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跑滴滴和送外賣,哪個更有錢途?網際網路催生本地生活零工經濟

2021-01-08 三湘都市報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薛欣妤

炎炎夏日,一場「在長沙是跑滴滴好還是送外賣好」的爭論在網絡平臺上持續火爆……網約車、外賣、快遞等行業的發展,催生出不斷壯大的零工經濟市場,它們不僅折射出青年勞動者擇業觀之變,也讓部分面臨失業的工廠小哥有了更多擇業的機會,「我們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同等支出的前提下,跑滴滴、送外賣,到底哪個更好?8月初,三湘都市報記者就此採訪從業者、行業專家,還原網際網路零工經濟的真實畫像。

爭論:跑滴滴工資更高!送外賣風吹雨淋

日前,網友Bking526發布「全天制整日滴滴測試總結」。該網友於9點30分上線,工作時長14小時,當日行駛裡程359公裡,營業額504.19元,若扣除267元油耗、37元餐費、50元車損,當日純利潤僅150.19元。他指出,司機在保證全月無違章記錄、無司機投訴的情況下,月收入只有4500元。

總結一出,網友們紛紛炸開了鍋,認為「Bking526」的計算方式不合理。「網約車基本都是『買菜車』,每公裡油耗不超過5毛,如果是日系車,油耗會更低。在三個出行高峰以及節假日,網約車平臺都會給司機補貼。」網友「嚕啦啦」表示。

「送一單外賣基礎工資5元,惡劣天氣加一塊,好評再加一塊。如果每天能送30單,單價應該有6.5元。」一位自稱是外賣員對網友算帳,在保持每月無休、風雨無阻的情況下,在長沙月入8000沒有任何問題,「開滴滴需要購車成本,還要繳違章罰款。跑外賣只需要一臺電瓶車。」

「相較於送外賣,網約車司機好歹可以吹空調,也不用再受風吹雨淋,交通安全也更有保障。」嚕啦啦認為,無論是做何比較,都需要考慮工種對職業技能的要求和前期投入成本,否則就是耍流氓。

8月9日,記者通過百度搜索「在長沙是跑滴滴好還是送外賣好」,百度快照顯示第50頁仍然話題滿屏,「跑滴滴月掙1萬送外賣月掙7千,外賣比滴滴掙錢? 」「滴滴司機跳槽去送外賣,結果很意外! 」「跑滴滴和送外賣,哪一個是兼職最佳選擇,全方位對比評測告訴你答案! 」「開滴滴比送外賣賺錢?滴滴司機哭笑不得,錢都賺哪去了? 」

故事一:從工廠流水線「出逃」 月入過萬成單王

1995年,18歲的周偉華(化名)從耒陽市外出,沒有一技之長,剛進工廠時,他被派在生產線最前端,「把棉布按照版型將面料裁剪成衣服縫製樣式的裁片,機器操作,一不留神就會割傷手指。」

「早上七點半打卡,下午六點下班,除去吃飯、午休時間,一天工作10小時。」周偉華介紹,製衣廠裡的工種都需要長時間坐著,利用中午吃飯、上洗手間的間隙站一會,是他每天最期待的事。

2015年,周衛華毅然辭職回到長沙,在火車站附近一家餓了麼站點,做起了外賣小哥。「工作很簡單,就是騎個電動車串家走戶,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周偉華幹勁十足,不到一年就晉升為站點「送單王」,月收入最高時有1.2萬元。

由於職業的緣故,周偉華走路幾乎是跑步前進。記者陪同他到國儲電腦城附近一寫字樓送外賣,剛進入電梯,就熟練的通知顧客準備取餐,到達17樓後,他以百米衝刺般的速度將餐食放在顧客手中,在電梯門還未關時,一個側身進入電梯內,隨機拿起手機翻看下一個訂單的送餐位置。

如今,周偉華租住在一棟老式民房裡,狹窄的過道無法容納兩個人並排行走,下班後最大的樂趣,就是與家人視頻,「雖然吃住條件都沒以前好,但外賣是送一單賺一單,只要捨得跑,月入過萬不難。」

故事二:修車工成滴滴代駕 「想多點時間陪女兒」

8月8日晚7點,滴滴代駕司機李發泉蹲在長沙市竹塘西路上一家湘潭口味菜館門口,手指不停滑動著手機屏幕,「後臺可以看到附近9個代駕的位置,方便判斷區域單量。」

「剛開始做代駕是想貼補家用,一個月能賺個四五千。全職代駕,月收入有一萬多。」李發泉告訴記者,他每晚七點打開手機接單後臺,凌晨兩點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收入高,但免不了風吹雨淋。如果是下雨天,褲腿能溼到小腿肚。」

