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鹿類動物,因為它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因此俗稱「四不像」。麋鹿自更新世出現至今,已經有數百萬年的歷史,其對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價值貫穿華夏文明。由於人類的捕獵、棲息地破壞、自然災害等多種原因,麋鹿在20世紀初在中國本土絕跡。幸而在英國貝福特公爵的救助下,搜集了僅存的18頭麋鹿,讓其絕處逢生。麋鹿在1985年遠涉重洋,重歸故裡。目前,麋鹿已經在華夏大地上繁衍生息,種群日益壯大。由於麋鹿曲折的命運和傳奇的身世被譽為獲得自然文化遺產。
很多人在見到麋鹿群時,都喜歡問一個問題:哪一隻是鹿王?
換做是平時,這個問題實在是很難回答。因為麋鹿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所有的鹿地位都是平等的,並沒有所謂的「鹿王」來統領大家。
但是到了夏季,麋鹿進入了求偶期,此時誰是鹿王就一目了然了。
怎麼辨別呢?讓我先賣個小關子,先從咱們的「鹿王爭霸賽」開始講起吧。
國寶「四不像」——麋鹿
每年的6-8月,是麋鹿群裡最熱鬧的時候。平時和睦相處雄鹿們為了爭奪交配權而翻臉,上演一場兄弟鬩牆的爭鬥大戲。有能力的「各路諸侯們」開始摩拳擦掌,紛紛加入競爭鹿王的戰鬥。
好的將領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稱王之路何其艱難,每隻雄鹿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強壯的體魄和充足的體力
想要參與競爭也需要入場券,畢竟這是一場體力和耐力的較量,所以雄性麋鹿要長到足夠大才有一戰之力。一般雄鹿在4歲後可以參與競爭,5歲之後才有機會取勝。
上一個求偶期結束後,所有的雄鹿都會養精蓄銳,採食大量的食物,把自己養的膘肥體壯,只有這樣才能應付激烈的爭鬥和巨大的體力消耗。
休養生息的雄性麋鹿
秘密武器——鹿角
鹿角是雄性麋鹿的第二性徵,是它們在求偶期展示力量和與對手競爭最重要的武器。
鹿角每年都會自然脫落,然後再生,剛長出來的就是通常所說的鹿茸,之後鹿茸骨質化變成堅硬的鹿角。每一種鹿鹿角的脫落時間不盡相同,不過生長速度都快的讓人驚訝。從鹿角重新長出到完全成型只需要大約3-4個月的時間。
與常見的梅花鹿和馬鹿等春季脫角不同,麋鹿的角在每年的12月左右脫落,隨之重新生長。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記載:麋喜沼屬陰,冬至解角。
脫了一隻角的雄麋鹿(左二)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經就對麋鹿冬至解角一事感到好奇。一年冬天,他在《禮記·月令》一書中讀到「仲夏月,鹿角解」;「仲冬月,麋角解」,這裡的「麋」就是麋鹿。他在之前一直認為鹿都是夏天解角,還曾寫過《鹿角解》一文,言明鹿都是仲夏解角。於是,乾隆派人到南苑(曾經的皇家獵苑)查看,果然有正在解角的麋鹿。於是他便寫了《麋角解說》,糾正了自己的錯誤,並將此文鐫刻在侍衛帶回來的鹿角上。
麋鹿的鹿角在初春時間就會開始骨化變硬,血管神經收縮,外面的一層茸皮脫落。這時候,鹿會找樹枝、柵欄等地方把茸皮蹭掉,露出裡面骨化的角。這對威武的角,就是雄鹿們爭奪鹿王的秘密武器。
正在脫茸的麋鹿
鹿角每年周期性的脫落、生長,隨著年齡的增加,麋鹿新生的鹿角體積會變得更大、結構更複雜,根據角的大小和分叉多少,還能大致估算出雄鹿的年齡。
只有「武器」足夠大的鹿,才有資格參與競賽。
