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影廠曾經讓小蝌蚪動起來 一甲子期待再續水墨「神話」

2021-01-09 東方網

  申音:有一種童年叫「美影廠」

  東方網記者解敏、曹磊、劉昊6月1日報導:「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我們的媽媽在哪裡?」「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她是我們的媽媽呀,怎麼她跟我們長得不一樣……」相信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那樣一副畫面,一群靈動的小蝌蚪,穿梭在魚塘水草間,尋找著自己的媽媽。1960年中國誕生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製作中,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的藝術格調有了重大的突破。而把這一嶄新的動畫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正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今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迎來建廠60周年。六一兒童節當天,美影老中青三代動畫工作者齊聚一堂,舉行「六十年不忘初心,一甲子繼往開來」座談會,共話美影廠的「前世今生」。活動現場,水墨動畫發明人之一、國家一級攝影師段孝萱口述還原了當年百轉千回的水墨動畫試製過程。

  57年前水墨動畫誕生在上海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水墨動畫片」鼻祖特偉先生受命到上海籌建美術電影製片廠。他和當時的一群年輕人們首次接觸到蘇聯、日本、美國等國的動畫片後深感震撼。他們一心想著,卡通畢竟是一個外來的表現形式,中國的動畫片應該怎麼搞?走什麼路?如何將民族特色融入到藝術作品創作中,開創中國美術電影自己的發展之路是最重要的課題。

  水墨畫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美術形式給了當時的這群年輕人無限的遐想。1959年,在技術革新運動中,他們首次提出水墨動畫試製項目。這一想法得到了當時國務院副總理陳毅的鼓勵和支持。他說:「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大家情緒高漲立即行動起來,水墨畫面在銀幕上如何動起來?成為他們首先要面對的重大課題。這群年輕人需要創造一個全新的製作工藝賦予其生命,也就是動畫繪製技法與電影攝影技術、技巧高度結合的一套攝製工藝。他們先試了齊白石筆下的青蛙從荷葉上跳入水中的鏡頭,連夜拍攝、衝洗,用電吹風吹乾膠片即去放映間試映。看到小青蛙入水,大家別提有多興奮。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日夜奮戰,完成了青蛙、魚蝦、小雞等近50個鏡頭的水墨片段試驗,嚮往已久的水墨動畫終於有實力走上銀幕。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成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它的拍攝成功引起各界轟動,它突破了當時國內外一般動畫影片的形式和攝製方法,在國際影壇上獨樹一幟。此後美影廠在不同時期又拍攝了《牧笛》《鹿鈴》等多部水墨動畫片。這群年輕人也伴隨著美影廠一起走向成熟。在新的實踐中他們更多地學習和體會到中國傳統繪畫的技法、理念、內涵,極大地幫助和豐富了創作。

《山水情》

  「文革」中斷了水墨動畫片的創作近二十年,但復興水墨動畫片的想法從未放棄。198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推出水墨動畫新片《山水情》。影片講述了老琴師在歸途中病倒,並在荒村野渡遇到漁家少年,漁家少年在幫助老琴師康復後,老琴師傳授琴技,並把古琴贈予少年,老琴師離開時,少年撫琴相送,兩人敘寫純潔師生之情的故事。《山水情》被公認為水墨動畫至今無人超越的典範,全片約 19 分鐘,沒有一句臺詞,它所表達出的意境,達到了古人所說的那句「此時無聲勝有聲」。影片在製作時巧用水墨化於紙的特點,並採取連續攝影的方法,突破了以往的逐格拍攝。畫家現場即興潑墨,攝影師現場拍攝,在影片的主題下創新「妄為」,極大地提高了影片的藝術渲染力。

  回首往事,段孝萱不禁感慨,經過幾十年的實踐,美影人深深體會到,民族的即世界的。美影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怕困難、勇於實踐的敬業精神,互相協助、不分你我的團隊精神仍然是需要堅持和發揚的。不管社會、物質、技術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對藝術的追求是需要信念支撐的。希望新一段美影人繼承傳統,繼續將水墨技藝發揚光大。

水墨動畫發明人之一、國家一級攝影師段孝萱

今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迎來建廠60周年。六一兒童節當天,美影老中青三代動畫工作者齊聚一堂,舉行「六十年不忘初心,一甲子繼往開來」座談會,共話美影廠的「前世今生」。

《斑羚飛渡》

  《斑羚飛渡》期待續寫水墨動畫神話

  距離《山水情》的拍攝完成至今已經過去了近30年。有人說,《山水情》是中國水墨動畫片的絕唱,也是中國動畫徹底商業化之前的最後一部藝術精品。水墨動畫藝術價值不可估量,但製作過程異常繁瑣。要在每一張畫面上進行分解、描繪、分層著色,然後在攝影臺上不斷重複固定拍攝,最後再編輯合成。一部水墨動畫片的耗時,至少相當於五部以上同樣長度的其他動畫片。耗費工期太長、投入資金巨大,面對今天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國水墨動畫究竟還能走多遠。