李發泉介紹,平臺要求全職代駕每月至少有16天上線「聽單」,每完成一筆交易可得到6-12分積分,100積分可兌換一次「按次優先推單」獎勵,代駕將優先接到2公裡以內訂單,「今天中午賺了44塊,獎勵了12分。」

8點,在餐館門外等待近一小時的李發泉有點兒著急,「馬路上還停著這麼多汽車,這個地方肯定會出單的。」35攝氏度的地表溫度,李發泉站在人行道的草叢邊,汗水順著臉頰的紋路往下掉。

「7點到9點,代駕起步價35元一單,10點以後漲到55元。一天努力跑個四五單,流水有300多。」如今,李發泉的代駕半徑從竹塘西路輻射3公裡範圍內的五六家餐廳,延伸至株洲、湘潭等周邊城市,「現在女兒放暑假,做代駕白天就騰出了更多時間陪女兒。」

探因:高收入、時間自主調配成催化劑

在經濟產業結構升級轉型背景下,各界對中國勞動力市場「大變局」的討論甚囂塵上,一面是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工廠招工難度逐年增加;另一面是快遞、外賣、網約車等新興服務業釋放大量門檻較低的工作崗位,提供了更多擇業選擇。

滴滴司機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7點開機趕早高峰,一天出車12個小時,刨除油耗、車損、平臺抽傭、意外險等成本,每天純利潤在300元左右,「我們這個歲數,最多去守傳達室、當保安,累死累活才4000多。網約車對年齡沒那麼多限制,收入也更高。」

在記者的採訪中,多數外賣員表示,騎手是無底薪、計件制的計酬方式,時間上更加靈活。「當騎手很自由,想賺錢就拼命跑。」如今,周偉華捉摸著更加優化的配送路線,爭取提高工作效率。

新興職業的收入究竟如何?在線招聘網站職友集分析140份調研樣本後發現,長沙外賣騎手平均工資為每月7300元,較2018年增長8.4%;滴滴網約車司機月平均工資10530元,收入1—1.5萬元受訪者佔比為68.8%。然而,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均薪資則為3813.4元。

此外,外賣員、代駕司機、快遞員等生活性服務業職業門檻更低,也方便了產業工人「橫向轉移」。「以前去珠三角地區打工,是因為工資水平比內陸高出好幾倍。傳統製造業用人成本逐漸升高,工資差距不斷縮小,工人們更願意選擇一個舒適的、離家近的生活環境工作。」賽迪智庫產業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尹訓飛介紹。

數據:31%外賣員曾經是工廠工人

一輛電動車、一張健康證,能使用智能機導航……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快速發展,大量送餐騎手崗位出現用工缺口,用人單位開出的「5000--8000起」薪資條件,以及工種自帶的低門檻、較高收入,正改變著中青年的擇業觀,如湖南這類勞力輸出大省,則開始出現返鄉就業的「雁歸效應」。

日益龐大的送餐隊伍來自哪裡?美團點評發布的《2018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顯示,美團騎手的上一份工作,有31%是去產能產業工人,16%是餐飲從業人員,從個體戶、小生意人轉業的外賣騎手佔比為13%。

此前,《2017年滴滴出行平臺就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有2108萬人在滴滴平臺獲得收入,其中393萬人來自去產能行業。蘇寧發布的《2018快遞員群體洞察報告》,2018年物流全行業有超過300萬的快遞員。

尹訓飛介紹,網際網路新技術催生的生活性服務業,成為離開流水線的產業工人們重新就業的主力,尤其是在解決產能過剩行業工人再就業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連線觀察:

企業用工荒難題如何解?