在麋鹿的發情季節,雄鹿會用各種方法來展示自己,不僅要讓競爭對手知難而退,還要想法炫耀自己,設法吸引雌鹿的注意。
暗中較勁
性格溫和的麋鹿,不是所有的競爭都是打鬥,雖然也充滿火藥味,不過很多時候都是「暗中較勁」。
雄鹿會通過吼叫來炫耀自己的地位,叫的次數越多,表明地位越高。而且通過吼叫還能宣示自己的領地,警告競爭者不要靠近,同時也是吸引雌鹿的一個方法。
雄鹿的吼叫
發情期的兩隻雄鹿經常會「充滿敵意」地並排行走,不知道的還以為它們感情很好呢,其實這也是它們在相互較量。
兩隻雄鹿在並排行走
裝扮和炫耀
雄鹿還會用「角飾」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它們會把草、樹枝、泥巴甚至漁網等東西挑到鹿角上作為裝飾,通常角飾越多的雄鹿,地位也就越高。
雄鹿還會聚集在泥坑中,撒尿、打滾,傳遞濃濃的雄性荷爾蒙。不僅如此,雄鹿還會在渾身裹滿泥,以顯得更加雄壯威武,藉此吸引異性的注意。
雄鹿的裝扮
加了角飾和渾身裹泥的雄鹿,看起來不僅大了不少,更顯的有「男子氣概」,這樣的雄鹿更受雌鹿的歡迎。
打鬥
勢均力敵的雄鹿們就會進入強者的決鬥中,打鬥至確定地位最直接的方式。這時鹿角就派上了用場,雄鹿角對角彼此頂著頭,比試誰的力氣更大,哪個更強壯。這個時候經常聽到「啪啪」鹿角碰撞的聲音,有時打鬥太激烈,鹿角甚至都會折斷。
雄鹿間的爭鬥
有時,它們還會「直立」起來,用前蹄踢刨對手。
這種激烈的戰鬥,勝者為王,敗者只能落荒而逃。
麋鹿的配偶制度是「後宮制」,鹿王就像古代封建帝王一樣可以眾多「嬪妃」。
在爭鬥中獲勝的優勝者,就會成為「鹿王」,鹿王會圈起一部分雌鹿作為自己後宮的「妃子」。
如果在夏季看到一群沒有長角的雌鹿聚集在一起,那麼其中的那隻長角的雄鹿,就一定是鹿王了。
鹿王和它的「後宮」
一個比較大的麋鹿種群中可能會誕生數個鹿王,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競爭中的失敗者呢,就會和那些未成年的雄鹿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光棍群」,附近還有一些當年春天出生的小鹿,組成了一個「幼兒園」。
光棍群
當上鹿王的雄鹿也不能就此高枕無憂,現在它的挑戰才正式開始。鹿王不僅要「管理後宮」,還要擔心他人對王位的覬覦。
管理後宮
「後宮」中雌鹿的發情期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其餘的時間,不管雄鹿如何挑逗,雌鹿對它也「冷若冰霜」。
雄鹿會通過嗅尿和卷唇來判斷雌鹿是否發情:雄鹿昂起頭、上嘴唇用力往上翻,湊到雌鹿的身後去聞它的尿液。雄鹿通過上唇下的感受器,就能判斷雌鹿是否發情。
鹿王在嗅聞雌鹿的尿液
守住王位
另一邊,「光棍群」裡的一些雄鹿並不安於現狀,在暗地裡「謀反」。這些鹿成為「挑戰者」,利用一切機會進入鹿群,對鹿王發起挑戰,一場場激烈的爭鬥不可避免。有些雄鹿不會與鹿王正面戰鬥,而是趁著鹿王不注意,悄悄接近在外出覓食的雌鹿,偷偷與之交配。鹿王一邊與挑戰者戰鬥,一邊驅趕離群的雌鹿、還要與其交配,體力消耗很大。所以鹿王體重下降非常明顯,精疲力盡的鹿王在一段時間後——長則一個月,短則幾天,就會被挑戰者打敗,優勝者成為新任鹿王,老鹿王只能去到「光棍群」中。
鹿王在聚集「後宮」的雌鹿
老鹿王雖敗猶榮,因為「後宮」中的一些雌鹿,已經懷上了它的後代,它優秀的基因得到傳承。
就這樣,有能力的雄鹿會一隻接一隻地輪番稱王,佔有「後宮嬪妃」,形成系列戰群後宮制。
在繁殖季節,激烈的鹿王爭霸、不斷更換的鹿王,使得每隻強健的雄鹿都有機會交配繁殖,避免了一隻雄鹿壟斷繁殖機會,保證了種群的遺傳多樣性。這種優勝劣汰、勝者為王的繁殖計策對於麋鹿種群維持是非常有利的,這可能也是曾經一度瀕臨滅絕的麋鹿能夠起死回生的原因之一吧。