  然而,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美影人一直都沒有放棄對水墨動畫的那份執著。隨著電腦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美影廠開發了新的計算機水墨動畫製作系統,改進和優化了製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進一步增強特技、技巧的表現力。利用電腦技術製作了多部短片,其中就包括當年上海申請承辦世博會的短片《風箏》、以及2010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水墨動畫片頭《和諧中國》。

  近期,美影廠制定了今後五年的創作規劃,一改過去幾年過分依賴經典IP的傾向。五年內要完成這一系列有深度、有難度的動畫片。這其中,以水墨動畫電影為追求的新作《斑羚飛渡》就是其中的核心項目之一。《斑羚飛渡》源自沈石溪創作的小說,虛構描寫了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據了解,目前,在劇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斑羚飛渡》已見雛形。在藝術特性上,影片將在保持一定的寫意書畫意境的前提下,將現代中國畫中的多元呈現有機融入,尤其將把傳統的水墨與唯美的水彩、把二維與三位等等相融合。作品還特邀當代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為影片風格把關,其他多位藝術大家參與美術設計。影片也將在傳承優秀文化與藝術樣式的基礎上,特別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商業特性也在加大探索和深挖中。

  今時今日的動畫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動畫強國早已將動畫發展為成熟的文化產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動畫不單單是文化的傳播,更是帶動新技術發展經濟的重要媒介。而在國內,近年來不時被觀眾提起的「國漫復興」是否已經到來?上海美影廠原廠長、國家一級導演周克勤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60年來美影廠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但這已成為光榮的歷史,今天我們一切要從零始。」「不重複別人,不重複自己」、「不斷開拓創新」的美影精神是美影人畢生的追求。

  周克勤說,美影廠目前已經集聚了一批有天賦、有能力的年輕導演,他們有強烈的拍戲願望,但由於各種原因,他們有的好多年沒有實踐的機會。未來美影廠將更大膽地使用年輕導演,給壓重擔之外,也為他們創造學習和提高的機會。美影廠有60年的深厚藝術底蘊,發揮老藝術家的傳幫帶作用,讓年輕導演邊學習邊實踐,培養和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導演隊伍,這是百年大計,也是美影廠能長久不衰出精品出力作的有力保證。多出精品力作,始終在國內動畫界保持領先地位,這不僅是美影廠的需要,也是上海電影事業的需要,更是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需要。