一名在杭州四季青批發市場經營服裝檔口的老闆告訴記者,人才供需市場已發生轉變,「以前是『工廠挑工人』,現在是『工人挑工廠』。」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假設一名員工到手工資4500元,那麼企業提供的500元社保、350元食宿以及員工培訓成本,合計有1000元,而這些成本無法量化,「外賣小哥獲得的配送費,絕大部分由消費者直接支付,不對對平臺公司造成直接的人工壓力。」

面對員工出逃,企業該如何剖解用工荒難題?「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緊缺,學習能力更強的年輕人又不願意待在工廠。」有專家認為,要改變當前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加快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這能有效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現狀。

此外,一些大型企業也正在通過機器換人來應對招工難,企圖降低用人綜合成本。

相關焦點

  • 跑滴滴和送外賣,月薪水收入上萬很難,怎麼還有這麼多人去做?
    從業務要求來說,跑滴滴和送外賣都不是很高,對學歷要求也不是很高,一般高中以上的學歷就可以,那麼,我們來一一分析著兩個工作的利弊。現在的外賣行業是很火的,外賣小哥每天穿梭在車流中,而且這是一個靠速度和熱情的行業,付出的多,得到的就多的行業。
  • 寵物外賣興起,催生千億規模的「寵物經濟」
    千億規模的「寵物經濟」正在催生寵物外賣這一新消費趨勢的崛起。,精緻養寵生活加速跑《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餓了麼寵物外賣訂單增長達135%,寵物外賣訂單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客單價格高,根據數據顯示,餓了麼平臺過去一年平均一單寵物外賣的客單價格為125元,遠高於餐飲外賣的客單價格
  • 「就業新趨勢」的零工經濟究竟有怎麼的發展趨勢
    「零工經濟不是概念,更不是泡沫,而是一次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全球化浪潮,它正處於快速成長中,而在這一過程中,先進入這一領域的平臺方和零工經濟從業者都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相關信用評估、平臺規則,同時由於零工經濟無法提供穩定的收入,缺乏醫療和福利保障,也被一些專家所詬病。零工經濟成為新生代的就業選擇,一定程度上符合新的就業觀。
  • 北美零工勞動者指南:可以賺錢的主流配送APP
    Moves是OAN開放應用公網(前Aion Network)旗下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科技平臺,為北美零工勞動者(拼車司機、外賣騎手等)提供專屬金融服務。本文是Moves(https://movesfinancial.com/)面向北美零工勞動者的指南和介紹文章之一。
  • 寵物分銷和寵物外賣的興起催生了1000億規模的「寵物經濟」
    鐵西區深料路一家寵物配送公司的負責人說,以運送寵物到北京為例,它們是通過公交車、鐵路和飛機運輸的,價格分別為200元、300元和575元。 據了解,寵物配送在瀋陽剛剛起步,許多從事寵物配送服務的公司剛剛開業。「這裡有很多企業,而且大多數短途寵物都是分布式的。」據寵物配送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瀋陽大約有100家寵物配送公司。
  • 寵物配送、寵物外賣興起 催生千億規模的「寵物經濟」
    &nbsp&nbsp&nbsp&nbsp領養寵物回家如同「點外賣」&nbsp&nbsp&nbsp&nbsp完善的寵物配送,為寵物供應提供了方便條件。
  • 寵物經濟引燃外賣新商機
    8月19日,第23屆亞洲寵物展正式開幕,寵物經濟的熱度也隨之被掀起。兩大外賣平臺先後釋放出加碼寵物市場的信號,餓了麼今日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寵物外賣這一新興消費市場快速升溫,餓了麼寵物外賣訂單增長了135%,並且寵物外賣訂單客單價格高達125元。
  • 促進小店經濟,設立零工市場,湖北出臺新政鼓勵和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意見》提出了18條具體措施,鼓勵小店經濟、直播帶貨、社區團購、夜經濟等新業態發展,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等靈活多樣的創業就業方式。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江城街邊小店、時尚商圈、創業孵化基地,採訪小店店主、零工、創業者們對《意見》的期待。
  • 寵物經濟引燃外賣新商機 美容定價、管理混亂仍是當下難題
    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美團點評也參加了正在上海舉辦的第23屆亞洲寵物展,二者在寵物相關外賣市場的角力已開始。寵物消費這一千億級市場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寵物經濟與不同業態的融合也正在摩擦出新的商機。外賣平臺競逐寵物市場餓了麼發布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千億規模的「寵物經濟」正在催生寵物外賣這一新消費趨勢崛起。
