。急性腎衰竭不是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我這裡說的血肌酐升高,指的是血肌酐慢性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