相關焦點

  • 美影廠也60歲了 這才是阿拉的「迪士尼」-美影 迪士尼 1980年 1986...
    60年以來,美影廠製作的經典動畫片曾經伴隨幾代人度過了童年時代。今天,從花甲之年的爺爺奶奶輩到牙牙學語的孩子,他們的記憶中,總會有幾部和美影廠有關的動畫片。尤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影廠的創作高峰期間,層出不窮的經典之作,更是讓七零八零後記憶猶新。」
  • 美影廠也60歲了 這才是阿拉的「迪士尼」
    原標題:美影廠也60歲了,這才是阿拉的「迪士尼」  原來雌螳螂會吃掉雄螳螂才能完成交配  原來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  你們的這些知識是不是看動畫片看來的?60年以來,美影廠製作的經典動畫片曾經伴隨幾代人度過了童年時代。今天,從花甲之年的爺爺奶奶輩到牙牙學語的孩子,他們的記憶中,總會有幾部和美影廠有關的動畫片。尤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影廠的創作高峰期間,層出不窮的經典之作,更是讓七零八零後記憶猶新。」
  • 童年總有一段故事屬於上海美影廠,60歲生日快樂
    回顧上海美影的60年,發現它見證了中國電影那麼多第一次: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第一部摺紙片《聰明的鴨子》多年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美影廠獲獎無數:《大鬧天宮》《
  • 《小蝌蚪找媽媽》動畫設計之一馬克宣因病離世
    上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的美術電影《三個和尚》《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設計之一馬克宣近日在上海辭世。消息傳來,引發網友對昔日經典美術電影的集體追憶。人們向藝術家致敬,更關心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前途和命運。下一部經典美術電影又在哪裡?
  • 小蝌蚪找媽媽到底是怎樣的一部國產動畫片
    《小蝌蚪找媽媽》這部動畫片,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上個世紀60年代製作成的一部水墨動畫片。也正是這部動畫片,開創了用中國傳統的水墨山水國畫風格製作一部動畫片。水墨動畫電影 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 是一幅流動的中國水墨畫作為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全片整體的氛圍就是那種中國畫特有的素雅,再配合以古琴和琵琶,那優美意境直接就把你溶入其中。
  • 營銷觀察 | 悟空、哪吒和黑貓警長求復出,上海美影廠也要做平行宇宙
    2018 年 4 月,《大耳朵圖圖》的 70 後導演速達成為了美影廠的新一任廠長,美影廠經歷了一波領導班子的年輕化換屆。在新一輪「五年規劃」裡,「老 IP 的再開發」被提到了與「創作新 IP」一樣的高度上來,速達稱之為「美影廠的兩條腿」。 鞋服、手辦、茶具、塗鴉牆、酒店、飛機 除了領導班子更新換代,李早認為美影廠的變化跟社會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 60年356部動畫片,我們等「上美廠」歸來已經很多年!
    △《豬八戒吃西瓜》 1960 年《小蝌蚪找媽媽》, 他們大膽地將中國水墨畫元素 △《小蝌蚪找媽媽》 水墨的暈染空靈, 畫面的意境悠遠, 情節的童真童趣, 創作的手法新穎 △《小蝌蚪找媽媽》 日本著名動漫導演高畑勳 看到《小蝌蚪找媽媽
  • 《影》,一幅中國水墨畫卷,一場陰與陽的爭鬥
    《影》正是這樣一部典型的張藝謀執導的作品。張藝謀的色彩美學張藝謀在色彩的運用上,那是美到了極致,從《紅高粱》到《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到《英雄》,這三部電影都有一個共通的顏色,那就是紅色!《紅高粱》的紅色在於對比,女人公穿著一身紅裝仰躺在綠色的高粱地中,紅色與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預示著男女主人公美好生活的開始。
  • 《小蝌蚪找媽媽》成絕響!矯野松離世,經典動畫作品經久不衰
    這一時期產生了一大批極具民族特色、質量上乘的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這些動畫片的創作集合了大批知名畫家、音樂家、動畫人。幼兒啟蒙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小鯉魚跳龍門》、《牧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都出自於矯野松之手。在1960年代相當熱門的這些動畫故事,即使是放在現在也依然不過時。
  • 小蝌蚪找媽媽:一部60年代的動畫短片,為何到現在仍能家喻戶曉?
    「小蝌蚪,不發愁,一心一意找媽媽,加把勁,往前遊。」你聽過這句話嗎?這句話來自一部經典的動畫——《小蝌蚪找媽媽》,該片講述了一群小蝌蚪百折不撓最終找到青蛙媽媽的故事。隨著科技的進步,動漫動畫的製作水平越來越高,卻有不少網友說:「再也沒有這樣的動畫片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一座上美廠,半部國漫史——回顧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光輝歲月
    應該還有印象吧現在回憶起來,我多少有點傷心。前些年去上海很偶然的路過這家公司,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一句詩: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悲哀啊,明明這家公司還活得好好的,可我就是覺得這裡好像早就是一片廢墟了現在年輕一些的觀眾可能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全中國甚至全亞洲的動畫之光,由這裡製作的國漫曾經享譽全球。
  • 上海美影廠音效師解密動畫片背後的「聲音」
    上海美影廠音效師解密動畫片背後的「聲音」 2017-12-23 21:12: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在B站看《小蝌蚪找媽媽》感覺如何?
    《小蝌蚪找媽媽》是1960年出品的一部動畫片,相信很多網友對此都很熟悉,因為它曾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因為1960年技術設備受限,當年這部動畫片是用一張張水墨畫堆出來的,可以說部動畫片其實是給我們展示中國的水墨畫,它濃聚了中國水墨藝術彩色,是一部非常經典具有年代感的動畫片。
  • 《小蝌蚪找媽媽》被指常識性錯誤:片中蝌蚪像蛤蟆仔
    (青蛙媽媽產的卵形如球狀)上世紀60年代的經典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伴隨了無數人度過了童年時光,近日《小蝌蚪找媽媽》中的經典畫面將製成5枚特種郵票,並於6月1日問世。不過有科普人士指出,當年動畫片中的小蝌蚪,其實找錯了媽媽,片中黑不溜秋的小蝌蚪明顯是癩蛤蟆(即蟾蜍)的娃。他們呼籲還小蝌蚪真實的「母子」關係,莫讓誤會繼續下去。
  • 美影廠推十部新片 《葫蘆兄弟》將拍真人版
    美影廠推十部新片2012年上影集團、上海美影廠就在原《大鬧天宮》的基礎上斥重金打造了3D版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獲得5000萬票房,激活了這一經典形象。  作為延續,美影廠在未來的8-10年,計劃聯手國內外優秀團隊,再打造5-8部以「孫悟空」形象為主角的影院動畫大片。
  • 動作:《影》黑白水墨給人震撼和美的享受!
    《影》這部電影是我和朋友在電影院觀看的,對於這部影片的初感覺就是一幅撲面而來的水墨畫,整個電影的透露著濃濃的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感覺,不得不說國師始終是國師,在這些方面的構思總是讓人耳目一新。但影從一開始就會抓人眼球,讓觀眾被吸引住,全劇剛開始彈奏的曲讓人內心激揚,也由此引出後文,讓人大吃一驚,也烘託出了「影」這 一主題的用意。
  • 矯野松去世,享年91歲,曾創作《小蝌蚪找媽媽》等經典動畫作品
    因處於特殊時期,家屬商量後決定將這一消息延遲公布。矯野松出生於1929年8月,逝世時享年91歲。半個月前,矯野松在上海肺科醫院去世。由於當時處於疫情非常期間,家屬在商量之後決定不舉辦悼念活動,也會延遲向外界公告矯野松的死訊。矯野松一生對動畫事業都相當熱忱,他一生曾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美工科卡通股、東北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以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