  • 嘟嘟嘟,長沙最有趣的外賣小哥來了
    無論是送外賣途中的有趣見聞,還是去二次元主題餐廳探店的生活日常,都會贏得一票粉絲點讚叫好。10月27日,記者在工作室見到了吳君。視頻中:粉絲們陪著他「打怪升級」「騎上我心愛的小摩託,它永遠不會堵車……」27日,吳君靜坐在電腦前一遍遍按下鍵盤上的空格鍵,仔細檢查著視頻中的字幕、背景音和轉場畫面。
  • 外賣騎手保費之殤:生於眾包,困於「3元」
    網際網路經濟催生眾包模式 法律糾紛多,勞動關係難認定 外賣、閃送、同城配送等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都屬於即時物流。如果外賣配送員與平臺存在滿足以上屬性即成立勞動關係。如果平臺確實和配送員不存在勞動關係,平臺可以不受勞動法約束,這是法律問題,關於是否合理以及道德的評判見仁見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丁曉東表示,就勞動法或勞動者權益而言,零工經濟首先帶來的衝擊是勞動關係的認定。眾所周知,在我國,勞動關係與勞務關係的認定在法律上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後果。
  • 零工時代|反對零工領域高標準立法,鼓勵集體協商
    隨著平臺經濟發展,包括網約車、快遞員、送餐員等在內的零工群體日益壯大,這類群體的權益保護也被提上日程。2020年1 月1 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AB-5法案(即,加州零工經濟法案)正式生效。今年來,圍繞這項法案的討論和訴訟一直未間斷。
  • 美團外賣產品分析報告|美團外賣,送啥都快
    下一步,國家將在四個方面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推動創新創業上水平,加快推進形成有利於「四新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加快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家政策的進一步支撐無疑將十分有利於O2O這一模式朝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 經濟視野|火鍋外賣,有多少人買單?
    據盒馬鮮生提供的數據,火鍋外賣自今年9月底上線以來,有八成以上的長沙「吃貨」選擇火鍋送餐到家,海南椰子雞鍋底是長沙人的最愛。在餓了麼和美團等外賣平臺上,不二鍋、火鍋英雄、海底撈等火鍋品牌也紛紛上線外賣服務。打開餓了麼查看不二鍋長沙侯家塘店,雙人火鍋套餐月銷量超50份,有消費者評價:「包裝精美,適合懶人。」「不用動手,在家也可以吃火鍋。」
  • 奢侈品集團布局本地生活 信天翁助力酩悅軒尼詩入駐餓了麼
    圖 | 酩悅軒尼詩餓了麼官方旗艦店為契合本地生活服務場景下的即時消費需求,酩悅軒尼詩在餓了麼官方旗艦店上架了多款小瓶酒水商品。其中,最小規格的酩悅香檳迷你裝僅有200毫升。今年7月,餓了麼宣布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解決用戶身邊一切即時需求的生活服務平臺,服務由「送外賣」升級為「送萬物」,同時啟動「餓了麼百億補貼」,覆蓋全國100多個重點城市的餐飲、生活服務和零售商家。
  • 山東一外賣員火了,車後貼張紙,為了送外賣賣掉法拉利
    自從外賣平臺誕生之後,很多人都在感慨現在的網絡實在是太強大了,有了外賣平臺後,我們平時吃飯也不用出門去飯店點菜了,只要動一動手機就能叫外賣上門,方便又便宜。外賣平臺的出現還催生出了一大批外賣員,這些外賣員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是收入可不低。
  • 月薪萬元「外賣小哥」的一天 人民日報記者親身體驗
    日前,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網際網路營銷師」等9個新職業。新職業帶動新就業,新就業蘊含新機遇。從事新職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新職業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從業者有怎樣的感受和期盼?近期人民日報記者體驗了網約配送員、網際網路營銷師、連鎖經營管理師等新職業,感受從業者的職業風採。
  • 餓了麼寵物外賣訂單年增長135% 有人開寵物外賣店年入300萬
    每經記者:王星平 每經編輯:王麗娜近年來,網際網路圈一直都流行著這麼一句話,即「所有傳統行業都值得在線上再做一次」,如今看來,一直被認為需要重度依賴線下的寵物行業,似乎也逐漸找到了從線下到線上的法門。8月19日,餓了麼發布了一份關於「寵物外賣」的報告。
  • 中秋市場「它經濟」:生活儀式感催生中國寵物經濟新浪潮
    俞靖 攝中新網南寧9月15日電 題:中秋市場「它經濟」:生活儀式感催生中國寵物經濟新浪潮作者 楊陳 蔣豐慧隨著中秋、國慶「黃金周」臨近,月餅、旅遊消費市場日漸火爆。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發現,除常規產品外,寵物月餅、攜寵旅行等已成為商家掘金假期「它經濟」的「法寶」,生活儀式感正催生中國寵物經濟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