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使用「公筷母匙」引起廣泛共鳴 兩協會呼籲會員餐飲企業參與

2021-01-0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但辰璐 喻奇樹

本月26日,封面新聞發起使用「公筷母匙」倡議後,引起大家廣泛共鳴,都認為這是文明之舉,值得提倡。

在家使用「公筷」三年 身邊朋友受到潛移默化

吳女士一家在三年前就開始在家裡使用「公筷」了,看到封面新聞發起的倡議,她表示,這應該是中 國人走向更文明的趨勢,有媒體來發起倡議進行推動,「這是一件相當好事情,我舉雙手贊成!」

吳女士介紹,三年前,她從新聞上了解到一種叫幽門螺桿菌的細菌,它是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病 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而我國每年約有16萬人就死於胃癌。這種細菌,主要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口口、 糞口傳染的。「從那以後,我們家就養成了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

「我們家平常有6口人,每人的餐具,包括可擺放兩雙筷子的筷架,每人一雙自用筷、一雙公筷,另 配有一個碗和還有一個餐盤,餐盤是便於使用公筷時多夾一些菜放在盤裡。」吳女士說,她家的公筷 和自用筷,都有款式和顏色上的區分,自用筷每位家庭成員是固定的。

她表示,三年來,家庭成員都適應了這個習慣,現在家裡保姆阿姨春節回鄉不用公筷,吃飯都有點不 適應了!

除了使用公筷母匙,她家人還養成了三餐後刷牙的習慣,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自己專屬的水杯,這樣的 習慣,也逐步影響到了身邊其他朋友。

但是,她們也有尷尬的時候,一次吳女士的妹妹和男友在餐廳約會,男友用自己的筷子為妹妹夾菜, 就讓妹妹十分的尷尬。

她認為,只有這個社會都積極倡導使用「公筷母匙」,才會逐步減少這樣尷尬。

以疫情為契機 讓更多餐廳加入「公筷母匙」行動

看到封面新聞發起倡議後,成都知名餐飲品牌兵哥豌豆面老闆李曉第一時間進行了點讚。

她說,她管理的大象花園餐廳,在武漢新冠疫情還沒有大面積擴散的時候,就開始倡議使用「公筷母 匙」了。「如果煮的是湯鍋,我們的服務員會將湯直接分到每一位客人的碗裡!如裡是炒菜,我們服 務員會在每道菜上,加一把勺子,方麵食客取用!」

李曉說,那時候,食客還沒意識這樣做的重要性,只有少部分人能配合使用,但能接受的人,都表示 「很驚喜!」

她表示,接下來,她的所有餐廳,會繼續推行「公筷母匙」。

她認為,在經歷了這次疫情之後,應該會有更多人意識到「病從口入」,如果能改變一下用餐習慣, 那真的是國人的一大進步!她也希望更多的餐廳能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響應「公筷母匙」的倡議, 在餐廳裡創造這樣的條件,營造這樣的氛圍,為改變國人的就餐習慣出一份力。

成都餐飲企業聯合會 將號召更多會員企業參與

「作為此次『公筷母匙』行動倡議聯合發起方,我們將號召全體會員企業積極參與並付諸行動。」

成都餐飲企業聯合會會長柏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新冠疫情之下,提出這樣的倡議,有很重要的積 極意義,有利於市民和餐飲從業者提高防疫和健康意識。

他介紹,在很早以前,餐飲企業聯合會和疾控部門也倡導過分餐制,但那時大家都不太重視,推行不 是那麼積極。

在剛剛結束的「成都餐飲行業座談會」上,成都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科李曉輝主任,再次發出 呼籲,希望各餐飲企業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母匙。

柏林表示,此次疫情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也給餐飲行業造成了慘重的損失,建議餐飲行業 痛定思痛,化危為機,所有餐飲經營者重新認識什麼是「公共衛生安全」,加強全員的公共衛生安全 知識培訓;在就餐環境的設計布局上,應事先考慮是否符合「公共衛生安全要求」,把風險降到最低 。

他認為,使用公筷母匙,不僅僅是防疫和公共衛生需要,更是國民文化素質提高的標誌。

接下來,成都餐飲企業聯合會將號召全體會員企業積極參與並付諸行動,展開討論,並輔導餐飲企業 實施。他建議,各餐廳可製作使用公筷母匙的宣傳海報,張貼於店內,加強宣傳引導。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 讓「公筷母匙」成為今後常態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也是本次「公筷母匙」行動倡議的聯合發起方。成都餐飲同業公會秘書長袁小然表示,這個時候發起這樣的倡議,讓社會更多力量參與,很有現實意義,效果也會 更好。

她介紹,事實上,分餐制,使用「公筷母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的先輩們,最早實際都是實行分餐制的,反而到了近現代,我們好些人把這個優良傳統遺忘了,「 現在我們要把這個優良傳統尋回來!」

袁小然介紹,早在十多年前,成都餐飲同業公會就開始引導廣大餐飲企業和消費者要文明餐桌、文明用餐,吃飯時別大聲吵鬧,別光膀子吃飯,餐廳實行分餐制,一直持續在倡導。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如今成都以往比較「粗獷」的就餐現象有了很大好轉,大家就餐時文明多了,成都許多餐廳也在踐行分餐制,做得都非常不錯。但是離我們想要的狀態,還有距離。

此次新冠疫情發生後,同業公會也在積極行動,前不久聯合成都市消費者協會一道,發出了「文明飲食 科學餐飲」倡議,號召大家踐行「分餐制」,實行「公筷公勺制」,「雙筷制」, 將病毒、細菌阻隔在餐桌之外。

袁小然表示,要恢復中華民族的優良飲食文化習慣,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相信經過這次疫情及大家的共同推動,今後「公筷母匙」能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常態。

相關焦點

  • 成都首批100家餐飲企業承諾: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
    成都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今天3月5日,全市首批100家餐飲企業承諾:做到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條件的餐廳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倡導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湯一勺」,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美食成都,美在文明」 全面使用公筷公勺承諾書一、全面提供公筷公勺。
  • 使用公筷,從下一頓飯做起!
    近日,隨著餐飲行業恢復營業,經過疫情大考的人們開始重視使用公筷,但多數飯館、酒店的服務仍然沒跟上來。記者在一西部城市走訪發現,不少火鍋店生意熱鬧,戴口罩、測體溫、登記信息等防控流程一項不缺,然而進入涮鍋環節便打回原形,店家不提供公筷,客人們拿著自己舔過的筷子在鍋裡上翻下涮。顧客徐先生說:「餐廳沒放置公筷,自己也不好意思要,只好將就一頓。」
  • 公筷公勺:上海六個「健康時刻」
    去年三月,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向全體市民發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議書:聚餐時,請一定不要忘記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無論是在飯店還是和家人用餐,都請使用公筷公勺。用餐人流較大的飯店,更應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倡導文明健康用餐。
  • 92%上海市民贊成用公筷公勺,若吃嗨了忘記用公筷,怎麼辦?
    發布會上還提到,在市市場監管局的支持下,市衛健委、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等單位,在總結各單位好做法、好經驗、好產品的基礎上,擬制定地方標準《餐飲企業公筷公勺服務規範》,從公筷公勺的供應方式、服務細則、外形設計等方面提供技術指導,提升餐飲企業使用公筷公勺的規範性和可操作性。
  • 公筷「夾」出餐桌新文明,2020年大變革
    事實上,「公筷分餐」的倡議由來已久,早在1990年代,中國烹飪協會曾多次向全國餐飲企業提出「分餐制」改革的建議。2003年, SARS的爆發使這一舉措受到更多的關注,許多城市的餐館都在主動提供公共筷子。但就實際效果而言,這一舉措仍未得到足夠的宣傳和重視。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提醒人們,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在這些方面,分餐制和公筷非常重要。
  • 市商務局與協會、商家共同發出倡議丨全市餐飲、住宿、大型商超...
    近日,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實際,市商務局聯合中央大街商會以及大型商貿零售企業向全市大型商場、超市、連鎖便利店企業發出倡議,同時市商務局聯合市飯店烹飪協會向全市餐飲住宿企業發出倡議,全面強化全市餐飲、住宿、大型商超的防疫舉措。
  • 公益快閃燃爆全場 寶安疾控中心倡導勤洗手用公筷衛生意識
    音樂節奏不斷變換,越來越多的舞者穿著印有寶安疾控中心logo的服裝加入到舞蹈隊伍其中, 隨著舞者們的動情演繹,「勤洗手、用公筷,不會疏遠愛還在」主題科普舞蹈快閃活動正式拉開序幕。記者了解到,這是深圳市寶安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了提升市民「勤洗手,用公筷」的衛生意識,特主辦的本次活動,活動現場還免費發放了公筷以及手部消毒紀念品,倡導健康教育。
  • 公筷公勺怎麼用? 白銀市率先出臺《「公筷公勺」服務規範》
    但是,還有一個生活小細節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家人、朋友聚餐時,餐桌上少了一副公筷,隱藏著巨大的交叉感染風險。因此,推行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勢在必行,而公筷公勺如何使用?有哪些使用標準?白銀市率先制定出臺了《「公筷公勺」服務規範》指導餐飲企業規範「公筷公勺」的使用管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一米線」已經成為許多白銀市民的好習慣。
  • 上海商務委發文:杜絕餐飲企業提供野生動物類菜餚
    做好疫情監測和防控,上海的商務部門、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積極行動。1月21日,上海市商務委服務業發展處下發《關於餐飲行業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要求餐飲企業要做好企業從業人員自身衛生消毒和防護工作,如遇有發熱、咳嗽等症狀要及時就醫;要杜絕提供野生動物類的菜餚,並在醒目處張貼提醒;食物要燒熟煮透。
  • 疫情下,餐飲企業怎麼承擔社會責任?這份重磅報告講透了
    未來這一「共享員工」的新型社會責任實踐,或許也會進入社會責任指南,成為危機當中責任企業救助其他組織和個體的新方法。2.6 推廣公筷用自己的筷子給他人夾菜、將吮吸過的筷子在菜碟裡翻攪、拿自己使用過的湯勺舀湯吹涼餵給孩子……種種用餐習慣給病毒傳播提供了絕佳條件。其實,早在十多年前鍾南山院士就呼籲過,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
  • 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做個先行者
    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該分就得分近日,我區開展「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導行動,向全區餐飲企業發出倡議書,推廣實行分餐制、雙筷制、公筷制。引導廣大市民通過健康、文明的就餐方式,守護健康安全。「公筷公勺+分餐制」成為餐桌新標配隨著生產生活逐漸步入正軌,不少餐飲單位陸續恢復堂食。
  • 公筷公勺新「食」尚
    柳葉情酒店配置的公筷公勺。在悅來越好餐廳,顧客正用公筷夾菜。3月上旬,我市發布了《關於在我市全面推行「公筷公勺」的通知》,要求餐飲服務單位一律實行公筷公勺,倡導家庭用餐使用公筷公勺。3月24日至25日,記者走訪了市城區幾家餐飲服務單位,發現公筷公勺已成為餐桌上的「標配」,市民正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習慣。
  • 早讀社丨制止餐飲浪費 中國飯店協會倡議開發小份菜
    詳情阿里成立了一家叫「京西」的公司近期,阿里巴巴新註冊成立一家名為「阿里巴巴京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該消息在網絡上走紅。昨晚,阿里雲官方微博稱:「是我開的公司,因為註冊地在北京西邊的張家口,所以叫『京西』」。》》
  • 恢復堂食首日「高考式」用餐 用公勺公筷體驗「最香的一頓飯」
    連日來,由生活報、黑龍江省文明辦、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黑龍江省工商聯餐飲商會、黑龍江省龍菜產業協會、哈爾濱市飯店烹飪協會等部門發起的「公筷行動」倡議,得到千餘家餐飲經營場所積極響應,恢復堂食首日,商家們紛紛將公勺公筷擺上餐桌,很多就餐者用公勺公筷體驗了兩個月以來「最香的一頓飯」。
  • 中國烹飪協會:557家餐飲企業復工復業 積極參與「三保」行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4日訊 記者從中國烹飪協會獲悉,為積極響應國家市場總局發起的「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全國餐飲行業中的優秀企業積極加入到「三保」行動中,截至到3月3日,已經有557家品牌企業及所屬52351個門店向全國消費者鄭重發出「三保」承諾。
  • 公勺公筷不「生分」
    近日,商務部發布《餐飲服務單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其中重點明確,對合餐顧客,餐飲服務單位應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務。戰疫一年,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科學防疫必須重視細節。
  • 公筷標註餐桌文明新高度
    同桌合食作為傳統飲食習慣已傳承了千年,國人似乎已形成了一個共識:在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之間,對於長輩的尊重、朋友的關愛才能得以有效傳遞,彼此感情才能真正增進,使用公筷公勺總感覺多了點界限感,少了點人情味。  但一場突襲而至的疫情,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病從口入的嚴重危害,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都是新冠肺炎傳播的主要渠道早已被證實。
  • 來坡子街逛吃逛吃 山貓吉咪給您送上公勺公筷
    (近日,湖南山貓吉咪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文化IP助推星城內涵式發展,採用公益動漫短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彰顯出「長沙餐飲新文明」的力量。隨著城市有序復工復產,各大餐飲店逐漸恢復營業,企業食堂陸續開放,疫情防控期間,長沙市不忘落實「新文明餐桌」行動,深入倡導「一菜一筷,一湯一勺」等文明就餐禮儀、文明用餐行為,引導星城市民在「吃」這件事上,樹立城市文明新風尚。
  • 河北秦皇島:政策馳援讓餐飲服企業走出低谷
    據了解,這樣的聊天對話在秦皇島餐飲行業納稅人的手機裡並不鮮見,這是國家在出臺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後,秦皇島市稅務部門落實復工復產稅收優惠政策的舉措之一。在依託「大數據」開展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分析後,全市51個稅源分局的186名聯絡員對全市企業,採取電話、微信等方式逐一主動聯繫,及時了解納稅人需求,為納稅人提供講解稅收減免新政策、涉稅需求徵集以及疑難問題協調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